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前沿_观点与争鸣

  •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爱情观的对比探析

    李晓;周士敏;

    <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对于爱情的表达非常保守、含蓄,如人饮水,浅尝辄止,或借助于礼教、道德的掩饰表达对爱情的崇尚。与之截然相反,西方文学作品中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描述非常真挚、热切,也很直白。然而,爱情这一主题不约而同地成为中西方文学作者的选择。爱情故事或喜或悲,却是中西方文学历史中流传最久远、最传奇的共同主题。

    2013年14期 No.594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韩国当代小说中东方因素的“新”与“旧”

    韩晓斐;王琦;

    <正>在历史上,脱胎于古朝鲜王朝的韩国长期处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儒家宗法家族制度为框架的封建君主体制之下,由于曾长期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在思想文化上受到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影响,表现为以儒家为主的儒释道融合的文化积淀。这种来自于中国的东方因素使韩国在一定时期受益匪浅,不仅是封建时代,近现代同样如此,使韩国在战后取得飞速发展的"汉

    2013年14期 No.594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略谈二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徐洋;

    <正>一、引言文学源于现实,又反映现实,是整个社会文化与价值取向的缩影。战争是现实的组成部分,因而必然会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纵观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在文学领域中有所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如此。二战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更颠覆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冲击了传统的道德准则,使悲观厌世的情绪弥漫于整个美国社会,精神崩

    2013年14期 No.594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情节

    邵岩;

    <正>张爱玲的出现,为我国的创作之林增添了一笔浓厚的悲伤色彩,成就了她"悲观主义者"的形象,与此同时,她的那些最真实的情感作品也震撼了一批又一批读者,将她对时代的悲观、感情的悲观、人性的悲观深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震撼了海内外的广大学者。一、对于母爱的悲观认知

    2013年14期 No.594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张爱玲小说艺术论艺术的延续与融合

    邹珠珍;

    <正>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期最走红的作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张爱玲生在一个前清官宦大家族中,父亲是封建遗少,母亲是新派女性。张爱玲自小便深受东西方文化的熏陶,然而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纷争、倾轧、暴虐、摧残不断,使得她早熟、敏感。这些都对张爱玲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张爱

    2013年14期 No.594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生态文学批评与欧美田园文学

    濮明;

    <正>伴随着人类生态灾难的与日俱增,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文学领域出现了探讨人类社会文明与协调发展的生态文学批评与研究。生态文学批评发起之初,批评家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思想来评析文学经典中的思想,并且实现文学与生态发展的双赢目标。作为生态文学的主要批评对象,欧美田园文学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在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和浪漫主义时

    2013年14期 No.594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 论歌剧中的音乐与文学

    刘璇;

    <正>歌剧被称作一种音乐的戏剧,就其产生看来,可以说是"文学"和"音乐"的杂合体,是二者共同的产物。歌剧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恰到好处地把戏剧、音乐、舞蹈以及诗歌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歌剧的不同构成因素之间的各种关联上,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体现出音乐和文学结构的整体性特征。在歌剧的发展过程中,音乐家们一直试图将"戏剧"和"音乐"两

    2013年14期 No.594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评说_作家与作品

  • 浅谈我心目中的张爱玲

    白红梅;

    <正>我是一个喜爱诗词曲赋的人,我想用文人的视角,女子的细腻和读者的角度来怀念和纪念我钦佩的女作家。——张爱玲笔者心中的张爱玲是一个清高内向、不善交际、才思敏捷,具有自己个性的奇女子,她如同水仙花,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笔者想这样来形容张爱玲:"从别后,天水茫茫,柔情似水,彩蝶玉雪捧明珠,依念惜却醉颜红。忆相逢,携

    2013年14期 No.594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 扭曲的灵魂,含悲的施虐:曹七巧悲剧命运探析

    惠夏云;

    <正>《金锁记》是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力作。作者通过对曹七巧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给我们展示出了乱世的苍凉、人性的丑恶和欲望的疯狂。曹七巧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命运是中国封建社会众多女性的必然命运,她们注定要远离生命的欢乐和世界的多彩,去咀嚼那与生俱来的悲哀。但曹七巧身上却有着更复杂、更内蕴的个性。纵观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

    2013年14期 No.594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 从莫言小说《生死疲劳》解读人的能动性思想

    范夏薇;

    <正>《生死疲劳》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中国农村从1950年到2000年50年间的历史,小说的主线是土地,通过农民和土地各种各样的关系以及生死轮回的抽象的艺术画面对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民的生活进行描绘,同时也将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作品中,作者选用独特的视角,让故事从一个死于土地改革的地主口中说出,重点强调了一个人有钱并没有错,所以他在自己死后到阴间为自己伸冤。在六道轮回

    2013年14期 No.594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 曹文轩散文特色浅论

    陈雅楠;

    <正>曹文轩集学者、作家为一体,他的小说从创作之初就已成为文坛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线,经由他构建而成的儿童世界是无数读者心目中纯净的心灵伊甸园,因此,对于曹文轩小说尤其是儿童小说的研究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小说之外,有一个角落长期以来被忽视,那就是曹文轩的散文创作。曹文轩的散文于平淡质朴的文字中散发着独具特色的魅力,

    2013年14期 No.594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鲁迅哲学思想对其作品的影响

    周素欣;李彦军;

    <正>经过残酷现实洗礼的鲁迅,其哲学思想以"与黑暗捣乱"和"绝望的抗战"著称于世。但事实上,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鲁迅"立国"的人生理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民思想、"死得于民有利"的生死观和爱憎分明、合理做人的人生态度等丰富的哲学思想,在其文稿、日记和文学作品中有着鲜明的反映。一、鲁迅哲学思想的内容鲁迅的哲学思想与孔子、老子、墨子的思想有一

    2013年14期 No.594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 再现鲁迅作品中的儿童教育思想

    裴婷婷;

    <正>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教育家,[1]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本人的高尚人格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代人。鲁迅先生一生奉献于教育界,在教育问题方面,尤其是对儿童教育,其作品和评论都有独到、精辟的见解。一、鲁迅作品中对儿童形象的描写在鲁迅的作品中,有许多成长在封建制度下的孩子,如《孔乙己》《五猖会》《孤独者》等作品中均有

    2013年14期 No.594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 从顾拜旦《体育颂》看体育文学的思想内涵

    刘凌宇;

    <正>皮埃尔·德·顾拜旦于1863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富有的家庭,他从小就喜欢历史、竞技运动等,并分别获得了文学、科学等三项学位。顾拜旦的艺术天赋极强,不仅在文化上具有很高的天赋,还广泛涉猎文艺和竞技运动,如绘画、划船、击剑等。他的家庭非常希望他能在军界、政界上有一番成就,但他与生俱来的传统思想性格促使他更加偏爱于艺术和体育,以至于他在后来成为现代奥林匹克的第一创办人。对于顾

    2013年14期 No.594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 《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性格探析

    刘琳;李哲;

    <正>《乱世佳人》作于20世纪30年代,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斯嘉丽的人生遭遇和情感纠葛为主线,成功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乱世佳人"的形象。小说中详细展现了她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心路历程的演变,从傲慢、虚荣、任性,却不甘于平庸的女孩,变成一个坚强勇敢、精明强悍、不屈不挠的当家人,并最终成长为一个自私贪婪,却又果断坚强、追求独立平等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从

    2013年14期 No.594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 寻找母亲的厨房

    刘丽霞;

    <正>母女关系是亚裔美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母题。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与谭恩美的《喜福会》都以母女关系为主题,并且都经历了母女之间由冲突、妥协到认同的过程。吴梅的《裸体吃中餐》则赋予这一母题以新的内涵。《裸体吃中餐》从一开始强调的更多的是母女之间的女性友谊,尤其是女儿对母亲的同情。而这种友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母女之间在食物上的传递与传

    2013年14期 No.594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 论多丽丝·莱辛与嘉莉妹妹不同的心路历程

    王丹丹;刘继坤;

    <正>一、女性主义思想的不同历史背景女性主义,无论在哪个社会,都存在着一定的研究价值,从社会的价值和文学的价值方面来看,都有值得研究的可能性,很具代表性。女性主义这个概念最早在法国被提出,当时是19世纪下半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流传到了英美等世界各个地区。19世纪末,妇女解放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此时有人提出了男女平等的问题,无论是爱情方面,还是立法方面,都应该体现这一点。进入20世纪,女性主义体现得越

    2013年14期 No.594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 解析《雾都孤儿》中南希性格的两面性

    张坤;黄晓彤;

    <正>《雾都孤儿》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作家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的一部作品。这部伟大的社会批判文学著作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小说中南希这一人物形象内心世界极为复杂,是典型双重性格的代表。下面我们就试以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解析南希的双重性格特征。一、南希的成长

    2013年14期 No.594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观点_风格与特色

  • 《红与黑》中于连的矛盾性与悲剧性分析

    冯少芬;

    <正>司汤达笔下的于连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形象。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他是一个充满矛盾性和悲剧性的人物。他们所谓性格的矛盾性就是指于连既虚伪、充满野心,为达到个人目标不择手段,又善良、真诚;既有自卑的一面,又有自尊、勇敢的一面;既有刚毅、反抗的一面,又有软弱、妥协的一面。而所谓悲剧性

    2013年14期 No.594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 从短篇小说《爱的习惯》中探析莱辛双性同体的创作思想

    林富丽;

    <正>多丽丝·莱辛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在她的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主要以女性的视角为出发点,集中反映出女性所处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并进一步探析她们遭受的折磨和精神上的空洞。莱辛以辩证的观点来解读男女关系,追求两性之间的和谐关系,努力使其实现相互的融合,并达到双性同体的理想状态。本文以短篇小说《爱的习惯》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小说

    2013年14期 No.594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名利场》所反映的主题探究

    梁小栋;

    <正>1847年,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创作了风靡全球的讽刺性批判文学作品《名利场》,从而奠定了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世界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地位。《名利场》以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英国中上层阶级为主要背景,创作出了集批判与同情为一体的优秀作品。《名利场》的情节扣人心弦,辞藻华丽,并且结合了许多形象的人物心理描写,将一个追求名、利、权的故事展现在读者

    2013年14期 No.59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野性的呼唤》主题词分析

    张黎黎;黄永新;

    <正>一、引言语料库具有语料真实、数据充分、检索方便等优势,在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正得以广泛运用。利用语料库检索技术分析文学作品,可以为传统的文学评论提供真实、可靠的量化证据,使读者能够通过大量而充分的数据直观地掌握作品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开展深层次文学作品研究。本文旨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1]以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品《野性的呼

    2013年14期 No.59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 虚无的存在:论《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异化主题

    陈颖;狄建茹;

    <正>卡森·麦卡勒斯是一个气质独特的美国作家,她出生于美国南方小镇,23岁即发表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虽然一生作品不多,但皆为珠玉之作,甚至被誉为美国与福克纳最接近的作家。其小说神秘怪诞,《伤心咖啡馆之歌》为其代表作,典型地体现了她的创作特色。麦卡勒斯生活和创作的年代动荡不安,她出生的年代正是一战尾声,而她的第一部作品《心

    2013年14期 No.59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 《天真的预言》中繁杂意象的原型解读

    霍月红;李晓红;

    <正>一、威廉·布莱克式意象意象这个词古今中外皆有之,但对意象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国外近代的诗人和诗论家对此持有不同的见解。艾略特认为意象就是客观对应物。刘易斯(Cecil Day Lewis)在他的论著《诗的意象》中指出:意象是语言绘成的画面,一首诗本身也可以是多种意象描绘成的一个意象。别林斯

    2013年14期 No.594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 《达洛维夫人》与《时时刻刻》的互文性分析

    李英;李卫东;

    <正>一、引言"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提出来的,她是在综合了索绪尔深具影响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巴赫金的对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概念,用它来表示不同语篇之间的联系。互文性的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一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

    2013年14期 No.59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 赏《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韩社侠;

    <正>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了他人生中最后一部重要作品《老人与海》,两年后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硬汉形象及其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

    2013年14期 No.59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 《傲慢与偏见》中四种婚恋观的现代启示

    刘颖;

    <正>《傲慢与偏见》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对班奈特家的三个女儿及邻居夏洛特·卢卡斯的恋爱和婚姻的详细描述,清晰地展示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及作者的婚恋观。简·奥斯汀一生一共创作了6部作品,反映的都是英国中产阶级的恋爱和婚姻。作者以理性的笔触,用幽默且具有讽刺意味的语言对那个时

    2013年14期 No.59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 人性的审判:从心理学视角解读《偶发空缺》

    王红娟;

    <正>一、引言1997年,"哈利·波特"系列首次亮相便风靡全球。我们跟随着哈利·波特一起体验了神奇的魔法世界和有趣的麻瓜生活。其作者J·K·罗琳也因此变得几乎家喻户晓。2012年10月,因为她的新作《偶发空缺》,罗琳再度进入我们的视野。此次不再是专为孩子们烘制的甜点,《偶发空缺》里没有了魔法,也没有了麻瓜,而是为成年读者精心谱写了人性审判的精神大餐,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恐怕只有读者自己心

    2013年14期 No.59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视界_外国文学研究

  • 再读《老人与海》

    纪媛;刘璇;

    <正>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26年凭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然而历经二十几年人生沉浮,1952年,其《老人与海》才终于问世,并一举为他摘得普利策文学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身患包括抑郁症在内多种疾病的海明威用一枝猎枪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然而他作品中塑造出的那宁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却对现代欧美文学产

    2013年14期 No.594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 从《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看女性在婚姻中的悲欢

    王立荣;牛晓明;

    <正>婚姻是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女性意识在婚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就直接注定了婚姻的悲欢。由此来反思现代婚姻,不得不说女性意识也是导致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一、引言简·奥斯汀(Jane Austen)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创作的小说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冲击

    2013年14期 No.594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 爱是解药:解析《紫色》中爱的主题

    彭朝霞;闰桂娥;

    <正>《紫色》被称为"妇女主义"(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从性别政治角度来看,《紫色》体现了沃克一直奉行的社会文化理念,尤其是以爱为核心的"妇女主义"理念。在沃克看来,爱是解药,能将人,尤其是黑人女性从种族主义、父权主义以及男权主义的毒害与迫害中解救出来。美国著名刊物《本质》曾评论《紫色》说:"沃克敢于揭示真相,关于男人与女人,关于黑人与白人,

    2013年14期 No.59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 解读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莳萝泡菜》

    杜海芳;

    <正>一、小说《莳萝泡菜》介绍《莳萝泡菜》(ADill Pickle)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一篇短篇小说,于1917年发表在英国文学杂志The New Age上,后收录于短篇小说集《幸福》(Bliss)。《莳萝泡菜》虽然不是她的著名作品,但和她的其他作品相比并不逊色。小说中,曼斯菲尔德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巧妙运用现代主义艺术技巧,如意识流和象征主义手法等,通过对人物和周围景物

    2013年14期 No.59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 《所罗门之歌》中的家庭伦理解读

    许红;

    <正>一、引言1977年,莫里森在一次访谈中曾对自己的作品做过这样的概括:"我始终在写一个主题,那就是爱与爱的缺失。"爱与爱的缺失这一主题在她的8部长篇小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而言,爱与爱的缺失分别体现在了小说中的两个主要家庭中,在以梅肯为一家之主的家庭中,我们看到了夫妻不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真正的亲情;而在以

    2013年14期 No.59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 我读《飘》中的白瑞德

    王丽君;

    <正>小说《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自问世以来便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至今依然是最畅销的经典小说之一。《飘》选择以美国南北战争及战后重建时期为创作历史背景。整部小说都是紧紧围绕着白瑞德与斯佳丽之间曲折、感人的爱情故事展开叙述的,给人们再现了南北战争时期美国人们的生活状况。小说之所以多年来都为全球

    2013年14期 No.59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 浅析《喜福会》中女性的觉醒与成长

    韩朝旭;李云珠;

    <正>谭恩美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人物,她的小说《喜福会》一经出版,便在《纽约时报》畅销书的排行榜上创下了经久不衰的记录,并且入围各种奖项。《喜福会》揭示了导致性别、民族歧视是由于封建的父权制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下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引起的事实。在小说《喜福会》中,讲述了四位性格迥异,但同样具有坎坷人生命运的母亲在当时的社会下,遭遇家庭、社会、个人情感的失败后

    2013年14期 No.594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 重读品特《生日晚会》的威胁来源

    张伟利;

    <正>哈罗德·品特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获奖评语中这样写道:"他的戏剧创作从人们生活中琐碎的聊天中发现问题,揭示受压抑者的内心世界使其敞开心扉。"该获奖评语将品特戏剧风格凝练精准地总结而出,特别吻合品特早期戏剧作品的风格特征。哈罗德·品特是荒诞派的一个代表作家,其作品继承了现实主义的色彩,但他对现实主义手法又有进一步的提高,虽然在改进中存在着空白与不确定,却在细节上结合荒

    2013年14期 No.59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 从“死亡”与“爱情”的关系来解读《恋爱中的女人》

    邓海龙;

    <正>一、引言《恋爱中的女人》(以下简称《恋》)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思想境界,都达到较高水平,它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未来出路的积极探索,被认为像"是《新约》中的‘启示录’"。(漆以凯,1997)劳伦斯曾为《恋》设想过很多别的书名,其中包括"诺亚方舟",(伍厚恺,1998)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对这部小说寄

    2013年14期 No.59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 论狄更斯小说《小杜丽》中的社会底层人物形象

    郭亚楠;

    <正>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创作的作品《小杜丽》通过骗子、小丑、傻瓜三种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底层群体的生活百态,揭示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虚假和伪善。骗子、小丑、傻瓜三类人滑稽、荒谬的言语和行为与现实社会中人们假正经的一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者通过塑造这类特殊的角色来表达小说主旨,充分反思了现实

    2013年14期 No.594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 《一九八四》:抗争、堕落与奥威尔的绝望

    侯慧庆;

    <正>在一个极权统治的社会中,人的生存处境是异常的,在这种异常中,人的生存选择被无限放大,直指人性和人心。极权统治的强势像巨大的黑幕笼罩在了人类生存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像病毒一样渗透进了人的内心,让人产生恐惧,畏惧前行,也畏惧抗争,更让温斯顿在抗争中顺从、堕落。极权统治下的温斯顿试图撕开极权的黑幕而进行的抗争是奥威尔赋予人的人性选择,而温斯顿的战败和堕落,极权统治的胜利,

    2013年14期 No.594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 从几个关键事件看伊丽莎白·安(贝茜)性格的转变

    宋玮;

    <正>桃乐茜·甘菲德·费希尔博士是美国著名的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同时还是一位富有激情的教育家。《理解贝茜》是桃乐茜·甘菲德·费希尔的50多部著作中最有名也是流传最广的作品,在西方的文学界和教育界都享受盛誉。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9岁的女孩伊丽莎白·安(贝茜)在弗朗西斯姑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形成了

    2013年14期 No.594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 《虚假的事实》中的女性自我的发现

    张璐;

    <正>耶谢巴尔在《虚假的事实》①中,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印度历史社会的进程,作品展现了作为社会边缘人的印度女性的自我发现的艰辛历程,不仅是外在的地位的提升,还有内在精神上的觉醒。作者通过达拉这一美好的女性形象寄托了自己对于祖国文明进步、发展的愿望。一、家庭里的边缘人

    2013年14期 No.594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视觉_影视文学论丛

  • 电影《桃姐》之平淡生活中的真情

    宋楠;

    <正>一、第31届香港金像奖与电影《桃姐》《桃姐》这部影片就是在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一举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影帝、影后以及编剧五项大奖,成为今年金像奖最大的赢家,《桃姐》由许鞍华执导,叶德娴、刘德华主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被金钱左右了意志,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为了房产能不认手足,为了私利

    2013年14期 No.594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 电影《幸运符》中的美国文化探析

    王晓侠;

    <正>电影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以艺术的手法反映出人们切实经历的现实生活。不同国家的电影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这个国家的文化。2012年美国电影《幸运符》体现了美国典型文化的各个方面。一、电影《幸运符》简介影片以从伊拉克撤军回国的海军陆战队中士罗根·提伯的故事为主线,向人们展示了伊拉克战争的残酷和一个凄惨而美丽的爱情故事。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罗根·提伯在伊拉克一次任

    2013年14期 No.594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 电影《音乐之声》的人物分析及艺术赏析

    林静;

    <正>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角——玛利亚修女,她性格独特,敢于追求美好,感受美好,乐意奉献美好,她不随波逐流,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仅获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取得了教学的成功,更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道德典范,教导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分析其人物性格,不仅有助于改进教育方式,对我们自身的内心修养与人生境界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一、电影情节简介

    2013年14期 No.59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 简析《音乐之声》渗透出的音乐治疗思维

    侯双霞;

    <正>阿加莎·冯·特拉普是优秀音乐剧电影《音乐之声》的作者,她曾阐述了个人对音乐的观点:"音乐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任何紧锁的心门都能被它开启。"优秀的音乐会对人们的听觉产生刺激,引发人们生理和情绪状态的波动。音乐具有激发人的力量,古时候的战鼓、号角声可以鼓舞士气,激励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音乐能够安抚人心,镇定心情,温柔的摇

    2013年14期 No.59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 网络对电影传播的影响

    杨艳;

    <正>人类运用技术不断拓展电影表现力,转变电影传播方式,增强电影存在感的过程就是电影的发展过程。互联网作为当今世界突出的技术结晶,在当代电影艺术发展中,其贡献不可小觑。电影艺术正是通过吸收转化网络信息和运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发展观念的变革,同时利用网络的传播理念与方式改变了自身。一、网络对电影传播主体的影响由于网络的广泛使用和日渐成熟,电影艺术和网

    2013年14期 No.594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 迪斯尼动画电影音乐的类型特征及风格演变

    罗畅;关松鹤;

    <正>说起迪斯尼动画音乐,我们就不得不提及沃尔特·迪斯尼这个将动画电影发扬光大的传奇人物。在当时,《爵士歌手》是电影史上被大众公认的第一部有声片,它的问世也代表着混声技术的到来。这深深地刺激了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商业头脑的沃尔特·迪斯尼。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试验,他终于在自己的处女作《威利号汽艇》引进了这一技术。首次尝试,他就

    2013年14期 No.59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 国产动画电影产业的纵深发展策略研究

    苏世昌;

    <正>今天,作为21世纪知识经济核心产业的动漫产业在我国备受重视。尤其是在2004年以后,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国产动画备案公示制度和发行许可制度等一系列文件鼓励原创动画,并设立了国产动画精品与少儿节目精品等专项资金。政策上的推动成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最有效的助力,不少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纷纷落成,国产动画企业声势渐壮,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真

    2013年14期 No.594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 论电影海报设计中色彩的表现

    关鹰;

    <正>海报作为广告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在传播媒介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广告形式日益多元化,就目前的广告媒介而言,以网络为主导的电子、电视等广告形式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基于海报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在网络广告风靡的时代仍能保持无可比拟的态势发展,成为广告媒介的重要支撑。海报的

    2013年14期 No.594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 论钢琴在诠释电影主题与情感中的应用

    张怡;

    <正>电影作为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不仅需要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精致的画面制作,更需要背景音乐的衬托和渲染,而钢琴音乐往往能在表达情节、推进主题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合适的钢琴音乐可以体现不同的电影思想、电影风格和电影意境,从而更好地展示电影的艺术构想和风格,由此可见,在现代电影制作的过程中,钢琴音乐在诠释电影主题和情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3年14期 No.594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立场_古代文学纵横

  • 红楼悲情

    陈琪琦;

    <正>"悲剧艺术以其丰富而深刻的悲剧激情给人以无可比拟的艺术感染力、心灵震撼力,留给人独特的美感韵味"[1],使人心疼、回味。悲剧在对苦难与不幸的展示中,表现出对人生的价值和命运的关切,其美学价值不言而喻。《红楼梦》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奇书,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各种各样的讨论与研究。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打破了中

    2013年14期 No.594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 荣格情结心理学下的贾宝玉叛逆性格内涵

    杨义;

    <正>情结理论学是荣格心理学中的核心理论,荣格认为情结是一种经常隐匿的、以特定的情调或痛苦的情调为特征的心理内容的聚集物,无论多么公正客观的研究者,都不可能忽视自己的情结。同时情结是心理构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每一个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历史名著《红楼梦》中塑造的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

    2013年14期 No.594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 议《楚辞》的文体自觉意识

    刘成君;

    <正>文体,是指一个文本的构成体式及此文本的整体特点和模式风格,也可以说是表达的风格。文体存在的目的是表达特定的社会内容,或者说某文最适合展现某种思想感情和社会内容。"自觉"就是认识到了自身,是相对于自发而言的,它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并以之为指导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从文体的自觉意识看,

    2013年14期 No.594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 蒲松龄“孤愤”意识在其笔下鬼女形象上的寄托

    孔令升;

    <正>鬼文化是长期历史形成的一大文学母题,《聊斋志异》中谈鬼者百七十余篇,以鬼女为题材者,逾半数。但蒲松龄绝非干宝那样借鬼故事来宣教"神道之不诬",而是打鬼借钟馗,宣泄内心的"孤愤"。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又在《十九日得家书感赋,即呈孙树百、刘

    2013年14期 No.594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 杜牧诗歌中的女性题材及其女性观

    赵秀芝;

    <正>杜牧(803—853),字牧之,晚唐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歌"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风格独特,影响极大。在杜牧的所有诗歌中,有关女性题材的诗占有不小的分量,有70多首,多是涉妓诗,也有评价历史上的女性的诗,还有代言体的闺怨和宫词,对不同的女性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观照,而从中我们也可一窥其女性观。一、杜牧女性题材的诗歌类别

    2013年14期 No.594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 王国维“古雅说”之歧义

    王广州;

    <正>王国维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前驱,主要有三种贡献:其一为批评范式之浇铸,其二为美学范畴之树立,其三为美育思想之揭橥。而这三种贡献分别与叔本华哲学、康德美学和席勒美育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这三种理论的转述、挪用与发挥。提出"古雅"范畴的《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

    2013年14期 No.594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 “康熙十八年地震”诸家诗研究

    侯英;唐元;

    <正>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元1679年9月2日)的京畿地震,是该地区有文字记载以来破坏最为严重的一次。是年,康熙帝举博学鸿词科,当时的许多著名文士都在京城,因而亲历此次大难,之后,大量的诗歌创作涌现。仔细分析这些诗篇,大多有切身之痛,而并非草率之作,但从地震诗歌艺术成就所应具备的因素来看,它们得之于此而失之于彼,那么建构地震诗歌艺术成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2013年14期 No.594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 跨文化对话视野中卜松山的叶燮《原诗》研究

    王德兵;

    <正>著名汉学家卜松山(Karl-Heinz Pohl)是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他主要研究中国文学、美学及思想史,其汉学专著颇丰,有关中国文论的跨文化研究著作主要集中在《与中国作跨文化对话》和《中国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从传统到现代》中,这两本论著集中体现了卜松山的跨文化研究成果。《与中国作跨文化对话》一书是卜先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

    2013年14期 No.594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钩玄_艺术百家

  • 浅析唐代绘画的审美意蕴

    郭宇承;王景;

    <正>唐王朝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极盛时期,不仅因为唐朝的国力强盛、政治统一、多元文化汇聚,也缘于李唐统治者对于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在隋唐社会独特的文化背景之下,多元化的艺术门类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绘画艺术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在超越前人历史成就的同时形成具有浓郁唐代文化气息的艺术体系。一、初唐绘画艺术的发展

    2013年14期 No.594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 唐代书法的审美分析

    李霞;

    <正>唐代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巅峰时代,纵观唐王朝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在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中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唐诗,其散文亦光耀万古;同时,李唐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多元并包的文化政策,为各种艺术门类的相互吸收、促进创造了条件。尤其需要我们重视的是唐代书法所取得的成就,在一大批书法家的提倡和引领之下,唐代书法渐成气候,对后

    2013年14期 No.594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 试论中国花鸟画的个性化特征与文化渊源

    赵苏;

    <正>从人类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开始,花鸟虫鱼成了人们的审美对象,在原始人的洞穴石壁上就已经存在自然生命的影子。先秦时代青铜器上已经不乏以花鸟虫鱼为对象的创作,各种形态的花、鸟、龙、凤、松、鹤等都被人们加以描绘,寄托着美好愿望与祝福。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风气使人物画占据主流,但花鸟画的创作水平也随之提高,到了隋唐时期,花鸟画已经

    2013年14期 No.594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基本特色和普遍性格

    刘源波;

    <正>一、民间美术概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出了独具特色、极具民间性的地域和族群文化,现今的公众和学者一般将这种视觉艺术叫做"民俗工艺"或"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源于民间,根植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取材于和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透露出该族群的地域风俗或喜好习惯,包含了各族群

    2013年14期 No.594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艺术风格

    侯凤武;

    <正>很多的艺术作品一般都源于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原型就是圣·索菲亚教堂。这座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建筑不但结构完整、工艺精湛,而且充分展现出一座宗教建筑的气派和宏伟。这幅作品不仅是对现实建筑的完美复制,更是对其内涵的升华。其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使观赏者从内心深处敬畏天堂中的神灵,并且放大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

    2013年14期 No.594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