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前沿_观点与争鸣

  • 海子神话与文学知识分子心态

    左红霞;

    <正>一、海子神话的形成(一)死亡带来的震撼作为一名诗人,海子生前并没有什么名气,然而这个并不为人所熟知的青年却以自己的死给了人们极大的震撼。他的挚友西川在他死后不久曾断言,他的死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神话,一语成谶。刘小枫在他的作品《拯救与逍遥》中提到,他认为海子的死是因为对信念彻底绝望,是一种精神上的无路可走。海子非常喜欢荷尔德林和梵高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并且深受他们存在主义的影响。在他们看来,整个世界

    2014年27期 No.643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论黑人文学的民族性在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体现

    张小倩;

    <正>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美国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不仅真实再现了美国黑人的日常生活状态,还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代社会中黑人文学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莫里森善于使用各种黑人文学的民族性创作手法来对美国黑人的历史进行探讨,其作品大多数都描写了黑人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平衡点而不断挣扎的真实状态,这种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不但凸显了黑人文化在美国白人制度下的压抑和扭曲,同时也向世人揭示了只有竭力保护黑人民族文化才能使黑人的命

    2014年27期 No.643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哈罗德·品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创作思想研究

    韩松晓;

    <正>2005年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被哈罗德·品特摘得,评选者高度评价哈罗德·品特成功改变了20世纪戏剧舞台的面貌,肯定了品特的文学贡献及影响力。哈罗德·品特处在一个男权主义统治、女权主义崛起、政权主义色彩浓厚的创作背景之下,因而在不同时期哈罗德·品特的戏剧作品都传达着不同的创作思想。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与思想环境的影响,哈罗德·品特的剧作创作总是会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想与情感,尤其是在女性人物形

    2014年27期 No.643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浅析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婚恋观

    王燕;高爽;

    <正>爱情与婚姻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也最令人向往的,同时也是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旋律。本文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及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通过对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爱情婚姻观的对比及分析来探讨中西文化及价值观差异,从而对现代人的婚恋观及选择提供参考。一、《傲慢与偏见》中四对人物的爱情与婚姻简·奥斯汀(1775—1817),世界上为数极少的著名女作家之一。出生于英国的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

    2014年27期 No.643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论“莎菲形象”的现实性和历时性

    李倩;

    <正>丁玲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下文简称《日记》)创作于1927年,1928年2月份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这部日记体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文本一经问世即在文坛上产生了石破天惊的效果,一时间评论界毁誉交加。其中以左翼评论家茅盾的观点最具代表性:"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1自此《日记》被贴上了"个人主义""小资情绪""女性立场"等诸多标签。这部作品不仅奠定

    2014年27期 No.643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爱默生与麦尔维尔自然观之比较

    董莉芳;

    <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许多作家思索和关注的重点,在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自然主题反复出现,并在不同作家笔下呈现出不同的理解。本文以爱默生(1803—1882)与麦尔维尔(1819—1991)为研究对象,比较他们的自然观,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面前应采取的态度。一、爱默生超验主义自然观爱默生是超验主义运动的领袖,他的超验主义自然观建构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和谐与统一,具有深

    2014年27期 No.643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 论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悲剧

    宋扬;

    <正>《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一般被认为是他个人艺术创作乃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创作的顶峰。1600年至1601年,莎士比亚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把发生在封建王朝中的一个复仇故事进行改写,使这个复仇的故事幻化成一部极富文化和精神内涵的经典魅力之作。从古至今,人们对《哈姆雷特》的研究从不间断,大家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讨论。可是大多数研究都围绕剧中主人公的复仇之路来研究该剧的文艺性和文学价值。众所周知,

    2014年27期 No.643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

    曾隆梅;

    <正>一、引言文学是艺术与感情的结合,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审美价值。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与人文艺术的融合与展现。通过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可以开阔视野,加强语言知识的学习,充分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与风土人情,而且可以提升个人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感受艺术的思想情感与内在价值。二、英美文学作品的内在意义与价值体现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渠道。英美国家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展现了深刻的

    2014年27期 No.643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评说_作家与作品

  • 浅谈小说《笨花》的保定地域文化特色

    徐艳;

    <正>铁凝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文学创作成绩斐然,已发表长篇小说四部,中篇小说十余部。此外,铁凝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颇丰。《笨花》是铁凝的长篇小说之一。铁凝祖籍河北赵县,小学和中学时代都随父母在保定度过,18岁插队到保定博野。广袤肥沃的冀中平原像母亲一样,温暖而宽容地接纳了这位女儿。在她的小说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到冀中家乡的影子;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带着浓郁的冀中家乡的味道。她的长篇小说《笨花》

    2014年27期 No.643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妻妾成群》中的人性悲剧解读

    王全民;

    <正>《妻妾成群》是苏童所著的一部中篇小说,是苏童的成名作《1934年的逃亡》(1987年)发表后的一部力作,1989年发表于《收获》杂志,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这部作品成就了苏童。因为这部小说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并获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荣誉后,《妻妾成群》便受到了各个层次读者的广泛关注,苏童也因此为大家所熟知。《妻妾成群》这部

    2014年27期 No.643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文化底蕴解读

    焦雅萍;

    <正>一、叶广芩的家族小说创作概述叶广芩,女,满族,1948年出生于北京,她的父亲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子,可谓是正宗的皇亲国戚。1968年,叶广芩来到陕西插队落户,先后做过护士、编辑和记者。1990年跟随丈夫赴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西安市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其文学创作历程开始于80年代,早期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后来随着创作水平的提高和文学政策放宽,其开始了对自己这个特殊家族的书写。作品一经过问世后,就以其新鲜的内容和

    2014年27期 No.643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鲁迅小说《孔乙己》英译本翻译风格研究

    杜周军;

    <正>《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1918年冬天创作的短篇作品,最开始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的第六卷第四号上,之后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故事的背景是在鲁镇的咸丰酒店,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我"作为酒店伙计的角色叙述了所见孔乙己在场发生的事情。全文只有短短2686个字,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中国19世纪晚期乡村一个落魄文人的悲剧人生。正是因为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多个译者对

    2014年27期 No.643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林语堂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的语言特色

    王秋实;

    <正>在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中,林语堂"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和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和生活情趣"。(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出版说明)林语堂怀着对中国伟大文化的热爱,又本着客观冷静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输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清顺自然朴素简洁林语堂曾很沉痛地指出过当时中国"文以载道"

    2014年27期 No.643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 从《老人与海》走入海明威的内心世界

    杨天笑;

    <正>尽管海明威已经离世半个世纪之久,但人们对他的作品的兴趣却长盛不衰,但这些研究大多都是对他本人及他笔下硬汉精神赞扬有加,很少有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他生龙活虎的人生背后的累累伤痕,极力挣扎突围而却越陷越深的窘迫和永不服输的不甘,硬汉外壳下掩藏着的是破碎不堪的脆弱和迷惘。本文试图从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1]入手,通过对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并结合他独特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走入他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力

    2014年27期 No.643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解读维拉·凯瑟小说《我的安东尼娅》中的文化身份

    熊学惠;

    <正>一、背景介绍维拉·凯瑟是美国风格鲜明的一位当代女作家,她成长于美国社会观念发生巨大转变、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时期,正因为如此,维拉·凯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化为创作灵感,使自己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维拉·凯瑟幼年时期随父母由弗吉尼亚州辗转到内布拉斯加州,随后加入拓荒潮流,从南方到中部再到西部,这些经历对维拉·凯瑟今后的创作都产生了不少影响。维拉·凯瑟大学毕业之后又随即加入回迁潮流,她曾经在匹兹堡、纽约等发达城市工作,而后顺利当

    2014年27期 No.64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热爱生命》与《老人与海》的共性比较

    杨流琴;

    <正>《热爱生命》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作品描写了一个淘金者荒野求生的艰难经历,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代表作,作品描述了一位老渔夫出海捕鱼的经历,赞颂了圣地亚哥永不言败的崇高精神。虽然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也存在众多的共性,比如在情节、硬汉形象、主题等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一、故事情节的共性比较《热爱生命》与《老人与海》一个写的是淘金者

    2014年27期 No.643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动物庄园》和《1984》中极权主义与人本主义分析

    黄娟;

    <正>1944年,奥威尔的《动物庄园》面世,书中以猪、马、驴为小说的主角,讲述了动物反抗人类统治、追求动物当家做主的故事。本着平等和自由的追求,动物却迎来了猪的极权统治。野蛮的强权统治和血腥谋杀在动物王国里不断上演。有材料指出,这与奥威尔出生、成长于英国殖民地印度有着某种关联,殖民地的生活体验为奥威尔提供了极权主义的范例。在《动物庄园》中,可以看到奥威尔所经历过的事件的影子。至于《动物庄园》采用寓言的方式,从某些程

    2014年27期 No.64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 历史真实的建构:解读自传《出发点》

    田芳;

    <正>自传是一种包含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的文学体裁,自传者通过对自身的经历进行回忆描述,有选择性地使用生平材料,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纪念自我的目的。法国理论家菲利浦·勒热讷(Philippe Lejeune)在《自传契约》(Autobiographical Pact)中将"自传"定义如下:"当某个人主要强调他的个人生活,尤其是他的个性的历史时,我们将这个人用散文体写成的回顾性叙事称作自传。"

    2014年27期 No.643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观点_风格与特色

  • 浅析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的艺术特色

    张力丹;王丽君;

    <正>在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欧·亨利运用诙谐的笔触对社会的下层人士进行描写与刻画,揭示了当代的社会现实,作品展现了当代的警察对那些犯罪人的"容忍"与无视,但对那些无辜的人们进行惩罚的社会现象。一、小说的创作背景当欧洲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写作开始一点点走向衰败时,美国受南北战争的影响文学有了深刻的变化,现实主义创作由此兴起,并一步步开始发展。现实主义写法出现在资本主义渐渐变得腐朽的时间段,此时

    2014年27期 No.643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 浅谈《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成长主题

    李敏;

    <正>一、引言《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创造了20世纪图书出版史上的辉煌。这一系列小说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吸引了世界各国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欧美学者一般从人类学和神学等方面研究该作品,而我国学者则多从形象学和叙事学等方面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因为作品主要讲述主人公哈利的成长过程,所以本文从这一主题着手,分析《哈利·波特》成长主题的多元性,探究成长主题的社会及现实意义。二、J·K·罗琳及其代表作《哈利·波特》

    2014年27期 No.643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 《悲惨世界》创作艺术赏析

    张文波;

    <正>世界经典名著《悲惨世界》是法国文学巨匠雨果成就最大的一部小说。这部8卷2000页的巨著经历了15年的创作,被雨果自己称为"社会性史诗",实际上它是雨果晚年智慧的结晶。他不但展现了真实的历史背景,而且也是雨果社会思想小说化的代表作。一、结构艺术作为一部鸿篇巨著,《悲惨世界》的结构艺术最为明显。(一)文字篇幅长小说洋洋洒洒,全书约120万字,共分五部,即《芳汀》《柯赛特》《马吕斯》《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及

    2014年27期 No.64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 论《心》的三重主题

    陈贺丽;

    <正>一、先行研究综述同济大学王文苑的《夏目漱石研究综述》一文以20世纪80年代至今收录到中国知网的关于夏目漱石研究的学位论文为基础,概括了国内夏目漱石研究的现状。她指出:"学者对于作品《心》的考察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探讨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特色;二是重在分析小说悲剧性结局的原因。"1笔者将从分析作品内容着手,试图探讨《心》所表达的利己主义、罪恶意识及明治精神这三个主题。

    2014年27期 No.643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 《林中之死》的主题与象征手法浅析

    程晓煜;

    <正>舍伍德·安德森是20世纪早期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评价"他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由此可见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安德森非常善于创作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集《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小城畸人》《鸡蛋的胜利及其他》等,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他在193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林中之死》,被誉为同时代最具穿透力的短篇杰作之一。[1]小说向我们讲述了格赖姆斯太太悲惨的一生,带领读者走进人性的最深

    2014年27期 No.643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 辛辣讽刺的《傲慢与偏见》

    顾莹华;

    <正>《傲慢与偏见》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无论从它的主题表达、写作手法的体现及对语言掌握的功底,都堪称是一部经典巨著。尤其这部小说中体现出的辛辣讽刺,使人不得不对奥斯汀与生俱来的对语言的掌握能力及她对周边世界细致入微的观察的能力感到钦佩。无论是全书的通篇结构、人物间的对话、人物出现的场景、事态发展的场景,无处不现讽刺的身影。《傲慢与偏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

    2014年27期 No.64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伊福林·沃小说《一抔土》的嘲讽艺术解读

    宋建龙;

    <正>伊福林·沃是英国著名作家,其所创作的作品为人们展现了由20世纪早期到40年代的英国社会面貌,《一抔土》是伊福林到南美洲游历的时候所创作的作品。《一抔土》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应用了很多的嘲讽艺术手法。伊福林在作品中把欢笑和悲伤、幽默和谴责融合为一体,分析了家族日趋衰微、理想破灭、人际关系濒临破裂边缘的痛楚和无可奈何。一、嘲讽嘲讽是文学的很古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希腊语中,基本意思就是"假装天真,故作谦逊",嘲讽此

    2014年27期 No.643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人物塑造及现实主义特色

    王豪挺;

    <正>村上春树的长篇代表作品《挪威的森林》在1996年就已获得了畅销700万册的骄人成绩,文学界随之出现了"挪威的森林现象""村上春树现象"等新语言词汇。其销量也是居高不下。这种火热的现象我们是如何看待的呢?笔者认为,优美的文学语言以及感人的故事情节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那种孤独伤感的气氛,这种孤独深深渗透到读者的内心里,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2014年27期 No.643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简析

    普昆;

    <正>一、引言命运是人类思索的重要话题,也是文学表现的永恒主题,而女性的命运似乎由爱情、婚姻、家庭所决定,因为女性的高贵与卑微、贫贱与富有、痛苦与欢乐、希望与失落等都与爱情婚姻密切相关,女性的自我意识、精神世界、个人品质等都能通过爱情与婚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古希腊悲剧《美狄亚》中,美狄亚痛苦地说:"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中间,女人是最不幸的……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一个坏家伙。"可以说这是女权主义的第一篇宣言。从《美狄

    2014年27期 No.64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 《文身》中“姑娘”的人物造型探析

    许明玲;

    <正>一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的著名作家。《文身》不仅代表了谷崎早期的创作风格,并深刻地影响他后来的创作道路。以画画成名的清吉在沦为文身师后有着不为人所知的变态创作欲望,"最大的奢望就是能找到某个美丽的姑娘光泽的肌肤纹理。这种渴望已成为他刻骨铭心的一种欲望"[1]3。基于这种奢望,几年之后清吉终于找到一个符合他条件的姑娘。姑娘在并非清醒的情况下,被清吉在背上文上了一只妖艳的蜘蛛。而文身之后的姑娘也最终蜕变成了一个妖冶的女人,

    2014年27期 No.643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 《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巴斯妇形象分析

    付邦明;

    <正>杰弗里·乔叟享有"英国诗歌之父"的盛誉,他也是英国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之前的著名诗人。大器晚成的杰弗里·乔叟凭借着自己堪称完美的代表性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奏响了英国文艺复兴之路的"序曲",并在英国文坛发展历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乔叟将"巴斯妇"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更好地展现出了当时英国富裕手工艺人的形象特点,并从中折射出了乔叟非常独特的时代观念。从现当代的女权主义批评学的角度

    2014年27期 No.643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 论《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怪诞语言风格

    薛庆利;

    <正>《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俄国作家米·布尔加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同时也是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重要代表小说之一,起到了旋风式的影响效果。在整部小说中,由于魔幻现实主义的灵活运用与语言上的进一步精雕细琢,使得《大师与玛格丽特》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怪诞的语言风格。有关于怪诞的理论实际上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从开始单一的荒诞不经、追求幽默、出乎意料的第一印象,逐渐转变成为现在的具有个性化的怪诞语言的发展道路。作家布尔加科夫在整部小说的构造

    2014年27期 No.64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视界_外国文学研究

  • 生态视角下的海明威《尼克·亚当斯故事集》解读

    王臻;

    <正>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中的硬汉形象、死亡主题、异化世界等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浓厚的研究兴趣,但很少有学者从生态批评视角研究海明威《尼克·亚当斯故事集》的生态发展观。在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对海明威及其作品中生态思想的研究为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毫无疑问,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探讨海明

    2014年27期 No.64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 以黑人女权主义视角解读《向苍天呼吁》

    范巧平;

    <正>詹姆斯·鲍德温蜚声文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他的第一部小说《向苍天呼吁》。[1]哈维·柯蒂斯·韦伯斯特(Harvey Curtis Webster)曾说,鲍德温先生第一部小说的写作技巧称得上是炉火纯青,该小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才华和潜力。[2]黑人女权主义学者帕特里夏·希尔·柯林斯(Patricia Hill Collins)认为美国黑人女性整体遭受由种族、性别和阶级构成的交叉压迫;黑人女性的多重弱势身

    2014年27期 No.64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 生态批评视角下《野草在歌唱》中迪克的命运解析

    戴倩倩;

    <正>一、引言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一位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的英国女性作家,并以小说《金色笔记》(The Golden Notebook)等经典作品于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大奖。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极具才华的诗人、散文家、剧作家等。小说《野草在歌唱》(The Grass is Singing)作为莱辛的处女作,虽然创作于1950年,但是其中蕴涵的深沉

    2014年27期 No.64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 毛姆《在中国屏风上》的中国人形象解读

    张悦;

    <正>一、引言经历丰富的萨默塞特·毛姆(Somerset Mangham)凭借着对于人性深邃的洞察力而成为为万千读者带来欢乐和喜悦的英国著名作家,1965年,91岁的毛姆逝世,美国的耶鲁大学建立了档案馆以示纪念。毛姆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超群的艺术天赋,他的作品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毛姆去世后,其作品依然在许多国家再版,同时对于毛姆的研究一直未曾冷却。被认为是"20世纪用英语写作的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1]的毛姆,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一直保持着高产的写作状态,共创作了21部长篇小说、32部戏剧、150多篇短篇小说、三部游记及四卷书评杂文。除了诗歌这一体裁之外,毛姆几乎尝试了写作的

    2014年27期 No.643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 浅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湛江;

    <正>一、《简·爱》的背景介绍《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生于约克郡的桑顿,父亲勃朗特是一个行为怪异而又非常专横的牧师,曾经写过一些宗教体裁的律诗和散文,但没有什么特色。1820年夏洛蒂全家搬至约克郡的霍沃斯居住,那里是一个偏僻沉闷的村庄,到处是沼泽。迁居不久,勃朗特夫人便离开了人世。为了照顾孩子们,她姐姐来到霍沃斯,并在一所教区房子里面住了下来,但对她们姐妹影响并不大。孩子们独立性很强,相互

    2014年27期 No.643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 解读《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何晓军;

    <正>《简·爱》所描写的是一个没有财产、没有父母的孤儿,她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命运似乎在和她开着不一样的玩笑。《简·爱》的作者是英国的著名作家夏绿蒂·勃朗特,以一种自传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充分地展现了命运对简开的一个又一个玩笑,甚至在她即将迈进幸福的婚姻的时候,一个又一个现实促使她离开了自己心爱的男人。简作为整个小说中的主人公,她的反抗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简的整个生命中,反抗几乎已经成为她的一种本能。

    2014年27期 No.64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 解读《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社会意识形态

    葛有进;

    <正>意识形态可以被看做一种看待事物的方法,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表述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汤姆叔叔的小屋》一经发表,便因其内容引发了社会对奴隶制度的讨论,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反应。《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作家斯托夫人写作的产物,可以看做是斯托夫人对世界的理解,是斯托夫人一些观念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所以在作品当中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隐含于其中的社会意

    2014年27期 No.64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 家庭神话的破灭 实与虚交织的精神危机

    黄丽;

    <正>一、山姆·谢泼德与《情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随着"外百脑汇""外外百脑汇"等廉价小剧场运动的发展,一批后现代剧作家脱颖而出,山姆·谢泼德(Sam Shepard1943—)便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位。他的作品《情痴》(Fool for Love,1983)讲述了同父异母的男女主人公艾迪(Eddie)和梅(May)之间难舍难分、爱恨交织的痴恋。该剧获得了当年的奥比最佳戏剧奖,评论

    2014年27期 No.64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浅析《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娄沂;

    <正>《圣经》作为人类宗教意义和文学意义上的双重宝贵文化遗产,既是记录希伯来历史的一部史书,又是一部内容深邃、影响深远的哲学及文学著作,在宗教研究和为文学作品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文学意义上来看,《圣经》不仅语言简洁轻松,极具感染力,而且体裁多样。其中包括了传说、神话、寓言,还有诗歌、短篇小说、杂文,以及演讲、布道和书信等,还使用了象征、隐喻、讽刺和夸张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因此,《圣经》历

    2014年27期 No.64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 从《薄樱鬼》看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姜晓寒;

    <正>一、《薄樱鬼》系列作品的发行及内容《薄樱鬼》是日本IF游戏公司制作的一款乙女游戏动漫,包括2008年的《新选组奇谭》到后来的《随想录》《游戏录》以及2012年最新推出的《黎明录》等,还有改编成动漫的《薄樱鬼》《碧血录》《雪华录》《黎明录》。这个系列受到了游戏动漫界的广泛好评,创造了日本游戏销量第一的奇迹,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薄樱鬼》系列作品主要讲述了幕末时期新选组

    2014年27期 No.643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 浅谈《夜色温柔》的叙事技巧和翻译策略

    梁慧仪;

    <正>《夜色温柔》的作者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提到他大家还会想到他创作的经典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正是这部作品为他在现代美国的文学历史中打下基础。菲茨杰拉德将一生的精力投入《夜色温柔》的写作中,以实现自己美国梦的追求。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34年成功完成了《夜色温柔》的创作。《夜色温柔》的创作手法具有一些现代主义特点,但又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将体验主义合理地加入到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

    2014年27期 No.643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浅析异叙修辞法在欧·亨利小说翻译中的体现

    朱潘欣灵;

    <正>一、欧·亨利以及欧·亨利小说欧·亨利作为美国伟大的小说家,他创作小说的历程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欧·亨利的早年生活并不如意,他的父亲常常酗酒,他的母亲因为疾病而去世,早年,欧·亨利的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在欧·亨利的母亲去世不久,他们一家就搬到祖母家居住,在祖母家居住的日子里,欧·亨利的姑姑启发了他对文字的喜爱,小时候,他一直非常喜欢《一千零一夜》。除此之外,欧·亨利在早年表现出对绘画的天赋,学校

    2014年27期 No.643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视觉_影视文学论丛

  • 美国小说《暮光之城》中的哥特式元素探析

    张光;

    <正>一、《暮光之城》系列小说简介《暮光之城》系列小说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梅尔的成名作,小说从第一部问世就引起了广大青年读者的热烈追捧,一度被搬上银幕,改编成电影。《暮光之城》以少女贝拉与吸血鬼爱德华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为线索,为读者呈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人鬼之恋。《暮光之城》系列小说总共四部,均以日月光华的盈亏命名,极具美感,更是对男女主人公曲折命运的暗示。《暮色》是该系列小说的开山之作,从贝拉与吸

    2014年27期 No.643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 电影《杀生》中的隐喻叙事美学阐释

    刘晓东;

    <正>电影《杀生》由导演管虎编导,取材自陈铁军的小说《设计死亡》,故事讲述了在一个较为封闭的名为"长寿镇"的村寨之中,男主角牛结实在村中惹是生非,最终触动了村民们的容忍底线,村民请来了在外从医的牛医生,他们集体一起设计杀死了牛结实。管虎作为一名电影导演,之前让我们熟知他的是其作品《斗牛》,《斗牛》这部电影无论从其故事架构,还是思想性上,都是值得观众去回味的,这是一部穿着喜剧外衣却十足悲情的电影,而当《杀生》与观众见

    2014年27期 No.643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谈《人在囧途》中农民工形象的塑造

    潘明歌;

    <正>一、人物本身特性的精化描写(一)直观的外貌描写《人在囧途》中的牛耿年幼时跟随父母来到外地打工,但不幸与父母在城市中失散。为了生存,牛耿便在一奶牛场当挤奶工人,所以,牛耿在影片中的角色就是一个农民身份。而导演为了更好地将农民工形象展现在屏幕上,首先便对牛耿的穿着和容貌进行了审视。王宝强在影视界向来以丑星形象走红,而导演在该剧中刻意选择王宝强来担任农民这一角色,不能说是为了丑化农民,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该是为突出农民历经磨难后的沧桑感。如果将徐铮和王宝强进行角色对调,以徐铮的个人特性是很难与农民这一形象合拍的。而王宝强本身那张带有历史沧桑感的容颜却能将农民的辛酸发挥到极

    2014年27期 No.643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 中西影视片名审美特征及策略应用

    曹霄燕;

    <正>作为大众艺术的一种表达,电影架构起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桥梁。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艺术形式,电影语言应雅俗共赏、老少皆宜。而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第一形象和识别标志,既要反映影片的主要内容和暗示影片的类别,还要简洁明朗、别出心裁,符合观众的文化欣赏和期待心理,能够在瞬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在观众心目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做到先声夺人,从而很好地为影片进行广告宣传,吸引大众眼球,赢取票房。在多媒体及传媒国际化的当

    2014年27期 No.643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 对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的思考与展望

    郭红丽;

    <正>一、新时期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现状分析(一)优秀的创作群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广电部门就专门成立了电影音乐创作团体,涌现出了雷振邦、王云阶、王酩等多位优秀的电影音乐家,创作出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直到今天还在广为流传。进入新世纪后,更是出现了老、中、青三代作曲家合力的创作局面。如赵季平,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创作电影音乐,代表作有《黄土地》《秋菊打官司》《红高粱》等,并多次获得

    2014年27期 No.643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 浅谈钢琴音乐对电影艺术的诠释与演绎:以电影《钢琴家》为例

    赵杨;

    <正>电影《钢琴家》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作品,这部作品获得了2002年第55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并且还在2003年第75届奥斯卡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改编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导演三大奖项。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是离不开电影音乐的点缀和渲染的,电影音乐的存在直接决定了整部电影的成功。一、电影音乐的完美演绎(一)电影和音乐电影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音乐也已经成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科

    2014年27期 No.643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 论电影《卧虎藏龙》中音乐的民族性表现

    张慧;

    <正>一、引言电影《卧虎藏龙》在国际上的公开放映受到了电影市场和影评专家的广泛认可,同时获得了第七十三届奥斯卡金像奖中的七项提名,并一举囊括了最佳原创音乐奖和最佳主题曲奖,使得《卧虎藏龙》这部融会了东方神秘色彩的影片得到了国际电影艺术领域的认可,对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国际电影音乐中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越来越少,电影《卧虎藏龙》在奥斯卡的获奖更给予了人们深深启示。电影导演李安、音乐创作人

    2014年27期 No.643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 《如果·爱》音乐叙事美学探析

    吴世恩;

    <正>《如果·爱》上映后被评为近十年来华语影片中最好的歌舞片,也被《时代周刊》称作是中国版的"红磨坊",加之各种奖项的获得,这一切无疑都在证明电影的成功。《如果·爱》本身的定位就是一部歌舞片,因而电影本身对音乐的要求较高,而大众所关注的重点也会在导演的音乐运用上。本文主要从音乐对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故事情节推动两个方面对《如果·爱》中的音乐使用进行分析,看其对电影故事所起到的叙事作用。

    2014年27期 No.643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 刍议《海上钢琴师》背景音乐中蕴涵的人性美

    唐玲;

    <正>音乐是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从物理振动频率角度出发,特征是其具有规则性和运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音乐具有悦耳、圆润的特点,同时作为一种和谐的美妙乐章,能带给广大的人民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快感以及享受;第二,作为一种为人的音响创造,主要源自生活实际,这种自由的形式具有生活审美特性,在美学意义上展现了丰富的形式美以及表现美。在电影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海上钢琴师》作为一部引起观众共鸣的优秀影作在空间上为人们带来

    2014年27期 No.643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 论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音乐

    李洁;

    <正>在1999年年末,伟大的日本动漫画家宫崎骏先生自主导演制作了一部众所周知的动漫——《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片的所有音乐都是由久石让操刀完成的。可以说是宫崎骏成就了久石让,也可以说是久石让成就了宫崎骏。故事情节与背景配乐的紧密结合让人会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在这部动漫中,充分显示了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矛盾点,人类的理想在无形之中迷失了方向这一热门主题。整部动漫的主人公千寻在多个城市之间兜兜

    2014年27期 No.643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立场_古代文学纵横

  • 论《聊斋志异》传奇体小说的叙事艺术

    高青芝;

    <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后世研究这部书的论著和资料数不胜数。而在《聊斋志异》传奇体小说的叙事特征研究方面,还未有人对此作系统研究。在《聊斋志异》的近500篇小说中,传奇体小说就有190多篇,约占全书的40%。从叙事特色来说,传奇体小说无疑代表了《聊斋志异》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不论是从它巧妙新颖的叙事结构、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来看,还是从它丰富多彩的叙事修辞、兼收并蓄的语言体系来看,《聊斋志

    2014年27期 No.643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 探究中国诗歌文学不可动摇的基础:《诗经》

    马玲;

    <正>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上,形成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学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优秀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百花齐放、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族的心灵发展历程。大多数时候,传统美学的表达形式就是诗词歌赋,迁客骚人们通过诗词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而中国的传统美学也随着这些文人用来表达的诗歌一起流传了下来,我们可以从这些诗歌文字当中看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看到他们的心理变化。《诗经》这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中国先古最为

    2014年27期 No.643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 撩拨词体审美与流变长河中的艺术浪花

    王真;

    <正>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文本,它经历了一个由余枝而正宗,由边缘而中心的审美流变过程。在审美文化的大背景中,在都市生活的花红酒绿中,不同的词人都有不同的审美理想、标准、内容,风格……有把词作为娱乐现象随意消遣的,有把词作为抒情手段和工具的,有把词作为犀利武器射向平庸、愚昧、残暴、虚伪、战争、狂妄的……如果我们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上层建筑领域出发,从不同词人的审美情趣出发,就会发现不同的审美特征与理想、不同的风韵与

    2014年27期 No.643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 江郎饮恨铸名篇:重读《恨赋》

    孙津华;

    <正>《恨赋》和《别赋》堪称江淹作品中的双璧,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恨赋》激昂,《别赋》柔婉,二赋虽然在风格情调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着力要表现的生死之恨和离别之情都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共同情感,所以极易引起处于不同时空不同阶层人们的共鸣,这也是二赋久读弥新、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江淹,字文通,生活在动乱的南朝,历仕宋、齐、梁三代。据《南史》本传记载,江淹少孤贫,出身并不显赫,在当时应属寒门庶族,这对于他的仕途发展

    2014年27期 No.643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 一切景语皆情语:《牡丹亭·惊梦》赏析

    陈勤香;

    <正>古往今来,世世代代的人们一刻也未停止过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在我国上迄《诗经》或更为久远的时代,男女交往比较自由,两情相悦或一见钟情的爱情比比皆是,聪明的文学家们准确地把握住这一特性,利用自己的文学天赋,将这一人类共通的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绘之中,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作品。如《诗经·郑风·鸡鸣》:"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膠膠。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

    2014年27期 No.643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 论《春香传》与中国古典文学

    边铀铀;

    <正>《春香传》是朝鲜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讲述了贵族子弟李梦龙与艺妓之女春香之间动人而曲折的爱情故事,拥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该书是一部集体创作的小说,以民间口头传说为基础,成书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上中国与朝鲜之间一直往来频繁、交流密切,朝鲜半岛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艺术的影响,所以,朝鲜古典文学在思想内容、文体形式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随处可见中国古典文学的烙印,而《春香传》便是朝鲜民族文化特征与中国古典

    2014年27期 No.643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钩玄_艺术百家

  • 《清明上河图》的文化内涵及美学特征分析

    毕海龙;

    <正>本文运用风格分析法、图像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十余次认真的考察,采取实证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详细考究了作品的社会背景、时代因素,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历程、艺术主张,《清明上河图》对前人的继承和对后人的影响。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具体运用了比较法、表格法、附图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取得了一些成就。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史中,有一幅作品在遍地精品

    2014年27期 No.643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 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美学意蕴研究

    宋俊辰;

    <正>顾恺之被人们誉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他可以将社会文化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作为顾恺之绘画的代表作,《洛神赋图》以爱情为主题,流露出作者的思想与才气,并且也展现出顾恺之的文人士大夫角度,也能够看出当时魏晋南北朝社会中崇尚的"畅神"与"怡情"思想对顾恺之的巨大影响。借助绘画创作,顾恺之在这幅作品中重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置身于故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顾恺之深切的情感。本文将深入研究顾恺之所

    2014年27期 No.643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 滕氏布糊画的艺术价值与发展策略研究

    闫小荣;张明阁;

    <正>"民间工艺"的产生年代早于文字,它的辉煌世人瞩目。民间工艺不但历史悠久,世代相传,而且技艺精湛,特色鲜明。人们以"天工开物""巧夺天工""独具匠心"等成语来概括和赞颂民间工艺造物的智慧。滕氏布糊画就是这样一种艺术精品。笔者通过对滕氏布糊画的实地考察,试对其名称、产生、艺术特点、等进行研究,特别关注滕氏布糊画的人文价值,并据其发展现状,对布糊画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一、滕氏布糊画

    2014年27期 No.643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 解读梵高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力量与象征意义

    高立燕;

    <正>作为后印象派的绘画代表,荷兰著名画家梵高在绘画的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最为突出的是在色彩使用和展现上。梵高的一生只生活了37年,在如此短暂的生命中,梵高始终保持激情,可以说一幅幅精彩的、光彩夺目的、五彩缤纷的作品均是在他精神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创作出的,也使他成为一位有超前意识的画家,并在近代美术领域获得自己独有的天地。20世纪的绘画领域也受到他的色彩艺术的熏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梵高的色彩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

    2014年27期 No.643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 马蒂斯油画作品中的补色运用研究

    牛小鹏;伊宏伟;

    <正>西方的美术作品开始着重于人本身的情感,艺术家需要把个人精神世界放在首要位置。野兽派画家以强烈浓重的色彩、精练粗犷的造型、鲜明强烈的阴影面与物体面为特点,作品虽然是在描绘客观存在的事物,但是却拒绝模仿自然,而是着重于个人的主观感受,使形、色、光、线的表现尤为随意,无拘无束。马蒂斯以人的精神来领会色彩,他通过放大情感与个性来运用色彩、创造结构,赋予色彩更多的人性与情感,并且具有独立性。马蒂斯强烈的色彩并没有使作

    2014年27期 No.643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