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前沿_观点与争鸣

  • 嬗变中的新文学村庄叙事话语

    韩春燕;隋华臣;

    <正>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由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嬗变过程中,中国乡村社会的现实命运与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变迁,变迁中,村庄叙事的话语也发生了从精英话语到多元话语的曲折嬗变。在中国新文学史中,村庄叙事话语经历了由单一到多元,由精英化表达到去精英化表达的嬗变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

    2013年33期 No.613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论汉语语境下“诺贝尔文学”概念的生成与建构

    张云军;

    <正>在莫言成功斩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国内对于该奖的"酸葡萄情结"终于寿终正寝了,那种"无足轻重"论和"文学奥运金牌"论也随之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坦然的直面或正视,不再有仇视抑或轻视。众多的中国文学爱好者和批评家会在莫言的引领之下走进那扇我们曾经久叩不开的玄妙之门,去亲近那些大师,去拜读那些佳作,去体悟诺

    2013年33期 No.61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莫言与外国文学的“情缘”

    李清;

    <正>莫言是中国小说界的先锋人物,他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的震荡是人们始料不及的。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喜获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评委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高度评价莫言,认为他的作品不仅有中国自己故事的表现形式,而且其中的幻觉现实主义是在模仿马尔克斯。从这些简短的评语当中,我们看

    2013年33期 No.613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论巴尔扎克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与“书记”功用

    凌淑红;

    <正>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42年《人间喜剧》正式登场时,他曾表明"法国革命是一部历史,我要作它的书记"①。巴尔扎克一生完成了超过90部小说,塑造了两三千个角色,几乎涵盖了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阶层。他的作品是巴黎社会的一面镜子,而作品作为镜子的功用也正是他作法国革命"书记"的功用。

    2013年33期 No.613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解读乔伊斯文学作品中的爱尔兰民族主义

    张萌;刘海杰;

    <正>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爱尔兰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寄托于文学世界,其笔下主人公多数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拥有乐于助人、善良淳朴的性格,生活和社会环境总让他们经历或大或小的困难,而他们只能选择无奈接受,直至绝望。乔伊斯希望通过文字来还原国家腐败和懦弱的真相,抨击资产阶级社会文明的丑恶,号召爱尔兰民族独立自主,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和幸福。

    2013年33期 No.613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论哈代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郭孟媛;

    <正>生态女性主义主要表现为反对男性对女性的支配,提倡女性的自由发展。哈代通过对主人公苔丝生活的各个方面详尽的描写,将资本主义制度向农村逐步渗透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反映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来揭露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宗教以及婚姻等方面的重大社会问题,表现出作者对受侮辱人们特别是女性的真实的同情与关心。同时,作者通过作品将在男权社会中不断抗争的新女性形象展现出来,体现出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2013年33期 No.613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斯宾塞诗歌中的永恒主题解读

    王静;刘云缦;

    <正>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一生创作了众多举世瞩目的诗歌,如《祝婚曲》《仙后》《牧羊人日历》《爱情小唱》等。斯宾塞是英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大诗人,他的影响力可以与弥尔顿、莎士比亚等伟大诗人相提并论。他的诗歌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有十四行诗、史诗、颂歌、挽歌、牧歌等。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技巧

    2013年33期 No.613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析论

    胡秀春;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1]此话颇耐人寻味。一、意象与意境之辨很多人把"意象"与"意境"混为一谈,认为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实际上,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指的是另一个概念,是"意象"而不是"意境"。"意象"理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南朝刘勰提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2],明代

    2013年33期 No.613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评说_作家与作品

  • 论刘醒龙的良知与小说《天行者》

    梁寅峰;

    <正>作品《天行者》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实乃实至名归,《天行者》自发表以来就广受读者好评,其乡土背景下的故事也感动着无数世人。在刘醒龙的这篇小说中,界岭小学民办教师们的良知在贫困的生活底层与理智情感的挣扎中熠熠生辉、灿烂夺目,指引着他们在农村的教育和改造中始终坚守和奋斗着。本文简要讨论刘醒龙的良知及其长篇小说《天行者》。

    2013年33期 No.613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罗淑小说中男性世界的生命守望

    于元明;

    <正>罗淑曾目睹最底层的农夫、农妇的血泪经历,感受着四川沱江上游盐工、纤夫的辛酸凄苦,其作品展现了乡间的普通百姓的忠厚善良和淳朴辛勤,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劳工的真实生活图画,显示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活底蕴,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2013年33期 No.613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性别文化视阈下的《李双双小传》解读

    裴艳艳;

    <正>在十七年文学的女性形象画廊中,李双双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生活于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至80年代的许多人,不管是农村中识字不识字的农民,还是城市中文化水平不一的市民,对这个农村女性形象并不陌生。李双双的最初形象出现于李准1959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小说塑造的她能说能

    2013年33期 No.613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解读《瞬息京华》中的牛素云

    廖冬芳;

    <正>《瞬息京华》是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原名Moment in Peking,这是一部用精纯娴熟的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生活的经典作品。该作不但轰动欧美文坛,而且在国内也是脍炙人口,被多次翻译和印刷,除了多个节译本之外,还有四个中文全译本,比较好的译本是郁飞版的《瞬息京华》和张振玉版的《京华烟云》。1988年和2005年,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京华烟云》被搬上荧屏,创收视率新高。

    2013年33期 No.613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夏目漱石《我是猫》与鲁迅《阿Q正传》之比较

    李晓霞;

    <正>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他所作的《我是猫》借助一只猫的所见所感,以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描绘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生活,鞭挞了金田等资产阶级的势利、凶残的本性,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2013年33期 No.613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阿Q正传》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刘知洪;

    <正>一、引言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反映了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背景,揭露了人物丑陋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时弊。作品体现了鲜明的语言风格和典型的文化寓意,并有数种英译本。其中,杨宪益先生和其夫人戴乃迭女士的译本最为经典。杨宪益夫妇对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采取了成功的翻译策略,努力从语义、风格、读者反应及文化

    2013年33期 No.61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霍桑的清教观及其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典型

    兰红梅;

    <正>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在美国以及世界文学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实霍桑最早是以别具一格的短篇小说跻身美国文坛的,他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也首先表现在他的短篇小说之中。霍桑的短篇小说想象丰富、结构严谨、寓意深刻,表现的时代按题材分为两大类:"新英格兰传奇"和"心之寓言"。霍桑称其"新英格兰传奇"为"将奔放美妙的温柔色彩泼上一幅新英格兰人物

    2013年33期 No.613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浅析宗教思想对于笛福作品的影响

    张玲;

    <正>丹尼尔·笛福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笛福出生于伦敦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经营屠宰业,是一个安守本分的生意人,希望笛福能够继承家族生意,因此还为他报名入了伦敦肉业行会。然而笛福却是一个渴望自由发展、追求冒险刺激的年轻人。同时,他

    2013年33期 No.61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被误读的悲剧女人

    张利萍;

    <正>在《麦克白》这部悲剧中,人们惯于将麦克白称为牺牲品,而麦克白夫人则是一切罪恶的始作俑者,是个不折不扣的恶女人,她被歌德称为"超级女巫"、阴谋中的"佼佼者"。国外评论界400年来对麦克白夫人的总体看法是认为麦克白夫人是"一个狠毒、残忍、毫无良知的毒妇形象"[1]。这种评价其实是对麦克白夫人的一种误读,是男权中心的文本阅读对麦克白夫人

    2013年33期 No.613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最蓝的眼睛》解读

    龚玉香;

    <正>《最蓝的眼睛》这部悲剧小说是作者托尼·莫里森根据自己儿时的一次经历改编而成的。她的作品揭示了在美国种族压迫的大背景下白人文明与黑人传统之间的矛盾冲突,探讨黑人获得自由人格的出路。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让作品在环境、人物的描写上更多了一份诡秘的色彩。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思想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政治与社会运动,它将生态学同女权主义结合

    2013年33期 No.613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关于《宠儿》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闫小平;

    <正>一、新历史主义与《宠儿》创作背景简述新历史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海登·怀特、英国的路易斯·蒙特鲁斯等。它带有明显的批判性、消解性和颠覆性特征,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具有既消解又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性。它认为文本的意义在于作者和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的"协商",所有的历史都是主

    2013年33期 No.613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观点_风格与特色

  • 从《莫格街谋杀案》看爱伦·坡的写作风格

    刘义峰;

    <正>爱伦·坡是美国19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小说家,同时也是当时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小觑的写作创新家。爱伦·坡在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等方面均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此外,他还长于通过笔尖上灵动的文字震颤每位读者的灵魂。爱伦·坡到晚年才开始侦探小说的写作,尽管其侦探小说屈指可数,但却部部成为经典,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侦探小说样式,也因此成为国际

    2013年33期 No.61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后现代主义特色

    范通英;

    <正>后现代主义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西方社会的一种新的文化和艺术思潮。在创作思想及写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传统文学的发展和延伸,同时又是对传统文学的反叛和决裂。在众多后现代主义作品中,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以其鲜明的后现代叙事手法成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法国中尉的女人》是

    2013年33期 No.613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解读《巴黎圣母院》的写作手法

    刘纯;

    <正>一、引言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母亲却拥护被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的波旁封建王朝。《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运用离奇、夸张、对比的手法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蛇蝎心肠,因爱生恨,以残酷手段迫害美丽、善良的波西

    2013年33期 No.613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循环结构分析

    张影;

    <正>古今中外的作品中,圆形(或者循环、圆周状)都是一种重要的、广泛应用的原型意象,常常表示整体性和统一性。《圣经》中传道书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此句说明人生是循环的、周而复始的,在循环中发展,在循环中上升。著名神话原型批评家弗莱认为,"在原

    2013年33期 No.61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浅谈《热爱生命》的艺术特色

    胡松;

    <正>《热爱生命》是美国21世纪初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品,杰克·伦敦有"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的美誉,被称为是"美国的高尔基",但是他家庭出身贫寒,从幼年开始,幼小的杰克·伦敦就开始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赚钱养活自己,为了更好地生存下来,他在街头卖过报纸,在工厂做过工人,在大海上做过水手。19世纪末,当时年仅21岁

    2013年33期 No.613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论《钢琴教师》的三重主题

    庞颖洁;李昕;

    <正>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当200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出人意料地颁给她时,许多人才开始关注她。《钢琴教师》是她的一部带有半自传色彩的小说,因为被奥地利著名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拍成了电影,并在第54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男女主角和评审团三个大奖而被坊间热炒。然而,真正地走入作品,充斥其中

    2013年33期 No.613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长篇小说《玛德琳在沉睡》中的“主体构建”

    单伟龙;

    <正>何舜廉是一位美国华裔女作家,经过十年的时间,她完成了《玛德琳在沉睡》这部长篇小说。2004年,这部小说在美国的国家图书奖评选当中脱颖而出,同时获得了美国2004年度"华盛顿邮报最佳小说奖""美国出版周刊最佳小说奖",还获得了2005年的"怀丁作家奖"等。按照作者自己的说法,《玛德琳在沉

    2013年33期 No.61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浅析《奥特朗托城堡》的基本叙事语法特点

    彭萍;

    <正>英国作家贺拉斯·华尔浦尔(Horace Walpole,1717—1797)创作的《奥特朗托城堡》是学界公认的第一部哥特式小说。这部小说最初于1764年12月在伦敦面世,很快就销售一空。1765年4月,《奥特朗托城堡》一书再版,贺拉斯·华尔浦尔这次在封面上署上了自己的真名,并将第一版的副标题"一个故事

    2013年33期 No.613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观照下的《呼啸山庄》

    徐来娟;

    <正>《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小说。它于1848年出版,当时并未引起多大的注意。虽然小说给人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和冲击,但是却未受到当时的评论界的认可,并且还被认为小说中充满了病态的心理,是绝顶荒谬和毫无意义的作品。当人们认识到它的价值时,已是半个

    2013年33期 No.613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简·爱》对父权文化中性别角色的颠覆与重建

    杨海霞;

    <正>性别角色形象是一种建立于性别生理差异之上的社会形象。在长期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生理特征,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原则,并逐渐形成了男女性别形象与关系的差异性,即"男强女弱、男人主动、女人被动、男人拯救女人"的父权文化性别特征。这种对性别形象

    2013年33期 No.61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以《尤利西斯》为例探究性别语言差异

    朱丽梅;

    <正>解读詹姆斯·乔伊斯的心声,从他的小说里找寻他潜在的、细腻的思想内涵,就需要我们对这部小说做细致的研究,知道它的艺术价值的高度,尤其是对其中的语言对话进行研究,看看作者是如何呈现不同性别的对话技巧的,才能够把握住作者的创作心态。当然,《尤利西斯》的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段也不过

    2013年33期 No.61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小说《一个小小的建议》中的言语反语

    廖海娟;

    <正>小说《一个小小的建议》是英国18世纪著名散文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品。作品的独特之处就是将疯狂并且具有讽刺意义的事情用一种极为正常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作者就是这种言语反语的使用者。作者伪装成了一名表面上大慈大悲的人,以一种谦卑认真的态度为爱尔兰的统治者出谋划策,在面对"爱

    2013年33期 No.61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视界_外国文学研究

  • 解读《紫色》中黑人女性的苦难境遇

    聂英杰;

    <正>对于黑人女性而言,男性的压迫只是造成其苦难境遇的一个方面,而来自种族的歧视与压迫是导致她们生活灾难的重要因素。比较而言,白人女性和黑人男性情况则好得多。他们虽然被压迫,但是同时也可以施予压迫。白人女性虽然遭受性别歧视的压迫,而种族的优越性保障她们在黑人女性面前盛气凌人地施以压迫。黑人男性即

    2013年33期 No.61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解析《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厉夫的性格

    谢飒;

    <正>《呼啸山庄》出版于1847年,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作品。作为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存世的唯一一部小说,在出版之初并不为人们所接受,直到20世纪,它的价值才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被赋予很高的评价:"就热情与悲哀而论,在拜伦之后还没有人可以与她抗衡。"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希斯克厉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

    2013年33期 No.613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让人无法释怀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陈晓颖;刘玮;

    <正>《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司各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1925年撰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盖茨比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明孕育出来的产儿。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进入了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美国梦"像一个在半空游荡的色彩

    2013年33期 No.613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驯悍记》中莎士比亚文学的男权思想研究

    陈萍;

    <正>公元14世纪的欧洲中部,一场影响欧洲进而影响全世界文明进程的文艺运动悄然展开了。欧洲近代史的序幕被缓缓拉开,人类的思想文明也踏上新的征程。在这场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过程中,知识分子拿起优雅的羽毛笔,为一个时代的冲锋摇旗呐喊。他们的力量看似文弱,却在风云激荡的时代中推波助澜,逐渐成为中坚。

    2013年33期 No.61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德莱塞与《嘉莉妹妹》中的存在主义元素

    黄晓丽;

    <正>一、存在与本质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人的存在先于其本质。"我们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说,人首先存在与自身相遇,在这个世界上崛起,然后才规定他自己。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1]萨特指出,人最初并没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在存在直到意识到自身,并且成为有独立意识的人,才能成为自为存在。区分有意

    2013年33期 No.61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略论《项链》中马蒂尔德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

    刘旺余;

    <正>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他用自己的笔刻画了当时社会各种阶层不同的人物形象,给后人展示了法国社会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一、《项链》的主题内容《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的内容大致如此:女主人公马蒂尔德自小出身低微,是一个小职员的妻子,为了参加一次难得的上流社会的舞会。为了向所有人展示自己的漂亮,强烈的虚荣

    2013年33期 No.61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哥特式的城市体验与想象:重读赖特的《土生子》

    王琳;

    <正>1940年,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1908—1960)出版了《土生子》(Native Son,1940),讲述了一个黑人青年别格·托马斯在芝加哥犯罪、逃离和被捕的故事。他先误杀了一个白人姑娘,然后蓄意谋杀了他的黑人女友,最终被判处死刑。这部作品的问世,正如欧文·豪所说,"《土生子》是对

    2013年33期 No.61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你属于哪里》

    段艳丹;

    <正>一、引言芭芭拉·泰勒·布雷德福(Babara Taylor Bradford)是英国以及美国文坛的当红女作家。《你属于哪里》(Where You Belong)是芭芭拉于2000年出版的小说。该小说以美国女性瓦伦丁·丹宁为主人公,讲述了这位战地女记者如何在经历了幼时父母的冷落,成年后恋人的欺骗之后,重整旗鼓,使自己的事业走上正轨,并最终寻获属于自己的爱情。仔细品读该书,可以发

    2013年33期 No.613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试析《琼斯皇》中琼斯皇复杂的形象

    孙秀丽;

    <正>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文坛中擅长戏剧的一位经典作家,其创作的《琼斯皇》虽然已经距今90多年,但是仍然彰显出非常深刻的表现主义精神,而这种表现主义的艺术仍然对现在有很深刻的影响。在《琼斯皇》这一部表现主义的戏剧中,琼斯一直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有着复杂的性格,也有着非常多的身份。

    2013年33期 No.613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吉姆佩尔:聪明的“傻瓜”

    王佳灵;

    <正>一、引言辛格借用吉姆佩尔这个人物来弘扬一些犹太弱者的"美德"和"圣洁",有着强烈的民族气息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正如著名文学批评家阿尔弗莱德·卡津说:"当我初次阅读《傻瓜吉姆佩尔》时,我感到不仅是在阅读一个特别漂亮机智的故事,而且像考古学家一样徜徉于许多历史层面。这种体验……征服了现代文学的整个传统,同时又提醒我们犹太经验中确凿

    2013年33期 No.613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老人与海》两个汉译本的译者风格研究

    杨剑英;

    <正>《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紧紧围绕一位辛苦劳作、以捕鱼为生的老人展开故事情节。主人公的名字叫桑提亚哥,出海长达84天,竟没有一点收获。随老人一同出海捕鱼的还有一位名叫曼诺林的孩子,但是他的父母认为出去这么多天都没有捕到一条鱼,将桑提亚哥视为不祥之物,反对曼诺林和他一起出海,在出海第40天的时候就把孩子强行带走了。可是这依旧没有打消老人的积极性,终于在第85天,

    2013年33期 No.613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视觉_影视文学论丛

  • 从电影《1942》谈灾难环境中折射出的人性光辉

    刘欣茹;高慧敏;

    <正>一、《1942》影片概述由冯小刚导演的影片《1942》改编自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影片开端便呈现出河南正在面临的灾难,战争和旱灾已经逼近河南,老东家范殿元家里的大部分家业被贼人一烧而空,此时的范殿元只能够赶着马车去"躲灾"。在途中,灾民仍旧受着政府的剥削与日本人的轰炸,范殿元的女儿晶晶为了为父亲换口粮食把自己卖了;花枝为了养活两个孩子也只好

    2013年33期 No.613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透过《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

    舒丽苹;

    <正>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出现高涨的反智情绪,顺应此思潮,好莱坞推出了一大批反思现代文明并提倡回归原始的电影,美国媒体将这些电影称为"反智电影",《阿甘正传》正是这类电影的一个突出代表。它的主人公阿甘是个智商为75分的智障者,这部电影通过对阿甘人生经历的讲述,反映出20世纪50年代

    2013年33期 No.613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电影《K歌情人》浅评

    赵春晓;

    <正>《K歌情人》,又译《词曲传情》《共谱恋曲》等,于2007年2月14日在美国上映,是导演马克·劳伦斯为情人节特别奉献的一部爱情喜剧。影片一上映便获得不错的票房成绩和口碑,但也不乏要求苛刻的影评人批评其故事俗套、毫无新意。笔者却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商业电影。

    2013年33期 No.613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论麦兜系列动画片中的香港本土特性

    熊琨;

    <正>2001年,香港播出了本土动画片《麦兜的故事》,接着在2004年又推出了这部动画的续集《麦兜菠萝油王子》,2006年的《春田花花同学会》以及2009年香港与内地合作的《麦兜响当当》,这几部动画构成了麦兜系列动画片。我们把这个动画片称为纯香港制作,是因为除了《麦兜响当当》是香港与内地合作之外,其他三部动画片从编剧到动画制作相关人等都是香港

    2013年33期 No.613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人物特征与服饰造型

    王建华;

    <正>一、电影《金陵十三钗》故事概要电影《金陵十三钗》着重描写了在日本军队对南京进行侵占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当时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六朝古都在日军的侵略暴行下成了一片废墟。在李教官的指挥下,一支仅有十来名教导队国军士兵闯过熊熊战火,挺身掩护,在日军的手中营救了一批来自教会学校的女学生们。与幸运的女学生们一起返

    2013年33期 No.613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辛德勒的名单》作品及其音乐元素分析

    胡东亮;

    <正>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是世人熟知的反战题材的作品,它曾经荣获七项奥斯卡奖项与三项金球奖。这部电影吸引了全球电影观众的眼球,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这么一部电影获得七项现代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最高奖项,实在是令人称奇。《辛德勒的名单》对于涉及到的真实历史事件用独特的黑白胶片形式进行拍摄,这种特殊的艺术处理技法可以给观众们带来一种恐惧、压抑、封闭的情绪,进而让这部纪实

    2013年33期 No.613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论电影《歌剧魅影》中音乐元素的叙事性和画面感

    王韻晶;

    <正>一、引言音乐是情感的宣泄,是一种叩响人们心灵的艺术形式。音乐本身就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抒发积攒许多的情怀时,在感悟生命价值的同时给人带来了听觉上的美感。音乐植入到电影创作中便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电影元素,不仅担负起故事情节的叙事性作用,还实现了音画的同步性,增强了电影画面的审美色彩。

    2013年33期 No.613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浅论《被遗忘的孩子》中音乐的唯美艺术效应

    文丽明;

    <正>一、《被遗忘的孩子》剧情介绍2011年威尼斯电影节上公映了音乐电影《被遗忘的孩子》,影片是由八位导演拍摄的七部以儿童为主体的微电影组合而成,为的是让世界人民关注和爱护正在受苦难折磨的儿童。梅迪·夏夫导演的《坦扎》讲述的是在非洲一群陷入国家内战的男孩们,他们每天都手持着武器,面对着无穷无尽的枪战,而坦扎则从内心希望回归到原

    2013年33期 No.613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张枝梅;

    <正>长期以来,中国功夫都成为海内外最为神秘而又深奥的文化之一,受到了无数人的热捧和追逐。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描写了阿宝对武术的追求,正是鲜明地展现出海外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从阿宝身上折射出来的坚毅性格则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中国民族文化。影片在开头部分就刻画了阿宝

    2013年33期 No.613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立场_古代文学纵横

  • 《三国演义》叙事立场的文化解析

    李爱红;

    <正>冯文楼在《伦理架构与批判立场——〈三国演义〉叙事话语的辨识与阐释》认为:"所谓‘演义’,就是将历史上升到话语层面而形成的意义阐释和价值重建。"[1]对历史人物的伦理评判及对历史进程形式合理性的批判是内含于《三国演义》小说中的两大叙事话语。前者是由小说遵道奉义的叙事伦理所形成的一套话语,它所关注的是人物行动的价值合理性,这是作者的正统观的体现;后者则是一种以批判为责任的

    2013年33期 No.613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从屈原的《离骚》看中国文学悲剧精神

    王娟;

    <正>一、引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赞誉,这也说明了《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离骚》共370多句,是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自古以来最具代表性的长篇抒情诗。太史公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总结其经典:"《离骚》者,犹离忧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

    2013年33期 No.613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略谈《论语》中的“和而不同”思想

    赵永军;

    <正>一、"和而不同"之溯源任何思想都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土壤的孕育下产生的,《论语》中的"和而不同"亦是如此。回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思想界可谓是繁荣至极,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在内的诸子百家纷纷成立,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孔子注意到,尽管各个学派在思想理论方面

    2013年33期 No.613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试析两首《凉州词》之异同

    李国英;

    <正>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唐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给唐玄宗的一首宫调曲,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唐代诗人写《凉州词》的不少,而流行最广的要数王翰和王之涣的作品。王翰与王之涣都是山西晋阳(今太原)人,他们两人有很多同共点,王翰比王之

    2013年33期 No.613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论李煜词中“梦”的审美价值

    郑志恒;

    <正>李煜是著名的词人,也是南唐的末代君主。他风神潇洒、多情善感,精通文艺,尤擅填词。李煜词作现仅存40首,①数量虽不多,质量却属上乘——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以其独特的身份、经历、性情、才华,造就了词作境界阔大而又情思隽永的审美特征。而在这40首词中,竟有14首作品都包含有"梦"的意象,这就为其词作抹上了一层迷离隽永的情韵"面纱",同时也展现了李煜词作别样的审美价值。

    2013年33期 No.613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三美论”视角下的《寒食》英译研究

    钟翼;雷唯蔚;

    <正>一、引言在所有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诗歌的翻译是最难的。有人甚至认为诗歌不可译,这是因为诗歌不仅仅涉及到源语和译语内容上的传达,而且涉及到意境、韵律、节奏、特殊的修辞方法等。因此,辜正坤(2010:349)认为诗歌的翻译有全可译因素、大半可译因素、半可译因素、小半可译因素和不可译因素。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中,唐诗可以说是诗歌史上的一个巅峰。在翻译唐诗的过程中,许渊冲(2006:

    2013年33期 No.613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比较分析

    王晓伟;

    <正>《浮生六记》是清朝时期沈复的一部自传体作品。起初,该部作品的手稿残本是由杨引传于清光绪三年的时候发现的。通过对该手稿进行活字版排印,杨引传完成了《浮生六记》的初刻本。虽然这一初刻本的出现距沈复的初稿已经有70年的时间,但是这部作品还是在世间得以呈现了。晚清时,《浮生六记》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关注,直到光绪三十二年,这个时候的

    2013年33期 No.613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钩玄_艺术百家

  • 当代澳门艺术家绘画作品简评

    吴尧;

    <正>一、文化背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澳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理单元,其特殊性在于,这里是近代中国与西方最早的接触地。从16世纪中叶开始,葡萄牙人在澳门聚居,逐步将其建设成为帆木时代远东地区著名的国际商贸港口,中西文化在此演绎了450年的冲突与融合的历史,人们的生活也徘徊于两种文明之间。在此文化背景之下孕育成长的小城澳门,造就了一种独特的都市

    2013年33期 No.613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宋代婴戏题材绘画的技法与风格

    唐方文;

    <正>婴戏图有狭义和广义之说。婴戏图狭义指的是那些在传统绘画史中有明显记载的或者描绘儿童游戏场景的绘画作品,广义指的是一切含有儿童游戏场景的绘画作品,那些展现儿童闹学、购物以及村学的绘画作品都属于婴戏图的范畴。在中国,婴戏图的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汉代,可是发展却很缓慢,一直到唐朝以前,所有的人物画都从来没有专门描绘过儿童。

    2013年33期 No.613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从《大好山河》中探讨中国河山画的空灵意境

    耿效彦;

    <正>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空"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无数的思想家从这个字中展开其思想体系。艺术家对哲学思想的探索也不例外,大量的艺术家通过山水画作来展示其深刻的思想,[1]其中,佛道思想在诸如山水画之类的艺术形式中经常出现。不仅仅是"空"的意境,其他的意境也在山水画中得以体现,这使得长期以来文人墨客对山水画作中的河山画表现出异常

    2013年33期 No.613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冀派内画的历史传承与艺术特征

    张志辉;王丹凤;

    <正>一、内画的历史渊源内画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集多种中国传统技术于一身,是多种民族技艺的结晶,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同样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内画是用细小的勾笔探入透明或半透明、经过磨砂的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以精湛的书画技术在壶坯内壁上反向手绘出细腻、精致的画面。

    2013年33期 No.613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