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前沿_观点与争鸣

  • 谈中国文学中的文学魅力

    郑磊;

    <正>古典诗词是中国的一件瑰宝,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对人们的心境也有积极的培养作用,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会产生浓郁的审美情怀。纵观我国古典诗词,既有桃园风光的山水情缘,又有友情送别的华美诗篇,究其思想和文化,耐人寻味。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杜荀鹤的《遣怀》、罗隐的《东归别常修》、李山甫的《自叹拙》和李咸用的《秋日与友生

    2013年23期 No.603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中国女性文学的范围界定:从概念之争谈起

    戴兴伟;

    <正>中国女性文学是个没有达成共识的概念,学界对其研究范围界定也存在分歧。因此研究者们摇摆在"妇女文学""女性书写""女性写作"等术语之间。有人把这些术语作为同义词交替使用;有人使用相同的术语,所指内涵却不同;有人所做研究相同或相近,所用术语却不一致。鉴于此,本文将以概念之争谈起,探讨其研究范围的界定问题。

    2013年23期 No.603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20世纪初中西方男性作家笔下女性的爱情

    王晓娜;

    <正>爱情总是作家和读者所关注的一个主题,许多小说的情节都是围绕爱情这一主题而展开。《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最杰出的现代主义小说家D.H.Lawrence(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作品,也是继他鼎盛之作《虹》之后的巨著,小说代表了劳伦斯在文学创作中的最高成就,围绕两个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而展开。《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以英文撰写历时三年时间完成的现代版的《红楼梦》。

    2013年23期 No.603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美国华裔作家作品之主题:心理焦虑

    高岩松;

    <正>一、理论基础众所周知,美国的包容性举世闻名,它能接受来自不同国度的移民,有"大熔炉"的美誉。不同国家的移民也带来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与美国文化不断融合,进而形成了美国的主流文化。美国学者罗切基(Rokeach)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最好的行为的一套持久的意念、或是依重要程度而排列的一种信念体系。"(关世杰,《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价值观具有

    2013年23期 No.603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韩国小说中的古今女性形象比较

    王琦;韩晓斐;

    <正>一、引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女性以及整个社会现象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认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一方面是作者艺术化的性别形象,另一方面也是性别的社会形象。全镜潾的《黄真伊》和金河仁的《菊花香》都是以女性作为主人公的同时期当代小说。《黄真伊》以朝鲜王朝历史上著名的艺妓黄真伊的传说为蓝本,重点刻画了黄真伊具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和其精于辞

    2013年23期 No.603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 美国黑人女性成长小说初探

    苏红莲;

    <正>一、两个概念的梳理(一)成长小说成长小说产生于德国,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被公认为这一小说类型的典范之作。自此,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创造了风格迥异的以成长为主题的文学佳作。在世界文学的构图中,成长小说的发展一直悄然地改变着整个文学发展的轨迹和格局变化。[1]然而,令许多研究者头痛的是,对于有着悠久创作传统且影响深远的成长小说,在学界至今没有出现一个统

    2013年23期 No.603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论小说创造中的价值性问题

    徐军义;

    <正>文学创造具体可以包括作家的文本创造和读者的作品创造两个基本环节。作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认知、理解和判断,在艺术构思中,通过回忆、沉思、想象、联想、情感、理智、灵感、直觉、意识和无意识等心理活动,生成相应的意象序列,最后通过对文辞的选择、加工和使用,生成具体的文本世界。对于读者来讲,是通过对文辞的阅读、理解,唤起自己对生活的再一次认知,在头脑中生成作品,它

    2013年23期 No.603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梁祝》中音乐与文学的联系

    刘璇;

    <正>文学与音乐作为两种艺术形式,以其亲和力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广受民众喜爱。当前的文学研究领域中,将其与音乐进行对比分析已成为新的热点,一方面,文学可以滋养音乐,为音乐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另一方面,音乐可以提高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两者可谓相得益彰。本文从《梁祝》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分析,分别从文学文本与音乐文本出发,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以求更深层次地了解《梁祝》,同时加深对于音乐与文学的认识。

    2013年23期 No.603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艺术作品中的误读

    邓凡;

    <正>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向世界表述自己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的媒介。它本身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始终代表艺术家最内心的观点和态度。误读的产生主要与受众有关。受众的差异性决定了理解层面的不同。误读所产生的影响同样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在这种误读的背后,引发的是文化、性别、观点与格调、审美、品位的冲撞及思考。

    2013年23期 No.603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评说_作家与作品

  • 《白鹿原》男性三代人物形象与命运的探析

    杨谨瑜;

    <正>一、影响深远的——祖辈人物形象和命运这部作品中,叙写的祖辈们都是男性,但祖辈们的德行和生存原则对后代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一)勤劳节俭、知恩图报的白家祖辈"这是白家的一个传久不衰的故经。"自白嘉轩上推六代的先人,继任家主的长子五毒俱全,败了家。老二白修身,边接受乡民施舍边扛活。凭辛勤劳动、勤俭节约偿清债务,回报乡亲,使那些未曾接济他的

    2013年23期 No.603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 巴金小说作品中的悲剧色彩

    秦汝芳;

    <正>当代中国文坛,巴金先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艺术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初涉文坛的巴金就因其作品充满激情而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同时他的作品大多以悲剧结局,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忧郁的情感,所以他又是个备受争议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充满了悲观和绝望,被

    2013年23期 No.603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 以《沉沦》看郁达夫的私语情结

    余芳;

    <正>郁达夫是引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抒情小说潮流的作家。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创了"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先河。他曾反复地说明,作者的经验"除了自己的之外,实在另外也并没有比此再真切的事情"①。所以,他以前所未有的大胆和凌厉,揭起专写中国知识分子内心彷徨苦闷的大旗,在当年不胫而走,引领新文坛风骚。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郁达夫无疑

    2013年23期 No.603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赵树理小说中的现代意识探究

    袁栋洋;

    <正>中国现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追求现代化主要存在两个群体——兴起现代文学的原因就在于部分作家率先举起"民主""科学"两面旗帜,这部分作家以鲁迅、胡适为代表,他们批判国民的劣根性,攻击腐朽的封建制度以及传统的伦理道德,体察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另一部分以赵树理为代表,继承了五四运动精神,对国民现代化之路进行局部或个别反映,体察

    2013年23期 No.603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 从长篇小说《林则徐》中窥探鸦片的历史影响

    廖光珍;

    <正>对于历史人物林则徐,大家都熟知其"虎门销烟"的伟大事迹,而与其同名的长篇小说《林则徐》则清楚地记载了其生平事迹。该小说虽为人物传记,但仍然遵循了普通小说固有的框架结构。事实上,林则徐并不是一个天生异禀的先觉者,而是一个依靠自身能力勇挑重担的务实者。当时中国动荡的社会使林则徐无法独善其身,虽然他痛恨腐朽的官场,但却无力回天,只能以一

    2013年23期 No.603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绝地逢生》中的贵州文化改革思考

    戴燕;

    <正>一、《绝地逢生》中的贵州文化改革思路在《绝地逢生》中,年仅40的蒙幺爸迎来了他接任盘江村支书后情况最为严峻的一年。以王结巴的老婆生娃娃时因为没有力气惨死为开端,到黄大有作为一个有为的劳动模范而外出打工寻找生计,接踵而至的是生活在贫穷当中的罗麻子因病离世。对于妇孺皆知的贫困村来讲,突如其来发生的一系列大事让蒙幺爸体会到,在这个村子当中,粮食、土地与生成积极

    2013年23期 No.60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样板戏的意识形态化探究

    张丽;

    <正>作为特殊政治时期产生的特殊文艺产品,样板戏在中国漫长历史长河的一个较短的切面内完成了由平淡到狂热的起伏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所掀起的戏剧领域的样板狂潮给彼时整个戏剧界的创作带来了无法逃脱梦魇。样板戏与文艺政策和意识形态的纠结之深已经突破了人们的想象,在政治话语对文艺走向起着决定作用的时代,文艺创作,无论是从其本身的规

    2013年23期 No.603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论狄更斯幽默艺术的成因

    翟谧倩;

    <正>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英国社会中的真实面貌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并进一步披露出资本主义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病。狄更斯始终怀着对社会真切的关注以及充满正义的笔锋对当时社会上充斥的功利哲学以及伪善道德进行深刻的批判,他所处的社会时期正值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相互融合期,两种思想上的火

    2013年23期 No.60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 论霍桑作品中红字A的动态意义

    秦艳萍;

    <正>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于1850年发表了《红字》。该作品已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小说围绕四个主要人物展开:女主人公海丝特、牧师丁梅斯代尔、海丝特的丈夫齐灵渥斯、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的女儿珠儿。霍桑采取了浪漫主义小说的创作形式,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在"真实的世界"和"仙境"之间找

    2013年23期 No.603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 吉卜林的伪英格兰史与思维蜕变

    谢青;

    <正>英国著名作家拉德亚德·吉卜林的蒲克系列(Puck tales)包含了《普克山中的蒲克》(Puck of Pook’s Hills,1906)和《奖赏与仙人》(Rewards and Fairies,1910)。它们是这个帝国游子在用《基姆》(Kim,1901)挥别东方之后,急于为自己套上英国"根"的后期创作之一。实际上,这些故事谋杀了吉卜林早年的探索精神与人文关怀。它们功利而虚假,乃至基本逻辑都成问题。

    2013年23期 No.603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 浅析内地与台湾《魔戒》译诗差异

    董卉川;

    <正>中国台湾联经出版社与内地译林出版社先后翻译出版了英国作家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的《魔戒》。《魔戒》是欧美奇幻文学的一朵奇葩,开创了现代幻想小说的先河。世所公认,托尔金的《魔戒》是比较难译的。托尔金被公认为是一个语言天才,语言功夫炉火纯青。他在创作过程中总是情不自禁地将各种古老的外族语言信手拈来。为体现上古时期的

    2013年23期 No.603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观点_风格与特色

  • 《最蓝的眼睛》叙事策略探析

    王玉;崔伟丽;

    <正>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因为杰出的创作才华,莫里森在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故事情节简单,讲述了一个11岁的黑人小女孩渴望拥有一双最蓝的眼睛的故事。11岁的黑人女孩佩科拉从出生就生活在爱的缺失中。同学们看不起她,经常欺负她,周围的人

    2013年23期 No.60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 《傲慢与偏见》的写作手法及人物特征分析

    解丽萍;杨帆;

    <正>《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一经出版,便深受读者喜爱,并且赢得了学术界很高的评价,从而风靡全球。《傲慢与偏见》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其写作手法和写作内容与社会上的感伤小说大不相同。这部小说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的保守和闭塞,体现了当时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傲慢与偏见》这部小

    2013年23期 No.603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故乡叙事中的中国家族观念

    张莉;

    <正>一、世系建构与家族追寻福克纳所写的《喧哗与骚动》是以自己的家乡为参照,通过不同角度的刻画与描写,将一个似邮票大小的地方写成了一个具有社会文化意义和丰富时代的微型世界。中国的当代作家正是受到了福克纳的影响。通过对故乡的现状和往事的回忆,用故乡作为蓝本,同时也将对故乡的思念和情感上的寄托全部表达出来,这也成为很多作家所追求的作品。在《喧哗与骚动》

    2013年23期 No.603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 小说《赎罪》中的视角与叙事评论

    张惠玲;

    <正>《赎罪》是伊恩·麦克尤恩创作事业上的高峰,《赎罪》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和尾声。第一部分描写1935年时悠闲而又宁静的乡村庄园之中发生的浪漫的爱情故事以及女主人公布里奥妮.泰丽思对管家儿子罗比.特纳由误会升级成诬告"罪"的形成过程。在第一部分中,对于叙事的声音,都是以第三人称的声音来进行叙述的,这样能够很好地制造悬念,并且能

    2013年23期 No.60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 浅析《最后一片叶子》“含泪微笑”式的叙述特色

    郭倩;

    <正>《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该篇小说延续了欧·亨利惯用的"含泪微笑"式风格,整个故事感人至深。读者由此看到了在艰难困窘生存环境中苦苦挣扎的社会底层小人物之间的纯洁友谊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一、欧·亨利的"含泪微笑"风格欧.亨利一生坎坷波折,一直在为生计奔波劳苦。因为来自社会底层,欧.亨利没有选择去描写上层社

    2013年23期 No.603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 对莫里森小说《宠儿》中塞丝形象的解读

    袁春;

    <正>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宠儿》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中塑造了独特而又典型的艺术形象塞丝,激起了黑人民族对历史及现实的思考,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本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思考,其作品意义深远。本文就塞丝的艺术形象进行解读,分析《宠儿》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

    2013年23期 No.603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 解读《树上的男爵》中柯西莫的人物形象

    孙晓萌;王敏;

    <正>意大利当代著名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于1923年出生在古巴哈瓦那近郊的拉斯维加斯镇。父辈自意大利移居古巴。父亲与母亲均对植物和农艺颇有研究。1925年,卡尔维诺举家迁回意大利。少年时的卡尔维诺在父母职业及爱好的影响下经常置身于父亲的花卉实验室中细心地观察花鸟鱼虫,积累地对自然界生物的认知为其日后的小说创作提供

    2013年23期 No.60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 探析梭罗之《瓦尔登湖》的生态思想

    李春丽;于燕华;

    <正>亨利·戴维·梭罗不仅是一位作家,更被尊称为一位环境保护主义者,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哲学家。梭罗于1845年开始移居至家乡康科德城附近的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那里过着一种简朴生活,寻求着心灵的自由和闲适。随着全球化的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梭罗的《瓦尔登

    2013年23期 No.603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黄色糊墙纸》

    徐小雁;

    <正>一、引言:吉尔曼与《黄色糊墙纸》美国著名女作家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于1860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特的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之中,曾被美国全国女性选举人联盟赞誉为"她的时代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后又荣列"最伟大的十二位美国女性"之首。吉尔曼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及在女权革命中的亲身践行无疑成为她获得诸多殊荣的重要原因。

    2013年23期 No.603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 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的美学内涵

    邱晓蓉;

    <正>19世纪的英国著名剧作家、散文家、诗人奥斯卡·王尔德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一生都在追求至高至尚的理想主义。坎坷的人生经历也没能改变他的初衷,他一如既往的"为艺术而艺术"进行艺术创作。他的童话《夜莺与玫瑰》就是其追求理想爱情的见证,遗憾的是一曲爱情悲歌。作品以深刻的主题揭示了世人践踏、蹂躏美丽崇高的爱情之花,以诸多纯美

    2013年23期 No.60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视界_外国文学研究

  • 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以《喜福会》为例

    郭磊磊;

    <正>美籍华人谭恩美第一部小说《喜福会》再次掀起华裔文学热,在纽约《时代周刊》畅销书排行榜上独占鳌头达9个月之久,谭恩美因此成名,小说很快就被改编搬上银幕。其中文译本至今已有多种。小说以一种耐人寻味的"童话"开头:"这位老太太至今记得,多年前,她在上海,曾傻乎乎地出了个大价钱,在菜市上买下一只‘天鹅’。这只给小贩吹得天花乱坠的家禽,曾是像丑小鸭般拼命伸着脖子,企图能成

    2013年23期 No.60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 解读纳博科夫《洛丽塔》中洛丽塔的悲剧人生

    张婵;

    <正>一、引言众所周知,爱情是文学创作永远不变的主题。从我国古代的经典之作《诗经》,到伟大的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古今中外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广大读者接触到的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美好的,有生命力的,值得歌颂和赞美的。然而,爱情也有扭曲的时候。如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品《洛丽塔》就讲述了一个

    2013年23期 No.60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 试析德莱赛《嘉莉妹妹》中的物质主义与幸福人生

    吴宁;吕志利;

    <正>一、物质主义与德莱赛简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崇尚物质主义的风气也越来越盛。《牛津字典》把物质主义定义为:"全心沉迷于追求物质的需要与欲望,导致忽视精神层面的生活方式,对物质的兴趣完全表现在生活方式、意见及行为上。"物质主义导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同时也是无数文人讨伐的对象,这其中便包括美国伟大作家德莱赛。

    2013年23期 No.60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 任碧莲新作《世界与小镇》评析

    马越晗;

    <正>一、引言作为美国华裔第二代文学爆炸的主将,任碧莲(GishJen,1955—)的作品深受好评。1988~1999年间她就获得了8项美国文学大奖,其中包括三项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和1999年的兰南文学奖。小说《莫娜在希望之乡》(Mona in the Promised Land)和《谁是爱尔兰人》(Who’s Irish?)分别被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列

    2013年23期 No.603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 探讨《弗兰肯斯坦》中创造者与创造物的关系

    李新慧;

    <正>一、《弗兰肯斯坦》的创作背景1816年6月,在一个狂风肆虐的夏夜,五位年轻人聚集在瑞士日内瓦湖南岸的一座豪华别墅里。其中一位是当时在欧洲名声大振的拜伦,一位是拜伦的同伴约翰·波利多利医生,还有当时在文学圈子小有名气的玻西·比希·雪莱。别墅里的两位女士都只有十几岁,其中一位是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葛德文,

    2013年23期 No.603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 《美生中国人》中的华裔人物及其身份认同

    陈涛;

    <正>一、引言在美国,每年有超过5000种青少年和儿童图书出版,青少年文学已经成为独立的门类,作品的数量巨大,种类多样,内容丰富,读者众多。其中不少作品立意准确,用字精准,充满悬念,是学习英美文化和语言不可多得的经典。青少年文学不断地发展,产生了大量种类繁多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绘本小说、神秘幻想小说等。主题主要是青少年的自我认定、性、

    2013年23期 No.60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 从短篇小说《初秋》看欧美自然主义观

    李冰芷;王金萍;

    <正>一、詹姆斯·兰斯顿·休斯和《初秋》詹姆斯·兰斯顿·休斯(1903—1968),伟大的美国作家和诗人,也是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他是欧洲"哈莱姆文艺复兴"(Harlem Renaissance)时期的自然主义主要代表作家。休斯的主要文学成就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方面。休斯的诗歌在美国黑人中享誉甚高,一度被文学界称为"美国黑人的桂冠诗人"。《初秋》(Early Autumn)是休斯的代表作之一,

    2013年23期 No.60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 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自我救赎”

    张利;

    <正>村上春树,这位将日本文学推向国际舞台的当代日本著名作家,再一次高调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日本国内有这样的说法,村上肯定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其《挪威的森林》在中国青年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中文译者林少华在译序中说,"村上文学的基调

    2013年23期 No.60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蟹工船》的评价

    王缘缘;

    <正>《蟹工船》发表于1929年的《战旗》,是日本著名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品。该作品自问世之日起就大受欢迎,先后被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影响深远。1930年,《蟹工船》被介绍到中国,国内广大读者开始密切关注小林多喜二及其作品。《蟹工船》在当时的中国堪称无产阶级文学的典范,这和中国当时独特

    2013年23期 No.60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 庞德《诗章》中的西方社会精神及生态危机解读

    司彩玲;

    <正>在西方20世纪的文学发展史上,艾兹拉.庞德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人物,同时还是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的领军人物。说他是争议人物是因为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不一,褒贬也不一,然而世人不得不承认的是,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英美文学因为他的参与而注入生机,也为英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甚至是给世人以警醒,导致争议更大。庞德的

    2013年23期 No.603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 《圣经》典故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金捷;

    <正>《圣经》堪称是基督教的经典之作,被世人视为一部内涵深厚、富含哲理的巨著。长久以来,基督文明已经和西方社会、家庭以及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堪比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000多年来,《圣经》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丰富了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千百年来,《圣经》与西方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经过长期的运用和发展,沉淀下精华的部分,具有很强的表达力和隐喻力。《圣

    2013年23期 No.603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视觉_影视文学论丛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导演艺术风格

    赵辉;赵秦;

    <正>许多美国人愿意将斯皮尔伯格视为天外来客,这不仅因为他是在飞碟首次惊现美国的那一天出生的,更因为他创造了好莱坞的一个电影神话。20多年来,斯皮尔伯格拍摄的一系列卖座大片使濒临危机的好莱坞起死回生。事实上,从当年新好莱坞的"电影小子"到今天的好莱坞娱乐片大师,斯皮尔伯格的电影

    2013年23期 No.603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 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艺术创作

    杨智敏;

    <正>电影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发展水平,所起的作用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局限于外观审美的简单美学价值。一、服饰造型一部电影的成功,其服装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服装能够随着剧情的进展体现人物身份的改变,衬托出人物的心情,展现人物的处境。服装设计伴随人物命运的转变而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可以让观众如

    2013年23期 No.603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 赏析《闻香识女人》中语言蕴涵的魅力

    康小红;

    <正>美国电影《闻香识女人》曾经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被很多人所喜爱。本影片中以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友谊、人生及人性等人生内涵,给人们以深刻的思考。本影片主要讲述一群学生密谋戏弄校长被发现,却无人敢承认错误。[1]整个过程不巧却被男主人公查理亲眼目睹,被校长告知如果不说出事实真相就要惩罚他,为此,校长特地设置

    2013年23期 No.603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 评《野性的呼唤》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其启示

    薛曦;

    <正>一、影片《野性的呼唤》的背景简介《野性的呼唤》是导演彼得·斯瓦特克于1997年根据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同名动物小说拍摄而成,影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经放映就受到美国人民的喜爱,后又经过多次续拍,创下了不菲的票房业绩。该影片主要讲述一只生活在人类社会强壮勇猛的狼狗巴克在经历了美国南方大法官米勒家安逸舒适的生

    2013年23期 No.603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 浅析背景音乐对电影《风声》剧情发展的作用

    李婷;

    <正>电影《风声》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题材为间谍片,集合了影视界的主要力量:上海集团和华谊兄弟,知名导演高群书和陈国富,国内一线演员王志文、李冰冰、周迅和张涵予联袂打造的我国影视界的一部间谍悬疑大片。电影《风声》在上映后,不久就被选为釜山电影节的闭幕影片,在台湾的金马奖上获得了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美术和最佳造型等

    2013年23期 No.603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 试论体育电影中的身体美学魅力

    白云帆;张亭;

    <正>体育电影从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人类身体的美学,透过对身体的展现,重点体现出身体在后工业化时代具有的潜能。然而,体育电影仅仅是对身体之美的一种缅怀,而真实的身体之美是无法重现的。体育电影所体现出来的身体之美不过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身体之美,它已经达到超越了真实的范畴。一、体育电影中展现出来的身体感官之美

    2013年23期 No.603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 重审电影《体育皇后》的女性叙事特征和叙事策略

    齐锋;

    <正>《体育皇后》是一部讲述中国体育的无声黑白电影,拍摄于1934年,可以说是我国体育题材电影的最早代表作。在拍摄这部电影之前,中国人的形象在西方国家眼中一直是病态、羸弱的,当时"病夫"的藐称已经开始流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导演孙瑜试图通过电影的方式来重新塑造中国形象,并想以此来

    2013年23期 No.603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立场_古代文学纵横

  • 女性伦理下无奈的伤痛

    王德芳;孙淑文;

    <正>红楼梦中的贾探春是一位能干大方、文采精华、在事务的处理上不亚于男性的女性,但她对于其母亲赵姨娘的疏远和压制,却让现代很多读者不解,所以被不少读者批判为逢迎权贵、势力、无情无意等。无独有偶,大宅门中的白佳丽则是另一个"探春",她很成功,而对母亲杨九红的态度也是背弃和厌恶,但相

    2013年23期 No.603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理想爱情与现实婚姻的对抗

    张洁;

    <正>《红楼梦》这部不朽的作品以它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高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小说的中心线索,也是最为普通读者津津乐道的。本文也试对此发表一点拙见。一、神秘的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缘分被称作是木石前盟,贾宝

    2013年23期 No.603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 解读《红楼梦》中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周春丽;

    <正>所谓精神状态,就是人们的理想信念、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情感意志等表现出来的形态。作为人们欣赏文学文本的一个重要方法,精神分析学让人们通过另一种方式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我们通过文字,探究所塑造的人物风格,从而更深地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找到研究作品的突破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为背景,以十几个青年女性的命运为线索,上演了一幕幕血

    2013年23期 No.603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 认知视角下《红楼梦》中的植物隐喻分析

    胡晓榕;

    <正>在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与植物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伴随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而产生的语言必然存在许多有关植物的词汇。词汇是文化的载体,反映并传递文化,因此词汇载蓄文化的功能最强。(何善芬,2002:146)汉语中有大量有关植物的词汇,除了本身的字面意义,更赋予了一定的隐喻意义。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所以中国人对植物有较为深

    2013年23期 No.603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 谈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中“管家媳妇”的职能

    裴鼎鼎;王微;

    <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得城市商业进一步繁盛,广大村镇商业、手工业、家庭纺织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明清小说作为这一时期对生活的描摹,全面而具体地展现了明清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醒世姻缘传》[1]是其中"五名内的一部大小说"[2],胡适说它"是一部最丰富最详细的文化史料"[3]。明清时期管家媳妇的生存状态,我们大致可以从《醒世姻缘传》里

    2013年23期 No.603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 议《读风偶拾》之得失

    刘成君;

    <正>一、引言《读风偶拾》是清学者崔述《考信录》中的部分力作。据《清史稿》所载,"述职为学,考据详明如汉儒,而未尝墨守旧说而不求其心之安;辨析精微如宋儒,而未尝空谈虚理而不核乎事之实"①,可知崔述在学术上颇有建树早已成为公论。《读风偶拾》凡四卷:卷一有《通论诗序》《通论二南》《周南十有一篇》;卷二有《召南十有四篇》《通论十三国风》《邶

    2013年23期 No.603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 浅析胡文化影响下的唐代乐舞诗

    王宝玉;何辉;

    <正>中国文化兼容并包,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汉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就开始交流、融合、碰撞,进而互相影响。胡文化就是其中最为典型和重要的一种。胡乐和胡舞作为胡文化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以及文化载体,对中原最鼎盛时期的诗歌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一、唐代乐舞诗的涌现和胡文化的盛行自古"诗、乐、舞"三体合一,同韵同源。早在《乐记》和《淮南子》中便有记载。《乐记.师乙篇》

    2013年23期 No.603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 韩国古典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王国勇;

    <正>在韩国古典著作中,对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大都是不客观的,女人的社会地位要比男人低很多,因此大部分著作中的女性角色都是被极端的男权主义所扭曲,不能代表古代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在16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形象在韩国古文著作中被轻视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通常是以卑微的、堕落的、消极的形象出现,仅仅起到一种陪衬男性角色的作用,

    2013年23期 No.603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 古代神话与诗歌中的体育文学探析

    马义勇;

    <正>体育是指以肢体练习为存在手段,以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活动;它既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全人类的共同选择,又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人类的体育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尽管它具体产生的时间不详,我们也不能准确地推断出,何时人类开始有计划地从事体育活动,但可以肯定的是,体育活动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在人类劳动中不断演化发展起

    2013年23期 No.603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钩玄_艺术百家

  • 浅析中国画与西洋画在意境上的不同之处

    杨玉兰;

    <正>绘画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画派,即中国画派和西洋画派,它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画源于我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而西洋画则是来自欧洲,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流传,在世界各大美术院校的学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两大画派产生的地域不一样,所受到

    2013年23期 No.603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 《周易》思维对我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郭宇承;

    <正>作为玄学的重要代表作,《周易》为我国的历代文人墨客们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庇佑场所,诗词作者可以通过对《周易》的研习修身养性,甚至在研究奇门八卦上"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周易》甚至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以来,以《周易》为代表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不仅体现在我国丰富的诗词文化中,更体现在我国大量存在的绘

    2013年23期 No.603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 诠释绘画艺术中的形式美和情感美

    张德亮;孙旭;

    <正>绘画艺术作品都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绘画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内容的载体,而绘画艺术作品的内容是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或者情感,是形式基础。任何一件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相比,必然有其独特之处,或者是在绘画艺术作品的形式方面,或者是其内容情

    2013年23期 No.603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 浅谈齐白石的平民艺术创作及其价值

    牛建忠;王军;

    <正>无论是荷塘山水,还是鱼虫花鸟;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屋舍农田……这些景色可以说涉及到了普通百姓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齐白石先生笔下,这些景色充满生机,并且始终与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内容、健康乐观的审美情感密切相连。齐白石的这一"平民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模式已然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让传统的、代表精英文化的文人画走出了高高的"象牙塔",在阳春白雪和下里

    2013年23期 No.603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 解析石涛山水画中散发的无穷魅力

    郭琪美;刘鹏;

    <正>山水画用笔的技法讲究的是卧、侧、拖、点等;用墨的方法有破、蘸、浓、淡、清等,石涛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绘画的技法,所以画出的画才能有"浓的化不开,淡若笼纱"的感觉。他的笔墨是从他孜孜不倦的写生中研究自然规律、提炼创作中得来的,把墨色和线条笔力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下面我们对他的山水画的独特魅力进行解析。一、人物简介

    2013年23期 No.603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 《簪花仕女图》的色彩意象表达

    张兵;

    <正>一、《簪花仕女图》简介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色彩使用特色,能够对客体进行深入的体察和尊重,又能够融入凝练的主观感情。《簪花仕女图》是唐代人周昉的作品,这一作品融合中国绘画色彩的各种特点,主要描绘的是在春末夏初时节,宫廷贵族妇女们摘花、赏花、散步和戏犬的情景。大小不一的六个人物和仙鹤、小犬、山石在画中交错出现,穿插对比,形象鲜明,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

    2013年23期 No.603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