短篇小说


前沿·观点与争鸣

  • 直觉语言的形象效应

    梁平;

    <正>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之后,更加引人关注。这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毕飞宇创作生涯的高峰体现。

    2012年14期 No.564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破坏与重建:“男主”穿越小说的永恒主题

    胡峡;

    <正>2004年第一部穿越小说《梦回大清》开始在晋江原创网连载,该书作者金子当时仅24岁。由于该书想象力丰富,情感描写细腻,很快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自此穿越小说点击量节节攀升,如穿越小说《新宋》,仅在幻剑书盟的点击量就达到了700余万。

    2012年14期 No.564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从《夏洛的网》看儿童文学的悲剧审美

    杜凤英;

    <正>《夏洛的网》是作家E·B·怀特1952年写的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在1953年度美国儿童文学奖评选中名列第二。它风行世界50年,有20多种译文,发行千万册。1973年,被改编成一部音乐动画片,2006年真人版电影搬上银幕。

    2012年14期 No.564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基于女性意识的90年代女性文学

    张静;

    <正>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成为点亮文学论坛的一盏明灯,在中国文学论坛占据了一席之地,并迅速地发展、繁荣,就如文坛上的一颗新星,绚烂夺目。

    2012年14期 No.564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

    郭颖;

    <正>在西方近代文学中,有很多关于女性人物的作品。她们在展现社会价值观、传统风俗、传递作者思想等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她们或诞生,或沉沦,或挣扎,或觉醒,或崛起……在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中,由于社会环境、性格差异等的不同,这些女性形象最后的命运结局也截然不同。

    2012年14期 No.564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木棉女人的写意:中外文艺作品中的独立女性形象剖析

    刘素花;

    <正>"我不是不爱你,但我不能失去独立的自己。我不是不爱你,但我不能没有自己的枝干,我不想依附于你。我不是不希望你巍然高峨,但我摇曳的舞姿应有自己的风采,而不是完全取决于你。我是你风雨来袭时的战友,不会是一根与你争夺阳光与水分的藤,不会在你困顿时只知道软弱地哭泣。

    2012年14期 No.564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论从契诃夫、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到中国的“农民工”文学

    谢燕妮;

    <正>希望中国作家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移民、工人、建筑工人等上,因为这些人正在改变着这个国家的面貌,有着无数的故事。"就像当年英国经历工业革命时那样,有一批像狄更斯这样的作家被吸引到工厂里,到新兴行业、监狱、城市贫民窟里,关注那些正在改变中国的工作中的人和中产阶级。

    2012年14期 No.564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平果壮族嘹歌》熟语研究

    陆晓珍;

    <正>《平果壮族嘹歌》(以下简称《嘹歌》)包括《三月歌》《日歌》《路歌》《贼歌》和《房歌》五部民间长诗,共计24000多行。这五部民间长诗是罗汉田研究员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太平镇著名歌师谭绍明提供的民间传统抄本用壮文转写、汉文翻译而成的。

    2012年14期 No.564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中国明清笑论比较分析

    石锋;

    <正>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以他极富创见的狂欢化理论为喜剧美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拉伯雷研究》一书中,他结合拉伯雷的创作,探讨了人类的笑文化和民间狂欢文化现象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

    2012年14期 No.564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黑人音乐与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作品的水乳交融

    唐俊芳;唐莹;

    <正>一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而黑人歌谣更是其对历史的书写,大到各种仪式典礼,小到小儿掉牙以及生老病死,他们都能找到相应的歌谣。可以说,音乐就是附在他们身体上的灵魂。

    2012年14期 No.564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审美视角下我国体育文学创作

    管玉蓉;

    <正>文化记录下了时代变迁的脚印,表现出纷繁复杂的特征。体育文学是构成文化的一部分,蕴涵了丰富的时代精神和继承民族的力量,浓缩了我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并拥有深奥的文化内涵、多彩的文化内容以及独特的文化形式,屹立在民族之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证据,是文化艺术的象征。体育文学的核心内容是体育和文学,两者相得益彰,共同谱写多彩文化的乐章。

    2012年14期 No.564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民间艺术

    李英;

    <正>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冠以"民间"字样,显然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别。不过"民间艺术"的领域很宽广,而且也不乏很多"绝活",像皮影、剪纸等,都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2012年14期 No.564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评说·作家与作品

  • 张爱玲小说比喻修辞艺术探究

    曲殿宇;

    <正>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作家。她的作品之所以被读者认可、喜爱,是因为她的小说中有一个个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有传奇式的冷色调爱情故事,更有着不落窠臼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张爱玲曾经将文人们"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辛苦创作动力归结为是对文字韵味的锲而不舍的追求,这源于她本身对语言的排兵布将格外情有独钟。

    2012年14期 No.564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论柯南·道尔侦探小说中的悬念设置

    陈建永;

    <正>一、侦探小说中的悬念侦探小说一般都以"藏而不露"开始,柯南·道尔的每一个案件都以神秘的委托人开始,细腻而不拖沓地交代出委托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发生了的案件或将要发生的危险,让读者开篇就可以马上融入这种悬而未决的故事中去。要抓住读者的兴趣,除了塑造一个成功的主人公(即福尔摩斯)外,最重要的当是情节的设置了。

    2012年14期 No.564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试论林语堂小说中的人文情怀

    王文乔;

    <正>一、引言林语堂是一位"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文化学者,同时也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学者,他在西方被推崇为"文化大师""东方哲人",甚至被推举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1]但在国内却好评不多,甚至被指责为"反动文人"。为何对他的评价会大相径庭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有评价者占取角度不同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林语堂思想发展过程中前后充斥着矛盾对立的思想有关。

    2012年14期 No.564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创业史》的革命话语叙事

    秦法跃;

    <正>《创业史》中,人民对革命拥护的原始动机来自于其对摆脱物质贫困的期望。而革命又与寓于物质需求中的私制思想是相矛盾的,物质话语与革命话语在文本中是二元对立的。柳青作为一个社会主义革命文学的自觉叙事者,在处理物质话语叙事与革命话语叙事时,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革命话语叙事,并针对物质话语与革命话语的矛盾冲突,采取了柳青式的应对策略:一是物质公共化,排除物质中的私有化成分;二是将小家物质的热爱升华为对大家的物质热爱。

    2012年14期 No.564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简析巫昂《阿回》的不可靠叙述

    赵君;

    <正>巫昂的短篇小说《阿回》讲述的是"我"表妹阿回的故事,这个故事涉及到阿回的工作史、家庭史以及恋爱史。文本的叙述者是参与式显身叙述,但是文本在很多方面暴露出不可靠性,叙述者冷漠的笔调与隐指作者的价值观形成反讽。这种不可靠性使得叙述者和人物都比较丰富,尤其是叙述者。

    2012年14期 No.564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俄国民粹主义与巴金早期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塑造

    王肖菊;

    <正>巴金在答法国《世界报》记者时曾说过:"在所有中国作家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作为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巴金在创作生涯中,的确从异域汲取了很多养料,研究者也从很多角度对此进行过探讨。

    2012年14期 No.564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潘先生在难中》与《小公务员之死》的人性变异

    金波;李张建;

    <正>如果说《潘先生在难中》是叶圣陶"灰色卑琐人生"的写实之作,那么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则是把现实批判得淋淋尽致。在这两部相隔40多年的作品里所表现的主人公,一位是被作家刻画为苟且求安、卑谦利己的潘先生,一位则是被讥讽为谨小慎微、奴性十足的切尔维亚科夫,其实在叶圣陶与契诃夫对作品主人公的那种极具讽刺之余,带给我们的不是嘲讽而是面对权利、生存时的人性变异的深刻反思。

    2012年14期 No.564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并非细节的简单重复

    欧阳美和;

    <正>维吉尼亚·吴尔夫(1882—1941)虽然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也生活了近20年,但她的写作与她的前辈相比确有诸多不相似的地方:她也描写了英国,比如说《邱园写意》(又译作《邱园纪事》),但我们看不出明显的英国特色;细节虽有,但远不是"细节分明"。

    2012年14期 No.564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哈姆雷特》人物赏析

    卜小伟;许向东;

    <正>《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作品之一。关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替父复仇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编年史家萨克索·格罗马契克的《丹麦史》。在莎士比亚创作之前,法国和英国的一些作家都曾根据这一题材进行过加工和改编,并将其搬上了戏剧的舞台。

    2012年14期 No.56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论马克·吐温创作批判现实艺术手法的转型

    魏锋;

    <正>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首次用纯粹美国口语写作的美国杰出小说家、现实主义家。他开创了一代幽默文风,被称为"文学中的林肯""美国文学之父"[1]。其文学创作前中期主要创作小说,站在民主主义立场上,用滑稽幽默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19世纪末美国的社会图景与风土人情。后期则转到大量创作游记、杂文和政论,辛辣讽刺和揭露美国社会的虚伪、种族歧视和对外侵略扩张。

    2012年14期 No.56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略谈简·爱的美

    朱;

    <正>《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而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这部作品至今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女主人翁简·爱。外在的美是短暂的,内在的美是永恒的。本文主要通过心理、语言、思想、行为等方面分析简·爱的美。

    2012年14期 No.56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艾里斯·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秦相;

    <正>西方国家对黑人女性长期歧视和压迫的现状是长期存在且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单纯地了解她们的生活状况不能表达黑人女性内心真实的想法,以艾里斯·沃克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作家通过自身经历和具有代表意义的著作来批判美国黑人主义制度。

    2012年14期 No.564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观点·风格与特色

  • 对格林童话的传承与颠覆

    许江;张文松;

    <正>《变形》(Transformations,1971)是美国多产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Anne Sexton,1928—1974)最畅销的一部诗集。

    2012年14期 No.56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与哲学意义

    郭遂芝;

    <正>《老人与海》是美国多产作家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中的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成为文学作品中"硬汉形象"和"压力下保持优雅"的典型。主人公折射出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面临社会压力和悲惨命运时人应具有的勇敢、抗争并热爱珍惜生命的精神。出海84天未捕得一条鱼的桑提亚哥并不悲观失望、伤心气馁,仍坚持只身出海,最终捕获一条大马林鱼并与企图吃掉挂在鱼钩上的马林鱼肉的鲨鱼搏斗到底。故事情节以及恶劣的海洋环境反映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成功与失败,而是体现在斗争本身。

    2012年14期 No.56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双城记》的创作风格解析

    姜乐洁;

    <正>在英美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双城记》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59年创作的一部讲述法国大革命的长篇历史小说。《双城记》中的双城分别指伦敦和巴黎,小说创作的初衷是以法国大革命为借鉴,为英国社会探寻避免潜伏矛盾和危机爆发的途径。

    2012年14期 No.56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裂缝》中象征手法的应用

    张霞;

    <正>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是当代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也是当代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蕴涵了对人类现状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深切关注,对女性人物的描写和对女性生存的关注担忧尤为引人注目。

    2012年14期 No.56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投射于现代帷幕上的古老原型——对《榆树下的欲望》多重原型之剖析

    高蕴华;王燕;

    <正>有"美国戏剧之父"之称的尤金·奥尼尔一生创作了50部戏剧,获得四次普利策文学奖,并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其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1924,下称《榆树》)讲述了发生在美国新英格兰农场的悲剧故事。榆树下的人们虽是亲人,但毫无亲人之间本应具备的温情和关爱,父子成为仇敌,兄弟相互猜忌,夫妻同床异梦;继母和继子由憎恨到爱慕,继而突破道德底线而乱伦,产下一子,这个可怜的孩子最终为母所杀,成为情欲的牺牲品。

    2012年14期 No.564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叙事特色

    郭晶;

    <正>在20世纪,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威廉·福克纳,他曾编著过一本小说叫《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以下简称《艾米莉》)。福克纳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创新性地运用交错颠倒的方式,使人们产生新的阅读快感。初读时,读者会有摸不清头尾的零乱感,叙述顺序颠倒错乱;其实,这样的写作形式正是把作者的写作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较之传统的写作形式,这样写的好处就是可以带给读者新鲜感并最终引发共鸣。

    2012年14期 No.564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作品的语言风格

    牛敏;

    <正>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其"性格与环境"小说丰富了悲剧艺术。1891年出版的《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杰出的悲剧之一,小说讲述了美丽的乡下姑娘苔丝的悲剧故事。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从意象化的语言和精妙的人物对白两方面分析哈代小说中的语言风格。

    2012年14期 No.56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小说《绳》的人物话语形式及其效果

    许兰娟;

    <正>《绳》是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小说展示了一对经济拮据的夫妻如何因为生活中的一点琐事而吵得不可开交的场景,诠释了一个令人困扰的事实:平淡无奇的生活表面下其实涌动着人与人之间的敌意。这篇小说因其巧妙的人物话语安排而被公认为作者的一部力作。

    2012年14期 No.56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以框架理论解读《偶遇》中的精神顿悟

    郭雯静;

    <正>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种语言认知理论,主要研究词义及句法结构意义。框架理论认为对任何一个概念的理解必然要涉及与其相关的其他概念。与对语言的理解相似,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理解同样要涉及与人物相关的其他概念。

    2012年14期 No.564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尼柯尔斯《我是一个好记性的女人》的身体书写解读

    常丽平;

    <正>一、引言加勒比海女性中存在着一种需要书写其经历和为目标需此群体共同的努力和支持的要求。在过去,一直伴随她们的是沉默。"加勒比"是一个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术语而非殖民意义上的概念,表明的是人们试图重申和恢复在不列颠维多利亚人统治下丢失的话语权和身份的愿望。

    2012年14期 No.56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解构哈代作品中自然关系的现实意义

    周廷祥;

    <正>一、前言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多塞特郡大荒原是他进行文学创作的主要自然背景,"性格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贯穿作品的主线之一。

    2012年14期 No.564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视界·外国文学研究

  • 吉卜林短篇小说中的反“东方主义”元素

    纪小军;

    <正>鲁德亚德·吉卜林在文学史上的声誉可谓大起大落,具有戏剧性变化。他曾被誉为"英国的巴尔扎克","同代作家中,再没谁能像他一样可与莎士比亚相媲美"[1]。

    2012年14期 No.564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的主题思想

    张伟;

    <正>《麦克白》的作者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世纪,也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少年时代学习拉丁文、哲学历史的莎士比亚,由于出生于商人家庭,可以接触到古罗马剧作作品。后来因为家道中落,沦落到剧团以表演为生,因此对戏剧产生了兴趣并具备了良好的戏剧功底修养。

    2012年14期 No.564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中的哥特艺术

    李雪琴;

    <正>"哥特式(Gothic)"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哥特(Goth)"——这是一个已经消亡的部落,在古代日耳曼民族中最为彪悍野蛮,曾经辉煌一时。尽管哥特民族早已消亡,也并没有留下多少文化足迹,但是,他们给后人心中留下的凶狠神秘的印象和恐惧感却似乎永远无法泯灭。

    2012年14期 No.56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解读小说《夏洛的网》中的成长主题

    刘丽;

    <正>美国作家Elwyn Brooks White被许多人所熟识和喜欢是因为他的巨著之一《夏洛的网》。一只生下来身形矮小的小猪威尔伯(Wilbur),在主人的女儿费恩(Fern)的极力挽留和精心照顾下快乐地成长。

    2012年14期 No.56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略论《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价值观

    白波;张中伟;

    <正>《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著名文学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班纳特一家的五个女儿的婚姻缔结为中心展开,作者一反当时以男性为主线的主流,以女性为叙事视角,充分地展现了工业大革命以后英国中层资产阶级女性的价值观。

    2012年14期 No.56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残缺人生现实中的理想梦境

    吴宇;韩鲁华;

    <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始终都在追求一个理想境界——纯真的爱情。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纯真爱情的理想境界很难变成现实,其只不过是精神情感中的童话与梦幻而已。虽然如此,人们却还要不断地追寻,因为每个人都被现实错综复杂的生活所累,总想从现实人生的苦闷与烦恼中解脱出来,求得心灵上一时的慰藉。

    2012年14期 No.564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从《墙上的斑点》看意识流折射的社会现实

    李芳;李志珍;

    <正>一、引言《墙上的斑点》发表于1919年。作为一篇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同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不同的是:没有介绍人物、安排情节、描绘环境及评议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直接表现小说叙述者的心理,全文写面目模糊、可能是个女性的"我",看到墙上的"斑点"以后浮想联翩的内心活动。

    2012年14期 No.56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透过《战争插曲》看战后林肯的国家观

    王振;

    <正>《战争插曲》是斯蒂芬·克瑞恩于189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书中真实描述了一位士兵在战争中的反应,刻画了悲惨的战争,面对战争的结果,作为总统的林肯如何去重建国家值得探讨。

    2012年14期 No.56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贩马人密夏艾尔·克尔哈思》简评

    郭珂;

    <正>《贩马人密夏艾尔·克尔哈思》是德国著名作家科莱思特的经典之作,该作品通过对主人公克尔哈思一生命运之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阶层相互间的冲突。克尔哈思个性矛盾,他有人之天生的抗争意识,可是自甘被封建制度所束缚。

    2012年14期 No.564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中西典故的文化内涵与翻译技巧

    朱晓莉;

    <正>典故(Allusion)是文化和语言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文化的积淀。典故一般出于神话、寓言、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名著等,它们或典雅、严肃,或幽默、含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言简意赅,具有非常独特的典型性、文化性、概括性,它们既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民族色彩,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2012年14期 No.564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视觉·影视文学论丛

  • 论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戏仿艺术

    李琳;

    <正>戏仿,又称戏拟或滑稽模仿,是源于文学理论的一个概念。戏剧理论家罗丝认为,戏仿发端于公元前4世纪,最早是对叙事诗进行喜剧性模仿,改变叙事诗的风格,或为了达到嘲讽的目的,以戏仿悲剧为主,故意引述其中片段,制造笑料。

    2012年14期 No.56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论大众文化语境下我国电视剧的精神坚守

    孙玲;

    <正>现代大众文化是随着工业文明、消费社会及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出现的文化形态,从20世纪90年代正式在我国兴起繁盛,给我国近20年的电视剧文化市场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受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化思潮的影响,中国电视剧创作有精彩也有糟糕,出精华也出糟粕,特别是在电视剧文化品格建设方面出现了很多创作误区。

    2012年14期 No.564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电影《阿凡达》与美国民主文化的对外输出

    李伟权;

    <正>民主文化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甚至就是代名词。或许,政治文化有其更宽泛的内涵,但民主文化对政治文化的制约、影响十分深远。美国的国际战略始终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美国民主文化输出。

    2012年14期 No.564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美国影片《一球成名》的主题与内涵

    韦巍;

    <正>2006年,人们还沉浸在德国世界杯的狂热中时,一部《一球成名》影片已经为世界杯进行了预热。这部影片以国际足坛为舞台背景,邀请了多位世界著名球星,贝克汉姆、齐达内、劳尔等世界级球星悉数亮相,阵容庞大,更第一次通过对英超联赛、世界杯等重要赛事进行实景拍摄,让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2012年14期 No.564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浅谈电影《音乐之声》艺术赏析

    邢筱梅;

    <正>《音乐之声》曾荣获五项奥斯卡金像奖,是深受全世界观众喜爱的经典电影。《音乐之声》开始是以音乐剧的形式在百老汇公演,之后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改编为影片,由著名导演罗伯特主导;厄内斯特·勒曼,任编剧;

    2012年14期 No.564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大闹天宫》动画设计艺术启示

    李慧民;

    <正>当前,我国电影动画创作陷入盲目地学习日本和西方的现状,日本动画几乎占据了中国市场,青年一代津津乐道于日本动画,而国产动画好作品却不多,这仅仅是动画创作技术问题,还是我们创作的思想问题呢?

    2012年14期 No.564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动画片《鬼妈妈》弥漫哥特式风格的诡异与华丽

    师玉洁;

    <正>哥特式风格《鬼妈妈》又译《卡罗琳》《卡罗兰》,香港译名《怪诞随意门》,台湾译名《第十四道门》。该片获奖颇丰,分别获得2009年第6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动画片提名;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

    2012年14期 No.564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浅析电影《她比烟花寂寞》的音乐价值

    张佳;

    <正>一、天才姐妹花的成长姐妹之间的感情是一种很微妙的情感,它有着超越兄弟之情的细腻、超越母女之情的坦诚、超越朋友之情的血缘。

    2012年14期 No.564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舞蹈:电影艺术中的吸引力元素

    胡海涛;

    <正>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舞蹈在电影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出现的内容与形式也日渐增多和成熟。舞蹈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电影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的融合,不仅使电影变得流光溢彩、新颖生动,也使舞蹈的魅力得以立体化的展现。

    2012年14期 No.564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立场·古代文学纵横

  • 小说意蕴的衍变及其意义:以《聊斋志异·鸲鹆》为例

    郭勇;

    <正>在《聊斋志异》这个丰富多彩的花妖狐鬼世界中,《鸲鹆》只是一篇不起眼的作品,难以与《婴宁》《葛巾》《席方平》《公孙九娘》《红玉》等名篇相比。

    2012年14期 No.564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清代笔记小说中女侠形象繁盛的原因

    刘漪澜;谢东华;

    <正>一、清人崇尚新、奇的心理与创作观明朝中后期,随着心学的兴起,思想界开始倡导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学风,强调突出自我,标新立异一时成为时尚,这种潮流渗透到了清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2年14期 No.564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动意象分析

    陈碧述;

    <正>中国运动的发展源远流长,自上古时期起,人们就懂得了健身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其可以保护族人,预防并捕猎野兽。这应该就是运动的雏形。

    2012年14期 No.564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九歌·湘夫人》解读

    解文超;

    <正>《湘夫人》是《楚辞·九歌》中的一篇优秀作品,题目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诗主要描写了湘君、湘夫人这对配偶神生死相恋最终却盼而不见的悲戚结局,全文缠绵悱恻,感情真挚。

    2012年14期 No.564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

    王惠;

    <正>《春江花月夜》属乐府《清商曲·吴声歌》,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后隋炀帝也曾用过此题,但用此题写得最好的当数张若虚。清末王闿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孤篇横绝"的杰作。

    2012年14期 No.564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对《易经》中民俗的解析

    李鑫;

    <正>一、关于《易经》的概述《周易》就是现在人们经常说的《易经》。《易经》主要是由经和传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传主要包括"彖传""系辞传""象传"和"文言传"上、下等共计十篇。

    2012年14期 No.564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诗经》中上古体育意象之管窥

    张明良;

    <正>一直以来,人们只知道《诗经》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诗经》中所蕴涵的体育文化。

    2012年14期 No.564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唐代体育题材诗歌探析

    张宏志;

    <正>唐代,是我国较为强盛的一个朝代,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文化的发展在我国的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唐代的诗歌,将我国古代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许多诗歌至今还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在唐代,体育运动也获得了空前的蓬勃发展,许多唐代诗歌都是以体育活动为写作题材的,从这些诗歌中我们会发现体育在唐代的繁荣发展时期,从中让我们了解到许多古代体育文化。

    2012年14期 No.564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