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本期佳作

  • 人之将死

    朱子韬;

    <正>第一章:序幕6……5……4……3……2……1……电梯从六楼下到一楼,里面只有一个胡子拉碴的男人,他像是期待着什么又像是畏惧着什么。单纯的期待本可以是一种淡漠的情感,可一旦和畏惧叠加,便成就了一种无可抗拒的热烈的好奇。电梯门开的吱啦声还未及入耳,对面两声枪响随着子弹传入他的心脏。他终于没有能够走出那部电梯。他的名字叫作刘植,他死了。第二章:刘植的故事

    2014年34期 No.650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小小说家

  • 一辈子并不长(五题)

    于德北;

    <正>路遇就在今天,星期日,我去单位加班。所谓加班就是取一个文件,操作过程非常简单,很快完事,完事了就匆匆地往回赶。谁知刚出了单位大门不远,就看到了一个熟人——戚二哥。我们不确认地相互看着,待确认,就礼貌而谦恭地迎上前去,握手寒暄。二哥家姊妹多,他排行在二,所以,我们都叫他"二哥",对于他的大名,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记住。仔细搜寻,似乎连知道也不曾知道。

    2014年34期 No.650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 戏中人

    岑燮钧;

    <正>祖师婆剡剧界也是个江湖,坐头把交椅的是王素琴。这王素琴可不是吃素的。解放前,就与左翼文人有所往来;解放后,每次去北京开会,必有她。心里不服气的是张雅卿。王素琴现在言必称剡剧界大联合,其实,那次联合汇演的点子是张雅卿出的。可是,王素琴向记者介绍那次大联合时,竟说是她领头找的别人,大家都很踊跃,最后找了张雅卿,在姐妹们的动

    2014年34期 No.650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 摄影师(外一篇)

    李立泰;

    <正>摄影师春梦涞长得干巴,个矮,但小伙脸儿白。他叔叔在沈阳工作,有架海鸥120照相机,老得没牙了,还能凑合用。他给叔叔写信,诉说家庭困难,二十多了还没糊弄上媳妇。若再不抓紧恐怕"毁齿儿"。他瞄了句叔叔海鸥相机能否借他用一用?在街上开家照相馆,骗个媳妇云云。他叔叔接到侄儿来信,尽管哥哥没说话,但侄儿代

    2014年34期 No.65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小人物记

  • 老牛的田

    张金凤;

    <正>初见老牛,我差点笑出声来,他真是辜负了"振国"的豪气,也愧对他的姓氏。也就一米六几的小身板吧,浑身剔不下四两肉,蜷头发、高颧骨、苍白的脸,眉心还暗藏着一个"川"字,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我怕是我搞错了,又向同事核实一遍,这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牛振国?怎么一脸愁苦之相?哎!知根知底的人说,老牛苦啊。十几岁的时候,他亲娘死于一个乡镇医生的误诊,苦读多年,好容易从庄稼地里拔出"泥腿子"来,哎!

    2014年34期 No.650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百味人生

  • 我要去少林寺

    杨智俊;

    <正>我要去少林寺。出家做和尚!这个念头第一次清晰无比地蹦上心头时,连温小帅自己也不禁被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地,他就坚定了这个想法。因为除此之外,不会再有第二条路可走。他认定了。温小帅看过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全国各地有多少孩子奔着电影里的那个地方去了,他们是去学武术。而他不同,他是去出家。去做和尚。

    2014年34期 No.650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欲望都市

  • 情人的宠物

    赵欣;

    <正>我有一个朋友老钟,其实也不算朋友,就是五年前抽调在一个工作组,在一起搭档一个月。他那时四十岁了,尚未结婚,所以就成了经常被关心的话题。工作组解散之后就很少有联系了。有一天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了半天,是让我帮着物色对象。他说,高不成低不就,也许农村的女孩子会好些,适合做妻子。如此重托,如此信任,且是这样的事情,自然得帮。

    2014年34期 No.650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打工生涯

  • 玉米地

    陈柳金;

    <正>一初夏,南方的气温已上足了火力,把个太阳烧成了蛋黄大烤饼。大吕踩钢丝一样踩在脚手架上,头发早湿透了,一绺绺地贴在头皮上,像一锅蒸面疙瘩。摘下安全帽,一股酸腐味钻进鼻孔。大吕想用烟草味来驱散头皮味,但戴军不让抽,这山东大汉一上工便把话说得斩钉截铁——高空作业是把头悬在裤裆下,一个闪失就要了你的小命,妈拉个巴子,谁

    2014年34期 No.650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爱情故事

  • 蓝颜,和你不见不散

    雪千寻;

    <正>1任航新买了一辆单车,每天踩着单车去公司。北京的太阳太大了,总是晒得马路白花花的,所以任航想买一副墨镜。先是在路边的小摊,20元一副,钟小可说戴上像大蛤蟆,然后在街边的小店,100元一副,钟小可说戴上像算命先生,后来到底在王府井买到了,480元!任航这次挺满意。在商场的时候特地叮嘱钟小可,要是导

    2014年34期 No.65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流逝岁月

  • 我家的爷们(四题)

    张爱国;

    <正>麻爷我大伯个头一米八,"国"字脸,可脸上不平,一个一个的麻点子,像夏天夜空的星星,还闪啊闪的。至于我大伯脸上为什么有麻点子,我奶奶说是天生的,我大妈说是我大伯小时候得天花时我奶奶没有服侍好造成的。不管什么原因吧,现在都不重要了,反正我大伯从来都不在乎,村里人见了他,都很自然地叫一声"麻哥"或"麻爷",我大伯也都很自

    2014年34期 No.650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专题中国文学

  • 解读莫言《红树林》的文学价值

    孙永兰;

    <正>莫言创作了很多小说作品,其中《红树林》是最典型的一部。红树林指的是华南的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位叫陈珍珠的女青年。这位女青年梦想凭借进城打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她进入城里的一家珍珠加工公司打工。公司里有一位总经理,他的名字叫林大虎。大虎一见到珍珠就非常有性欲,而珍珠对大虎却不理不睬,不为所动。大虎想要用强霸占珍珠,珍珠十分生气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大虎有几个酒肉朋友,其中最铁的两个哥们是二虎和三虎,这两个人都出生于干部家

    2014年34期 No.650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李永红;

    <正>读过《活着》的人都会觉得这部小说很沉重,书中表现出来的是不舒坦的感觉,其实这种不快并不是小说的悲伤故事导致的,因为小说中构造的亡妻、家破人亡等悲惨故事在读者们看来并没有多么震撼,更何况作者本身就不是一位擅长煽情的人,可以说这种表达的方式正是作家最不屑的。对于作者来说,叙述是他比较热爱的,在作品中,他使用一种冷冰冰的笔风讲述着比较曲折的故事,并不经意间将全部的情绪

    2014年34期 No.650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革命精神与悲剧人物塑造

    刘丽娜;

    <正>《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两位相爱的人小芹与小二黑,他们不屈服于旧社会的婚姻制度,打破旧观念,只为了获得婚姻自由的故事,也反映出在党的领导下边区生活的创新以及婚姻自由的制度创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赵树理自称这部作品是问题作品,从小说的命题就揭示了作品的问题,同时这也是赵树理在农村生活下的真实写照和遇到的真实问题,

    2014年34期 No.650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陈忠实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接受

    王慧;

    <正>陈忠实是当代著名作家,长篇小说《白鹿原》号称其"枕棺之作"[1]。小说在写实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了象征、夸张、荒诞描写等文学艺术技巧,在对白、鹿两个家族长达数十年变迁的记录中,寄寓了作者对时代深刻凝重的思考和对关中生活的深切、真实的诠释。小说将各色小人物的人生际遇和阔大的历史背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中不难窥见其与以加西亚·马

    2014年34期 No.650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韩静慧儿童小说创作的女性主义立场

    王敏;

    <正>五四伊始,中国女性儿童文学创作时而隐没、时而显露,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浪潮中闪现着自己独特的身姿。20世纪80年代,更以女性作家群体(包括少数民族女性作家)的涌现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学创作现象。蒙古族女作家韩静慧的创作从民族性格与人性关怀的视角观照蒙古族儿童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发展,在"民族性与儿童性的融合中显示出民族儿童

    2014年34期 No.650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专题外国文学

  • 莎士比亚作品的叙事风格探究

    张蕾;

    <正>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是一名优秀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很多,包括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以及《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等诗歌。对于莎士比亚作品的叙事风格研究,主要以他的《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为例展开。一、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男性叙事风格

    2014年34期 No.650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曼斯菲尔德新西兰系列小说中的自恋人物

    高虹;

    <正>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一位以"英国的契诃夫"著称于世的短篇小说家。英国和新西兰的双重国籍赋予曼斯菲尔德更多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让她在世界文坛的短篇小说界独树一帜。曼斯菲尔德诚然也对英国和新西兰有着无法言说的亲近感和眷念之情,三者之间势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倘若仔细研读曼斯菲尔德的传记作品,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会浮出水面:比切姆家族虽然殷实富足,但却严格恪守着资本主义家庭的道德价值观,这让曼斯菲尔德无时无刻不想

    2014年34期 No.650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

    牛文文;

    <正>《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成名之作。尽管《哈利·波特》在各国翻译出版后引起了程度不一的争论,既有赞扬,也有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哈利·波特"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罗琳为当代儿童文学、幻想文学以及汲取了宗教、文化和元素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以往对《哈利·波特》的研究中,评论者肯定和关注的往往是罗琳借鉴的神话原型,但是从"陌生化"

    2014年34期 No.650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圣经原型解读

    王冰莹;

    <正>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是美国当代犹太裔著名小说家。他的《晃来晃去的人》(Dangling Man)、《受害者》(The Victim)、《赫索格》(Herzog)等作品既有丰富的社会内容,也有精妙的哲理思辨,因而赢得了大众读者和文学界的广泛赞誉。他曾三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一次普利策文学奖,并于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另一名犹太裔小说家菲利普·罗斯曾经盛赞贝娄是与威廉·福克纳并驾齐驱

    2014年34期 No.650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珍妮特·温特森小说的创作特色解读

    王湘敏;

    <正>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1959—)曾被评选为"英国最佳作家"之一,著有《激情》《樱桃的性别》《写在身体上》《艺术与谎言》《苹果笔记本》《守望灯塔》等作品,其中带给她最多争议与荣誉的当属其成名作、半自传体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1985),这部小说为她赢得了英国重要图书奖项——惠特布莱

    2014年34期 No.650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作品的多重审美空间解读

    莫宇驰;

    <正>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战后最具影响力的南方作家。天主教家庭的出身和常年为疾病所困的人生经历给予了作家独特的观察生活的视角和审视生命的立场。在她的作品中,读者既能感受到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敏感与人文关怀,也能深切地感受到那字里行间中所透射出的沉静、率直、犀利和澎湃的力量。此外,作品独特的人物与情节设计、凝练而极具穿透力的语

    2014年34期 No.650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原型理论视阈下的于连形象

    尹红茹;

    <正>原型批评是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产生和发展同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密不可分。荣格将人的心灵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潜意识又进一步分为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心灵的一部分……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存在的。个体潜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结,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1]荣格称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为原始意

    2014年34期 No.650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托尔金的美学思想探析

    欧阳娜;

    <正>英国作家J.R.R.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kline,1892—1973)以《霍比特人》《魔戒》与《精灵宝钻》等英雄主义奇幻小说大放异彩,享誉全球,被称为"严肃奇幻之父"。这位牛津大学古盎格鲁撒克逊语言学教授以超越现实的想象力以及严谨的创作精神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壮丽辉煌而又逼真灵动、丝丝相扣的世界。在文坛对奇幻小说能否登上大雅之堂充满争议的当代,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托尔金

    2014年34期 No.650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一部关于人类命运的寓言:《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解读

    任非飞;

    <正>一、雄壮、悲凉——命运的主题海明威小说以简洁、含蓄、凝练著称于世,《老人与海》也延续了这种风格。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年迈的渔夫桑提亚哥连续84天都没捕到鱼,第85天老人依然孤独地出海捕鱼,在湾流深处,老人遇到了一条硕大的马林鱼,与其搏斗了两天两夜,最终杀死了这条大马林鱼。在返航途中,老人遭到了鲨鱼群的袭击。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精光,

    2014年34期 No.650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小说《红字》的叙事视角及主题内涵研究

    王巍;

    <正>霍桑是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在其一生中创作了诸多经典文学作品。作为霍桑杰出的作品之一,《红字》是19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其以独特的叙事视角与主题特色吸引了诸多文学研究者对其深入剖析、解构。本文对《红字》中的叙事视角及主题内涵全面解析,以便更为深入地解读这部经典之作。

    2014年34期 No.650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郑媛媛;

    <正>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利用她细腻的感情,以轻松活泼的方式真实地反映了乡间绅士以及淑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状况,通过描述家庭中琐碎的事物营造了恬淡的氛围,细致温馨地描述了将要出嫁的少女具有的浪漫情怀以及遭遇到的烦恼。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女性关于婚姻的选择观点,就是要坚持理智和感情的兼顾。在这部小说里,女主人公伊丽莎

    2014年34期 No.650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探析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的艺术手法

    侯俊;

    <正>《都柏林人》是作者乔伊斯早年的作品,它由15篇相互独立而又自成系统的小说组成。小说的内容展示了都柏林的精神发展状况,在乔伊斯笔下,都柏林人不论是在童年、青年时期,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精神瘫痪",这也是作者创作该作品的最终主题。跟乔伊斯的其他作品相比,小说中的传统创作手法明显,但是这并没有使小说晦涩难懂,

    2014年34期 No.650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

    曹勇波;

    <正>《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编年史作家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一部畅销文学作品。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叙事技巧成为读者追捧和评论界关注的两大关键点。作为叙事文学,叙述的主体和框架成为影响作品叙事艺术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多元化叙事手法成功地实现了叙事学上的新革命。小说从多个角度讲述故事,将情节分析得细致入微。这就像摄影中的"聚焦"艺术,在摄影中,聚焦可以分为三种模

    2014年34期 No.650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

    李燕娟;

    <正>一、狄更斯与《远大前程》(一)狄更斯作为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主要作品多是根据自身的经历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进行分析来创作的。狄更斯的作品中经常描述一些"小人物",他通过描述这些小人物的性格和遭遇来反映英国当时复杂的社会现状。狄更斯虽然是非常著名的现实批判主义作家,但他的批判通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于制度的批判,如《雾都孤儿》《老古玩店》

    2014年34期 No.650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基于纯理功能思想对《雨中的猫》的文本解读

    王昕;

    <正>一、引言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他认为语言是一个综合的意义系统,主要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也是语言的三种纯理功能,又称元功能。(Halliday,1994)诸多研究已经验证了该思想对语篇分析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徐珺,2002;杨信彰,2007,2009;黄国文,2010;马瑞芝,2012)为文学语篇的分析提供了更为客观的检验标准和解读模

    2014年34期 No.650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

    于劼;

    <正>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享有极高的盛誉,并于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宠儿》是她的第五部作品,也是莫里森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发表于1987年,并于1988年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一直以来,它都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受莫里森黑人女性作家的身份影响,这部作品中展现出诸多的黑

    2014年34期 No.650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

    倪昆;

    <正>《到灯塔去》是英国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27年,有着浓郁的自传色彩。读者能够从中发现作家的影子以及她对生命独特的感受力和洞察力,这部小说也是伍尔芙本人最喜爱的作品。对于《到灯塔去》,作家曾坦言,"她感到自己从未轻松地创作过,如此丰富的想象过"。小说以全知性视角讲述了拉姆齐夫人一家与其友邻几十年的生活变迁。作品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丽莉·布里斯库有着清晰的女性意识,追求生活

    2014年34期 No.650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温景惠;

    <正>作为19世纪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将浪漫主义与女性主义共同注入其小说创作当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他通过对这些女性各自命运的诠释与描摹,展现了在清教统治之下的美国社会中的女性生存的现状,对女性的自我认知以及自我地位的确立作出了探讨,并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将女性在自我身份的认知和独立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迷惘全部展现了出来。霍桑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红字》就是这样

    2014年34期 No.650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女勇士》的女性悲剧和女勇士形象解读

    秦璇;

    <正>汤亭亭,又名马克辛·洪·金斯顿,美国华裔女作家。她因1976年出版的《女勇士》而一举成名,这一力作成为美国华裔文学史上的里程碑。该作品一经问世便在文学界掀起了惊涛巨浪,并因此而荣获"全美国家图书奖"等多种殊荣。该作品被美国的教授们用于文学课、人类学课、族裔研究课以及女性研究课等课程的研究和讲授。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热衷于对华裔文学进行研究,而《女勇士》无疑是众多华裔文学作品中获得最高论述和评价的一部作品。汤亭亭,

    2014年34期 No.650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

    王玥晴;

    <正>乔治·艾略特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对小说中人物的描写和描述具有超高的水平,其在描写手法上也存在明显的特色,与其他作家不同,乔治·艾略特对于写作有着深刻的认知和明确的目标,她以唤醒社会人的良知为目的,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真实、自然,能够反映社会的现实状况,却具有悲剧的色彩。乔治·艾略特从来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感受,在作品中也会不断体现自己的认知和感想,

    2014年34期 No.650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解读高尔斯华绥《苹果树》中的爱情神话

    董晶晶;

    <正>《苹果树》这部爱情神话的悲剧人物当梅根莫属,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和人的内心世界造成了他们爱情悲剧的产生。作者通过这个爱情神话的破灭深刻反思了英国社会,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现象对美好事物的挤压和蹂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无辜的人们深深的悲悯情怀。一、《苹果树》的现实与浪漫约翰·高尔斯华绥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一,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在对当时英

    2014年34期 No.650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我们的心灵之窗:探究《美丽新世界》

    李靖;

    <正>英国小说家阿道司·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小说在西方和中国吸引了大批读者,在英国现代图书馆评出了20世纪百本最佳英文小说作品中,《美丽新世界》位居第五,仅次于小说《尤利西斯》《了不起的盖茨比》《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洛丽塔》。而在中国,有文学评论家将其列为了"人生必读的百部名著"。《美丽新世界》对极权主义思想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与讽刺,而本文对这部小说作品的主题内涵及背后的思想进行解

    2014年34期 No.650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高勇;

    <正>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英国著名的作家,以批判现实主义闻名,是19世纪英国最著名的作家。狄更斯是一名资产阶级的激进派,和大多数人一样,他知道那个时期英国的社会症结,但是因为他们自身中产阶级的立场以及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使他们只是想着如何对社会进行必要的改良而反对进行激烈的革命或是阶级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宪章运动以及欧洲大陆在1848~1849兴起的

    2014年34期 No.650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解学林;

    <正>一、引言加拿大英语文学虽然历时不长,也长期笼罩在悠久英国文学和强势美国文学的阴影下,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休·麦克伦(Hugh Maclennan,1907—1990)、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等作家的崛起逐渐散发出旺盛的活力,特别是伴随着2013年10月10日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在诺贝尔文学奖折桂,加拿大英语文学不

    2014年34期 No.650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

    王晓燕;

    <正>一、引言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出生于美国纽约,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驻校作家和客座教授,自从1936年发表小说集《北门边》(By the North Gate)以来就几乎没有停止过创作,不断有新作问世,截至目前,单是长篇小说就出版了《人间乐园》(A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漆黑的水》

    2014年34期 No.650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邹舒远;

    <正>一、引言在源远流长的英语文学史上,探险小说是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学类型,不仅深受少年儿童喜欢,而且也受到了成年人的热捧。几百年来,英语文学史上已经出现了诸多经典作品,比如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的《鲁滨孙漂流记》(Robinson Crusoe,1719)、《辛格尔顿船长》(Captain Singleton,1720),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的

    2014年34期 No.650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信仰引导行动:论《圣诞颂歌》的社会意义

    李炎芳;

    <正>《圣诞颂歌》是狄更斯所写的最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短篇小说。主人公斯克鲁奇非常富有,但极为吝啬、自私的形象,在某一个圣诞节的平安夜,有三个圣诞精灵——"过去之灵""现在之灵""未来之灵"以梦境的形式来造访他。在梦中,他就开始逐渐地反思审视自己的人生,最终明白金钱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快乐是来源于帮助别人,是给予。从此,主人公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转化。本文就作品的创作环境,这种信仰发生的社会以及为什么一梦就能让其觉

    2014年34期 No.650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