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前沿_观点与争鸣

  • 余华笔下的宋凡平

    林春颖;孙胜广;

    <正>一、人物形象余华的小说《兄弟》上部里有个人物叫宋凡平,他是宋刚的父亲,李光头的继父,李兰的丈夫。他们的故事从宋凡平跳进粪池搭救李光头的生父,后来把他生父的尸体送回李兰家开始。余华曾这样正面评说宋凡平:"宋凡平这样的父亲,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庭中的典型父亲,他们没有办法在外面实现个人价值,便把所有美好的人性都在家庭中释放出来了。"小说中与宋凡平相关的叙述几乎都与他的家和家人相关。余华把宋凡平这个完美的人物

    2014年32期 No.648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西安作家群与茅盾文学奖

    田子爽;

    <正>西安作家群不仅包括西安市作协、文联系统的作家、省作协中农裔城籍的驻会作家,也包括那些长期居住在西安的非作协会员,但作品主要表现西安题材的作家。其中省作协农裔城籍的驻会作家,主要是指户籍关系由乡下进了城,但把最出色的小说、最真挚的感情都是献给家乡的农村农民,如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1]以这三位全国知名作家为代表的西安作家群的创作水平有目共睹,获得多个国内外文学奖项,更是得到被誉为中国"第一文学大奖"茅盾文学奖的

    2014年32期 No.648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浅析莫言与福克纳文学创作中的乡土情结

    孙鹏;

    <正>2012年对于中国文学界来说无疑是特别的一年,在中国甚至是东方文学相对沉寂的时代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具有巨大而深刻的意义。然而,无论是追溯到莫言自身的文学创作之路,还是外界的评论,始终都离不开两个作家以及他们的两部作品,那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如果说南美的哥伦比亚文学巨擘马尔克斯给了莫言一种魔幻式文学创作的形式灵感的话,那么另一位美国文学大家福克纳无疑是提供给

    2014年32期 No.648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试论翻译小说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贡献

    李侠;

    <正>在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从某个层面上来说,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就是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离不开翻译文学这一个基本载体,在现存的翻译文学作品中,为我们在分析和考虑这些影响的方面提供了便利性,自从19世纪以来,小说翻译逐渐进入鼎盛时期,可以说翻译小说对近代小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下文重点对翻译小说对中国近代小说的贡献进行探讨。一、丰富了小说的种类

    2014年32期 No.648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申丹论文对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的引介与研究

    宋楠;张万敏;

    <正>在后经典叙事学在西方成为一门显学的90年代,中国学者对叙事学的研究却仍集中在对经典叙事学理论的接受和应用,忽略了西方叙事学理论的新发展。尽管如此,仍有少数的中国学者站在国际学术的前沿,为将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引介中国做着极大的努力,申丹教授便是其中一位。她在研究叙事理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后经典叙事学独到的见解,她的很多观点也获得了当代西方叙事理论学家的认可,除了著作、编著和译著外,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

    2014年32期 No.648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多元文化语境下英语文学的研究与拓展

    刘燕;牛蓓蓓;

    <正>一、引言当代世界英语文学创作及其研究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在多元文化格局中,一直在世界英语文学发展史中占主流地位的英美文学及其研究面临着与其他英语国家文学甚至是本国内非族裔文学及其文学活动如何面对的问题。根据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观点,当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文学进行阅读时,阐释的视角与立场往往受到文化等级差别的影响。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种自动认同英美文学作为英语文学引领者地位的倾向,甚至存在将英语文学与英美文学

    2014年32期 No.648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霍桑短篇小说之梦意象解析

    刘叙一;

    <正>纳撒尼尔·霍桑认为作家只有以自己选择的方式构思和创作,并结合生活细节的真实,才能贴近生活,才能在"真实的世界"和"虚幻的世界"中找到现实与想象相契合的"中间地带"。他凭借其对人类情感事实和道德深度的洞察力以及他对宗教和超自然力量的戏剧性改编创造,借助梦境的意象,深刻地探索并揭露人类深层次的道德问题。从梦醒后的现实反映来看,霍桑短篇小说中的梦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梦的意象刚好体现了主人公日常的心理活动,

    2014年32期 No.648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狄更斯小说的功能性研究

    刘民;

    <正>功利主义哲学在维多利亚时代影响深远,尤其是在19世纪中期,英国功利主义哲学观念不仅深深影响着广大英国民众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且此观念的影响力还延伸至当时的英国文坛。小说的实用功能成为当时人们乐此不疲讨论的焦点,当时英国小说批判的主旋律也是以小说的功能与作用为主要评判依据,小说对个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产生的功能成为英国民众界定作家创作成就的重要标准。狄更斯作为19世纪中期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小说家,其小说的功能性也

    2014年32期 No.648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杰克·伦敦小说创作中的生态思想探究

    刘建平;

    <正>一、引言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 Griffith London),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成就突出的作家。他出生于旧金山的一个贫穷家庭,从小便饱经社会风霜,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正是这种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尽管一生短暂,但是杰克·伦敦却创作颇丰,不仅从事小说、诗歌、剧本、杂文、散文创作,而且在

    2014年32期 No.648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分析

    黄艳;

    <正>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其短篇小说语言的幽默和讽刺艺术成为其一大特色,在契诃夫创作的不同阶段经历了不同的事,风格也不同,但是不同的风格同样与其极具个性的幽默和讽刺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本文对其小说中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对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探究,了解他语言中幽默和讽刺艺术的魅力。一、概论契诃夫及其作品契诃夫出生于19世纪60年代,是俄国著名的批

    2014年32期 No.648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评说_作家与作品

  • 莫言小说《檀香刑》的叙事特点浅析

    刘宾;

    <正>《檀香刑》一经出版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多方的评论。和作者的大部分作品一样,该小说的背景依然选择了神秘的"高密东北乡",讲述的是发生在那片土地上的民间生活,作品的话语语境是从离我们比较远的事件中展开的。主要涉及1900年德国人开始在山东修铁路,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北京被八国联军占领和慈禧太后出逃北京等事件,就像评论家洪治纲说的,该小说是"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典范之作"。一、时代语境中人们的审美趣味

    2014年32期 No.648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四世同堂》中的家族情结与人物形象

    杨颖;

    <正>《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作品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深刻。北平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一家和他的街坊们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和侵略者占领时期表现出来的双重性格,即不甘屈服的民族气节和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封闭、愚昧、妥协、敷衍、无聊、自私等社会心理中的陈腐部分引人深思。本文重点分析《四世同堂》中的家族情结与人物形象。一、《四世同堂》中的家族情结家长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中一直是维持关系的中心。

    2014年32期 No.648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论《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悲剧

    贾雨潇;

    <正>《边城》是沈从文最有特色的中篇小说,表现了人性美、人情美。正如同时代的批评家李健吾曾称赞的,《边城》是"一部idyllic(田园诗的,牧歌的——引者)杰作。这里一切是谐和,光与影的适度配置,什么样人生活在什么样空气里……一切准乎自然"[1]。因此,边城成了一个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然而,在这个世外桃源里,却出现了翠翠的爱情悲剧。本文主要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翠翠爱情悲剧的原因,给读者一些启示。

    2014年32期 No.648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意义及文化价值

    韦扬波;

    <正>一、引言素有文坛狂人之称的钱钟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型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发人深省的讽刺意义,同时还承载着沉甸甸的文化价值。长篇小说《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分子生活空虚荒诞的精神世界,小说大量使用讽刺手法对各种病态现象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这部小说就像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各种不良现象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

    2014年32期 No.648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从结构模式看《猫》的哲理意蕴

    张红玲;

    <正>《猫》是钱钟书短篇小说集《人·鬼·兽》中的一篇,这篇小说最早发表于1946年月1月,1981年5月《十月》杂志又重新刊发。对这一作品的意蕴,大多数评论者认为是讽刺现代知识分子猥琐、虚荣、庸碌等弱质特征,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吴福辉的《现代病态知识分子的机智讽刺——〈猫〉和钱钟书小说艺术的独特性》,[1]文中认为《猫》是"对知识分子人性深处弱质的道德探索与批判,剖析了这一部分知识

    2014年32期 No.648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英雄史诗中的神异女性形象对比

    范学新;努尔江·达吾列来提凯力地;

    <正>一、引言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同属于突厥语族,历史上都是曾是典型的游牧文化,而且曾经在一个区域内共同生活,《玛纳斯》史诗中就有"哈萨克勇士和柯尔克孜英雄们集中在一个山头上,在同一个战壕共同抗击敌人"的诗句,因而两个民族在民俗、宗教信仰、语言、文学及其他艺术方式上存在广泛而深刻的交流与交融。他们都崇尚勇敢、坚韧,都有着将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捍卫民族生存的英雄人物用史诗的方式经久传唱的传统。据学者统计,哈萨克族留有200多

    2014年32期 No.648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 弗吉尼亚·伍尔芙:生活本质的追求者

    毕琳娜;

    <正>伍尔芙在自己的日记中提问:"生活的本质到底是坚实的,还是漂移的?我被这个矛盾困扰着。这种困扰一直持续下去,持续到永远;一直到世界的尽头——就是我现在站立的地方。就连这儿也是短暂的,飞逝的,缥缈的。我应该像海浪上的云朵一样飘过。"她在小说《到灯塔去》中也让拉姆齐夫人思索同样的问题,"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个纯粹而简单的问题,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近。伟大的启示过去从未来临。也许现在也不会来临。然而每天仍

    2014年32期 No.648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普罗米修斯:追求人性的舞者

    华菊勇;

    <正>普罗米修斯是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的主人公,他为了人类不遭毁灭而冒险盗取天火,自始至终与代表最高权威的宙斯抗衡,最后因犯天规而被打入深渊。因为他是"先知神",能洞察未来,所以人类的命运如何,自己的命运如何,都已经进入了他的认识视野之中,于是,甘于接受惩罚,以这种似乎坐等命运改变的方式与宙斯抗衡,这是一种妥协的做法,却更是一种寄抗争于妥协之中的智慧,这就是其深层价值的彰显。一、盗火:理性的回归

    2014年32期 No.648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 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看福克纳的南方情结

    王丽君;

    <正>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大环境是美国金融的资本主义以及工业化,在此条件为背景的美国作家的注意力大都放在描写城市上。这些作家受到工业化的影响,往往是享受于城市带给他们的现代化的人生乐趣并且为他们提供施展文学才华的素材。而福克纳并不是和这些作家一样,他从小生活在密西西比州的北部山村,他的天资聪颖来自于这片土地,他是典型的乡土作家,他的传统与非传统斗争构成了生活与现实的全部内容。对于南方是如何影响了他的人生及心

    2014年32期 No.648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 从《艰难时世》看狄更斯的改良主义思想

    于兰;

    <正>小说《艰难时世》是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代表作品,是对当时维多利亚时期工业革命进行充分描写的经典作品。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的著名作家,在当时是文学界的一颗璀璨之星。19世纪的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鼎盛时期,工业革命处于蓬勃发展之势,对当时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对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们的心理结构较之以前有着非常大的变化。小说《艰难时世》正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对当时人们的生活

    2014年32期 No.648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 探究山崎丰子作品中的人生价值:以《白色巨塔》为例

    苏辛欣;

    <正>山崎丰子出生在日本大阪,毕业于日本本土大学——京都女子大学,毕业之后在《每日新闻》担任记者一职。20世纪50年代,她出版了处女作《暖帘》,主要是反映日本的女性生活。1960年以后的几年,山崎丰子的作品风格逐步发生了改变,作品中逐渐表达出了现实主义的特色,她对当时日本在医疗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和暗箱操作很有感触,所以在此基础上,她的作品《白色巨塔》问世了,这是一部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完好诠释的长篇小说。"白色巨塔"

    2014年32期 No.648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雏菊花开花落的见证者:温特伯恩形象分析

    肖立青;

    <正>亨利·詹姆斯的中篇小说《黛茜·密勒》有一个被称为"研究"的小标题,表明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对旅欧美国人的密切关注,探讨19世纪下半叶由新旧大陆社会道德观念和规范的冲突引发的一场欧美文化交锋与融合的思考。他以集豪放与天真为一体的黛茜来代表美国性格,用其名字Daisy(雏菊)及其形象来寓意:美丽清新的春花给古老陈旧的欧洲传统世俗带来一股青春的活力。"亨利·詹姆斯素以刻画女性形象而

    2014年32期 No.648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 浅析斯蒂芬·茨威格《女人和大地》的思想意蕴

    魏娟;

    <正>奥地利中短篇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曾经声明:"我在写作上的主要志趣,一直是想从心理的角度再现人物的性格和他们的生活遭遇。"他也因此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微观世界中的现实主义者"。他以描写各种社会阶层、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物,尤其是女性细腻的心理状态、情感冲动直至潜意识世界见长,善于从心理的角度再现人物内心的隐秘。《女人和大地》(又译为《雨润心田》)收录在小说集《马来狂人》中。作者以一个男人的视角,以第

    2014年32期 No.648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 解读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文学语言

    李宣颖;

    <正>福克纳创作的《我弥留之际》,在其揭示了当时社会人性的冷漠、异化、自甘堕落的现象,并对这些精准、真实的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指责,将资本主义社会中遭受灾难时,人性的消亡充分地展现出来。一、点评《我弥留之际》1930年,福克纳创作了《我弥留之际》,小说的背景选用的是生活在美国南部黑人耕农的生活。作品中使用了较多的内心自述和多达15个讲述者的描述,在父亲的领导下,本德伦一家遭受种种磨难将母亲的遗体运

    2014年32期 No.648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 库切《慢人》的精神层次解读

    孙杰;

    <正>在《慢人》中,作者匠心独运地把现实主义小说和元小说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模式结合起来,将各种小说流派存在的界限打破了,而且对作者的叙述权威进行了消解,一方面使得文本与读者摆脱了作者的权威,另一方面构建出作者和人物之间的平等对话,赋予小说的情节和小说人物自主的地位。这种既矛盾又相互依存的新型关系深刻地体现出库切在创作伦理上的大胆探索。库切还用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探讨了双重主题。一方面,是关注后现代社会普通人面临的

    2014年32期 No.648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 他们都是恶的仆役:解读《蝇王》中的人性书写

    陈雪;

    <正>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对孩童形象的书写极大地颠覆了传统作品中这类人物的正面形象。那些孩子的脸犹如一颗颗钉子扎在人们心中,引起阵阵刺痛。由天使向魔鬼的转变也许过于残酷,但它却能使人们揭开矫饰的面纱,去正视人性中的某些现实,并对其进行重新的审视与沉静的思考。这部发表于1954年的作品表明了作家对人性敏感而深刻的洞察。1983年,戈尔丁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这样评价他的小说,"用明晰的现实主义的叙述艺术和多样的具

    2014年32期 No.648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 谈狄更斯代表作《艰难时世》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马笑清;

    <正>19世纪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狄更斯,当时社会的万千景象都在他的著作中以精湛的手法表现出,在其创作的30年间,共成功创作了多个让人流连忘返的角色,极大地推动了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界的发展。而充分揭露劳资冲突的小说《艰难时世》便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严厉打击了追求功利的曼彻斯特学派。对其创作的《艰难时世》,他表明自己创作的目的:他对满脑是数字和平均数,对其他一切无知的人充满鄙视,他们也是当时社会最大的诟病所在。在

    2014年32期 No.648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 读《名利场》解析性别文化内涵

    刘敏;

    <正>《名利场》可以说是19世纪英国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萨克雷毕生文学作品中最能受得住考验的佳作。《名利场》的内容主要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上层社会。整个故事有两个人物非常重要,其中一个是出身贫寒、乖巧聪明的夏泼,她对自己的人生苦心经营、步步挣扎,梦想能够摆脱自己所处的困境,并且可以融入上流社会。她不屈服于自然环境,却始终又未能克服束缚她的环境。[1]夏泼可以说是萨克雷所塑造的最为精彩的故事人物,同时也是萨克雷最讨厌

    2014年32期 No.648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挪威的森林》的悲剧与死亡美学

    刘阳;

    <正>截止到目前,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从没有被搬上银幕,究其原因,是这个孤傲的作家不允许。也许是害怕作品被电影化之后,让小说读者们的想象空间变得狭小吧。然而这一先例在近年被越南导演陈英雄打破,在征得作者同意之后,东宝公司将这部电影作品推出,引起了全球的轰动。而本文在该小说电影化之际,重新解析这部全球热销超过2000万册的作品,探究其背后的悲剧意蕴与死亡美学,以便更为全面而深入地解读这部经典之作。

    2014年32期 No.648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 《挪威的森林》的人物心理研究

    石小娟;

    <正>《挪威的森林》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描写几个都市青年的悲剧人生,展示了当代日本都市青年一代的悲剧命运,有着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小说中的三个女性人物直子、木月和初美的自杀以及三个男性人物永泽、渡边和敢死队的孤寂人生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不幸,更有着内在的社会因素,本质上,小说人物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作者用调侃和黑色幽默的笔调,深刻碰触了那可怕的孤独,并将这种孤独

    2014年32期 No.648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 论戴维·洛奇《换位》的艺术特色

    涂宇明;王玲香;

    <正>一、引言尽管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英国文学市场不尽如人意,"出版费用以惊人的速度攀升(每年高达30%-40%)、出版书目普遍减少、售书数量更是急剧下降、欧洲出版业的日益美国化,还有在出版行业中广泛流行的对小说未来的悲观失望论调"[1]157,但洛奇的《换位》却引起轰动,被公认为他创作成熟的标志,这与他对文学市场的看法有关。他认为,"自古以来,文学市场不仅是获取物质利益、传播散文小说的手段,而

    2014年32期 No.648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 解读布莱克《伦敦》中的阴暗意象

    张婷;

    <正>1794年,英国伟大的诗人威廉姆·布莱克创作成功了一部诗集,这部诗集就是《经验之歌》。世人对这部诗集有很高的评价,把它看成是与《天真之歌》的对照。《天真之歌》这部诗集也是威廉姆·布莱克创作的,可是两部诗集的重点却有所不同,《天真之歌》赞扬的是童真的美好,而《经验之歌》却是对腐朽的批判,一个讲述的是善,一个讲述的是恶,一个描述的是快乐祥和,一个描述的是苦难。《伦敦》是《经验之歌》中的一首诗,作者布莱克用这首诗向人

    2014年32期 No.648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 象征主义在《旁边的花园》中的价值

    毛毳;

    <正>智利当代著名作家何塞·多诺索是20世纪拉丁美洲杰出的小说家之一。1981年,他的长篇小说《旁边的花园》发表,在南美甚至是世界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品的主人公胡利奥是一位拉丁美洲的作家,因政治迫害而被迫流亡欧洲。作者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描写了胡利奥被逐出"花园"后的生存状态。这部象征主义小说的寓意非常深刻,在作品中对人物、事物、场景或者颜色采用象征手法进行描写,使作品获得了无穷的魅力。赏读《旁边的花园》,笔者试图

    2014年32期 No.648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 《套中人》人物形象特点及主题内涵研究

    许晓菲;

    <正>作为契诃夫的代表短篇作品之一,《套中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契诃夫塑造了一个害怕新事物,总把自己隐藏在外套下的人物形象,"别里科夫"也成为对反对变革、维护现状的人物代名词,作品讽刺了当时的沙皇统治阶层,抨击了沙皇统治下的专制制度和落后可悲的人物思想。一、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契诃夫在不到一万字的短篇小说《套中人》中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一经典人物形象,小说以中学教

    2014年32期 No.648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 《格列佛游记》中的黑色幽默

    马江涛;汤棣华;

    <正>斯威夫特一生创作出较多作品,最有名的作品当属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文章或诗。《一个木桶的故事》是斯威夫特创作的第一部成功的作品,创作于1669年,该作品主要对英国社会存在的国教、天主教等教派进行讽刺;而其后期创作的《一个温和的建议》也是一部讽刺小说,主要对英国社会奴役和剥削爱尔兰人的行为进行批判。由此可知,作者在长期的创作中积累下的讽刺技术也成功地应用在《格列佛游记》中,并且讽刺手法在该作品中体现得更加突出和具体。

    2014年32期 No.648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观点_风格与特色

  •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象征手法与后现代主义风格

    秦永生;

    <正>威廉·福克纳出生于美国,是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也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南方文学的统领。福克纳在其创作的作品中往往站在别样的角度对南方女性具有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性进行描述,并对南方强烈的种族歧视和奴隶思想进行批判,也对清教思想残害妇女的行为进行强烈的谴责。美国南方社会近200年的历史变迁、贵族生活的跌宕起伏、每种类型人物的风格变化等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由此可知,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一种后现代精神、先进

    2014年32期 No.648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视界_外国文学研究

  • 《老人与海》的女性主义解读

    王勇;

    <正>一、引言《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发表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同时也是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老人与海》围绕一名叫做桑迪亚哥的古巴老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进行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虽然在小说中,主角最后依旧以失败收场,但是在现实里,这部作品给海明威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老人与海》相继夺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4年32期 No.648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 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生命的意义解读

    曹晶;

    <正>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记者,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是他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之一。在小说中,海明威为我们展示了主人公罗伯特·乔丹在追逐理想父亲形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硬汉精神。故事发生在二战前夕,当时正值西班牙内战,世界范围内的法西斯和反法西斯斗争愈演愈烈,整个社会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主人公乔丹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表现出他心境的压抑,同时我们也为故事中人物所处的艰难环境而深深震撼。

    2014年32期 No.648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苏凤杰;

    <正>女性意识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不断提升,对于当时社会女性低下的观点受到更多女性的排斥,她们倡导男女公平对等,要废除守旧的观点。英国举世闻名的作家哈代创作了经典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从苦难、容忍、抗争等多个层面对女主人公进行描写,针对这个层面,本文开始深入地剖析,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这部小说。一、现代女性形象在小说中,最让人同情和称赞的角色便是女主人公苔丝。她是一个天真、淳朴的女性,也正因为她过

    2014年32期 No.648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真实的社会生活和爱情

    吕艳芹;

    <正>作者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发表于1891年,当时的英国女王还是维多利亚,这部小说是一部悲情小说,它刚一与世人见面,就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人们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不过人们对于这部小说也存有争议,争论的焦点问题就是苔丝的纯洁性。作者生活的年代是封建时代,人们的思想比较落后,对很多观点接受不了,作者笔下的这位女主人公是一位失贞的少女,可是作者在小说当中表现出了对她的同情,在那个时代,作者有这样的思想人们是难以接

    2014年32期 No.648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 从主人公的矛盾性看《红字》

    石颖;

    <正>《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与心理分析小说开创者霍桑的代表作。深受加尔文教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作者相信原罪与救赎等宗教说法;另一方面,又根据自身体验,无情地揭露加尔文教的狂热与专横,对于宗教无法割舍的情结和犹疑不定的困惑,这种矛盾思想贯穿他整个文学创作生涯。《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牧师和海斯特的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矛盾性正是作者矛盾思想的集中体现。丁梅斯代尔意识到自己与海斯特的相爱是对上帝的背叛,但他又无法割舍

    2014年32期 No.648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 《双城记》的人物内涵解析

    刘向辉;

    <正>《双城记》诞生于19世纪的英国,它的作者是查尔斯·狄更斯,查尔斯·狄更斯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这部作品是查尔斯·狄更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法国的大革命,这场发生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小说主要描写了时代变革时各个阶层的遭遇以及他们的命运。因为读者不同,站的立场不同,所以会对这部小说产生不同的认识,因此对它的评价也有所不同。本文就是要对《双城记》这部小说的人物以及包含的意义进

    2014年32期 No.648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 《阿甘正传》:美国梦的完美注释

    张影;刘全敏;

    <正>一、美国梦的来源美国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深入分析美国梦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国梦的丰富内涵。从16世纪开始,欧洲发生了大灾荒,政治腐败,门第观念和出身决定了人的命运,普通民众困苦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来了发现新大陆的消息,这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欧洲人犹如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各国移民纷至沓来,期望能在这片荒野中建立起新的生活。据统计,仅1820年到1920

    2014年32期 No.648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 论《逃离》中的女性形象

    杨延红;

    <正>短篇小说集《逃离》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获奖者爱丽丝·门罗的代表作,全书共八个短篇,均以"逃离"为主题,描述了现代社会女性的生存背景和生活状态,试图在大环境下探讨她们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动机。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在性格、心理和行为活动等方面极具特色,是现代社会中下层女性的典型代表。该书开篇一文《逃离》是最能代表爱丽丝·门罗创作风格的作品,书中的女主人公卡拉历经两次出逃,以达到对传统家庭的反抗、对两性关系的审视和对自

    2014年32期 No.648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 《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意识与寻觅意识探微

    梁丽华;

    <正>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并在整个日本文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在整个国际文坛上的畅销也足以证明该作品以及作者的成功。《挪威的森林》重点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社会正在经历伟大变革时期的日本青年男女的恋爱青春故事。在《挪威的森林》中,小说主人公的纠结爱情、回环曲折的人物纠葛、生与死的冲突、爱与性的共存等人生本质问题的探讨以及青春主题的探寻,都成为揭示当时日本青年一代精神特

    2014年32期 No.648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 梅尔维尔小说《比利·巴德》解读

    李婷;

    <正>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1891)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地位的文学家,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方面均有不俗的成就,为美国本土文学的独立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梅尔维尔生于纽约的一个豪门望族,幼年过着富足的生活,但由于后来父亲破产家道败落,十几岁的梅尔维尔从此开始了凄惨的漂泊生活,先后做过乡村教师、店伙计、农场工人、水手等工作。多年的生活历练使年轻

    2014年32期 No.648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 浅析文学翻译中的补偿策略

    张景成;肖永贺;

    <正>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符号或单纯的文字意义转换,因源语言与目的语在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难免会碰到文化缺省,也势必会导致翻译尤其是艺术再创造的文学作品翻译因跨越时空、脱离情景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翻译损失,对此译者要通过各种措施跨越文化缺省,把翻译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而翻译补偿则是确保译品完整传达原文信息、意义、文化因素、语用功能、审美形式等成分的必由之路。中国著名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

    2014年32期 No.648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 剖析《哈姆雷特》悲剧色彩的翻译手法

    李伟;

    <正>一、引言《哈姆雷特》悲剧色彩的翻译一方面尊重了原著的悲剧性,另一方面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角色抒发了作者对于社会的真实感官。《哈姆雷特》的作者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他看清了时代的悲剧,也努力地想改变一些东西。可个人力量的渺小使他无能为力,就像《哈姆雷特》中的王子哈姆雷特,看到了王公贵族的冷漠、丑恶,充满了俗世社会的厌恶与仇恨,却无法改变什么。当一切压抑得他近乎疯狂时,他的报

    2014年32期 No.648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视觉_影视文学论丛

  • 史诗巨片:电影《勇敢的心》赏析

    杜晓军;

    <正>《勇敢的心》(Brave heart)是1995年上映的美国影片,它是根据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的事迹改编而成的,著名好莱坞电影人梅尔·吉布森担任了该部影片的导演、主演和制片人。《勇敢的心》在上映后获得极大的成功,不仅赢得票房上的胜利,亦得到了众多专业影评机构的广泛赞誉,更是囊括了1995年度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化妆""最佳音效剪辑"等五项大奖。

    2014年32期 No.648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 从《中国合伙人》与《社交网络》看中西文化差异

    吴哲;

    <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把社会知识、信仰、道德、法律、艺术、风俗等综合在一起。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文化产生巨大的差异。电影是社会的缩影,它恰好能反映出不同社会的文化差异。励志创业影片《中国合伙人》是很好的一幅集中国社会文化、思想、经济的写生。通过三个中国式合伙人旅美创业的经过,铺展开了一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全貌。美国的《社交网络》充满了美国式的励志精神:它激励更多青年学生独立思考,做真实的自己。

    2014年32期 No.648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 视觉美与意境美:解读电影美术与影片审美的关系

    陈瑾;

    <正>电影是直接作用于观众视听的综合艺术。"看"是观众欣赏影片、体验电影审美内涵的最重要的途径。一部电影的审美价值的实现虽然离不开好的故事和巧妙的叙述方式,但这些都需要通过影片的画面来承载和给予展现。因此,画面的处理方式直接决定了观众对影片的评价与电影艺术价值的实现。电影美术承担着整部影片人物造型和环境造型任务,它在影片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视觉形象造型作用以及创造影片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的重要作用。[1]电

    2014年32期 No.648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 基于关联理论的电影《乱世佳人》字幕翻译探究

    陈红;

    <正>随着世界各国联系与交流的不断增多,西方国家的文化开始不断涌入我国,这其中也包括了西方电影。由于中西方国家之间文化与语言间的巨大差异,中国观众必须依靠电影的字幕翻译才能有效地观赏电影,从而感受西方电影带来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魅力。正是因为如此,对于这种特殊的翻译形式——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不断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其中。与人们非常熟悉的文本翻译相比,电影字幕翻译有其特殊性,其中最大的不同便在于它

    2014年32期 No.648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 论王家卫《花样年华》的后现代音乐元素

    朱佑宝;

    <正>众所周知,王家卫是20世纪90年代香港最富有影响力的导演,他独特而鲜明的电影风格被人们冠以"后现代艺术文化策略精美包装之下的现代主义价值取向"的称号。"王家卫风格"甚至在当前几乎成为一个专属的电影名词,他具有个人风格的电影语言被诸多导演纷纷效仿与参考,尤其是他对电影音乐元素的选择与运用,也成为众多电影研究学者所关注的对象。王家卫导演习惯于运用音乐元素,例如在他的经典作品《重庆森林》《英雄本色》《花样年华》中,都曾经

    2014年32期 No.648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 浅析音乐在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中的作用

    宋岩;

    <正>一、《菊次郎的夏天》影片概述《菊次郎的夏天》是由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的提名。本片清新自然、温暖如画,讲述了小男孩正南和一位叔叔菊次郎去远方寻找妈妈的途中发生的一系列搞笑而又令人伤感的故事。正南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从此正南再也没见过借口在远方工作的妈妈,正南与奶奶相依为命。暑假开始了,所有的朋友都和父母去海滩享受假期了,连正

    2014年32期 No.648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 电影《夜宴》的舞蹈艺术分析

    丁欣欣;李杰;

    <正>舞蹈在电影中的运用对于电影艺术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突破。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各种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说明人们的审美在不断增强,舞蹈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很细腻,与音乐和语言不同,音乐、语言可以通过字幕或音乐的旋律来让人们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但是舞蹈则不同,舞蹈艺术表达的情感只能通过肢体语言来向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因而舞蹈表达情感才能细腻,更感人。舞蹈艺术这样的表达效果才能给人们带来全

    2014年32期 No.648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立场_古代文学纵横

  • 刘姥姥的双重性格

    胡健;

    <正>刘姥姥是一个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不多的小人物,却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何以在贾府里畅游大观园、醉卧怡红院?这与刘姥姥语言方面的智慧以及性格方面的双重性有很大的关系。在她的性格中隐含着"弱势与强仗""憨厚与圆滑""精细与憾拙""圆滑世故与真诚淳朴"的双重性。一、"弱势与强仗"的双重性刘姥姥为生活所迫与贾府攀亲,原本没有把自己看得有多尊贵。她在对自己角色意识的出色表现中所

    2014年32期 No.648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 欣赏《红楼梦》音乐描写的审美意蕴

    张雪雁;

    <正>纵观世界文学史,中国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且一直影响着后人的写作理念,可以说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名著之一,是四大名著中内涵最为广博的一部。其写作技巧精湛,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小说中对于天文地理、政治历史、民俗宗教、经济、饮食文化、中医药等方面的描写也堪称专业、精准,令研究者无不敬仰。虽然对《红楼梦》的研究见仁见智,但其百科全书式的内容令众多研究者叹为观止。毫无争议,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逼真,性格鲜明,

    2014年32期 No.648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 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中的绘画思想

    胡珺;

    <正>曹雪芹用白话文的形式创作了《红楼梦》这部作品,我们需要从小说的内容去深入研究和挖掘其在文学和美学上的各种价值,以得到其经典性的认同。但是从历史学角度对《红楼梦》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红学的重要组成。自古以来,研究一部文学作品,要从小说的道德观以及诗文的正统性入手,所以在研究《红楼梦》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将作品中的诗意化描写和韵文作为研究其文学价值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只有从诗的高度去研究《红楼梦》,作品才能成为一

    2014年32期 No.648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 浅谈《水浒传》与《洪吉童传》的异同

    朱振霞;郑伟;

    <正>《水浒传》是由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

    2014年32期 No.648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白爱平;

    <正>一、引言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在当前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我国许多文学家所称赞,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获得了文学界的一致好评。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刻画的人物形象有近300人,以儒林人物最为生动,活现纸上。细细品读《儒林外史》全文,读者将会发现在整部书中有两个人物作者花费的笔墨较多,一个是曲超人,一个是杜少卿。其中杜少卿对功名利禄较为淡薄,这点与曲超人完全相反,因

    2014年32期 No.648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 《虬髯客传》写作技巧探究

    葛艳奇;

    <正>我国的小说成熟于唐代。自唐代起,国人才开始为写小说而写小说,把小说当做一种艺术品去创造。明胡应麟《笔丛》三十六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所谓"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是指作者不经过剪裁构思,就将所听到的故事信笔录出。六朝的志怪小说大抵如此写成,所以这种作品谈不到人物的刻画、布局的严密、主题的表现及文学的趣味,严格说来,是够不上称为小说的。唐人就不同

    2014年32期 No.648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 浅谈《歧路灯》中的语言民俗文化

    史兰芳;

    <正>一、李绿园及《歧路灯》李绿园生于1707年,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逝世于北京,享年84岁,他出生在宝丰宋寨,也就是今天河南平顶山的宋家寨,原名李海观,号绿园,它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歧路灯》是其代表作。小说创作于1749年,中间历时30年才完成。李绿园用60多万字,通过108回的故事结构,用非常写实的手法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普通大众

    2014年32期 No.648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 李白《静夜思》意境及其翻译经验分析

    李石友;

    <正>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古诗《静夜思》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只有简单的四行文字,却能够清晰地展现出作者漂泊他乡的思想感情,也道出了上千万人所期待的那个主题。笔者在本文中对诗歌的美学意蕴剖析与介绍,对整部作品的诗境进行重新解读,并提出相关的英译策略,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一、《静夜思》的文学特征解读(一)普遍性与永恒性作品中的普遍性与永恒性的特征是最值得研究的,李白用月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发了在人世间这

    2014年32期 No.648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