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前沿_观点与争鸣

  • 后殖民语境中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研究

    李宗;

    <正>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知识分子"话题始终是后殖民理论界争论的热点。在后殖民时期,第三世界各种知识分子在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在文化夹缝的尴尬境地中经历了焦虑的困境、角色的困惑以及心灵的冲击。后殖民作家以奈保尔、库切和拉什迪为代表,在创作中始终关注知识分子在后殖民语境中所处的困境,思索各种知识分子在同一语境下如何做出艰难的选择,找到一条出路。

    2014年17期 No.633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海明威笔下的“完美”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王丽莉;

    <正>一、引言美国著名的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长短篇小说,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荣获194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还有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在我们的时代里》《胜者无所得》等。此外,这位终生勤于笔耕的伟大作家还尝试了多种文体的创作,如书写打猎的文集《非洲的青山》,描写斗牛的文集《死在午后》,带有回忆录特质的散文集《不固定的圣节》,等等。~([1])在

    2014年17期 No.633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关于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研究

    梁玲;

    <正>弗吉尼亚·伍尔芙作为女性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生存空间描述成为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她的意识流小说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的定义作了全新的阐述,改变了传统的英国小说创作角度。她在继承和批判英国传统现实主义作家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发展了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在小说领域拓展了意识流小说流派,发展出新型的艺术形式。在她的意识流小说理论中,最重要的是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叙述时依照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以客观化的视角进行人物的塑造。她既强调小说创作以人物为中心,也关注人物情绪的主观性表达。伍尔芙基于传统的英国小说过分关

    2014年17期 No.633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乔治·爱略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特色研究

    许丽梅;陈强;

    <正>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乔治·爱略特,由于当时的社会风俗等原因,不得不以男性笔名进行文学创作,在那个性别十分重要的年代,乔治·爱略特作品中所涉及的内容也显得格外的小心谨慎。爱略特同样需要在男性为中心的话语中运作,在遵循男性传统的掩藏下进行着一场默默的女性文学变革。~([1])乔治·爱略特的女性主义具有自己的特色。她的女性主义的产生是以

    2014年17期 No.633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杰克·伦敦作品中对原始生命力尊崇的研究

    于晓泉;

    <正>杰克·伦敦作为美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之一,文学家对杰克·伦敦本人的关注并不多,但是他的作品却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开始,并以自己的行为方式结束;且杰克·伦敦往往通过作品来展现出自身对生命意识的独特解读。在杰克·伦敦的作品中,他通过作品主人公的故事展现了自我的生命轨迹,并从中展现了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以及对生命意识的异化。他在作品中所展现的"生存就是战斗"更是体现了其对原始生命力至高的尊崇,也是其对生命价值的最高探索。本文将从杰克·伦敦的三个作品《热爱生命》《墨西哥人》以及《马丁·伊登》来展现杰克·伦敦对生命价值的

    2014年17期 No.633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解读华裔跨文化身份的和谐构建:以《华女阿五》为例

    焦恩红;

    <正>世界是由个体构成的,每个个体都从属于某一群体。群体成员之间共享相同的文化。文化是由世界观、行为、价值观念及模式化的思维方式组成。~([1])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身份,文化身份是指"特定文化中的主体对自己文化归属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确认"~([2])。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地方,在这种跨文化语境下,由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百分之百

    2014年17期 No.633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论微博文学的审美特征

    石征宇;

    <正>一、微博文学的由来"微博"一词是对英文"Twitter"一词的翻译,其英文含义指一种鸟叫声。"Twitter"创始人认为鸟叫的特点是短、频、快,符合网站的内涵,因此选择了"Twitter"作为网站的名称。"Twitter"技术流行以前,有线的互联网(电脑网络)与无线互联网(手机网络)的信息传播是隔离的。电脑网络上的信息必须通过电脑网络才能观看,手机信息也只针对手机信息。"Twitter"出现后,将有线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Twitter"技术连接了手机网络与电脑网络的

    2014年17期 No.633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 幼儿文学能否描写爱情

    王姗;冯文均;

    <正>幼儿文学是一种重在表现幼儿生活及其精神世界、生命成长的文学。幼儿文学与幼儿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爱情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之一,那么幼儿文学能否描写爱情呢?这样的题材会对幼儿造成不良的影响吗?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2014年17期 No.633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短篇小说中的模糊语分析

    刘明;

    <正>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必然涉及语言使用者之间的相互互动,语言是人际互动的结果,体现了交际者的社会角色以及交际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语篇中的语言信息流包括信息选择与排除,可以视为书面语言的独自——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特殊对话形式。作者在构建语篇的时候就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对读者的一种期望,预期判断读者的知识,这种期望与判断体现了作者与读者在信息互有层面上的互动。信息互动是以读者为导向的,强调了"读者友好"的

    2014年17期 No.633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评说_作家与作品

  • 张爱玲的经验世界对其小说主题创作的影响

    贾雨潇;

    <正>一、张爱玲小说中的荒凉亲情(一)冷漠、自私的母女之情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神圣的爱,常常给予儿女无限的关怀,可以说,母爱是世界上最无条件的爱。但是,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母亲形象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嘲讽和颠覆,母亲变得自私、冷漠、虚伪,缺少奉献精神。《花凋》中川嫦的母亲不愿让丈夫知道自己存有私房钱,不肯拿出钱买药给女儿治病,让川嫦自生自灭。《十八春》中当曼桢被祝鸿才强暴被姐姐曼璐囚禁起来后,能够救曼桢的只有她的母亲顾太太了。当顾太太见到来找曼桢的沈世均时,她本来想把曼桢被监禁的事情告诉世钧,但是当她摸到曼璐给的一大叠

    2014年17期 No.633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由叙事看老舍的文学创作技巧

    岑颖智;

    <正>作为现实主义作家,老舍的文学创作正值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动荡岁月。老舍的文学实践不但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作品多样化的取材和平民化的叙事风格亦犹如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浮世绘,将整个社会与国民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真实、细微的刻画与展示。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凡小人物,他们的命运沉浮,他们的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挣扎与妥协,每每读来,总是令人油然动情、慨叹万千。老舍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带给读者以震撼心灵的力量,与其独特的写作风格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从语言与叙事两方面出发,探讨老舍的文学写作

    2014年17期 No.633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 歌剧《屈原》中婵娟角色的设置及其审美价值

    史晓丽;

    <正>歌剧《屈原》是根据郭沫若先生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的六幕大型历史歌剧。剧作家为韩伟,作曲家是施光南先生。剧作通过屈原一天的遭遇,概括了他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他爱国爱民、光明磊落、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作者在《屈原》中虚构了一个纯洁、善良、高尚、美好并给人以深深的感染的艺术形象,她就是屈原的侍女——婵娟。

    2014年17期 No.633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亨利·劳森丛林情结与贾平凹乡土情结比较初探

    刘鹏康;

    <正>乡土是任何人都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对故土的复杂情感会积淀为一种乡土情结刻人作家的心灵结构中。澳大利亚的作家亨利·劳森对于丛林这一自己的成长之地和精神家园的依恋在其作品中则表现为特有的丛林情结。而在中国,尽管寓居都市多年,贾平凹仍时常称自己是个"乡下人",对于故土商州的情感积淀化为浓厚的乡土情结,这与远在异国他乡的劳森

    2014年17期 No.633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赛珍珠《大地》中的“土地伦理”思想

    覃美静;

    <正>1938年,美国女作家赛珍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大地》(The Good Earth)以中国农民生活为题材,对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尤其是她通过"对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而真实的史诗般描写"~([1]),揭示了中国农民身上那早已融入骨血的土地情结。千百年以来,经过中国农耕文明的反复淬火,这种源自远古先民的集体无意识深深地刻人中国人的灵魂中,也孕育出蕴涵中国生态智慧的生态

    2014年17期 No.633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人、物名称探究

    康小丽;崔小燕;

    <正>《哈利·波特》系列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魔幻小说,共7部。《哈利·波特》小说已经被翻译为几十种语言,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位列畅销书榜首。从《哈利·波特》中走近观众的小哈利,以他的无穷勇气和在魔法世界的种种奇遇,一下子成为小孩子心目中的英雄,第一集由小说改编的影片全球票房就超过了3亿美元。在美国,凡跟哈利·波特沾边的服

    2014年17期 No.63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夏目漱石的家庭小说创作原因探析

    赵冬梅;

    <正>家庭小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了所有以家庭为题材的小说。毋庸置疑,家庭是作为包括作家在内的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舞台,也是整个社会生活和伦理观念的缩影。明治(1868—1912)三十年代至大正(1912—1926)初期,以父子、母子、夫妇之间的关系为核心,描写家庭危机、家庭崩溃的所谓"家庭小说"大量出现在日本文坛。明治三十年代出现的家庭小说宣传的是欧洲传统式、基督教式的家庭观,同

    2014年17期 No.633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解读惠特曼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与城市意象

    孙鹏;

    <正>一、引言沃尔特·惠特曼(WaltWhitman)于1810年出生在美国纽约长岛的一个农民家庭之中,就读于布鲁克林公学的惠特曼因家庭贫困而未能完成学业。辍学后,11岁的惠特曼曾从事过杂工、学徒、排字工人、乡村小学教师、记者、编辑等职业,贫苦的生活境况与曲折的人生经历并没有给惠特曼的内心留下阴霾,反而

    2014年17期 No.63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美国黑人文学之《汤姆叔叔的小屋》解读

    程爽;时春阳;

    <正>自19世纪60年代黑奴解放运动兴起以来,美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黑人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对处于奴隶制统治下的美国底层黑人农奴悲惨命运的详实记录,深刻地披露了奴隶制的罪恶本质,以此呼吁所有的黑奴都团结起来为自由而斗争。在众多的黑人文学作品中,尤以哈丽叶特·比切·斯托夫人的

    2014年17期 No.633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简析美狄亚的爱恨冲突

    周倩;

    <正>美狄亚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欧里庇得斯的名作《美狄亚》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热情、大胆、坚强且富有反抗性的女性,在她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人类性格的二重性——爱与恨。为了追求爱情,美狄亚背弃了父亲和祖国,帮助伊阿宋取得了金羊毛,杀死了兄弟,随伊阿宋远走异乡,来到异邦雅典。但是,伊阿宋为了权势抛弃了美狄亚。美狄亚决定报复,

    2014年17期 No.633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 徘徊在天性与道德之间

    赵彦乔;

    <正>《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最受推崇的一部作品。它蕴涵着丰富的内容,表现和揭示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主题,具有深刻的道德意义和批判现实意义。(冯伟、孙明,2006)小说通过塑造逃亡黑奴吉姆这一形象,揭露了19世纪下半叶盛行于美国南部的蓄奴制度的罪恶,谴责和抨击了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王迪生,1987)也反映了现代文

    2014年17期 No.633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观点_风格与特色

  •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时间主题

    杨军;

    <正>一、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时间主题十四行诗是来源于欧洲的一种诗歌,由意大利传人英国,莎士比亚是十四行诗最著名的代表作家,同时,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也是作者思想和艺术高度凝练的结晶,主要抒发的是对友情、爱情、自由的向往,但在诗集当中体现了这样的一种观点,不管是对美的赞颂,还是对爱情、友谊的歌颂,都受到时间的限制。本文拟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时间主题进行探讨。

    2014年17期 No.63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约翰·契佛短篇小说的写作风格与艺术特色

    徐洁;

    <正>在二战以后,美国文坛中不乏一批深孚众望的作家,而约翰·契佛以自己独特的短篇小说创作以及独具一格的艺术硕果备受推崇。契佛虽无惊世骇俗的宏篇大论,却默默地埋头于短篇小说创作之中,其人其文都显得朴实无华,放射出瑰丽夺目的异彩。一、约翰·契佛短篇小说的写作风格分析

    2014年17期 No.633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堂·吉诃德》后现代性之不确定性

    张磊;

    <正>一部作品的魅力毫无疑问是来自于作者对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堂·吉诃德》的写作手法值得探究。对于一般传统的小说的写作,作者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以全能的、无处不知的视角审视一切,把人物的观点集中在自己的笔下,作者的话是由作者来说的,人物的话其实也是由作者来说的,只不过是假借人物的口吻来完成而已。作者一直不觉得是在写作,对于故事

    2014年17期 No.633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荒野中绽放的玫瑰:《红字》的女性审美探析

    付晓丹;

    <正>一、引言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思想深邃,技艺精湛,堪称美国文学的典范。在美国文学独立的呼声中,霍桑被视为美国民族文学的代表,亨利·詹姆斯以"地方性"(provincialism)来界定他的创作。《红字》是霍桑的不朽之作,小说创作于1850年,该小说以17世纪的新英格兰为背景,通过描写清教统治下三个主要人物命运的纠葛,塑造了

    2014年17期 No.63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从苔丝的生命轨迹看人与社会的关系

    苗亚男;

    <正>苔丝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塑造的一个女性形象。一个贫困农家的妙龄女孩惨遭纨绔子弟亚雷的玷污,不得已的她只得速速地选了个丈夫把自己嫁了。朴实的她不想隐瞒自己的污点,在新婚之夜将自己压抑已久的苦楚告诉了丈夫。但是,苔丝没有获得丈夫的同情和宽慰,相反却被恼羞成怒的丈夫无情地抛弃了。失去了家庭护佑的苔丝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亚雷的魔爪再次伸向了她。一次次的不幸最终将苔丝置

    2014年17期 No.633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战争与和平》人物形象分析

    李惠贤;

    <正>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战争与和平》是其经典之作。从1863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坚持创作,诞生了这部作品,作品中寄予了他深深的爱国主义。创作这部作品就是为了通过描写1812年反抗拿破仑入侵的光荣历史来对俄罗斯人民的伟大精神力量进行反映和赞颂,并以此让因为遭受克里米亚战争痛苦的人民能够摆脱痛苦,让人民重新获得力量,振奋精神,能够更加坚强地生活。

    2014年17期 No.633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解读多元叙事特质视野中的帕索斯的《美国》三部曲

    马会灵;

    <正>在19末和20世纪初的美国文坛,现代主义的文风已经逐渐开始展现自己的强大魅力。帕索斯作为一名命运多舛的美国文学家,也借鉴了这一文风,通过多元叙事的实验文学风格,将美国在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通过《美国》三部曲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本文将结合这部作品的内容和多元化叙事风格,对文中所展现出的核心思想和作者个人的精神特质进行剖析。

    2014年17期 No.63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隐喻视角下对《动物庄园》的再解析

    刘萍萍;

    <正>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一生命运坎坷,可以说是生命短暂的学者,但是他创作的作品启发了一代人,因此过世后的他也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心"的作家。英年早逝的他就是因为著名的作品《动物农场》《一九八四》而获得世人的称赞,获得极高的荣誉。《动物农场》的故事以某一农场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发生在动物身上的事情,对现实社会具有强烈的

    2014年17期 No.633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试析《霍华德庄园》中生态女性与生态意象的主题

    仇中海;

    <正>福斯特早期的《霍华德庄园》应该算得上最为成功的文学作品。该作品通过对来自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三个家庭之间关系的描写,充分揭示了英国当时阶级斗争状况的现实性。威尔克斯来自于社会上层的家庭,其家庭人员一个个都表现得极其虚伪和冷酷无情;巴斯特家庭处于社会底层,他们需要为生计而劳苦奔波,对于他们来说,谈理想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施莱盖尔姐妹来自于中产阶级,她们的生活环境自然要好一点,相对于社会底层的家庭而言,她们受其当时自由

    2014年17期 No.633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德里罗《坠落的人》的创伤关怀意义与现实主义

    乐俊蓉;

    <正>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德里罗的《坠落的人》出版于2007年,作品以真实的"9·11"恐怖袭击为题材,历史背景恢弘,语言张力巨大,时空变化频繁,叙事结构复杂,~([1])一问世就好评如潮。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普通律师的故事来反映这个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给美国普通民众带来的心灵创伤;同时,文学的叙事手法又给创伤的人们必要的医治与疗救,体现了德里罗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在故事的建构与讲述中,作者又针对真实的历史事件给予自己的评论与见解,批判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此时,

    2014年17期 No.63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挥之不去的道德感:解析《梦十夜》之第三夜

    李敏英;席宏晔;

    <正>《梦十夜》是夏目漱石前后期作品的承前启后之作,由十个带有淡淡诡异气氛的短篇组成,以对梦境的记叙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爱情、艺术、道德、人生等问题的思考。作为梦的日记,其中不可避免地混杂了作者夏目漱石的文学虚构。笔者试以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来对此加以分析。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梦的功能就是通过满足愿

    2014年17期 No.63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托妮·莫里森《爵士乐》的音乐叙事

    万志文;

    <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想象力丰富、文字和语言充满了诗意,凭借其作品对美国现实的生动体现,1993年,莫里森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美国黑人的生活状态和历史变迁是莫里森小说的主题,她不仅深刻地揭露出黑人的精神困境,还积极探索出一条黑人的发展之路。《爵士乐》创作于1992年,是莫里森的第六部长篇小

    2014年17期 No.63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视界_外国文学研究

  • 勇于追求心中的梦想:《麦田里的守望者》

    熊淑英;

    <正>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主流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处时代的主要特征,好比人类社会每个个体都有其独有的特征一样,每一个社会为了自身的存在而必须塑造体现其时代的特质。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语言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

    2014年17期 No.63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论《远大前程》中郝薇香的人生悲剧

    郭俊霞;

    <正>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善于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遭遇,常以深刻的笔触、细致人微的心理分析、妙趣横生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了资产阶级的伪善、贪婪、猥琐、凶残,热情地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同时,狄更斯小说中一些"精神异样"的次要人物往往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远大前程》中的郝薇香小姐就是这样的人物。《远大前程》是一部以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为背景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如康佩生、匹普、埃斯苔娜等,而郝薇香小姐

    2014年17期 No.633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许佐萍;曾国秀;

    <正>一、引言简·奥斯汀(1775—1817)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性文学作家之一。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给大家留下了六部充满理性光芒的文学作品。细读她的作品,读者可以发现,它们描写的都是19世纪早期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家长里短,关注的都是女性的恋爱与婚姻。在当时的社会,父权制度盛行,女性没有社会地位,没有生活来源,只能通过婚姻才能改变生活。奥斯汀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她没有像勃朗特姐妹那样通过小说创作来表达愤怒,而是"始终把

    2014年17期 No.633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从《乱世佳人》看自然的女性化与女性的自然化

    管秀丽;

    <正>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该小说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表达了自然和女性是相互融合、相互交织的这一观点,并通过现实的经验感受与象征符号将自然和女性的融合交织关系完美地呈现出来。在小说中,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女性的力量源泉来自于自然,自然的呵护为女性所承载。由此,文章凭借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对其小说提供一种参考的价值,更期待一种全新

    2014年17期 No.63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在爱中行走”的特雷莎修女

    张景成;罗国太;

    <正>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散发着基督爱的芬芳,倾其一生为穷人服务,在爱中行走的修女特雷莎,颇具人格魅力和非凡影响力,一生传奇而感人,在全世界家喻户晓。爱是圣经文学和基督教文化的永恒教义和精髓主线,几乎贯穿于英美文学的全部。在道德资源日益匮乏的现在,在人际间信任感日渐缺失、爱渐成刺激和感觉的今天,从圣经文学文化——爱的独特视角出发,解读剖析"在爱中行走"的特雷莎光辉璀璨的传奇人生,有助于重塑和建设美好的心灵家园,

    2014年17期 No.63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浅析《理查二世》中的君权神授

    朱友成;

    <正>君权神授论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而不是来自于臣民;国王是上帝在尘世中的代表,国王不会有错;上帝才有权惩治邪恶的国王。中世纪时期,查士丁尼皇帝竭力歌颂君主的权力,第一个提出君权神授思想,竭力将世俗君权和宗教神权结合起来,从而使东罗马帝国(拜占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神权君主国,实行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政治动荡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奥古斯丁对上帝之城(the City ofGod)与地上之城(the City ofMan)

    2014年17期 No.63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美学视野下威廉斯诗歌《红色手推车》赏析

    贺月娟;

    <正>一、引言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是一位美国现代著名诗人,他在意象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与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形成了美国意象诗歌领域花开并蒂的局面。威廉斯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商人家庭,虽然他一生从事医生的职业,不过却在行医之余努力进行文学创作。他的文学创作体裁极为丰富,除了诗歌创作,也在进行小说、剧本、散文、文学评论

    2014年17期 No.63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葛浩文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马艳华;

    <正>莫言是中国著名现当代小说家,他的小说《红高粱家族》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红高粱》,并于1988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自此以后,他的多部作品被翻译为多国文字,不仅进入了西方人的视野,也逐渐为西方人所接受。因为他的作品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传说、历史和当下结合在一起,他于2012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的中国籍作家。《师傅越来越幽默》是莫言于199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其中的同名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用黑色幽默

    2014年17期 No.633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 论《警察与赞美诗》作品中的英语翻译技巧

    叶向舒;

    <正>一、欧·亨利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在欧·亨利的作品中,通常比较倾向于运用轭式修辞手法(zeugma),这种修辞手法是借助某个单词勉强地修饰或者支配很多词语,这些词语的修饰都比较符合英语世界的语言表达习惯。通过这种非常奇特的视角来表达相关内容,这样就可以启示读者的阅读想象空间,也会使得作品更加幽默生动,这也恰恰体现了欧·亨利小说中的特色以及精髓。本文试析《警察与赞美诗》中的部分表达,并简要地分析了这种小说中译本(李文俊

    2014年17期 No.633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关于《浮士德》的跨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董习乐;黄亚楠;

    <正>《浮士德》在跨文化的传播上是一部很经典的译作。它尊重语言的跨文化传播和不同特性的规律,在翻译中尝试了以散文形式为主,在文中保留了一小部分的唱韵体,将美学的魅力传递出来,对文章的整体效果很重视。韩瑞祥是北外的教授,在这一点上的论述很是精辟;最后,呈现在青年读者面前的是让人感到言语亲近的《浮士德》,方便了解和学习作品中博大精深、崇高严肃、和深刻奥妙的意义。而这样的成

    2014年17期 No.633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视觉_影视文学论丛

  •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视阈下的《金枝欲孽》

    赵觅;

    <正>一、引言女性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cism)是伴随女性运动出现的。在人类历史上,女性在社会等级观念的桎梏下,无论在政治、社交,还是在经济领域,几乎没有发言权。她们成为"不重要的他者",完全被男人所忽视,这是女性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女性主义批评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一个部分,前者从属于后者。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走过了50年的历程。女性主义批评被认为是比其他任何批评理论对文学标准的影响都大,它也许是现代批评理论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

    2014年17期 No.633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论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喜剧性

    王志新;朱雁;

    <正>《人再(?)途之泰(?)》以12.6亿元的票房成为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华语片冠军,高达3900万人的观影人数创下了国内的新纪录,还被观众评为"年度最好笑喜剧",成为小成本电影完胜的典型代表。首次执导电影的徐峥迅速从喜剧演员角色转换到编剧和导演的位置,集结了著名编剧束焕、丁丁以及喜剧演员王宝强、黄渤,为观众呈现出一部搞笑、冒险却不失温情的电影。《人再(?)途之泰(?)》的喜剧性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电影的成功和观众的笑声,电影制作方注重对内外喜剧性的集体呈现和多元笑点的巧妙设计,塑造出的

    2014年17期 No.633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从《沉默的荣誉》看中国本土性社会工作资源

    蒋光灯;

    <正>电影《沉默的荣誉》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的,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胡力吐》,讲述的是蒙古族自治乡胡力吐派出所刘常厚所长助人为乐的故事。电影的线索是警校毕业大学生杨健来胡力吐实习,讲述了他对刘常厚所长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心悦诚服的心路转变。我们可以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把助人为乐的刘所看做传统专职助人者,而把在大学受正规教育的杨健的评判看做西方的话语知识的代表。杨健起初并不接受刘所的做法,但最终却由衷佩服刘所的行为。这代表着本土性经验在与西方助人经验的对决中

    2014年17期 No.633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电影《王者拉德》对小说文本的改写失败

    程淑娟;

    <正>《王者拉德》是艾伯特·帕森·特哈尼1919年的小说作品,讲述了自己的爱犬拉德平凡而伟大的一生。1962年,美国导演阿瑞恩·阿瓦肯将其改编成电影,企图借助另外一种载体呈现这只英勇的柯利牧羊犬的光辉事迹。影片在6月6日上映时,制片公司信心满满,希望影片能一炮走红,接下来继续拍摄第二部,并进一步将它改编成电视剧。然而尽管影片受到了影迷们的好评,但大多数评论家认为特哈尼的作品并没

    2014年17期 No.633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电影《断臂山》对原著小说之艺术化处理

    李琳;

    <正>《断臂山》是一部描写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国西部怀俄明州两位牛仔间长达20年的爱情故事的电影。在当时对同性恋极其敌视的社会背景下,杰克和艾尼斯这一对同性恋人只能隐忍压抑住彼此的思念,各自和异性配偶组成家庭,在短暂的相聚和长久的别离中煎熬,郁郁终生。这部电影改编自安妮·普露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说《断臂山》,小说本身就已经非常优秀,获得了广泛的好评,电影更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所有爱情剧情片中,《断臂山》票房排名第八,并在威尼斯电影节夺得金狮奖,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八项提名,

    2014年17期 No.633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文化新解

    杨桂玲;

    <正>一、引言《阿甘正传》拍摄于1994年,由美国影星汤姆·汉克斯主演,罗伯特·泽米基斯执导。它是一部非常经典、耐人寻味的电影,主要讲述了男主角阿甘的一生,其中还穿插了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使一系列社会政治事件得以再现,精彩地展现了美国历史文化多年的变迁。当年,这部电影仅在美国本土就有3亿票房,全球票房的收入则高达6.57亿,堪称奇迹。该影片不仅拿了奥斯卡奖,还荣获13项提名和六大奖项。《阿甘正传》以其

    2014年17期 No.633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悲惨世界》(2012)主要女性角色的声乐表演分析

    曾美良;

    <正>音乐剧是以声乐为主的表现艺术,把音乐剧拍成电影的惯常做法是先录音,然后现场对口形进行表演,但由汤姆·霍珀导演的《悲惨世界》2012版却全部采用现场录音,目的是为了捕捉到演员们唱歌时的原始情感,这种现场唱表演方式对于电影演员极具挑战性,即便是曾在奥斯卡领奖台或百老汇舞台上一展歌喉的休·杰克曼和安妮·海瑟薇,也感到"压力好大"~([1])。现场唱的声音效果肯定要与录音棚中出来的声音效果相去甚远,但影片仍然获得了大多数观众的认同,因此影片中的声乐表演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本文主要以角色的主要唱段为例,对影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的

    2014年17期 No.633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电影《黑天鹅》中的舞蹈艺术分析

    金暄;

    <正>电影是一种广泛的艺术表达形式,它能够很好地反映时代的特征,还能将现实中的很多艺术与电影的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多人们喜爱的情感与艺术。通过优秀的作品,借助屏幕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把电影中的主题内涵与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电影又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在与其他的艺术相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绘画、音乐加之现在的

    2014年17期 No.633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英美电影的汉译技巧浅析

    王鑫玉;

    <正>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增多,尤其是在影视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英美电影源源不断进入我国的影视文化市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观众的文化生活。为了使我国观众更好地欣赏这些英美电影,必须对英美电影中的台词进行翻译,而英美电影翻译的优劣也必将决定英美电影最终的播放效果,那么,翻译技巧则成为重中之重。因此,在英美电影汉译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字幕或配音的使用者大部分为普通的中国观众,所以要着力体现语言的口语化、口型化、大众化以及特色化特点。此外,翻译出来的语言还必须独具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英美电影的汉译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不同语言间的特点及文化背景,灵活地结合字幕同步法、

    2014年17期 No.633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立场_古代文学纵横

  • 试论薛宝钗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刘瑜;

    <正>一、薛宝钗形象的总体特征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书中塑造了一大批具有丰富性格的人物。一直以来,不管是从事《红楼梦》研究的主要学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感情纠结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作为《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女性角色,人们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议论更是褒贬不一。在有些人的眼中,薛宝钗是一个贤淑典雅、高贵稳重、严格恪守妇道的大家闺秀,而有相当一部分人却用"虚伪、圆滑、工于心计"等

    2014年17期 No.633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唐代边塞战争诗歌的主流特征及视野嬗变

    葛黎明;

    <正>一、愤然抗敌的初唐唐代从618年建立开始,经过唐高祖、唐太宗的军事征战,到贞观之治和武后掌权,虽然政局风云多变,但是边防稳固,军威高扬,社会士气上升。初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广开弘文馆,并亲自吟诗唱和,带头创作了追忆戎马生涯的边塞战争作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

    2014年17期 No.633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地域观照下的唐代文学士族研究

    张行健;

    <正>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高潮的一个突出代表,不仅经济、政治发展到顶峰,而且在文化艺术方面也给世界树立了一个标杆,特别是在文学方面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文学的盛世是与当时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的大环境分不开的,这种大一统的社会不仅为才华横溢的文艺天才提供了平台,而且为文学士族的发展孕育了良好的土壤。正是唐代文学士族这种"集群化"人才机制的

    2014年17期 No.633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浅析《史记》《汉书》的叙述学与研究史

    贾知洵;张志慧;

    <正>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往往以抒情为主线。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上,诗词歌赋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主导地位,而叙事文学则长期处于低潮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最终史传作品打破了这一格局,开启了早期的叙事文学。在汉文学中,史书是一种集大成的特殊文学样式,它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对哲理散文中的精华加以提取,最终形成了汉大

    2014年17期 No.633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从《琵琶行》和《诉》看诗与乐的关系

    刘欢;

    <正>谈起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实在是个源远流长的话题。因为中国文学发轫之初的上古诗歌正是以"歌",即声乐演唱的面貌出现的。随着唐代音乐的空前繁荣,诗在昔日的"童年旧伴"——音乐,尤其是器乐,也成为它的表现题材,从而涌现了一大批以描绘乐人、乐器和乐曲为己任的"音乐诗",如《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等。其中,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在有唐一代的音乐诗中尤称

    2014年17期 No.633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钩玄_艺术百家

  • 浅谈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王婷婷;王晓宇;

    <正>一、我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最早在我国两晋时期,当时一些比较有名的书画家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表达出的思想和艺术向往,如王安智的"画乃吾心中所愿"思想、宗之丙的"畅流"轮、王微之在画作中寓情于景的手法,还有顾恺之的"形神"观点等,都可以看成是书画创造的滥觞。进入到唐代后,王维一心潜入深山远林,表达了

    2014年17期 No.633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 中国书画中的儒学精神

    赵乐飞;

    <正>一、引言以孔孟思想为主的儒学精神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文化的传承和渗透下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并且仁学、博爱、中庸思想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表现为主导的思想渗透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高雅的艺术和通俗艺术都是人类精神上创造力的活动,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国的书画是一门历

    2014年17期 No.633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国画艺术中的关东画派的艺术风格探索

    张晓红;

    <正>由于地处我国的高寒地带,关东画派的形成与其独特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关东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地域性文化艺术,关东画派中所展现的人物、景色等才有着别具特色的风格。在关东画派中的一些创作题材当中,观者十分容易便能找到其现实主义的主线,以此来领略到关东画派绘画中恢弘的气势、独特的性格

    2014年17期 No.633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衡水内画艺术赏析

    王丹凤;

    <正>内画艺术是我国独有的一门传统艺术形式,它最早是与鼻烟壶结合在一起的。内画鼻烟壶是内画艺术的起源,鼻烟壶则是内画艺术的最初载体。内画艺术家运用特制的画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部描绘出精妙绝伦的画面,创作出许多奇特瑰丽的艺术珍品。我国内画艺术在不断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因此产生了"京、冀、

    2014年17期 No.633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天性审美视角下的油画艺术研究

    孙洁;宋羽飞;

    <正>一、天性审美视角下的油画艺术语言众所周知,油画艺术也存在诸多的艺术门类,经过了几个时期的更替,因为不同的艺术思想和油画绘画技法的影响,油画不同的艺术风貌展现出来。因为油画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油画艺术语言,因此,画家们在自己天性审美的视角下就具有依靠自我的情感和

    2014年17期 No.633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 论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意境的营造

    李险峰;

    <正>一、引言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主要是以形写情,变形取神;着墨简淡,运笔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旷;精力充沛,气势雄壮。八大山人主要的绘画作品将其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并不追求花鸟的数量和大小,相反更注重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他特别注重景物的出奇和巧妙。八大山人的绘画更加追求其中的意境,这就使得他的绘画成就后人无法超越。他的山水画主要以水墨画为主,继承了董其昌的笔法,并且用董其昌的笔法

    2014年17期 No.633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吴冠中国画作品探析

    张云霞;

    <正>吴冠中简介及其绘画艺术吴冠中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学家和绘画家、吴冠中早年留学欧洲,中欧艺术的交融和冲击对吴冠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吴冠中所处的年代是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典型时期,在这一时期,吴冠中秉承中国文化精髓和根本并吸收西方文化艺术思想用于指导其国画创作,为其国画创作思路

    2014年17期 No.633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李广设计作品

徐海蛟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