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前沿_观点与争鸣

  •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情”

    孙菲菲;马昭;

    <正>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多以美国社会中平凡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和独特的描写给读者以震撼。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欧·亨利笔下对不同情感的描写,从而揭示了其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被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一生创作的短篇小说达到300多篇,分

    2014年11期 No.627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浅析美国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海明威作品

    王婷;

    <正>关于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研究可谓是数不胜数,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界的文学批评对其研究将进一步加深。自在世之时,海明威的作品就受到了美国以及欧洲地区众多知名批评家和作家的密切关注,并得到了众多不同的评价。纽约《日晷》杂志早在1924年10月就开始对海明威的作品《在我们的时代》进行了相关的评价,时隔近40年,《生活》杂志仍然在连载《危险的夏天》,对其作品进行全面的解析。海明威作品在文学批评界的生命力可见一斑。一、欧内斯特·海明威及其作品"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

    2014年11期 No.627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泰德·休斯诗歌生态批评的锋芒

    李雪梅;

    <正>泰德·休斯1930年生于英国西约克郡的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他自幼酷爱自然美,特别神往原始的古朴的原生态的东西,父亲关于"一战"时期的一些回忆令他感到震惊和愤慨,在他的心中强烈地涌动着抨击战争带给自然和人类迫害的激情。中学时开始尝试写诗,诗的内容尽显惊悚血腥的味道。在他随后的人生经历中,服过兵役,在大学接受了文学、考古学和人类学专业教育。"二战"后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独辟"自然诗人""动物诗人"之写作路径。在泰德·休斯所撰写的诗歌中,能够品味到古希腊宇宙观在影响着他,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宇宙观使之将现实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恶果予以尖锐地揭露和无情地鞭挞,旨在警示人类在发展进步的进程中规避对自然和生灵的状害,构建自然、社会与精神世界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

    2014年11期 No.627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中女性视角下的文明观

    赵坤;

    <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从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攀登的历史进程。人类文明所包含的范畴当然反映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到女性文明观的视角,当是追求女性在社会生活的诸方面与男性的平等,不再做男尊女卑的社会玩偶。事实上,女性与男性本应就是不偏不倚、相辅相成的构成人类社会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性别角色,由性别带来的孰轻孰重对人类的繁衍和发展只会有害。在性别歧视将女性置于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家庭的等社会生活诸方面弱势地位的问题凸显后,世界性的女性解放运动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作为20世纪享誉世界文坛的女作家,将关怀女性精神世界,构建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女性与社会平等的和谐的关系为切入点,无情地批判男权社会,刻画和探索女性视角下的文明观,留给读者意味绵长的思考。

    2014年11期 No.627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基于接受美学的奥斯汀作品教化精神解析

    李娜;

    <正>简·奥斯汀(1775-1817)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是位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她的创作开启了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高潮。她生于斯蒂文顿乡村小镇,完全在父母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阅读。她一生共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依次为《理智与情感》(Sease and Sensibility)、《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诺桑觉寺》(Northanger4bbey)、《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爱玛》(Emma)和《劝导》(Persuasion)。奥斯汀的小说多发表于她人生的最后七年,作品内容多以当时英国乡绅生活状况为大背景,对女性关注的门第出身、财产继承、男女社交和婚恋进行细腻的描写。

    2014年11期 No.627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以现实主义小说解读中西文化差异

    利洁红;

    <正>一、前言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在我国一直被当做一部儿童小说,但是很多成人读者在接触小说之后也往往受到文中所传达的人物精神与价值观的感染。在《鲁滨孙漂流记》中,作者丹尼尔·笛福描写的是主角罗滨孙·克鲁索因为不满于平庸乏味的中产阶级生活而毅然选择出海经商,但是在意外遭到风暴袭击之后却被困于孤岛生活28年的故事。很多读者认为这是一部启蒙人类自强不息的激励性小说,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丹尼尔·笛福借助鲁滨孙的遭遇来讽刺中产阶级单调机械化的生活,推崇人在与自然斗争中的智慧与坚毅。

    2014年11期 No.627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论比较文学发展中的翻译转向

    王伦;孙静艺;

    <正>一、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世界上的人们互相接触多了,就会自然产生互相了解、互相认识和互相学习的愿望,如果没有互相了解和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美国著名比较文学家厄尔·迈那教授(Earl Miner)指出:"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而翻译是跨文化交流中的必要手段,因此翻译在比较文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一)比较文学的发展"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1816年出版的《比较文学教程》一书,该作品汇集了有关古典文学、法国文学、英国文学等方面的文学作品,在书中,作者首创了比较文学这一新词,展示了作者的世界主义

    2014年11期 No.627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论音乐文学及其形象塑造

    张楠;

    <正>一、何为音乐文学音乐文学,乍看起来就是音乐和文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然而考察其定义就会发现,音乐文学实在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品类:"它(音乐文学)以语言为工具,通过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它又具有与音乐结合为声乐作品的可能,最终以歌唱的方式诉诸人们的听觉。"~①可见,音乐文学就是以歌唱的方式运用语言来描绘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文艺类别。那么我国古代的诗、词、曲等韵文皆可跻身于音乐文学之行列:从诗经、楚辞到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再到唐代的声诗,若换个角度来观察就会发现,中国诗歌的前期发展史实际也是诗歌的"入乐演唱史";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宋代,宋词的演唱接过唐代声诗演唱的接力棒,

    2014年11期 No.627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评说_作家与作品

  • 余华小说中黑夜意象解读

    付丽娅;

    <正>一、余华小说中黑夜意象的文本功能在小说中,意象往往不同程度地挟带着主旨,起疏通行文脉络、贯穿叙事结构的作用,也可弥补情节转换带来的逻辑缺陷,蕴涵丰富的审美意识。余华小说的黑夜意象的功能主要归纳如下。(一)黑夜意象的叙事、结构功能1.通过黑夜意象的跳跃性设置,大幅度地压缩时间。余华有时运用意象的设置压缩时间来描写人物相当长一段时间发生的命运变迁,以推进故事发展。如《一九八六年》中,当那个"文革"中被折磨致疯的历史教师十年后回到故乡,已改嫁的妻子预感到他的到来。"那时没有月光,屋外一片漆黑而且寂静无声。

    2014年11期 No.627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乡下人”角色认知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

    杨秀珍;

    <正>沈从文先生不止一次地表明自己的"乡下人"身份,这种"乡下人"的角色认知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创作。在1936年的《〈从文习作选〉代序》中,他说他"实在是个乡下人","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得诡诈"。可以说这种认知是作家理性思考的结果,它包含了作家特定的价值尺度和情感倾向。当年沈从文先生在接受了"五四"启蒙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的洗礼后,尤其当他有了都市生活的切身体验后,他开始对自己的家乡湘西有了新的发现,他认为湘西边地走来的乡下人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无疑"乡下人"在他这里代表的是一种自然本真的生命,是与都市文明异化下的人性

    2014年11期 No.627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论杨刚小说对女性生存和精神状态的探索

    宋俊娟;

    <正>中国现代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以特有的女性笔触写下了个人生活体验和社会生活体验,杨刚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杨刚"始终是把‘宏大'作为一种精神视域和心灵容量去追求"~([1]),女性的痛苦在她笔下已经有了化石的成分,对它的开掘既是对视女性为非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批判,也是对女性自我的审视。一、女性生存状态的叙写如果说杨刚"在她的风度、性格里,通常所说的女性的东西很少"~([2]),那么我们在她的小说里看到的却是她对女性的细腻描写,与其他女性作家不同的是,她的作品中深藏着一种宏大的暗流,杨刚的每一篇小

    2014年11期 No.627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平凡的世界》的诗词语言创作风格

    王宪伟;

    <正>苦难造就了路遥,也成就了《平凡的世界》。十年的艰辛历程,一群平凡不过的陕北人民终于通过自己不屈不挠的抗争,摆脱了命运的枷锁,超越了生命的苦难。同宿命抗争的他们用平凡的自己凸显着世界的不平凡。这部百万鸿篇巨著从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感悟着一个时代的艰辛,体验着人性中的美好和善良。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路遥对于平凡人物的深厚的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而从另一面来看,《平凡的世界》也是一部史诗。压在人们肩头的不仅是贫瘠的物质困顿,还有痛苦的精神探索,这都说明它作为一部苦难抗争史诗的存在。一、重叠式的语言风格"动词使用的重叠能够突出语言的表情和描绘色彩。正因如此,人们常常在口语中使用动词的重叠形

    2014年11期 No.627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一样悲歌曲不同:探析鲁迅对欧文之作的翻用及创新

    陈桂枝;

    <正>欧文散文名篇《寡妇和她的儿子》中的故事浪漫而感伤,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故事现实而批判,当我们将两文对照细读就会发现:欧文与鲁迅这两位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写作风格的文学巨匠,在不同文体中所塑造的两位悲剧女性——老贫妪和祥林嫂,在命运与归宿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在社会环境与个人性格上又有着迥然的不同。或许可以说,《祝福》这篇经典小说是《寡妇和她的儿子》这篇散文名著的绝妙翻新。一、命运归宿惊人相似老贫妪是《寡妇和她的儿子》中的主人公,她那"聪明孝顺"的独生子乔治"被强迫征募,押解出海干苦活去了"。为此,老贫妪的丈夫忧郁而死,家也就

    2014年11期 No.627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阔孜与巴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主题相似的比较

    迪亚尔别克·阿力马洪;

    <正>众所周知,文学是要时常向各国学习的,虽然根源不同,但目的一样,文学比较从时代意义来说很有代表性,文中提到的哈萨克族的《阔孜阔帕什与巴彦苏鲁》(简称《阔孜与巴彦》)在哈萨克的爱情叙事诗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深,在哈萨克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首叙事诗产生于伊斯兰教加入之前,有着悠久的历史。艾力肯·马尔胡兰院士认为这首诗产生于公元前2~3世纪,此后口耳相传,传到18、19世纪时,在中亚与西亚之间流传,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内容和情节有所改变。这首诗长达3万字,叙述了两个年轻人追求爱情与自由的奋斗历程。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轰动欧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作。

    2014年11期 No.627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论《白鲸》与《白鹿原》中神的神性特征

    刘永清;

    <正>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与陈忠实的《白鹿原》都通过白色动物作为神的象征体,表达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神的神性理解与探讨。一、神的象征体的文化阐释在《白鲸》与《白鹿原》中,白鲸和白鹿是贯穿全书的意象,象征着神的使者或神的化身。白色是《白鲸》与《白鹿原》中神性动物"白鲸"与"白鹿"的主色调。这种色调安排与中美各自民族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白鲸象征着基督教神学体系中上帝的使者,而白鹿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神的化身。(一)《白鲸》中的白鲸1.关于白鲸的色彩解读在基督教文化中,白色是神圣的颜色,象征着权威。为了凸显白鲸白色的宗教色彩及其神性,作者专

    2014年11期 No.627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狄更斯的《圣诞颂歌》:引人向善的一盏明灯

    丰妍;

    <正>"善"作何解?在汉语词典中有几个层面的界定,但善良的品质是最为核心之意义。善良的品质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和操守,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为上,就是要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这样的道理,读者可通过品味狄更斯的短篇小说《圣诞颂歌》来细细品味。狄更斯,19世纪英国的著名作家,在世界文坛享有大师级盛名。他笔下诞生的文学作品颇丰,其中有中长篇小说30多部,短篇小说100余部,杂文难以计数。狄更斯的创作风格既显批判现实主义锋芒,又富浪漫主义色彩,他常以写实笔法抨击社会和人性中的假丑恶,赞赏社会和人性中的真善美,将自己贬恶褒

    2014年11期 No.62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观点_风格与特色

  • 由叙事与主题解读海明威的创作特色

    李妍;

    <正>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美国文坛的一座丰碑,其晚年创作的小说《老人与海》为他赢得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亲自上战场参加两次世界大战,传奇般的经历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对美国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短篇小说创作尤为出色,《白象似的群山》《桥边老人》《乞力马扎罗的雪》等作品是对海明威的创作理论"冰山原则"的最好诠释。本文从叙事和主题两方面来浅析海明威的文学创作特色。

    2014年11期 No.627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刍议狄更斯作品中的幽默艺术

    王宁;

    <正>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幽默大师,无处不在的幽默感既是狄更斯作品中最主要的特色,也是其作品具有重要地位的重要原因。狄更斯的幽默艺术洋溢着英国人民的智慧。本文主要从狄更斯作品中幽默艺术的表现、幽默艺术的成因及其影响等三方面对狄更斯作品中的幽默艺术进行探讨。一、狄更斯作品中幽默艺术的表现(一)风趣、乐观的"幽默史诗"《匹克威克外传》既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喜剧作品,被人们誉为"幽默史诗"。这部喜剧特色鲜明的作品既体现了

    2014年11期 No.62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远大前程》中的二元对立原则

    安琦;

    <正>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共写出了15部长篇小说、20多篇中篇小说、百篇短篇小说及散文、一部随笔及两部游记,这些作品在他生前就受到了热烈欢迎,"据估计,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狄更斯的读者"~([1])。在狄更斯去世后的100多年中,狄更斯的作品持续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同时,他的作品也是文学研究的重点,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关注。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是其晚期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问世100多年来,一直受到批评家和读者的青睐。这部作品在

    2014年11期 No.62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由小说《包法利夫人》领会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李建军;

    <正>居斯塔夫·福楼拜是19世纪中期法国的重要现实主义作家。在他之前经历了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的探索,现实主义文学在法国这片土地上有了一定的基础,福楼拜在创作上也有一定的继承。在七月革命后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可是像拿破仑时代那样的英雄却一去不返,市井之中充斥着无能卑劣的人物,这些都被生活在这一时期的福楼拜看在限里,他以严谨的文字、科学的精神写下了这一部伟大的著作《包法利夫人》,研读小说《包法利夫人》对于我们理解领会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有着重要的帮助。

    2014年11期 No.62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狄金森作品《逃亡》的内涵提解

    熊国芳;

    <正>一、概论(一)狄金森及其作品简介Emily Dickinson,即艾米莉·狄金森,或称狄更生,她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也是现代诗的代表人物。其一生著有1800多首诗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包括《我一直在爱》《我的河儿流向你》《逃亡》等相关作品。Dickinson的一生是孤独和寂寞的,而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她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用到了诗歌创作之上,并且是默默进行,甚至家人也不知道其在写诗;其大部分诗歌被装在了箱子里面,直到去世才被发现,可以说她一辈子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其一生的诗歌也是诗人为自己而写。总体而言,狄金森的诗作短小精致,常常进行语句的省略,善于运用破折号,极富睿智,比喻新奇,而这些特点的存在

    2014年11期 No.62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解读《愤怒的葡萄》的主题意义及象征手法

    安尚勇;李燕;

    <正>《愤怒的葡萄》这部小说写于1939年,是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的一部史诗。《愤怒的葡萄》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约德在刑满被释放回家之后,由于自己的家乡已经一片荒芜,所以他不得不带领整个家庭去西部谋生,他们乘坐一辆破旧的汽车到达之后,便开始在一个农场里面做工。主人公约德一家人为了生活都拼命干活,可是得到的工资也只能勉强糊口,即使是这样,农场主人还不停地去压低工资。由于生活窘迫,这里的农工们都开始奋起反抗、罢工,这种行为招来了警察,他们前来镇压这里的农工,牧师凯绥只是因为同情这些农工,便被武装的那些流氓打死。约德愤怒至极,于是击毙凶手,不得已只能再次背井离乡。《愤怒的葡萄》这部作品反映了人民大众对现实社会的叛逆精神和不满,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因为这个

    2014年11期 No.627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华美文学的空间想象:以《中国佬》和《梦娜在希望之乡》为例

    刘岩;

    <正>在主流历史文本和白人文学想象中,美国不断被塑造为移民的重生之地、自由的乐土和希望之乡。19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大多讴歌向新的疆域进发,开拓、冒险、摆脱过去,铸就自我,追求无限可能,如库珀的《皮袜子的故事》(1823一1841)、霍桑的《红字》(1850)、麦尔维尔的《白鲸》(1851)、惠特曼的《草叶集》(1856)以及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在20世纪的旅行和自然文学中,杰克·伦敦的《路》(1907)、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1939)、约翰·厄普代克的《跑吧,兔子》(1970)等表达了一系列忽而相互重叠、忽而相互背离的意义:历险、探险、逃离、找寻家园、

    2014年11期 No.62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中超然的文学态度

    马振秋;

    <正>村上春树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坛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进入日本文坛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随后的十几年间,他的作品在日本大受欢迎,并行销世界。他绝大部分作品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单篇作品发行量达到几十万、上百万,这在纯文学不景气的当今时代创造了文学奇迹。在90年代后期,村上春树的作品被大量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受到极大的欢迎,至今依然很受欢迎。就他的中篇小说《且听风吟》而言,这部小说获得了1979年度的群像新人奖。在这部作品里,村上春树对自己的文学创作理念进行了阐述,让这部作品看起来像一篇文学宣言。本文将从作者的创作动机、语言的创新艺术、心灵的叩问三个方面对村上春树的文学观进行考察,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为人和作品。

    2014年11期 No.62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论艾略特《荒原》中的二元对立

    高迎春;洪梅;

    <正>一、引言特·斯·艾略特是美国的著名诗人,被称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1922年发表了著名诗歌《荒原》(The Waste Land),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不拘泥于传统诗歌,包含了玄学派、象征主义和意象主义的特点,读起来像"迷茫的一代"的宣言书。《荒原》一方面奠定了艾略特在美国乃至国际诗坛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改变了美国诗歌的创作方式,对美国其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荒原》由《死者葬礼》《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和《雷霆的话》五个部分组成,全诗虽然只有400多行,诗人却使用了6种语言,引入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典故并运用了多种意象,使得诗歌晦涩难懂。

    2014年11期 No.62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态度系统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特点分析

    高茵;

    <正>20世纪90年代,J.R.Martin教授提出了评价理论,它是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上,对人际意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评价理论包括三个子系统,态度系统是其中之一。国内外出现了许多对于评价理论的理论扩展和应用研究。刘承宇(2002)分析了英语报刊语篇的评价系统。陈其功和辛春霞(2005)分析了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和劝说功能。王振华(2006)借用态度系统分析法律语篇。王雅丽和管淑红(2006)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对小说中人物的权势关系进行分析。但是,从态度系统的视角来分析人物性格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以态度系统为框架,从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角度对小说中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的三段对话进行分析,以探究简·奥斯汀怎样整合不同的态度资源来描述主人公达西的性格特点。

    2014年11期 No.62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语用学视角下对小说《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赏析

    周艳琼;梁芷铭;

    <正>人际交往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世人都要彼此相互接触,而在人的交往过程中,用言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已达到双方情感、信息的共鸣,就交际而言,双方交谈的内容和话题要与对方之前所说的内容相关联,通过这种关联性来明白和理解对方的目的和意图,所以,人们交谈中的背景、话语和语境往往会影响到双方的谈话是否能够继续。交流不成功,交集就会失败。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情节中违反合作原则后所达到的文学效果和文辞的深刻含义进行解析,并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来更深层地刻画人物的形象,对小说幽默的反讽进行揭示,使其更显文学特色,同时推动文学艺术中语用学的发展。~([1])

    2014年11期 No.62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解读伍尔芙小说《海浪》的音乐之声

    史小曼;

    <正>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著名的女性文学家,也是英国现代作家的代表,她一生著作颇多,深刻地影响着英国社会的发展。意识流小说是伍尔芙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伍尔芙是一名意识流文学家,但是她对欧洲甚至是世界文坛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她的意识流代表作如《到灯塔去》《海浪》《幕间》等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文学的发展,自伍尔芙以后,一代又一代新兴作家受到伍尔芙创作主张的影响,得以成就了无数举世瞩目的作品。伍尔芙的代表作《海浪》是一部有着深刻价值观意义和社会历史意义的作品,它是作家独特文学艺术和象征主义诗歌相结合的产物,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经典。《海浪》以其独特、新颖的表现方式和组织结构,将小说和诗歌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小

    2014年11期 No.62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视界_外国文学研究

  • 从新历史主义视角简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

    郝丽宁;

    <正>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中绕不开的一个标杆,正如英国人所说:"无论有没有东印度公司,我们都不能没有莎士比亚。"而莎士比亚的作品历久弥新的原因正在于其史诗的意义,它们的意义正如耶鲁学派的文学批评者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1oom)所说:"莎士比亚已经深深融入了西方人的心理结构、表达方式和阅读习惯……没有莎士比亚根本无法理解现代文学,在上帝之后,莎士比亚决定了一切。"~①一、新历史主义:缘起于发展(一)理论源起同20世纪的其他批评理论一样,我们很难追寻新历史主义的起源。但从其批评范式的兴起上,他们一定受了米歇尔·福柯对人类所认识的知识的质疑。他

    2014年11期 No.62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简析哈代《还乡》的生态女性主义

    张文博;

    <正>小说《还乡》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小说以悲剧形式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与矛盾,成为其文学生涯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与性格小说。小说将环境锁定在作者哈代的故乡多塞特郡,讲述了近代英国的崛起与发展;近代快节奏的生活对传统乡村生活的冲击;人类文明进程的推进对自然环境的毁灭性打击。小说着力塑造了一位个性张扬、桀骜不驯、激情澎湃的女性形象——游苔莎。游苔莎与世俗格格不入,她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并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梦想,且勇于付诸于实践。她的行为违背了当时英国的主流价值观,打破了社会对女性的道德期待,因此受到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鄙夷。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游苔

    2014年11期 No.62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理智与情感》在女性视角下的解读

    杜晶;

    <正>一、引言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社会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故事通过设计其对于理智与情感追逐力度的不同从而设计矛盾冲突,最终突出理智与情感的价值,从主题上讲,其重在要求女性如男性一样去思考问题,鼓励女性勇敢地追求社会平等的地位,为了思想的自由理性地看待这个社会。

    2014年11期 No.62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到灯塔去》

    邹德芳;

    <正>一、生态女性主义简介生态女性主义(eco一feminism)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生态保护运动和西方女权运动两者相结合的产物。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的是法国女学者弗朗索瓦·德·奥波妮(Francoise d'Eaubonne),她在其代表作《女性与死亡》中综合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女权主义思想,将自然和女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示了两者不可分割、互为依赖的关系。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和壮大,它日益成为女性文学批评理论中最为活跃的一派,由此生态女性主义也被称为第三次妇女运动的浪潮。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结合了生态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的一种新文学批评视角,它认为人类对自然的贬低与男性对女性的贬低有着必然的联系,由此而产生的

    2014年11期 No.627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浅谈《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中黑人女性的觉醒

    李蓓;宋迎;

    <正>《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该作品发表于1937年,当时正处于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而这一时期,正值黑人文学的活跃时期。《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蕴涵着深刻的女性思想,如今成为美国黑人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和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珍妮追寻自我的经历。珍妮的女性意识在不断变化的人生旅途中逐渐加深、发展。旅途是黑人文学的主题,表现了黑人的集体经历,象征着自我追求,这部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一、写作背景赫斯顿于1891年出生在美国南方的伊顿威尔镇。该镇是第一个由黑人自行管理的黑人城镇。赫斯顿的

    2014年11期 No.62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一曲执念梦想和自我实现的挽歌: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刘建颖;

    <正>威廉·萨摩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著名剧作家和小说家。毛姆的童年称不上幸福,在巴黎出生,父母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先后去世,他只好寄居在英国的亲戚家中并在那里接受了教育。所幸这不幸的开始并没有延续毛姆的一生,他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最开始体现在他的戏剧作品上,尤其是在20世纪初期,是他创作比较繁盛的阶段,有30多部剧作问世。1908年,毛姆的四部戏剧在伦敦的剧院红极一时,毛姆也随之声名鹊起,不过他的主要成就还是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2014年11期 No.62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人性悲剧

    赵芳;李晓莉;

    <正>尤金·奥尼尔是美国的著名剧作家,一生致力于创作现代心理悲剧,用写实的手法向读者展现了20世纪美国人民可悲的灵魂扭曲心态以及美国现代社会中令人担忧的精神状况,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探索和幻灭。作为表现主义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其主要作品有《悲悼》《天边外》《毛猿》《琼斯皇》等。此外,尤金·奥尼尔还开拓发展了美国的民族戏剧,成为美国民族戏剧发展的奠基人,外界曾评论说美国在奥尼尔出现之前只有剧场,在奥尼尔出现之后才有戏剧,他一生获得四次普利策奖和一次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充满着悲剧色彩,本文就悲剧的精神层面展开深层次的探讨。

    2014年11期 No.62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从《荆棘鸟》看女性“身体”的觉醒

    李明明;

    <正>《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Colleen McCullough)在1977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巨大轰动,销售量超过800万册。而且与《教父》一起被美国《时代》杂志列为现代十大经典作品之一。很多读者都称《荆棘鸟》是澳大利亚的《飘》。作为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能取得这么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里面跳动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身体"的觉醒。因为梅洛·庞蒂曾说过:"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

    2014年11期 No.62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从《相约星期二》看莫里教授的智慧人生

    阎伟静;韩喜华;

    <正>米奇·阿尔博姆是美国的著名作家,著有《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记录了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米奇的大学老师莫里·施瓦茨教授在临终前利用14周的时间给米奇一个人在病房讲授特殊的课程。这门课程的记录让我们看到了莫里教授的智慧人生,他直面生死,表现出幽默和大度;他建立起自己的文化,教人学会付出爱、接受爱;他告诉人们学会宽恕别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首先学会原谅自己。《相约星期二》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体育专栏的主持人、慈善家。在他毕业15年后的一天,得知大学里他尊敬的、给予他思想的教授莫里·施瓦茨罹患绝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即卢·格里

    2014年11期 No.62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海明威《雨中的猫》中婚姻状况的文学解读

    李勇梅;

    <正>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最令人瞩目的美国作家之一,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的杰出地位和他对世界文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早已是不争的事实。《雨中的猫》创作于1923年,收录在《在我们的时代里》小说集中,出版于1925年。故事非常简单明了,在一个阴雨天,一对在意大利旅游的美国年轻夫妇留宿在旅馆里,小两口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丈夫躺在床上看书,太太站在窗边眺望风景,无意中看见窗外有一只小猫蜷缩在一张绿色的桌子下躲雨,猫的出现激起了她内心深处的种种欲望,她希望拥有一只猫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欲望。然而等她冒雨下去后,猫却不见了,最后旅店的老板差侍女给她送来了一只

    2014年11期 No.62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神曲》的历史地位与价值研究

    鲁珊;骆寒波;

    <正>神曲原名《喜剧》(Commedia,意大利文:Divine Comedy),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诗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先驱者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创作的一部伟大的史诗。由于其文学艺术与历史价值较高,薄伽丘为表示对该作品的崇高敬意在《但丁传》中在"神曲"二字前加上"神圣的",如今通行的中文版本译为《神曲》。《神曲》创作历经十余年,从1307年开始创作,一直到但丁辞世前不久才完成。《神曲》被称作欧洲最具有时代意义的创作,它的诞生不仅给黑暗的中世纪带来曙光,更影响了未来世界文学的发展趋势。

    2014年11期 No.62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视觉_影视文学论丛

  • 论英文电影字幕的翻译标准

    王娜;

    <正>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影视界出现了一批自发组织的字幕翻译小组,他们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对网络影视进行翻译,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对外语不太懂的观看者。尽管这些网络影视翻译小组的发展给观看影视者提供了方便,但是,这些翻译的质量却参差不齐。为了改善影视翻译质量,就要对影视字幕的一些特征进行研究并按照一定原则进行翻译。此文就是基于我国影视字幕翻译良莠不齐的情况对英文电影字幕翻译标准进行的研究。我国的影视翻译专家钱教授曾经说过,当今的影视翻译作品的观众的数量比外文作品的翻译作品的读者要多得多,因此现在的影视翻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与文学作品翻译相比不相上

    2014年11期 No.627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主观性色彩结构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

    华冰;赵建;

    <正>动画电影是一门新兴的艺术类型,指的是用动画制作的电影。动画电影包括OVA和剧场版两种类型,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动画电影与剧场版电影动画不同的是,动画电影并不是由电视动画或者0VA中取材。动画电影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并不是以真实的演员作为拍摄对象,而是通过电脑设计制作。第二,动画电影与实地拍摄的电影相比,设计师可以根据场景以及情节需要而尽量发挥想象。第三,动画电影中动画角色可以通过夸张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动画电影就可以运用色彩来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内心以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在动画电影中,色彩不仅仅是装饰动画画面,而是具有诸如刻画角色情感、营造场景环境氛围、表现角色心理特征的文化内蕴。

    2014年11期 No.62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音乐浅析

    卫晓琼;

    <正>一、引言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现代艺术,具有强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不仅可以与绘画、文学等艺术结合,而且可以与音乐、舞蹈等艺术结合。凭借与这些多彩艺术的结合,电影艺术在诞生100多年后的今天发展得越来越好,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审美艺术。电影艺术与音乐的结合堪称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极大提升了电影的艺术价值。有了音乐元素的融人,电影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可以给观众带来一种听觉的享受,从而最大化地愉悦观众。实际上,电影音乐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从深层次促使着电影艺术的发展。

    2014年11期 No.62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音乐艺术的解读

    秦雪峰;

    <正>音响和声音是电影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电影诞生以来,影视音乐的重要作用就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关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自从1994年拍摄上映以来,就凭借着独特的视角和完美结合的音乐影视画面成为世界上励志电影中的经典影片。在电影声音的选择上,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其他的影视作品一样,将自然音响、人声和音乐三种声音结合,和其他电影不同的地方是,这部电影作品没有主题曲,仅仅是依靠200多年前莫扎特的一段古典音乐而震撼电影观众的心灵。一、有关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音乐艺术的总体概述

    2014年11期 No.627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浅析《海上钢琴师》中音乐的编配及赏析

    吴榛榛;

    <正>一、《海上钢琴师》剧情分析《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意大利电影,由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1900年,船上的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在钢琴架上发现了一个可爱的婴儿,他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细心地照料起这个婴儿,并为他起名1900,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用富有趣味性的形象将有限的知识教给1900,让他的生活无忧无虑。因为没有任何有关1900的出生证明,Danny Boodman担心害怕1900会被某些机构强行带走,从来不许他离开船舱一步。1900在8岁时,Danny Boodman因为船上的机械操纵失误去世了,在懵懂无措之际,1900听见远处传来美妙的声

    2014年11期 No.627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电影《天空之城》的音乐特色分析

    李军;李丽;

    <正>《天空之城》这部小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空中游岛。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是宫崎骏的老朋友久石让,这是他们继《风之谷》之后创作的一部新的电影作品。他们长达十几年的友谊,长达十几年的合作,合作过的音乐电影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而且每部作品都在电影界很受欢迎,为音乐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部《天空之城》的音乐作品再一次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而且有着自身独特的音乐特色。一、《天空之城》的背景音乐《天空之城》这部电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格列佛游记》中有关空中游岛的描写,但是宫崎骏创作的这部电影却与《格列佛游记》的关联性不强,其原因是宫崎骏把空中游岛这个景物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象,

    2014年11期 No.62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电影《芝加哥》中舞蹈元素的运用

    张曦;

    <正>好莱坞歌舞片《芝加哥》是一部制作精良、极赋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优质影片,影片一经上映便得到了广大影迷的极力追捧。影片将舞蹈元素应用到极致,将舞蹈艺术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彰显影片艺术价值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以电影《芝加哥》为根本立足点,以电影中的经典舞蹈片段为出发点,阐述了舞蹈元素在影片故事情节推动、氛围烘托、人物塑造、场景转换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一、舞蹈元素在电影《芝加哥》中的运用电影《芝加哥》由罗伯·马歇尔执导,是一部舞蹈元素丰富、舞蹈范畴大的歌舞类影片。影片中诸如爵士舞、探戈、踢踏舞等都经过深度加工,表演精致而娴熟,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舞蹈渗入影片的

    2014年11期 No.627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音乐艺术对当代电影艺术影响之评析

    昌利萍;

    <正>电影音乐对于观众情绪的渲染起着重要的作用,影片中感人至深的情感高潮部分一般都是通过背景音乐来加以烘托的,这就是电影创作艺术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艺术。由于音乐艺术的加入,电影艺术更趋完美,不仅使影片的感染力更强,而且帮助生成影片独特的情感氛围。追溯电影发展史,最初电影是无声电影,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演员的各种姿势姿态,辅以一定的文字对剧情的推进加以展现,所以历史上的默片就是指这种类型的电影。由于在无声电影播放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影片剧情无关的杂音,为了掩盖这种杂音,同时也更好地增强影片对观众的感染力,后来就慢慢在无声电影播放的现场加入一些音乐伴音,因此,音乐与电影就逐渐开始结合起来了。但直到20

    2014年11期 No.627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美国励志体育电影的文化透视

    王华;隗合强;

    <正>体育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多年来,体育电影事业发展迅猛,得到很多忠实影迷的支持,体育电影在西方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也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体育电影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特别是体育电影中所表现的激烈的赛场是现实生活中的体育训练和比赛的真实写照,观众们在电影中所看到的训练和比赛以及运动员们对体育事业的执著都深深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影片中表现的个人的坚持与拼搏以及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都赋予体育电影经久不衰的魅力。美国好莱坞作为世界最大的影视娱乐基地,不仅是美国传播文化的媒介,也是美国向世界展示自己国

    2014年11期 No.627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立场_古代文学纵横

  • 论《东周列国志》的讽谏策略

    陆晓珍;

    <正>《东周列国志》是集中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人物事件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以《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信史为取材标准,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众多人物在其中闪亮登场,纵横捭阖。在驳杂纷乱的时代背景中展开的这部小说,其中人物的规劝、辩论策略,许多地方至今仍令人颔首击节。这一系列修辞策略的成功运用不仅消除了君主的一些行为导致的社会危机,而且让大臣们的话语权得到扩大,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笔者经过分析,归纳出该文本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讽谏策略。

    2014年11期 No.627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见仁见智评《西厢》

    袁培尧;

    <正>"西厢"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描写了莺莺与张生的恋爱,而结果张生始乱终弃,却反诬莺莺为"尤物",说她"不妖其身,必妖于人",反映了封建门第观念对妇女的戕害。到了宋、金时代,出现了以崔张故事为题材的说唱词曲,如北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十二首,对张生的始乱终弃表示了不满,对莺莺的不幸寄予了同情。还有宋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院本《红娘子》、南戏《张珙西厢记》都是西厢故事的继续。可惜这些作品均已失传。金章宗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也称

    2014年11期 No.627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浅谈小山词的意蕴情结

    李冬茵;

    <正>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词风深挚浓婉,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现传世《小山词》为其主要著作,其260首收于《全宋词》的词,除其中仅有的三首长调,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词于北宋之中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以其清丽顿挫的艺术性,糅合了晏殊词典雅富丽和柳永词的旖旎流俗特性于其中,或是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式的歌词和乐的典型的音乐形象,既俗又雅的雅俗共赏的模式,使"词"这种"后来"的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甚至以此起到了扭转"雅歌之尽废"局面的历史性作用。《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于此,晏几道之于词,其造诣自是可见一斑。

    2014年11期 No.627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唐婉与浪子的悲剧命运对比

    崔丹枫;

    <正>悲剧这种文学体裁一直被众多文学大家所推崇。其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更是受到文学界的普遍关注。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很多关于女性的传奇悲剧故事。唐婉和浪子的传奇悲剧故事在中日两国都家喻户晓。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国家和时代,但是故事情节却是惊人的相似。本文依据这两个历史上典型的悲剧故事,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多方面进行比较,探索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一、唐婉的故事南宋第一诗人陆游和他的第一任夫人唐婉的浪漫史是很多中国人所熟知的。中国经典越剧《钗头凤》就是以这个故事为背景创作的。唐婉是陆游的表妹。唐婉的母亲在唐婉诞生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因此唐婉从小就在陆游家,被陆游

    2014年11期 No.627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红楼梦》女性诗词的隐喻识解

    王颖;

    <正>有关隐喻的研究可谓历史悠久,一直以来,隐喻(metaphor)都被定义为一种修辞手段。直到Lakoff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隐喻开始被广泛接受为一种认知方式。20世纪90年代,Fauconnier创建了合成空间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概念合成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过程,被认为是概念隐喻理论的进一步修补和发展。一、研究的理论背景(一)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1980年,Lakoff、Johnson等人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该理论认为:概念系统是隐喻地生成和被理解的,通过系统的跨映射(mapping)完成。一个概念隐喻由两个概念组成:源域(S)和目标域(T)。隐喻是一种人们认识

    2014年11期 No.627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红楼梦》中称谓语翻译的语境制约

    覃芳芳;

    <正>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这部文学巨著以封建社会的贵族家庭为主线,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百态。小说中的贵族世家贾府地位显赫,上下共有300多口人,人物关系纷繁复杂,人物间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使用的称谓层出不穷,使用规则极为复杂,体现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因此,对《红楼梦》中的称谓语翻译进行研究,对于当今典籍外译中称谓语的翻译具有启示意义。本文主要运用语境翻译模式,简要分析杨宪益夫妇(简称杨译)和David Hawks(简称霍译)翻译的《红楼梦》译本中部分称谓语,对其中一些称谓的翻译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2014年11期 No.627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浅析唐诗宋词与佛道两教的互动共融

    周海燕;

    <正>各成体系、自有渊源的多种宗教与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相伴,特别是佛、道两家,对中国的影响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科学等诸多方面。文学和宗教同属社会上层建筑,都是社会意识形态,二者之间始终联系紧密。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不可逾越的两座并峙高峰,其溢彩流光的形式与内容兼美,一部分原因在于宗教异质元素的输入,而唐宋时代宗教的流播广远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诗词的精美躯壳。唐诗宋词与佛道两教互为促进提升因素,共携发展,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和共融,是我国宗教与文学交互影响的典型例证。

    2014年11期 No.627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从《闲情偶寄》看李渔对戏曲音乐的创作理念

    史贝;

    <正>从明代初期至清中叶,戏曲艺术的发展展现出了新的面貌。这一时期的北杂剧渐趋衰落,而昆山腔和弋阳腔崛起并走向兴盛,形成了舞台演出以南曲为主的局面。明末清初,昆山腔在艺术形式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昆山腔的兴盛离不开各个阶层人士的创作,文人士大夫之中有不少人积极投身到戏曲艺术创作中来,以文人特有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形成其独有的戏曲观念。李渔便是这一时期文人戏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有着自身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戏曲剧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丰富的戏曲理论。

    2014年11期 No.627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钩玄_艺术百家

  • 国画与文学的浪漫共性研究

    聂彦锋;

    <正>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国画创作与文学创作都具有浪漫性和写实性的特征。在古代,国画的名称是不确定的,人们常将其叫做"丹青",指的是在宣纸、绢、帛上使用毛笔醮彩、水、墨且装裱的那些作品,花鸟、人物以及山水都能够成为国画的创作题材,而写意与工笔则是其经常使用的两种技法。一、文学和国画在起源发展上的共通性古代的象形文字可以被视为国画的起源,画和文起初都是以文字作基础的,它们有着相同的意义,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是伏羲画卦、仓颉造字,开书画的先河,即我们常说的"书画同源"说。中国画有着悠

    2014年11期 No.627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中国绘画对西方艺术创作的深度影响

    陆永祥;

    <正>一、中国画表现手法在西方绘画中的体现中国艺术品和工艺品彰显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将现实艺术品和工艺品展现给人们的同时,也带给了欣赏者心灵的陶醉。中国艺术品和工艺品常常会配有花鸟以展现艺术作品的舒展轻快,它们如同绚丽多彩的云霞般闪烁着优雅宁静的清新光泽。中国艺术品和工艺品这种追求"自然和谐之美"的风格对于一直崇尚几何图案"对称"之美的欧洲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一经传人就在欧洲掀起了对中国艺术的崇尚热潮。无论是民间的文人墨客,还是商贾巨富,都对中国的艺术情有独钟,中国工艺品、书法绘画作品等也都成为他们争相收藏的艺术财富。例如,在当时

    2014年11期 No.627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浅析“海上画派”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刘建峰;

    <正>大概在19世纪中期,"海上画派"创建而成。那时,作为我国近代文化以及经济的中心,上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画家纷纷前来,"海上画派"渐渐创建而成。当时,有很多著名画家居住在上海,如任颐(伯年)、吴昌硕、任熏、虚谷以及任熊等。~([1])其中大部分画家都家境贫寒,完全依靠出售个人的绘画作品维持生活。他们选择的绘画选材丰富多样,作品清新优美,通俗大众化,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欢与认可。因为诸多画家的来源地不一样,其绘画技巧、师承关系以及社会背景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绘画风格与画貌。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海上画派"正式建立,其符合当时特殊时期的变革潮流。人们认为"海上画派"的建立是我国绘画史的

    2014年11期 No.627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潘天寿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张晓蓉;

    <正>一、引言自唐代开始,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宋、元、明、清等历代绘画艺术家孜孜以求的探索与努力下,其题材变得十分丰富,墨法、笔法、意境创作也不断完善与成熟,逐渐具有了诗书画印四全的审美特色。写意山水画由于其清新的特质与别致的创作意境,逐渐在我国传统绘画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明清文人画的典型代表。至清代,无论是清代八大山人,还是扬州八怪,以至清末海派,无一不说明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创作意境与写意风格日渐升华,中国山水画独立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中国传统山水画写意在

    2014年11期 No.627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创作思想探析

    陈实;

    <正>作为现代杰出的画家与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实现了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有效变革,将西方绘画艺术的精髓引人中国国画艺术创作与发展中,为中国绘画的改革与创新作出了卓越贡献。民主革命时期的新美术运动使得徐悲鸿的名字家喻户晓,其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真知灼见至今仍影响着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走向。从他的画作中,我们能够深切感知"五四"运动前后我国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与挣扎,在艺术的道路上匍匐前行,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可想而知。徐悲鸿指出,素描为一切绘画的基础,在写实主义的指引下,绘画创作应始终坚持"真、善、美"的绘画核心,在创作思想上切实表达内心的艺术追求。这样的创作理念也表现在徐悲鸿的国画作品当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衷生活,都构成了徐悲鸿极具进步意义的绘

    2014年11期 No.627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千年古画《簪花仕女图》中的“环肥”之美赏析

    陈泽;

    <正>《簪花仕女图》为唐朝一代画师周昉的大作,自诞生以来一直是中国仕女画中的经典,是世界传世孤本。周昉以唐朝宫女的休闲生活作为主要创作题材,以唐朝后宫庭院作为主要创作背景,以朴实的笔触和典雅的意蕴为创作基调,刻画出了惊世之作《簪花仕女图》。千年古画《簪花仕女图》采用长卷构图的方式将六位唐代宫廷女性贵族妇女丰腴动人、热烈放姿、艳而不俗的形象形象生动的展现给世人,作者周昉运用细腻的笔法形象生动地抓住流行在唐代"环肥"之美这一特殊审美时尚,向世人传达着柔和、恬静之美,直观展示了唐代的审美标准和唐代文化的魅力,不仅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还为世人研究唐代"环肥"的审美观提供参考。

    2014年11期 No.627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从《富春山居图》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郝维;

    <正>黄公望,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是我国元代著名的画家。据史料记载,在黄公望少年时候就显示出非比寻常的才能,可谓算得上是博学多才,甚至有人说他拥有一种"天下之事无所不能"的本领,到了中年,他开始进朝为官,曾经先后担任过浙江省的内宪吏和中台察转吏,尽管他才华横溢,但是一直到他50多岁也没能升官,后来却因为张闾贪污一案被牵连入狱,因此,他出狱以后无心当官,决心重新来过,便移居到今杭州肖箕泉居住并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当时的"全真教"中,闲暇之时,喜欢浪迹在富春山、苏杭一带。由于他有较多的时间往来于吴越之间,并且因为兴趣爱好结交了很多文人雅士,他们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探讨绘画与文学,于是他开始寄情于山水之

    2014年11期 No.627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