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前沿_观点与争鸣

  • 张爱玲作品中男性角色解读

    丁冬雨;

    <正>一、引言二战后,在西方涌起了女权主义思潮,同样的,早在40年代的中国,也有先行者对女权主义做过思考和努力,其中张爱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不难发现男性形象大多猥琐,品格低劣,即使面相姣好的男性也是表里不一,除了张爱玲本人对男性的失望以外,其实这也是当时中国男性的真实写照。张爱玲倡导女权,反对封建的男性家长制。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占据了主体地位,男性角色成为衬托。通过分析这些男性形象的特点,就能更好地体会张爱

    2014年21期 No.637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论海明威小说的语言特色

    崔倍倍;

    <正>一、引言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大师和文学大师,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白象似的群山》《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等。海明威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之所以具有如此迷人的魅力,关键在于其独特的"海明威语体"风格。海明威作品中简洁生动、朴实无华、别具一格的文学语言不仅带来了英语文体上的革新,开创了一代新文风,也给世界现代文学发展带

    2014年21期 No.637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欧·亨利小说创作手法探析

    佟玉兰;

    <正>美国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被誉为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在他充满坎坷的一生中创作了近300部小说。欧·亨利在世界文坛中颇有声望,他不仅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之父,还被冠以曼哈顿桂冠散文家。追溯欧·亨利的成长史我们不难看出,欧·亨利自幼生活拮据,他在市井中生活接触到了大量来自下层的劳苦大众,这种对日常生活元素的累积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同时也奠定了其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欧·亨利以实际

    2014年21期 No.637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解析菲茨杰拉德创作的思想与艺术风格

    张大海;

    <正>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是爵士乐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菲茨杰拉德创作了100多篇长、短篇小说,其中以代表作之一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最为出色。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创作思想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止后,经济还没有衰败,享乐主义已经开始充斥于世,在这个美国历史上的非常时期,菲茨杰拉德作为爵士乐时代的编年史家,称这

    2014年21期 No.637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索尔仁尼琴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

    符巧静;

    <正>索尔仁尼琴一生经历坎坷,人生大起大落,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苦难的经历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伟大。一、索尔仁尼琴的主要作品和创作背景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出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是著名的俄罗斯前作家。1924年,他随母亲迁居到顿河畔罗斯托夫市。在那里,他读完了中学,并考上了罗斯托夫大学,主修物理数学。1941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该校毕业。那个时候他便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创作了《莫要靠谎言过日子》等优秀

    2014年21期 No.637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美国文学作品中“美国梦”的变迁历程研究

    李雪;

    <正>纵观美国文学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美国众多文学作品都涌现出一个相同的特征,即"美国梦"的主题。美国作家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美国梦",不过经研究发现,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美国梦"一直处于不断变迁的发展历程中,具体可以区分为"美国梦"的开始、"美国梦"的变异、"美国梦"的幻灭。18世纪象征着"美国梦"的开始,美国政治经济的独立为美国民众带来了希望,美国人开始

    2014年21期 No.637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作家“内视”功能对“内形式”人物的完善

    张潭秋;

    <正>一、小说人物"内形式"形象的出现作家在进行小说人物塑造时,绝不是第一步就现于纸上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创作主体诉诸笔下前要在作家的大脑中经历缜密的孕育过程。(一)表象积累表象也叫记忆表象,它是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也就是个体曾经感知过而现在不在感知范围中的事物的形象反映。"表象"可定义为: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里产生的映象。它的生理基础是留在大脑两半球皮层上的过去兴

    2014年21期 No.637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由中希神话初探中西文化之源

    张海燕;

    <正>要想读懂一个国家,就必须去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而神话传说无疑是将阅读性与故事性以及知识性完美融合的典型。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是中西文化精神的源头,是展示中西方道德观与伦理结构的窗口,中希两国的神话传说受到自然环境、文明演进方式的影响,内容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根源的差异。在此,就对这两个神话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以为中西方文化的解读、中西文学作品的解读开掘出新的意义。

    2014年21期 No.637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评说_作家与作品

  • 孙犁小说语言特色刍议

    胡平;

    <正>孙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其小说一直具有独特的魅力,他的小说多源于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和抗战经历,但却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仅因为他简练清新的叙事手法和质朴自然的人物塑造,更因为他在小说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对于唯美精神的追求。这种精神反映到他的小说语言当中则表现为创作的语言自觉性及多层次的语言美感特征。一、孙犁小说创作的语言自觉性孙犁小说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高峰期:一是以

    2014年21期 No.637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严歌苓《娘要嫁人》的叙事解读

    周岩;

    <正>作为具有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旅美作家,严歌苓不断地进行着叙事尝试。在小说《娘要嫁人》中,我们仍可寻其强烈的叙事意识。《娘要嫁人》讲述了漂亮、能干的齐之芳在30岁时一夕之间失去丈夫,与三个儿女艰难度日。尽管生活窘困,但她从没放弃过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渴望,历经40年寻找真爱。消防队队长肖虎、老干部李茂才,还有文艺知青戴世亮都被她深深吸引。她在家庭与爱情之间徘徊,保留着自己的尊严,直至暮年的齐之芳最终得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幸

    2014年21期 No.637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 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分析

    郝芹;

    <正>创作于1601年的伟大戏剧代表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四大悲剧之一,同时它也使莎士比亚整个戏剧创作进入了巅峰。哈姆雷特的形象本身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思想,同时也从形象本身透露出了作者浓厚的人文主义理想。整部巨作通过叙述他和残酷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在复仇过程中的显出的种种犹豫彷徨、忧伤苦闷以及他惨遭失败的悲惨结局,深刻地体现出当时先进的人文主义者强烈要求冲破封建压迫势力的巨大压制的愿望,同时也从侧面揭示出

    2014年21期 No.637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 探析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中的人性情怀

    韩慧;

    <正>《老人与海》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它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圣地亚哥的故事。圣地亚哥是一个很老的渔民,他的生活非常贫苦,每天靠打鱼为生,但是最近有一段日子他的生活非常艰苦,竟然已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大家都认为他已经老得不中用了,这话深深地伤害了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表现自己的能力,老渔夫决定到更深的海域去捕鱼,于是第85天他准备好一切决定到别人都没有去过的地方捕鱼,经过三天的搜寻,他终于发现了一条非常大

    2014年21期 No.637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 《到灯塔去》:女性、自我与生命归属

    李静;

    <正>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和文学理论家,她在作品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审视和阐明现实生活。伍尔芙在作品中所塑造出许多个性鲜明、生动可感的女性形象,并对女性与男性、女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等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使其作品成为女性主义文学最重要和经典的文学研究范本。英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玛丽·伊格尔顿曾指出,伍尔芙是当代女性主义论争开创之母,她宣布了许多后来的女性主义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2014年21期 No.637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试论盖茨比和他的“美国梦”

    张烨;

    <正>一、引言一直都在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发财取得一大笔财富进而登台至上层社会中,并借此去赢得所钟情的姑娘黛西的芳心,能够最终获得人生的真正美满和幸福的盖茨比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盖茨比的所有梦想贯穿了整部小说,但是到最后结局他才意识到,除了实现了他的发财梦,其余所有的梦想都幻化成了泡影,收获空空。看到自己的地位梦想以及爱情梦想都被现实无情地摧毁,盖茨比本人也成为美国社会和他曾经梦想的残酷牺牲品。

    2014年21期 No.637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 女性主义视野下《怦然心动》中的朱莉形象分析

    樊晓燕;

    <正>小说《怦然心动》是在网络获得极高赞誉的电影《怦然心动》的同名原著。作者文德琳·范·德拉安南是美国著名的儿童作家,她曾凭借自己的经典之作《萨米凯斯》系列小说先后四次荣获埃德加·爱伦·坡奖。《怦然心动》是她2001年创作的小说,它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男孩女孩伴随着初恋而成长的故事,带给人们一种怀旧感的成长记忆。这本书自面世以来备受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和好评。《芝加哥论坛报》评论道:"我们为这本奇妙的小说,勇敢的女孩朱莉和

    2014年21期 No.637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 浅析福尔摩斯的人物性格

    邬东;

    <正>一、福尔摩斯的人物形象英国著名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虽然是个虚拟人物,却是个被塑造得有血有肉的侦探,成为众多读者心中不可替代的经典形象。出生于爱丁堡的柯南·道尔在一所充满宗教氛围的耶稣预备学校接受初等教育,然而当他从这个学校毕业时,他已经对上帝没有了信仰,成了一个不可知论者。于是在1876年至1881年他去了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专业。毕业之后他选择做了一名随船医生。后来在1882

    2014年21期 No.63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简·爱》与《傲慢与偏见》经典爱情模式中女性形象的对比

    宋扬;

    <正>在19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坛,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期,她的小说破旧立新,反映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并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继承和发展了18世纪的现实主义传统,从其作品中可以窥见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

    2014年21期 No.637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夏树静子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唐燕;

    <正>一、夏树静子简介正如推理评论家中岛河太郎所言,自阿加莎离世,现今的欧美推理文坛已经无法列举出一长串的知名女性作家了,而日本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女性作家阵容强大、群星璀璨,显示出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她们往往以独特的视角、曲折的情节、细腻的笔触引起读者广泛热议。日本女性推理作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夏树静子,她不仅在日本国内反响强烈,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日本首位具有海外知名度的女性推

    2014年21期 No.63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夏目漱石与陶渊明

    陈贺丽;

    <正>夏目漱石从小酷爱中国古典文学,汉学造诣颇深。从出生时的不受欢迎,到成家后婚姻不和谐以及神经衰弱、胃溃疡等身体上的疾患,使他终日生活在苦闷中。他努力地想要摆脱烦恼,晚年终于达到了"则天去私"的境界。陶渊明是中国东晋后期的田园诗人,《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远离现实社会纷扰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没有欺压,没有剥削,人们自食其力,珍惜生命,享受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陶渊明思想,即"远离外界纷扰,享受和平恬静

    2014年21期 No.63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观点_风格与特色

  • 以《嫉妒》为例探讨英美小说叙事理论

    冯德平;

    <正>一、英美小说叙事的基本理论(一)小说叙事的概念所谓叙事,就是指讲述事件。这是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中最为基本的写作手法,也是人类历史中最为常见、最为基本的文化行为。小说是以故事的连续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调动读者对小说的热情,进而增强小说在读者中受欢迎的程度。故事情节的展开离不开叙事手法的运用,这是小说创作最重要的手段。倘若没有叙事,我们所看到的、所观察和感受到的一切事物都将处于散乱无

    2014年21期 No.63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主题分析

    付邦明;

    <正>作为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封笔之作,《暴风雨》成为最受欢迎、最为传奇的一部佳作。与莎士比亚之前创作的喜剧作品相比,在他后期创作的剧本中添加了很多尘世罪恶。前期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往往是在乐观明快的情调之下呈现出一片充满欢乐的景象,此时他的笔下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虽然在生活之中难免会遇到坎坷和泥泞、邪恶和荒谬的地方,但是作者主要采用的是一些欢笑的方式来侧面批驳那些不尽如意的地方。可以说,莎士比亚前期的作品有

    2014年21期 No.63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 《太阳照常升起》的存在主义主题解读

    张文璐;

    <正>《太阳照常升起》发表于1926年,通过描写一群从战场上归来的年轻人放荡不羁的生活画面,对一战之后年轻一代精神上的彷徨、无助、苦闷、迷惘及生存的窘迫进行了生动的再现和真实的反映。小说以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的经历为主线索,杰克在困境之中用自由的意志,对个人的尊严进行支撑,在重压之下依然能够勇敢地面对自身的伤痛,并在一种虚无中苦苦寻找人生的真谛,最终揭示了存在主义主题。海明威的文字凝练、简洁,具有独特的现代叙事艺术风格,

    2014年21期 No.637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 叙事聚焦与潜文本:以《园会》集为例

    夏祖贵;

    <正>在《修辞格II》一文中,热奈特在参照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叙述聚焦这一概念,并继续提出了聚焦模式的三分法:"零聚焦"或"无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在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园会》集中,三种聚焦交替使用,产生了审美情趣的同时,揭示了潜文本,对理解、欣赏文本和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功不可没。一、"零聚焦"或"无聚焦""零聚焦"或"无聚焦",即无固定视角的全知视角,其特点是叙述者说的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

    2014年21期 No.63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 德莱塞《嘉莉妹妹》的主题及人物特色解析

    孙宁;张婷;

    <正>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和代表作家西奥多·德莱塞被认为是同福克纳、海明威二人并列的美国现代小说的三大巨头。西奥多·德莱塞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镇,他们是德国移民,并且生活贫苦不堪。西奥多·德莱塞在当地的一所公立学校接受了早期的学校教育,之后考入印第安纳大学学习深造。西奥多·德莱塞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新闻这份工作。由于这份工作,西奥多·德莱塞走遍了匹兹堡、纽约、芝加哥等各大城市,并且深入地观察了解了当时社会的实况,

    2014年21期 No.63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 解读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德伯家的苔丝》

    王鑫;

    <正>一、引言托马斯·哈代于1840年出生在英国南部多塞特郡多切斯特县博克汉普顿村的一个石匠家庭之中,在农业郡的多年生活使哈代对农村的风俗习惯、农民的性格语言有着真切的感受,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1862年,哈代远赴伦敦对文学和哲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习,后进入伦敦大学皇家学院进修以法语为主的近代语言,在学习的同时哈代还跟随著名建筑师工作。伦敦的学习生活使哈代深受达尔文的

    2014年21期 No.63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 从生态意识角度解读司汤达的《帕尔马修道院》

    牟常青;于海深;

    <正>参考手中收集到的意大利手抄本,司汤达于1837到1839年两年间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融合,并时断时续地创作了较少的中短篇文章,也就成就了他早期的作品《意大利遗事》,小说选用的时间背景是16世纪和18世纪,由此可以看出作品存在巨大的时间差,然而不同时代的人物性质和内心活动却出奇的类似,都表现出突破传统价值观的限制,遵循人性自然发展的顺序,义无反顾的激烈动作以及发生在社会道德标准

    2014年21期 No.63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 精神分析理论研究小说《紫色》的意义

    靳爱心;

    <正>一、引言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活跃于当代美国文坛的一颗巨星,美国著名的黑人小说家、诗人和短篇小说作家。其作品主要取材于美国黑人生活,尤其是南方黑人生活及黑人民间文化。沃克的作品题材多样,主题深刻,涉及种族、妇女、宗教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彰显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和良好的社会效果。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创作于1982年,

    2014年21期 No.63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解读《爱的痛苦》中的文化冲突

    李华;

    <正>一、引言作为美国华裔新进作家的代表,雷祖威被中国学者张子清称为当下华美小说界的七大台柱之一,《爱的痛苦》是其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它的出版使雷祖威在美国亚裔作家界崭露头角,全书共由11篇短篇小说组成,《爱的痛苦》是期中的第一篇小说,因其最具代表性而被作为全书的标题。篇名《爱的痛苦》(英文名为Pangs of Love)中的"pangs"有"痛苦、折磨"之意,其读音恰与文中移民母亲庞太太的"庞"字谐

    2014年21期 No.63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小说《库娜图》语言前景化特征研究

    冯雷;徐平;

    <正>穆卡洛夫斯基在"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一文中指出"前景化"是"自动化"的对立面,而"前景化"是对"程式"的违背。这里提到的前景化就是"去自动化","程式"是指标准。而"去自动化"则是陌生化的体现,任何具有"诗性"的语言都是陌生化,去自动化,对标准的违背。所以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具有诗性语言的作品,因而其语言的运用就成为读者了解该作品、了解读者、了解当时社会环境的媒介。

    2014年21期 No.63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 《捡橡果的孩子》中人物沉默与话语的对比分析

    王晓俊;

    <正>一、引言理查德·杰弗里斯(1848—1887)因描写自然风物著称于英国文学史。在他的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农村生活和景观描写。杰弗里斯与众不同的乡土自然风情离不开他在英格兰农场的生活经历。多才多艺的他融多种社会角色于一身,曾创作十余部乡村题材的随笔文集、八部小说、一部自传和一部自传体小说。英国作家Edward Thomas称赞道:"当他(杰弗里斯)写这些作品时,仿佛他的手

    2014年21期 No.63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视界_外国文学研究

  • 试析《所罗门之歌》的生态女权主义

    王成霞;

    <正>拥有着浓郁鲜明黑人文化色彩的《所罗门之歌》是莫里森创作的作品里首部由女性主义形象转型为文化叙事型的小说,正是这部小说很好地展示了美国黑人内心中文化方面的缺失。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视角来分析研究《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以便能够加深对其的理解程度。一、何为生态女权主义生态女权主义最早兴起于西方,它是建立在适应社会变革需求的基础上由环境和女权运用汇合形成的一种文化思潮。相比较而言,生态女权主义这一概念

    2014年21期 No.63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时间主题

    马晓莉;

    <正>一、引言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著名小说家,被誉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其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小说,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混乱以及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被视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的象征,是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学术界已经在该作品的主题、叙事方法、写作技巧、象征意义等方

    2014年21期 No.637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 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茜的自恋形象

    蒋桂红;

    <正>黛茜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人公,这个具有道德争议的"美国新潮女郎"(the American Flapper)在美国文学传统中一直备受菲茨杰拉德研究学者的关注,在此笔者抛砖引玉地从自恋人格角度,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重新诠释黛茜,建立文学与我们当下生活之间的联系。一、自恋人格源自希腊神话的词语——自恋(narcissism)是水仙花的意思。美少年那西斯(narcissus)因爱上自己

    2014年21期 No.63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 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解读乔治·艾略特的女性观

    赫秀红;胡小东;

    <正>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的诸多作品都反映了她对宗教信仰及传统道德的看法与观点,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玛吉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乔治·艾略特本身的一种真实、生动的写照。作为当代女性,乔治·艾略特通过描写女性与男性、女性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达到批判父权制所造成的两性不平等的结果。乔治·艾略特质疑工业文明对人类的诸多改变,思考、探寻与人类共存的一种和谐之路。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一种女性生态主义的具体体

    2014年21期 No.63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 《哈利·波特》作品中的人性认知解读

    陈辛欣;

    <正>在英国长期的文化历史过程中,出现过大量杰出的知名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像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0—1400)、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等,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以及曲折而丰富的人性解读而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作为英国知名的女作家,J·K·罗琳以孩子的视角和审美观点出发,

    2014年21期 No.63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 谈莫泊桑《羊脂球》中的人性对立观

    张礼敏;

    <正>《羊脂球》是莫泊桑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小说主要描写了社会上层的资产阶级贵族和一位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在面对入侵者时的不同态度,对于法国普通民众具有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进行了褒奖,强烈批判了法国上层人物的无耻和自私,揭露了他们辱没民族尊严的行为,鲜明地展示了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各阶层具有的态度,批判了上层阶级的胆怯和无能,也指出正是上层阶级的腐败才导致了法国遭到了巨大的屈辱。本文将从人性的不同角度赏

    2014年21期 No.63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 探究《呼啸山庄》中主人公的塑造

    黄睿;

    <正>艾米莉·勃朗特一生只创作了一部小说,但是这部小说却让她跻身于英国著名女作家的行列,这就是她发表于1847年的《呼啸山庄》。在小说刚刚问世的几年中,许多学者和读者都接受不了它的"粗犷"而将其定论为"一个让人感到不悦的故事",小说界和评论界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是半个世纪以后,也就是19世纪末,人们开始重视这部小说,后人更是将其列为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吉卜赛流浪儿希斯克利夫。他从吉卜赛流

    2014年21期 No.63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 “真实”的上帝:《棚屋》上帝形象解读

    王郑菊;

    <正>上帝(God,神)是很多宗教信徒至高无上的信仰。在西方社会,犹太教、基督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都信奉上帝。但基督教信仰的上帝被主要认为是西方宗教中上帝的代表,因为基督教中的上帝比其他宗教中的上帝要更为完美。对基督徒而言,上帝是万有的创造者、宇宙的统管者、真理的启示者、选民的拯救者和罪恶的审判者。上帝是有能量、有位格、有灵魂的三位一体。但上帝究竟以什么形象存在人们心中呢?是众人心目中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受痛苦的样子?

    2014年21期 No.63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 《乌托邦》体现的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侯文静;

    <正>一、引言《乌托邦》这部著作是莫尔于1516年出使荷兰期间写成的。在这部著作中,莫尔采用了人文主义时代常见的叙述方式,运用了游记体小说的表现形式,将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设想借他人之口讲叙出来。为了增强乌托邦国存在的可信性,他还特意将它与当时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一次航海经历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开专制统治者的猜疑;另一方面又可使作品的可读性大增,因为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地

    2014年21期 No.63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 《愁容童子》中的历史认识问题与和解主题

    马宵月;

    <正>一、"童子"传说和回归故乡题材的大江文学大江在《愁容童子》的世界里以"童子"的形象为中心,重新构建了流传于日本四国地区的大众领袖的传说。在大江文学中,"童子"的形象与其所描绘的明治维新前后风云激荡的时代是紧密相关的。以审视日本近现代历史为理念的大江文学通常把江户幕府末期作为其历史叙述的基本出发点。无论是加速了日本封建体制衰亡的农民暴动,还是为推进日本国家的近代化,不惜牺牲普通大众利益的明治时期的民众暴

    2014年21期 No.637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 从《莎士比亚全集》解读梁实秋的翻译思想

    卢淑芳;

    <正>一、引言梁实秋翻译的外国作品不计其数,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他独自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这一翻译工作从1930年开始,当时的胡适担任翻译委员会的委员,他拟定了一个五年规划,然后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的翻译家开始翻译,他拟定的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叶公超、陈西莹五人担任莎士比亚著作的翻译,但是其他四人都没有动手翻译,所以这一工作就落到了梁实秋一人身上,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翻译之路。二、梁实秋的翻译过程分析

    2014年21期 No.63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视觉_影视文学论丛

  • 解读电影《环形使者》

    高英祺;李智;

    <正>一、Joe和Older Joe的宿命对于环形使者来讲,在"封环"之前,他们一直会过着富裕的生活,活得也很潇洒,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会迎来未来的自己,并且亲手关掉自己的环,这之后他将只有30年的生命用来挥霍和享受。影片分别以Joe和Older Joe各自的生活为主线,一方面讲述了Joe在收掉自己的环之后,时光如水一样匆匆流走,庆幸的是,在此之间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一个

    2014年21期 No.63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 电影《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特点分析

    杨利平;

    <正>电影《傲慢与偏见》是根据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改编而成的。这部作品主要是以家庭日常生活风波和婚姻问题为题材的,描写18世纪90年代英国女性的现实婚姻问题,反映了英国上层体面人家的交往问题。作品看起来平淡无奇,甚至繁琐,却用简单的笔调给人们折射了一个大世界。在作者奥斯汀的笔下,电影中的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表现得十分耐人寻味。由于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和深厚的语言功底,作品在历经两个世纪的洗礼之后,影

    2014年21期 No.637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 浅析叙事化电影的配乐价值

    崔跃芳;

    <正>一、叙事化电影的由来与解读众所周知,电影的诞生始于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当他们在巴黎咖啡馆中公映自己所拍摄的影片时,一个崭新的艺术形式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之势出现在全球的观众面前,一场由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全新视听盛宴正式向民众拉开了展演大幕。初期的电影由于行业人才匮乏、制作理念落后等原因,多数都是停留在非叙事化的影片样式制作阶段,比如风光纪录片、科教片等。这个时期的影片叙事基

    2014年21期 No.637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 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叙事要素

    楚小利;

    <正>一、引言音乐是电影叙事的一个独立构成要素,并不是简单的附属,而是具有一定的自由及深度,这与音乐自身的抽象性相一致。电影音乐是影视作品一种极为重要的叙事语言,对于电影美学价值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影音乐贯穿于影视作品当中,是影片叙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但有助于提高电影的观赏性,还极大地丰富了影片内涵。电影音乐主要通过影片故事构建、影片时空构建以及观众接受心理构建等方式来实现电影的叙事目的。

    2014年21期 No.63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 浅析电影《让子弹飞》的配乐艺术

    汤莉;

    <正>电影《让子弹飞》自上映以来受到亿万观众的追捧,随之票房也走向高端,累计票房达到7.3亿。这一票房成绩不但刷新了《唐山大地震》6.4亿元的记录,更是将姜文扶上了国内第一导演的位置。他被喻为是中国影坛的一位奇才,从演员到导演,一路走来,他强烈而独特的个人风采和魅力吸引了众多关注。17年间四部作品,姜文的电影世界成为不可复制和超越的存在。而他的电影配乐也是独一无二,从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鬼子来了》,从《太阳照常升起》

    2014年21期 No.637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 对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音乐的欣赏

    王华;

    <正>电影《泰坦尼克号》由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影片于1997年在东京上映后,迅速风靡全球并掀起了全球性的"泰坦尼克"狂潮。影片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全球票房超过18亿美元,创造了当时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直至今日,仍然位居全球及北美地区历史单部影片票房的第二名。它一举获得第七十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响、最佳原创音乐、最佳电影歌曲、最佳音效剪辑等11项大奖。因此,历来都有研究者对《泰坦尼克号》的成

    2014年21期 No.637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音乐魅力赏析

    周芳;

    <正>电影《海上钢琴师》又被称为《传奇的1900》,是意大利导演塞佩·托纳托雷于1999年制作的一部以钢琴为主题的浪漫主义影片,导演用浪漫主义手法展现了钢琴天才1900生于船上,长于船上,死于船上,为钢琴艺术献出短暂一生的凄美故事,用寓言式的叙事方式描绘了1900对艺术的坚守和孤独的人生世界,展现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情感与精神世界,传达出一种与物化世界格格不入的自然本真价值观。这部影片

    2014年21期 No.637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 电影《十二生肖》配乐艺术赏析

    王锦;

    <正>影片《十二生肖》是由著名影星成龙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夺宝动作片。这部电影历经7年筹备、横跨5个洲辗转拍摄,是一部集冒险、搞笑、动作于一身的经典成龙式电影,也是成龙主演的第100部影片。《十二生肖》以精彩的武打设计、幽默的故事情节和曲风多变的电影配乐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影片讲述了由成龙扮演的JC为了领取国际文物贩子劳伦斯开出的巨额奖金,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在寻宝过程中,他爱上

    2014年21期 No.637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 论电影《一九四二》的色彩运用

    刘晖;王进;

    <正>电影《一九四二》是冯小刚导演的又一部优秀作品。这部影片与以前冯导的电影有所不同,它抛弃了以往的喜剧爆料和刻意煽情,而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带领观众们重温历史,让我们能通过画面和语言比较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导演从重温历史这一视角出发,不用刻意的煽情,也不用刻意制造困苦,演员的精湛演出就让观众潸然泪下,给观众一场声情并茂的视听觉盛宴。通过这部影片也可以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伟大的人类在贫困、饥饿和死亡面前是怎样的渺小,面对生

    2014年21期 No.637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 梦想的继续:浅论电影《一球成名》

    王泽刚;

    <正>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商业化运作趋势的加剧,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日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这不仅提高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进行强身健体的热情,而且激发了电影艺术对体育题材的关注。实际上,作为古往今来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生活方式,体育运动很早就出现在银幕上,就国内来说,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电影《女篮五号》的横空出世,体育电影《球场风波》《水上春秋》《冰上姐妹》《女跳水队员》《小足

    2014年21期 No.637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立场_古代文学纵横

  • 略论朱淑真诗词的创作风格

    范爱菊;

    <正>朱淑真是我国宋代女词人,号幽栖居士,其作品被宋代魏仲恭收集整理成为《断肠集》。其文学造诣很高,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与李清照齐名,清人薛绍徽在《黛韵楼文集·李清照朱淑真论》中有"赵宋词女,李朱名家"的说法。陈廷焯对朱淑真的评价也颇高:"朱淑真词,风致之佳,词情之妙,真不亚于易安。宋妇人能文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1]我国古代文学史几乎完全被男性占据,女性文学家完全处于边缘的地位。而朱淑真的作品在

    2014年21期 No.637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 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创作对比探析

    张晓静;

    <正>一、引言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山水田园诗起初只是作为题材类别出现,并没有成为一个单独的派系,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崛起,山水田园诗才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诗歌流派,但是当时山水诗和田园诗有种分道而行的趋势。到了唐初,在王绩的推动下,山水诗和田园诗出现合流之势,而把这种诗歌流派发扬光大的当属盛唐时期的王维和孟浩然两位诗人,他们把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了艺术最高峰。作为山水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王维和

    2014年21期 No.637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 苏轼《记梦回文二首并序》浅析

    陈勤香;

    <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好酒、好茶习俗形成了蕴藉深厚的酒文化与茶文化。文人墨客更是对其钟爱有加,常常把酒、茶引入诗画。北宋时期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建树的文坛巨将苏轼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性格热情奔放,一生嗜好酒、茶,且精于茶艺,并且有许多寄情于茶、酒的诗词佳作流传于后世,《记梦回文二首并序》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作。诗中开怀畅饮的情境及斗茶的高雅情致表达了诗人对酒与茶的钟爱之情。通体回文和梦中所

    2014年21期 No.637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 浅谈汉诗理论对东洋诗风的影响

    姜晓寒;

    <正>一、《文心雕龙》等汉诗理论对《万叶集》诗风的影响《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老子的道家审美思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2014年21期 No.637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 解读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翻译意境美

    任秀丽;

    <正>《望庐山瀑布》是李白著名的诗歌作品,为人们广泛熟知。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风光优美宜人,都仙人洞穴、飞流瀑布、峰上天地,美不胜收,山峰之上隐约可见长江的奔腾浩瀚以及鄱阳湖的波光万顷,自然景象相互映衬,气象万千。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在庐山留下足迹和笔墨华章,使得庐山成为著名的文化圣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文人墨客歌咏庐山的诗篇之一。这首诗

    2014年21期 No.637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诗歌翻译原则的思考

    董勇艳;

    <正>一、引言诗歌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诗歌翻译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但有些译者认为,诗歌是不可译的。美国诗人兼评论家罗伯特·弗洛斯曾说过:"诗歌是翻译中的遗失地带。"①如中国古诗就很难翻译成英文,因为中英文语言差异很大。汉语的微妙之处是很难翻译成英文的,而且中文诗歌和英文诗歌的语言成分完全不同。虽然诗歌翻译很难,但翻译的历史和实践证明,诗歌其实是可译的。只要翻译方法得当,诗歌的美完全可以在另一种语言

    2014年21期 No.637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钩玄_艺术百家

  • 论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

    李敏;

    <正>以自然风景为题材的绘画在中国称为山水画,在西方则称为风景画。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瑰宝,是我国古代先民们对自然的崇尚和祖国大好河山和热爱。构图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关键,也是决定山水画作品质量高低的重要条件。风格迥异的绘画,构图方式不尽相同。构图既决定了山水画作品的主题,也有利于作品主题和画家情感的抒发。通过对中国古代山水画构图的分析和了解,既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国山水画构图的精髓,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又

    2014年21期 No.637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 浅析中国“诗书画印”的艺术价值

    许岩;

    <正>中国独有的绘画艺术——中国画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后逐步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显著的艺术形式,同时因为综合了其他各种艺术元素,中国画的艺术性和欣赏价值远高于世界上其他绘画艺术。中国画独具民族风韵,并且包含了多种民族文化要素,诗、书、画、印的相互融合与四位一体更是一幅完整的中国画所必须具备的艺术特征。"诗书画印"在充分展示中国画的一个关键的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中国画艺术价值的完整诠释。

    2014年21期 No.637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 中国山水画意境探微

    帅伟钢;

    <正>中国画源于象形文字,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这种独特性表现为超越于形象之外的绘画意境,画家用写意手法表现真实的物象,揭示事物本质,表达思想情感,追求心灵与物象完美结合的理想境界。从魏晋时期开始,山水画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文人画的出现使水墨技法上升到新的艺术高度。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也是评价山水画艺术的重要标准,本文试图从意境的角度探究山水画艺术,以求为山水画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2014年21期 No.637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 浅谈绘画的相似性

    高传民;

    <正>造型绘画各专业具有相似性,相似性在绘画中的存在也是客观、正常的,符合艺术规律的特征。第一,绘画与所表现的客观对象之间存在相似性。齐白石说,"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又提倡作画"绝似又绝不似";毕加索说,绘画意义的大小在于其引入语言符号的多少;马蒂斯说,准确不等于真实;郑板桥说,画竹必先成竹在胸,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又非尽是眼中之竹。也就是说,绘画是一种相对于客观自然表现对象的相似性艺术。绘画应当是自

    2014年21期 No.637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 笔精墨妙,浑厚华滋:黄宾虹山水画欣赏

    孟祥芸;

    <正>黄宾虹,近现代画家、学者,他生于历史的动荡年代,一生经历多次历史的更迭,国门打开之后各种思想的涌入冲击的不仅是国之体制,也冲击着国人的思想观念,在西学备受推崇的年代,黄宾虹仍然专注于中国传统的笔墨艺术的研习,吸取百家之长,但他同时又有所突破,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笔精墨妙,美在虚实之中中国水墨画,自古就是追求意境与神似,与西方绘画的写实相比,中国的水墨画更追求以形写意,明

    2014年21期 No.637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对一代大师郭熙名画《早春图》的赏析

    冯小桐;

    <正>一、作者和《早春图》简介郭熙,北宋画家,字淳夫,今河南温县人,是北宋宋神宗时期的御画院艺学、待诏。郭熙一生的创作十分丰富,除了替宫廷、官府作画之外,还有很多的寺院壁画、卷轴画以及画屏。现存作品有《早春图》《幽谷图》《山庄高逸图》等10幅。还著有一部重要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其中提出的"三远法"理论对后世绘画发展影响颇大。郭熙师承李成,吸取董源、范宽的长处,其创作手法自出胸臆、别具一格,

    2014年21期 No.637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