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前沿_观点与争鸣

  • 试论英美文学中的希腊神话情结

    李丽;

    <正>一、希腊神话神话起源于远古人类,是古代人类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无法理解,归功于神的力量,是他们对周遭的事物所做的拟人化的解释。而希腊神话也不例外,是古代希腊人关于神的英雄行为的传说与总结。但实际上这些神话又是古希腊人自身的经历及其愿望的影射。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其艺术表现力及影响力是我们所无法估计的。虽然它是文学的最初表现形式,但却独具魅力。无论艺术手法、情节的编排、美学特质都是后世文学无法超越的。它作为文学领域上空的一颗璀璨明珠,永久地照射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们。希腊神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表现手法上汇

    2014年05期 No.621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因子分析

    何俊芳;

    <正>1764年,英国第四任奥福德伯爵霍勒斯·沃波尔发表了他的作品《奥特兰托城堡》,作品集神秘、恐怖和超自然元素于一体,形成了被后世称为哥特式文学的风尚,霍勒斯·沃波尔也由此被人尊为哥特文学的开山鼻祖,这种文学传统延续至今,并不断在现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出现。哥特式文学将人类的负面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人性的极端、阴暗、抑郁、暴虐、颓废以及人对事物产生的不良情绪,如超自然、神秘感、厄运,乃至死亡,作品中经常借助神秘建筑、诅咒、悬疑案件等事物引导主线,通过夸张飙血表现出作品的独特魅力和震撼力,并凭此在世界文学史上

    2014年05期 No.621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现状

    韩瑞芳;

    <正>一、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一)20世纪以来至20世纪中叶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一批黑人男作家在创作时在日益高涨的自由、平等的呼声的影响下开始运用黑人独特的经历和视角,Richard Wright(理查德.赖德)、Langston Hughes(兰斯顿·休斯)等黑人男作家对黑人的苦难经历、民族自尊等进行了描写,成为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代表。Zora Neale Hurston(佐拉·尼尔·赫斯顿)是同时代的黑人女作家,具有丰富的创作成果,她以一位

    2014年05期 No.621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解析英国田园诗歌中的“牧羊人”形象

    谢飒;

    <正>西方田园文学有着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它代表着人们的一种思想倾向,那就是对尘世纷争的逃避和自然原野生活的渴望,是对宁静、纯真、质朴感情的回归。所以诗歌所表现出的风格多以优美脱俗的形式表达一种率真、浓烈的感情,而田园生活中,"牧羊人"作为这种美的代表,成为人们寻求梦中伊甸园的代表意象,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爱情和高尚人性的理想和追求,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精神境界。也正是这种不愿被尘世纷扰的初衷,使田园诗歌具有质朴、飘逸的特质,给人以美的享受。一、田园诗歌的发展及特点

    2014年05期 No.621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浅谈18世纪英国书信体小说的特征

    李骠;

    <正>一、引言书信体小说最早起源于西班牙,时间是在15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逊于18世纪50年代向英国文学领域推出了书信体小说,他的书信体小说对当时的英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帕梅拉》《克拉丽莎》《格兰狄森》都是塞缪尔·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代表作,当时英国社会反响很大。书信体小说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本身具有特殊的文学特征,具有对话性、私密性以及即时性等鲜明的特征。18世纪的英国书信体小说立足于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对促进18世纪英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8世纪是英国书信体小说的繁荣发展阶段,自此以后,英国的书信体小说逐步走向沉寂,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可以继续找寻到书信体小说的影子。

    2014年05期 No.621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福克纳小说中的反传统女性形象解读

    庞青月;李蓓;

    <正>威廉·福克纳一生创作了无数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为代表的小说帮助其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擅长观察和记录女性的心理变化,并将其勾勒在小说女性人物性格中,作品中塑造了多个反传统女性形象,从颠覆慈母形象的康普生夫人、悲剧人生的凯蒂·康普生,到被幻想扭曲的罗沙·科德菲尔德、坚强的女性朱迪思,她们都是不屈服南方传统和父权主义的典型代表。而在思想行为上的反叛多半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和亲朋好友的痛苦,却是福克纳为评判南方传统制度的强有力回击,他用文学的笔触来延伸美国社会的全貌,借此来警醒处于传统思想和行为下的女性,引导她们能真正为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争取。一、慈母形象的颠覆——康普生夫人威廉·福克纳创作的《喧哗与骚动》无疑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围绕康普生家族的没落过程展开描述,精心勾勒的人物康普生夫人颠覆了美国传统的慈母形

    2014年05期 No.621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托马斯·哈代视角下的英国维多利亚文学探析

    张琛;

    <正>作为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托马斯·哈代有着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的美誉。他的文学作品扎根于辽阔深远的维多利亚背景之下,书写了一系列渺小人物窘困的生活经历和悲惨命运,创作了一部部令人瞩目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品,为英国维多利亚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哈代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度刻画为其作品赋予了无与伦比的张力,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更具咀嚼的余味。从他的创作风格和代表作中我们可以窥见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的基本状况。下文将根据托马斯·哈代的文学创作思想并结合其相关作品,深入探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的基本样貌。

    2014年05期 No.621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历史地看待文学接受问题

    王金山;

    <正>一、当前文学接受研究缺乏"历史"维度的混乱现状当前学界对文学接受的研究还很混乱,主要表现为兴趣的单一化及自大的精英意识。兴趣的单一化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没能够看到自己所处接受视角的片面性、局限性和历史性,以至于为我独尊,目空一切,认为文学的真理尽在掌握之中。这样的研究者因为只专注于自己的视野,局限于文学接受角度的一隅,导致了自己的学识范围也受到局限,甚至发展到不能接受新的历史阶段出现的新鲜事物;而自大的精英意识则导致对文学的地位和作用看得太过高贵与巨大,以至于以为世间的事情仿佛只要有了文学就解决了,其

    2014年05期 No.621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评说_作家与作品

  • 论当代官场小说中的文化原型

    朱凤华;

    <正>当代官场小说被世人赋予众多称呼,如"反腐小说""新谴责小说"及"主旋律小说",涉及人物形象有高大全清官式、池大为迷茫官场式的人物,这些官场小说中的每一种人物形象都可以从中找到文化原型,这也是当今读者在阅读这些官场小说中形成强大共鸣的一大主因。~([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可以找到其中的原型,也正是这些原型帮助或指引作者完成这一著作,刻画深刻、影响至深的人物形象。一、官场小说中原型的类型官场小说的原型一般有两大类:一是由原始原型

    2014年05期 No.621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论曹文轩小说创作的细腻感

    刘清涛;

    <正>曹文轩在中国当代文坛可以说是一个"特异"的存在,这不仅仅是因为其复杂的博导、学者兼作家的身份,更主要的是其与众不同的创作路向。当中国当代作家忙着用各种西方文学理念来实践中国文学时,忙着急于证明中国文学的独特价值而寻找"深刻"时,忙着用审丑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创作的冷静、深邃时,曹文轩却以一派优雅名仕的态度徜徉于自己的"古典美"意境中。他特异的美学品格使他的创作具有了独特的美学特征,而语言描写的细腻感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中国古典小说总体来说不怎么注意细腻的细节描写和刻画,曹文轩的小说创作在形态上虽然是古典的,但在具体的创作方法上却是及其现代的,他非常注重细腻这一重要的文学品质。曹文轩指出"小说有个最基本的品质不可丢失,就是细腻。如果丢失了,不称其为小说……"~([1])曹文轩希望"读者在阅读时注意到细节。我一边写,一边在琢磨小说中每一个细节——细腻是文学非常重要的品质"~([1])。遵循这种创作观,曹

    2014年05期 No.621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长恨歌》的叙事方法研究

    牛淑娟;

    <正>王安忆的《长恨歌》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在评奖时得到一致好评。《长恨歌》主要描写的是在上海弄堂里发生的佳人故事,在这个故事的叙事中,作者不再去努力地挖掘被遗忘和忽略的历史,也不仅仅是要通过王琦瑶来展示人生的沧桑。~([1])作者王安忆通过一种精微、细腻锦密的特点为我们展示了弄堂里的故事。在叙述中,没有对历史生活的重构,而是通过日常生活来瓦解重大历史事件在文本中的地位。《长恨歌》的叙事不是为了缅怀那摩登城市过往的恢弘,也不是要为这座曾有澎湃历史冀盼的城市寻找碑铭,而是用一种写实的方式、冷静而细腻的笔触、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人物设置达到一种叙事状态。《长恨歌》的艺术价值是高于其思想价值、题材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或者说,《长恨歌》已经凌驾于评论家在

    2014年05期 No.621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爱情悲剧框架下的草原文化

    张娟;

    <正>一、爱情悲剧的架构年幼丧母的白音宝力格被工作繁忙的父亲托付给草原母亲——慈祥的白发老额吉抚养,从此,他便在辽阔的草原怀抱里长大成熟。在那苍茫的蒙古大草原与郁郁葱葱的绿色中,索米娅和老额吉一起,用母爱和情谊把白音宝力格从调皮的小男孩哺育成一个刚强的男子汉,同命相怜的索米娅和白音宝力格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能长久与心爱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老额吉做了中间的"月老",这种纯真的友谊顺理成章地演变成两小无猜的神圣爱情。青春期爱的血液沸腾不止,生命之火在体内肆意地燃烧,索米娅用全部

    2014年05期 No.621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鸳鸯蝴蝶派的余音与新响:《紫罗兰》(1943-1945)

    贾雪迪;

    <正>选择在1943年至1945年间发行的《紫罗兰》杂志的基础上来对沦陷时期的上海通俗文学进行某些探讨,大致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军事、经济上的种种原因,虽然期刊出版数量不少,~①但是很多存在时间和连续性都有限,《紫罗兰》在其中属于较有连贯性和影响力的一种,~②自1943年4月复刊,到1945年3月停刊,出版了18期。除最后一期因政局、物价、编辑者个人原因等较为延迟之外,其他17期基本能够按月刊行。《紫罗兰》在20至30年代初就曾经连续出版,在1925年12月到1930年6月之间曾共出刊四卷96号,具有较为广大的读者群,其中一部分读者成为了40年代复刊后的支持

    2014年05期 No.621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谈小说《传奇》中的绘画艺术美

    郭宇承;

    <正>在我国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坛的夜空中绽放着一个如烟花般灿烂的著名作家——张爱玲。她的小说集《传奇》淋漓尽致地描绘了20世纪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整部小说以一种深刻的时代内涵散发着经久不息的魅力,并以"奇迹"般的形式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张迷",掀起了"张热"。直到今天,她仍是中国文化历史长廊中的一朵奇葩,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驻足观望。一、独特的风景线:线条美的小说插图张爱玲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世俗人情,而在艺术创作手法上更是巧妙地融合了绘画和文学两种艺术。张爱玲的小说《传奇》中呈现出了作者非凡的艺术功力,显示出一种如同绘画艺术般的创作技巧。关于绘画,它是一种不同于文学的艺术形式,但是两者在艺术特质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是以艺术创作来展示人生百味。对于绘画来说,其利用构图来表示新意和品位,而文学则

    2014年05期 No.621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善与恶”的矛盾载体:解读威廉·戈尔丁的早期作品

    王成祥;王玲;

    <正>1954年,一部长篇小说《蝇王》一经出版就大获成功,该部作品的作者威廉·戈尔丁也因此一举成名,之后的戈尔丁开始走上了写作与教学并重的发展道路。威廉·戈尔丁十分重视耕耘他的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可以说是戈尔丁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为其收获世界性声誉奠定了基础。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戈尔丁的文学创作生涯长达39年之久,从1954年的《蝇王》开始,至1995年的《巧舌》终止,学者将其创作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而1954年到1964年这头10年可以

    2014年05期 No.621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矛盾的供词,真实的人性:浅析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莽丛中》

    王姗姗;

    <正>芥川龙之介,日本短篇小说巨匠,一生创作了150余篇短篇小说,取材新奇广泛,艺术形式奇特,语言诙谐幽默,善于用冷静的目光探索人生,挖掘人性,展现了日本"从大正到昭和初年,日本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面"。其代表作《莽丛中》最早发表于1922年的《思潮》,1950年被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搬上银幕,随着电影的传播,这部作品已成为世界性的经典之作。一、供词的矛盾小说一般拥有完整的布局、发展及主题,整个结构围绕一条线索或几条线索展开,而《莽丛中》采取的叙事方法却迥然不同,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莽

    2014年05期 No.621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毛姆作品中的叛逆者

    秦宏;

    <正>对社会的愤怒意识、惊人的反传统观点,是毛姆的一大标志。在他的作品中,叛逆者的形象屡见不鲜,从戏剧《圈子》中的伊丽莎白、《谢斐》中的谢斐,到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中的菲利普、《克雷杜克夫人》中的伯莎、《刀锋》中的拉里,再到短篇小说《人生的严酷现实》中的尼基和《爱德华·巴纳尔德的堕落》中的爱德华,这些形象在毛姆的作品中频繁出现,使我们不时可以听到打破枷锁的声音。毛姆出生在维多利亚时期,但是并不满意那个传统守旧的时代遗留下来的条条框框,不时抨击强大的旧势力。他说:"我一直向生活要求的主要的东西是自由,内部和外部的自由,生活和写作中的自由。"~①他认为许多职业都有行规的限制,而艺术家是自由的,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因此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决定以写作来谋生,这在当时是不为高贵门第所认可的职业。作为一个叛逆者,毛姆独爱研究和他一样具有反叛心理的人,在创作中同情乃至偏爱那些为自由而抗争的人。他的作品经常出现这样的人物:他们试图从给他们压力的伴偶、家庭、和社会中挣脱出来。纵观他的写作

    2014年05期 No.621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道德意识的觉醒

    楚永娟;

    <正>一长久以来,西方社会是一个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在这种男权意识形态中,人们习惯了从男权角度来描述世界。女权主义者对这些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行为与概念提出了挑战。《茶花女》与《日出》这两部堪称"佳作"的戏剧作品,以两位主人公玛格丽特与陈白露的命运为主线,使读者对作品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唤醒以及男性霸权的颠覆提出了深邃的思考。《茶花女》是我国第一部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的代表作,它标志着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小说主人公玛格丽特是本作塑造得最为丰满与

    2014年05期 No.621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贫穷与富有

    肖西西;

    <正>《富家子弟》(The Rich Boy)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富家子弟安森·亨特(Anson Hunter)的故事。《邻居罗西基》(Neighbor Rosicky)是美国不朽的女作家威拉·凯瑟于193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忍、乐观、慈爱的父亲罗西基的形象。两篇小说的主人公生活在相同的时代,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生道路,致使他们分别有不同的结局。从生态主义的视角来解读,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来分析,我们看到了两位作家对人类社会的关怀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同时又在思考角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

    2014年05期 No.621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观点_风格与特色

  • 海明威短篇小说艺术风格探究

    肖丹;

    <正>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的著名作家,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不仅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将他的"冰山文体"推向了顶峰,为我们理解现代小说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也对后世的小说家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此,笔者主要从虚无主题、戏剧性表现手法和零度结尾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海明威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一、虚无主题(一)表现为死亡意识、痛苦意识和荒诞意识虚无主题是海明威小说中的一个特色,在短篇小说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死亡意识、痛苦意

    2014年05期 No.621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萨克雷作品的语言艺术之美

    黄亚楠;董习乐;

    <正>萨克雷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其父亲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官员。在他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留给他一大笔财产,继而成为富商。萨克雷于6岁开始在英国查特豪斯公学开始学习,继而在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并最后到欧洲大陆游学。在1833年,萨克雷所有积蓄的存钱银行倒闭,使得父亲留下的财产化为乌有。从此以后,萨克雷便通过创办杂志、写小说、讲学等来自谋生计。在1847年,萨克雷凭借《名利场》这部小说一举成名,成为文坛上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本文主要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萨克雷作品的艺术之美。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在萨克雷的小说《钮可漠一家》中,他将钮可漠上校描绘成一个完全不通世故的人,在那种充满利害计较的关系中他是很难生存的。因此,他被世人当做傻瓜,到处受到捉弄。虽然作者在钮可漠上校身上倾

    2014年05期 No.621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探析劳伦斯作品中方言的作用

    覃锋;

    <正>劳伦斯作为文学领域中久负盛名的大文豪,对其文学的研究已经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效应。由于之前研究者分析的侧重点的选择,使得其文学作品的研究中很少涉及方言的探讨和分析。在《劳伦斯的语言》专著中,作者艾伦·英格拉姆对劳伦斯方言的使用只进行浅显的说明;在《劳伦斯:语言与存在》中,作者迈克尔·贝尔更注重对劳伦斯语言进行抽象的研究;在《英国文学中的非标准语言》著作中,作者布莱克对其方言的研究变得丰富一些,但其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研究方言的历史发展,劳伦斯是非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阅读劳伦斯的作品可以发现,在其很多著作中均有大量的方言被使用,无论是频率还是程度均形

    2014年05期 No.621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解析斯嘉丽的悲剧人物形象及其成因

    台园园;

    <正>一、引言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于20世纪出生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自幼耳濡目染于南北战争谈资间的米切尔在青年时代就立志创作一部反映美国内战的小说,而其长期居住并十分熟识的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地。这部米切尔立志创作的小说就是名垂文史的《飘》。虽然米切尔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为数不多的作品,但这部长篇巨制《飘》就足以奠定她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为了赚取家用,米切尔自1922年起开始为《亚特兰大日报》撰稿,在撰写稿件的四年间,米切尔的129篇署名稿件和大量的未署名稿件见诸报端。1925年,已

    2014年05期 No.621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由《红字》看纳撒尼尔·霍桑的创作风格

    孙世娟;

    <正>一、引言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在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是一部包含着心酸眼泪的文学作品,它倾注了作者的一腔真情,令人读罢眼热、心酸,总有一丝丝忧伤在脑际萦回"~([1])。从一般意义上说,文学作品是受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及文化氛围影响的。然而霍桑的主要经历并未给他的创作提供多少文学素材,霍桑将注意力转向过去,借助想象去挖掘历史上对创作有益的素材。"他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聆听别人的谈话来收集素材。"~([2])码头边年长的水手、乡村的农夫、酒馆的闲聊者、市井的女人都是他收集素材的对象。他们的话题富有传奇色彩。几年后,霍桑将所有这些都

    2014年05期 No.621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麦克尤恩《赎罪》元小说叙事技巧解读

    邸玉敏;李晓朋;

    <正>一、引言作为英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伊恩·麦克尤恩也获得了标志着小说创作成就的布克奖。他在2001年创作出了一部最具影响力的小说—《赎罪》,其具有独特的叙事技巧,将历史与现实杂糅在一起,积极探索出了传统小说叙事与后现代小说创作之间的平衡,而且还关注了小说创作本身,属于元小说范畴,即关于小说的小说。这部小说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技巧主要探讨了当时历史背景下人性的堕落与救赎。二、麦克尤恩《赎罪》小说简介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为:1935年的英国,处于青

    2014年05期 No.621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解析《格列佛游记》的特征与艺术表现力

    史燕飞;

    <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是一名杰出的讽刺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多部小说,《格列佛游记》是其代表作。这部小说是其在爱尔兰生活时创作的,它并不是简单的少儿读物,也不是单纯的小说,而是蕴涵了讽刺与批判的文学著作。这部伟大的作品将叙事的技巧以及讽刺的表现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本部小说中,涉及很多关于法律方面的问题,斯威夫特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有关法律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很好的展现。

    2014年05期 No.621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第欧根尼与亚历山大》中的对比技巧

    张洋瑞;

    <正>《第欧根尼与亚历山大》(下文将简称《第》)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和评论家吉尔伯特·海特的一部短篇小说,该作家通过对两个当时最伟大但同时身份地位极其悬殊的人物,即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和开启全希腊化时代的亚历山大大帝的会面,生动地诠释了犬儒主义对自由的理解。吉尔伯特以"popularize the intellectual topics"著称,也就是说他擅长将具有浓重学术性的话题以大众化的方式呈献给读者。首先,作者在《第》一文中大置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犬儒主义哲学家第欧根尼这一"乞丐"与叱咤风云的亚历山大大帝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对比。如外表上,犬儒主义之所以称之为"犬"是其生活及行为方式给人留下的印象和狗毫无分别,文章在开头就这样描述第欧根尼的形象:"他一脸络腮胡子,光着

    2014年05期 No.621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解读乔伊斯《死者》的女性意识与创作观

    王茜;

    <正>一、引言乔伊斯作为西方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显示出女性视角下独特的创作观。《都柏林人》就是其独特创作观的代表作之一。《都柏林人》由15个短篇故事构成,包括都柏林人从童年到少年,再到成年的社会生活;从文化、教育、政治、艺术以及宗教等角度多方面地揭示文章主题,即都柏林这个城市所体现出的麻痹灵魂,最后一篇故事《死者》更是点睛之作。作者通过对女性身份的把握,对女性心理的关注,在女性视角下描绘出了独特的创作观。二、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乔伊斯《死者》的创作内容《死者》在主题上聚集着生活死寂与精神瘫痪的

    2014年05期 No.621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论小说《拉格泰姆时代》的音乐叙事

    姚宏宇;

    <正>爱德加·劳伦斯·多克特罗以其小说《拉格泰姆时代》而备受关注,在美国文坛占据重要地位,美国评论界对他的这部小说给予了高度认可。"多克特罗的小说往往呈现复杂多变的情节,虚构人物和历史人物常常同时出现,并由此而备受瞩目。"他一方面具有后现代主义作家的共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他往往通过作品来再现历史,展现不同时代的风貌,以此来触动读者心灵。在这部作品中,多克特罗虚构了三个美国家庭,这三个家庭代表了20世纪美国家庭的主要类型,作品对这三个家庭的命运进行了叙述,并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穿插其中,实现了虚构与事实的结合。作品对当时工人、黑人和新移民的生活境况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其生活的艰辛和悲苦,寄予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对于当时的种族歧视问题,作

    2014年05期 No.621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视界_外国文学研究

  • 从《紫颜色》中的典型黑人女性形象看黑人女性的解放

    张严秋;

    <正>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形象地刻画了三个典型的黑人妇女形象——西丽、索菲亚和莎格。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出黑人妇女在父权、夫权、性别、种族及阶级的歧视与压迫下的真实生活状态及内心世界。一、西丽:觉醒与独立西丽身上集中体现了黑人妇女所受到的歧视与压迫。可以说,起初的西丽就是苦难和压迫的代名词。于黑白社会而言,西丽是黑人;于男女而言,西丽是女人;于黑人女人而言,西丽丑陋、不招人喜欢;于其他又老又丑的黑人女人而言,西丽的家庭及人生经历又是不幸中的不幸。因此,西丽处于社会最底层,是受压迫最多、最不幸的个体。西丽14岁时就被继父强奸,两个孩子刚生下来就

    2014年05期 No.621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解读《远离尘嚣》中荒谬世界的自由抗争

    刘艳丽;刘盈利;

    <正>一、引言哈代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的认识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有很多相同点。在萨特的哲学中,世界是荒诞的,哈代的小说《远离尘嚣》中的荒诞现象也很明显。对哈代而言,世界是冷漠的、不稳定的,人类因此感到处处受限制,感到荒诞可笑。存在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由的,通过不断地自由选择,超越荒诞的现实,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本文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了小说中的荒谬现象和主人公对待荒谬的不同态度。面对荒谬,波德伍德、芬妮和特洛伊苦闷、消沉,屈从于自己的命运,然而伽百列和芭丝希芭勇敢地接受现实,积极进取,奋力抗争,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二、存在主义理论存在主义关注人的生活体验,帮助人们了解生活的意义,并为其指明方向,强调成为大众社会中的独立个体。萨特是最具影响力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他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在荒诞中存在,然后通过自

    2014年05期 No.621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试论哈代小说《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思想

    陈霞;杨帆;

    <正>一、引言作为英国文坛上的一棵常青树,哈代一生中创作出了不少小说,其中以悲剧小说《卡斯特桥市长》最有特色,它为哈代的小说创作揭开了新的篇章,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让默默无闻的哈代跨入到文学名家的行列。在该部小说中,哈代的写作风格、人物塑造以及文学笔墨无不把他的悲剧观体现得淋漓尽致。二、哈代小说创作中的悲剧思想及其形成原因(一)悲剧思想作为19世纪末英国文坛上一名杰出的小说家,哈代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对于当时所处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现状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尤其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繁荣之下的罪恶以及人们的穷苦生活。因此,哈代小说中有着与传统小说创作的不同角度与深度,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堕落与贪污腐化以及普通民众的无可奈何及痛苦挣扎。正是这样的社会现实让哈代看不到希望,认为人的命运都

    2014年05期 No.621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女性观的体现

    李金珠;

    <正>在当今所有的文学批判中,女权主义很具活力,为了研究乔治·艾略特具有争议的女权主义和她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化身,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乔治·艾略特对女性的态度。乔治·艾略特是维多利亚时期有名的小说家,一代代的批判家和女权主义者都曾讨论过她的生活经历及作品。艾略特性格反叛,生活不合常规,这些有时会在她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她的作品揭露了家族制的不公平,并且更多地关注妇女问题,因此,人们称她为文学先驱。本文尝试着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探究乔治·艾略特的女性观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体现。通过分析麦琪对男权社会的挑战和妥协从而揭示艾略特矛盾的女性观。

    2014年05期 No.621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传统与自由的抉择: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观

    毕秋玲;

    <正>多丽丝·莱辛作为一位具有鲜明国际化特征的女性作家,在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艰苦的人生经历中获得了丰富的文学素材与坚韧的意志,加上莱辛对女性主义的独特视觉,形成了发人深思、立意深远、风格各异的文学创作风格。《金色笔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属于自由女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女性不会被排除在外,她们不再依附于男人生存,而是为自己而战斗。在这部小说中,安娜在男权制度的统治下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不再依附男性生活,主宰着自己的人生。莱辛在向读者塑造安娜这一自由女性的同时,引导我们的目光投向传

    2014年05期 No.621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从《百年孤独》看孤独的生存结构

    仇中海;

    <正>孤独不是作为人自身的对象化而被感知的,而是来自于人的自由这一深层的生存结构。既然孤独不是作为感知对象,那么孤独即是与人自身存在的结构方式相关。小说《百年孤独》中的孤独生存正是通过夸张、预兆、人鬼不分、幻觉、重复、怀旧等的细致刻画,才将孤独的主题显现于读者的阅读之中。本文也正是按照小说作者的叙述技巧与表现方式,将小说中关于孤独排解的生存结构、路径方式一并还原到读者阅读的视域当中,这种逐步"还原"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视域不断融合的过程。

    2014年05期 No.621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卢梭小说代表作《新爱洛伊丝》赏析

    王勤;

    <正>小说《新爱洛伊丝》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经典作品,小说的创作源于12世纪的法国,有一位贵族小姐叫爱洛伊丝,她和自己的家庭教师相爱,但是却遭到自己家人的极力反对。两个人虽然不能结合,但是互相的爱恋仍不断,通过书信往来来表达他们之间的真挚爱情,直到老师死去。爱洛伊丝和自己老师的感人故事令卢梭深感同情。于是,卢梭创作了小说《新爱洛伊丝》,又名《朱莉》,用朱莉来替代爱洛伊丝,通过这样的标题来向读者表明朱莉和爱洛伊丝在感情遭遇上的相同命运。一、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抗议小说《新爱洛伊丝》并不是单纯为了描写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而是希望通过对朱莉和老师圣一普娄的爱情悲剧来向人们赞扬这种美丽又纯洁的感情。老师圣一普娄有着非常渊博的知识,但是自己却是一个平民,被朱莉家聘为家教,负责朱莉的学业。朱莉是一个非常聪敏的女孩,老师也对她非常用心。但是时

    2014年05期 No.621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论《拉格泰姆时代》中的伊芙琳·内斯比特

    丁珊珊;

    <正>"不仅是一本书,是一种惊人的,让人内心满足的体验和经历,宛如一次很棒的风流情事。"~([1])这是Cosmopolitan对在《拉格泰姆时代》(Ragtime,下文简称《拉》)的封面上对它的赞美之词。小说家E·L·多克特罗的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一幅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巨型风尘画,还为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美国性爱关系研究提供了详实材料。女人的形象——抑或是淫荡不羁,祸水红颜,抑或是楚楚可人,温柔似水——都将男人对男尊女卑体制的深深眷恋表露无遗。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男性中心的社会里,女人的出场无外乎经历以下两种境遇:第一,被包裹。身体上的包裹和言行及心理的包裹:前者可具体呈现在女人的束胸裹胸、三寸金莲、阴部缝合等种种迫害上,后者为对女人言行上的制约和心

    2014年05期 No.621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翻译谈文学作品复译的意义

    黄先敏;

    <正>在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中,马克·吐温可以说是前驱代表,其中《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不仅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更是一部美国的经典文学作品。作品中采用描写的手法展现了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哈克和奴隶吉姆的悲惨生活,以此映射当时社会现状,对自称"文明社会"的美国残暴现状具有讽刺意味,通过该作品也反映出作者渴望理性世界的到来。《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完成后的很长时间内,对哈克的成长过程、种族压迫的抗争、王权和上层贵族的实质等方面可以说是批评家们评论的焦点。一、点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2014年05期 No.621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傲慢与偏见》中的翻译策略研究

    李祖君;

    <正>在世界文坛,一提到简·奥斯汀,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著名的英国女作家用其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虽然历经几个世纪,但是她的作品仍然受到各行各业读者的青睐。她的很多小说作品连续多年高居经典名著销售榜之首,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视或者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播映。奥斯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在英国文学史上承接作用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一、作品概述在欧洲,英国文学应该是令世界瞩目的,除了大家熟悉的大文豪,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简·奥斯汀以

    2014年05期 No.621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解读社会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李陈晶;

    <正>斯托夫人是美国19世纪的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她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牧师家庭。1832年,因父亲要迁往辛辛那提市任教,于是21岁的她跟随父亲去辛辛那提市生活。当时,与辛辛那提市仅有一河之隔的南部蓄奴州经常有奴隶逃亡出来,她经常与家人援助那些逃亡的奴隶。见证了黑人农奴的苦难,年轻的斯托夫人对黑人奴隶充满了同情之心,也在心里种下了反对农奴制度的种子。斯托夫人1836年结婚并于1850年定居美国缅因州。1852年,在各种废奴思潮的影响下,她完成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现实主义小说巨著。这部小说描写了南部种植园中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揭露了美国奴隶制度的残暴;并通过描写黑人伊莱扎夫妇为争取解放,反抗农奴制的艰苦斗争

    2014年05期 No.621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视觉_影视文学论丛

  • 通过电影看美国特色文化

    关继东;

    <正>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建构文化,构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各国文化搬上银幕,更加直观地、直接地展现各自特色文化独有的魅力。美国是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移民融合而成的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些移民将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带到美国。随着岁月的更迭,这些不同的地域文化渐渐融为一体,形成了美国特有的文化。电影本质上是这些深厚的历史积淀的文化在屏幕上的艺术再现,为人们提供了解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变迁的视觉素材。因此,在欣赏美国电影时,人们在欣赏美轮美奂的画面及令人震惊的特效场景时,更要透过电影看到其中所蕴涵的特色文化。

    2014年05期 No.621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论电影《白鹿原》中的得与失

    陈珏;

    <正>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是一部长达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自从1993年出版后,就广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该书1997年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这已是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小说诞生后,有多位导演试图将其搬上荧幕,然而均未能如愿。时至2012年9月,将近20年之后,这部杰出的文学作品终于被改编成了电影《白鹿原》。把经典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为载体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其含蓄隽永的特点使得其意义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靠读者发挥自身的幻想和现象来填补;电影则是一种视觉艺术,具有直观性,并且

    2014年05期 No.621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电影《孙子从美国来》的跨文化适应分析

    黄芳;

    <正>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使身处地球村的人们虽"近在咫尺",却有"如隔天涯"之感。电影作为艺术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电影艺术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休闲娱乐,逐渐成为传播中外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有效工具,对当今世界的跨文化研究和文化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故事简介电影《孙子从美国来》讲述的是一位独居山村的陕西民间皮影艺人杨老汉与来自美国的6岁儿童布鲁克斯之间的"文化休克"与跨文化适应的故事。杨老汉是一位年岁已高的山村皮影艺人,38岁的儿子是他唯一的亲人。多年后,儿子杨栋梁把自己的未婚妻领

    2014年05期 No.621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浅析中国动画电影色彩与音乐语言的运用

    彭飞;刘华;

    <正>电影的发展与电影制作的好坏有着密切联系,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视觉、声音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综合的视觉和听觉就是视听的艺术。纵观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创作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电影的创作综合了多种元素,与电影的语言、色彩、音乐、影片的创作题材、创作的时代还有创作者本身都有着很大的关系。结合电影的这些创作因素,本文从色彩与语言的运用的关系出发来探究。一、中国当代动画电影色彩语言运用的特点与变化色彩对电影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应用到电影中,真正地丰富了电影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色彩应用到电影中也提升了电影在影视界的地位。电

    2014年05期 No.621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电影《钢琴课》之音乐赏析

    洪颖;

    <正>《钢琴课》(The Piano)是新西兰著名女导演简·坎皮恩所执导的一部旨在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经典爱情片。主人公艾达6岁时因意外而失语,音乐便成为其情感表达以及与外界交流的最主要方式,她将自己全部的爱及生命都融入到琴声当中。极具震撼力的钢琴音乐也充分展示出女性情感意识及意志。整部影片时长120分钟,其中使用了大量极具个性及浪漫情结的钢琴音乐对人物性格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一、《钢琴课》之主题音乐所谓主题音乐,即揭示影片主题思想、人物情感以及刻画人物性格的没有歌词对应的音乐,在影片中起到概括内容及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是影视作品当中使用极为频繁的艺术表现手法。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拥有一首主题音乐,但主题音乐可以在影片中反复多次出现,大部分出现在影片结尾处,以达到点题的效果。《钢琴课》这部作品中音乐占据主导性地位,钢

    2014年05期 No.621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电影《钢琴师》与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音画交融

    吴榛榛;

    <正>现代的电影作品加以媒体等先进的技术处理是音乐传播用视觉形式的复原,它可以使影像作品本身更加趣味盎然,以达到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本文所举电影《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视觉听觉巧妙结合的优秀作品。一、电影《钢琴师》的创作背景《钢琴师》是由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影片,是根据伍拉迪斯罗·斯皮尔曼本人的自传改编而成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以他自己本身对灰色人性的觉察和其具有的传奇式的冒险经历在世界影史上留下了令人记忆犹新的印记,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都是灰色的、暗淡的、阴郁的基调,他的这种创作上的心绪可追溯到他童年所经历的不幸福的回忆。童年的他在纳粹的撒网式的恐怖追捕下一次次的逃生经历是导演波兰斯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的处事及人生观。电影中钢琴家在二战期间颠沛流离的生活映射出了导演本人的成长生活经历,所以说,这部电影融入了他个人

    2014年05期 No.621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一部“好看”的体育电影:《买买提的2008》欣赏

    吕岩;孟宇;

    <正>一、体育本质的娱乐性回归王岗在《体育的文化真实》一书中指出,体育本身就带有一种休闲的意味,体育其实在最早诞生的时候就是同人们的游戏和休闲活动相关的,比如现代体育中的许多球类活动都可以在中国古代的休闲游戏中找到起源。可以说,体育的本质具有一种游戏的本性、休闲的本性。体育首先应该是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活动。但是受社会整体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国的体育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将体育与国家荣誉等同起来,赋予体育厚重的政治意义,而忽视了体育本身的娱乐性、休闲性。而《买买提的2008》这部电影却将体育的娱乐性、休闲性重新发掘出来,使之回归到了体育的自

    2014年05期 No.621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立场_古代文学纵横

  • 浅谈道教与明清神魔小说的交融

    王淼;

    <正>鲁迅先生在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提出了"神魔小说"这一概念。神魔小说创作在明清时达到最高水平,主要作品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三遂平妖传》《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八仙全传》《女仙外史》《聊斋志异》等。在"怪异、暴力、变乱、鬼神"被统治阶级所禁止的时代,这类小说以丰富的想象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假托九天虚幻之地、海外仙人之所,融合宗教色彩,使得神魔皆具有人性,鬼怪精魅亦通达事理,以故事情节嘲讽、揶揄当时世间百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这类小说中的神仙鬼怪原型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大多取自于道教文化中的知名真圣或仙人,如三清、九曜、二十八星宿等,小说创作中的一些故事情节、情境构成也脱胎于道教神话,基本故事情节也是仙人驱除鬼怪、降服妖魔、普济救世、造福人间。可见道教文化理念及道教文化中的仙神传说故事对明清神魔小说具有深刻的影响,神魔小说也借由这些故事传说对道教文化发展传播起到

    2014年05期 No.621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浅析《红楼梦》中的色彩艺术魅力

    陈小平;

    <正>色彩对于绘画作品显得十分重要,是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同时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装饰元素。正是由于色彩与人物、环境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描写色彩也就成了小说情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百科书式的文学经典名著《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作者曹雪芹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艺,不仅通晓琴棋书画,还擅长刺绣、园艺、纺织等。这些知识的积累造就了他对色彩的敏感,使他在色彩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所以在《红楼梦》中就通过大量的篇幅描绘色彩方面的内容,并用于塑造人物性格、烘托环境氛围以及传递艺术理念,从而大大丰富了小

    2014年05期 No.621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论陶渊明《饮酒》(其五)言、象、意结合的艺术境界

    全秀;

    <正>陶渊明被称为"平淡之宗",源于陶诗的语言"平淡而质朴"。《饮酒》(其五)是陶渊明平淡质朴风格的杰出代表,表现了陶渊明隐退归田悠然自得、恬淡超脱的境界。本诗言、象、意结合巧妙,情、景、理相融,虚实相交,物我相互为一体。由意象到意境直至情感自然抒发出来,可谓是水到渠成。意象与意境浑然天成,情景自然交融,这也是本诗的高妙所在。正如元好问《论诗绝句》所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苏东坡评语"似淡而实美"。意境在诗歌中具有重要意义。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的词则能成高格,也就会有名句的产生。对于诗来讲,也同样适用。本文分析的《饮酒》

    2014年05期 No.621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从《牡丹亭》看中国明清女性的社会地位

    顾玉兰;

    <正>《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汤显祖的经典代表之作,在这部作品中,汤显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杜丽娘,她是一个敢于突破传统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勇于自我解放,对于真爱可以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即使是以生命为代价。由于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描述了一个颠覆了传统程朱理学说的爱情故事,杜丽娘与柳梦梅勇敢追求爱情的精神震撼了当时社会的众多青年男女,因此该部作品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尤其是对明清女性的社会意识、爱情观、自我意识等有着一定的影响与启迪。阅读《牡丹亭》这部作品,我们能够从中了解到明清女性社会地位的具体状态以及其社会地位、自我意识、生命诉

    2014年05期 No.621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剖析《老残游记》中对老残形象的塑造

    崔益红;

    <正>一、《老残游记》里老残的形象概述《老残游记》这一部小说,顾名思义,就是老残这一个人物云游各地的记录。刘鹗笔下的老残是一个摇着小串铃,然后游走四方的江湖郎中。老残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但是却因为自己具备一定的诊病救人的本事,加上些许文化,所以行走各地,能够看到其他人所不能够看到的一些东西,也更能够去思考一些社会问题。老残的活动轨迹基本上是在中国的北方,他所看

    2014年05期 No.621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基于《隋唐演义》中的梦境描写与帝王意识的分析

    王文娟;

    <正>《隋唐演义》是清代的历史演义小说,全书共70余万字,共100回,是一部具有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作为背景,讲述了隋朝的灭亡与大唐的建立这段历史。在这部小说中,故事情节脍炙人口,而人物则个性鲜明。一、《隋唐演义》的基本品格《隋唐演义》并不是一个人的作品,是世代积累而成为的文学作品,它主要是源于民间说唱文学以及文人创作。在小说的后几十回里主要写的是唐太宗到唐玄宗这一时段的故事,在描写中又将重点主要集中在关于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上。这里有很多的材料都是作者根据稗官野史编纂杜撰而成。所以说,这本书具有"缀集成书"的特点。~([1])当然,这也是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最主要的成书方式之一。这部小说内容的来源和书的体例都较"杂",文本基本上符合历史演义小说的文体特征,在内容上敷演(衍生的意思,

    2014年05期 No.621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文学作品《红楼梦》的翻译策略及制约因素

    李威;

    <正>一、引言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渗透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因子,更称得上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正是因为囊括了深厚的文化因素,使得全世界诸多翻译学者对其翻译了几百个版本,并且受到各国读者的追捧,即便在如今的21世纪,这部文学巨著也没有失去其进步意义,而这也是《红楼梦》备受人们关注、流传千古的原因所在。本文探讨了《红楼梦》的文化意义,并从文化角度对其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并对霍克斯英译版本的不足之处简要探讨。二、文学作品《红楼梦》所展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内涵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璀

    2014年05期 No.621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史记·伯夷列传》段落层意之关联及段落间之呼应

    鲁秀丽;

    <正>司马迁在写作《伯夷列传》时,采用的体例结构是"记夷、齐事甚少,感慨议论居其泰半,反论赞之宾,为传记之主"~①。"其通篇之论述往往都是或以感慨或以疑问之口吻出之,而且往往旁生侧出若断若续,使人难以遽窥其意旨何在,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变化莫测之致"~②。初读本文,读者确有此感,但若能深阅、反复思之,得见本文为结构紧密、意蕴深厚之奇文。笔者拟对《伯夷列传》难解之第一、四、五段落之层意关联及与全文段落之呼应作一分析,以期得到同道的指正。一、第一段段落层意之关联及第二段之呼应《伯夷列传》第一段的几个段落层意是否关联?司马迁在开篇想要表达什么?学者们对之存在争议。

    2014年05期 No.621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钩玄_艺术百家

  • 浅谈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孙晓光;

    <正>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区别于西洋的绘画,它的表现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适合我们的习惯,符合我们的审美。下面笔者就对中国画的认识作一简要的阐述。一、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在中国画的艺术表现中,"似与不似"是非常重要的美学观点。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明确提出了"以形写神"的主张,他不以画面的"形似"作为审美的最终标准,而是追求神似,这种神似就是绘画中的"似与不似"。再现自然并不是画家的最终要求,中国画也不是以再现自然为目的的,它要求画家在描绘客观事物时既不能太写实,也不能一点都不像。山水画家要把山川的气质和山河的内在精神描绘出来,花鸟画家要把花鸟虫鱼的勃勃生机体现出来,人物画家要刻面出

    2014年05期 No.621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浅析我国民间美术意象结构的审美特征

    张云霞;

    <正>民间的美术艺术是民间习俗最具代表的存在,为人们的风俗所传承,在一定层面上传载了某些类似祭祀活动性以及实用性较强的象征写意表现形式。与此同时,民间美术艺术的产生也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思想追求而出现的一种较质朴自由的意象表现方式,其中包含着群众以及个人的单纯情感和个性。一、民间美术的艺术地位作为中国相对比较古老的艺术代表,民间的优秀艺术是对原有艺术的拓展,真正的民间美术理念出现

    2014年05期 No.621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浅析张大千荷花作品鉴赏

    马丽;

    <正>一、作者风采张大干(1899—1983),人称大千居士,晚年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最终表明了他的艺术人生的态度。谈起他的风格,画界中人无一不晓,都能够道出他的众多特点,如豪放、倜傥、潇洒等都成了张大千的代名词。他一生尤其爱荷,毕生都在追求荷花的艺术美。张大千有一句经典语言经常说与同仁和学生们:"中国画重在笔墨,荷花最能展现运用笔墨的基本功。"在晚年的艺术生涯中,张大千的传统功底有了显著的突破,如曾试图将中西方绘画艺术进行有机融合,并取得了理想的艺术成果。当然,在现在的众多大师的眼中,张大千的泼墨、泼彩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是,在他所处的时代,能够取得这样的艺术成就和贡献确实是空前的,是无

    2014年05期 No.621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苏轼绘画的思想内涵及其创作观浅析

    杭斌;

    <正>一、引言我国古代绘画的历程大体经历了先秦时的发源,秦汉时的扩大,魏晋时的完善,隋唐时的高峰,宋代的进一步推进和明清的总结时期,其中,宋代在整个绘画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它把以写实为主要特色的工笔细描推送到以写意为特色的泼墨山水,重新奠定了古代绘画的基本风格。苏轼在宋代绘画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凭借其极高的社会声誉,苏轼的画作和画论都得到了当时人的推崇,有的也被后代画家继承下来,因此具有研究的必要。本文从创作思想与创作实践两方面分析苏轼在宋代的创作,一次窥探整个中国古代绘画史。

    2014年05期 No.621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忠君、仙人、政治:李唐《采薇图》赏析

    郭早早;

    <正>武王伐纣,商朝灭亡,作为元老的伯夷、叔齐愚忠于商朝,不愿待在周朝的土地上,遂归隐仙山,以野菜为事,终于饿死。后人以其高尚节操讴歌二位隐士的仙风道骨与忠于故国的情怀。李唐作为两宋时期的忠君爱国之人,一度很推崇伯夷、叔齐二位仙人的气节,于是作《采薇图》,借以讽刺那些出卖国家利益谋得个人私欲的投降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本文以伯夷、叔齐的精神和事迹作为论述的重点,对忠君思想、古代对隐士遗风的推崇、封建王朝的政治统治进行论述,以便于对李唐《采薇图》做深度剖析。一、忠君思想

    2014年05期 No.621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石鲁《转战陕北》中的意境解读

    王晓晴;

    <正>一、石鲁《转战陕北》的意境概述石鲁创作的《转战陕北》是以大场景的山水作为主体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它以巨大的山峦形成了强大的艺术张力,并且建构了一种十分磅礴的气势,将崇山峻岭之险包纳在作品之中,解放军的领袖毛泽东则是站在巍峨的山峰上。石鲁注重以山峦之上的石头构图章法,而且运用了纯熟的色彩以及皴法,让这幅《转战陕北》孕育出非常深远的意境。石鲁在绘制毛泽东以及身后那位警卫员同志的时候,虽然绘制的人物占全图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形态和神态都具备,其人物的形象十分突出,将转战陕北时毛泽东心怀家国天下,胸藏百万雄师的伟人气度彰显出来,非常热烈地赞颂了毛泽东作为陕北红军领导人,为中国社会主义解放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石鲁所创作的《转战陕北》和之前很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不同,石鲁之前的画家所创作的《转战陕北》往往是以毛泽东和众多的红军将士在一起,毛泽东在阵中和众多延安的将领挥师北上之类的场景。这

    2014年05期 No.621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浅谈中国碑刻艺术的美学意蕴

    庞大伟;

    <正>中国人的思想体系影响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碑刻艺术与书法艺术又是紧密相连的,书丹镌刻给碑刻艺术带来了新的契机,它讲究用墨、运笔、结构、气韵、章法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是整个碑刻艺术发展的基本体现。研究中国碑刻艺术的源流与发展历史有助于帮助我们发现其中的美学韵味,分析其中呈现的多彩哲学思想特色有助于帮助我们发现碑刻艺术的真正含义。一、中国碑刻艺术源流与发展(一)中国碑刻艺术的源流从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刻字书法形式,它的文字笔画多为单刀单线契刻,入刀、收刀极有力度,横竖分明。细瘦的笔画展现的是古人刀尖刻字的技法是比较纯熟的,其中大字之底极为平整,可见是用力凿刻而成。这种娴熟的刻字技法体现了远古时期人们的艺术造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造诣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明显的进步色彩。半坡陶器上的单刀契刻即为清晰,线条粗犷有力,轮廓清晰可见,笔画畅达劲挺,呈现出抒发的基本要素。山东龙山文化

    2014年05期 No.621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崇高精神在我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情境分析

    石海彬;

    <正>崇高,指雄伟高大的意思,同时又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能够使人在精神境界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在审美范畴中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1])崇高是在人类成长过程中积淀的神圣品质。在社会生活中,人类不断斗争以追求进步,崇高便是人类进步过程中不可战胜的威力和本性的显现,它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积淀的,在人类灵魂深处留下深刻烙印的,在人类精神领域根深蒂固的精神品质。崇高精神是传统艺术的灵魂,但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却屡遭冷遇,

    2014年05期 No.621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