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前沿_观点与争鸣

  • 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主题

    郭勇丽;

    <正>一、引言"现实主义"一词最初是于19世纪30年代针对"浪漫主义"而言的,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一名词开始从法国向欧洲蔓延,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在欧洲文学界内流行开来。在19世纪,不乏天才的文学作家和诗人,他们对于社会的本质接触更加敏感,这些现实的感悟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英国女作家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便是以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语言意识等将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

    2014年35期 No.651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异化”主题在现代美国小说中的体现

    刘敏;

    <正>现代派文学中的异化概念是指在高速发展的物质世界中人的孤独感与被遗弃感、人与人在情感世界中的冷漠、疏远与隔绝以及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孤立无依、失去归宿。这种异化概念是现代西方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显著特征。而现代文学旨在表现异化主题,形象地刻画出这样一类"异化人"——那些真实地存在于这个社会却无归属感,与周围其他人缺乏联系,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社会交往上都与世隔绝的人们。在当代美国小说中,异化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

    2014年35期 No.651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对欧美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浪漫价值评论

    王丹;

    <正>浪漫主义的萌生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变革紧密相连,这在历史上是十分独特的。浪漫主义彻底站到了旧的理性价值的对立面,构建了新的文化模式,那么其所提倡的浪漫价值究竟如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探讨。一、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概述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后期,在19世纪初进入繁盛时期。在18世纪后期以前,浪漫主义并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文学体系,更没有成为一种文学潮流。当时只存在有一些浪漫的创作手法与模糊的浪漫概念。

    2014年35期 No.651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霍桑小说心理叙事空间解码

    王伦;

    <正>一、引言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出生于1804年,扎根于本民族文化进行创作的霍桑凭借对于生活的独特考量与精湛的创作手法获得了历代读者的青睐与评论界的极高赞誉,同时开启了美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历程,这使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对诸多著名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海明威、福克纳等。与霍桑同时代的著名小说家爱伦·坡曾这样评价霍桑的作品:"属于艺术的最高

    2014年35期 No.651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莱辛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及象征意义

    何英;

    <正>2007年,88岁高龄的多丽丝·莱辛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标志着女性主义文学在21世纪成为主要的文学思想。在这个世纪,女性文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文学的舞台上,一直以来都是男性主导,男性成为统治人类精神家园的主宰,然而,女性作家的不断出现为这个舞台增添了无限色彩,体现了在新世纪男女平等的思想,也表现了两性之间的和谐共存与相互理解,为提升人类的生命价值和

    2014年35期 No.651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狄金森诗歌空间建构的美学分析

    郑菁;

    <正>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从25岁就开始隐居避世,开始其诗歌创作生涯,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享誉19世纪美国文坛的著名诗人。在其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创作了1800多首诗歌,并且留有1000多封信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她在生前并没有受到读者的认可,却在其去世100多年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卓越的创作才能直到其过

    2014年35期 No.651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试论华兹华斯的自然情缘及其文化意义

    廖海红;

    <正>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也是世界伟大的诗人,由于他常年居住于英国的西北部一个多山的湖区,因此,被称为"湖畔诗人""自然诗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将大自然看做是自己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以独特的观察力捕捉着那些日常生活中不被人们关注的小事,他的诗风朴素自然,不夸饰浮艳;在其诗歌的创作中,喜用民间口语,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涵着深远的意旨。优美的自然环境,培育了华

    2014年35期 No.651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日本古典文学中的色彩观分析

    杨学江;盖虹;

    <正>人类对于色彩的认识和美的意识首先都是基于对自然色彩的认知而发展来的,这种由对自然色彩和美所引发的感动,即美的感受性是人对美的感悟,是把自然美和色彩美有机地紧密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意识也是首先与色彩和自然美的素材联系在一起的。一、日本自然美和色彩美的相位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具有情感属性。日本美的相位首先是自然美和色彩美的相位。自然美和色彩美成为所有日本文学上的美形态

    2014年35期 No.651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文学视角下解读中西方文化中的英雄观念

    门薇薇;

    <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说,英雄与其特有思想观念产生的演变历程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与意义。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发展与演变,英雄作为人与神的结合体,所体现出来的神性逐渐减少,而人性却不断彰显。本文以《奥德赛》与《西游记》两部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为例,从文学角度对不同文化中体现的英雄观念进行分析,并对其反映出来的文化特质深入解析。一、中西方文化的英雄思想差异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总是将神明赋予英

    2014年35期 No.651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中西方跨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翻译与鉴赏

    周丽杰;

    <正>文化会时时刻刻影响到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因此我们说基于这种基本属性,中西方跨文化现象给人们直观的表现便是思维。我们不能否认中西方人们思维模式所存在的差异,而这正是中西方跨文化现象的本质。随着时间的变换,在不同的历史进程成长起来的文化都带有各自的思维特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思维特点往往忽视个体事物之间的差别,并且夸大了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在所有的思维特点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因

    2014年35期 No.651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评说_作家与作品

  • 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李红梅;杨天美;

    <正>夏志清创作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捧红了女作家张爱玲,事实上,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的翘楚,就已经在国内外文坛展现出耀眼的才华。她能够运用自己独有的女性视角与个性化的感悟,在文学创作中全面地展现了现代女性群体在封建传统社会中所遭受的压迫。这些作品不但能够表现出对前辈女性作家的超越,在文学史上具有跨越性的意义,并且对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2014年35期 No.651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边城》的叙事特征与文化内涵研究

    张妙珠;

    <正>京派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一直被文学评论家们认为是一部歌颂人性美的富有"田园牧歌式"风格的小说作品,甚至作者自己也说过,"我一直想去建造一个供奉人性的希腊庙宇"。所以,人们通常对这部作品是从人性真善美角度来解析的,作品中用大量内容描写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呈现出牧歌、挽歌式的诗性图景等内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在叙事技巧方面也凸显出自己的特色,使其内容与主题、形式相得益彰,让《边城》魅力经久不衰,

    2014年35期 No.651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探究冰心《超人》的情感宣泄

    陆纯梅;

    <正>冰心在"五四"情绪高涨时期选用"问题小说"进军文学领域。她创作的多部小说在文学领域都受到好评,如《两个家庭》《超人》和《去国》等。作品《超人》是冰心在进入文学研讨会不久创作的,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世人看做是冰心前期作品的典型作品。然而新中国成立后,该作品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有部分现代文学研究人员指出冰心创作的《超人》标志着她要摆脱问题小说,也有些则表示该

    2014年35期 No.651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大堰河——我的保姆》艺术赏析

    钟云霞;

    <正>在1932年末的冬天,被国民党逮捕的"左翼美术家联盟"艾青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于监狱中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养母的敬爱与感恩之情。在1934年发表后,受到社会上各界人士的广大反响,被人们广为赞颂,成为艾青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一、从艺术角度来赏析从艺术的角度上观察,艾青这篇自由体诗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排比与反复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是这首诗的主要特色之一。(一)排比和反复在不同形式中的运用

    2014年35期 No.651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话剧《雷雨》中的现代性意象解读

    马妍;

    <正>话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以规范化的文学语言的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深深地吸引读者。一、"意象"丰富意蕴引人深思"一个意象是一刹那间里呈现理智和情感复合物的东西",意象作为一个诗学与美学的范畴,也是戏剧艺术中重要的概念。意象既属于剧作家创造的产物,又属于观众审美经验创造的产物,是剧作者、演员、导演、观众交流的成果。因此,戏剧的意象不仅是剧作

    2014年35期 No.651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永别了,武器》中的战争与人性的思考

    吴建江;

    <正>一、作品简介在《永别了,武器》里,海明威讲述了一战中服役于意大利的美国青年弗利德里克·亨利中尉志愿参战,除了遇到几枚炮弹,几颗子弹,主人公亨利大部分时间都在意大利、瑞士那些历史悠久的城市、风景如画的小镇间与英国女护士凯瑟琳·柏克莱发生了深沉的爱恋。小说中似乎并不多见战争的魔爪带来的打杀血流成河,炮火烟尘妻离子散骨肉分离,但又的确处处是战争的影子,而且让人看完后由衷地厌恶战争。这就是海明威的高明之处,文字于克制中显现的人性

    2014年35期 No.651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的生活境遇

    张长颉;

    <正>一、引言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闻名于美国文坛的黑人女小说家。她生于俄亥俄州克里夫兰附近的罗伦城。幼年是在经济大萧条中度过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都具有棱角分明的个性。受其父母影响,莫里森从小就养成了好战的精神,而且莫里森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1953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后,她又就读于康乃尔大学并获文学硕士学位。后来在纽约的兰多姆出版社担任高级编辑,她主编的《黑人之书》被称为美

    2014年35期 No.651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探究华兹华斯《水仙》的创作观与自然观

    董霞;

    <正>在华兹华斯的经典诗歌作品中,《水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经典抒情诗,它是诗人在1804年的时候写的,并于1807年发表。这首诗所描写的是诗人和他的妹妹在郊游的时候所看到的美景,在湖面上,水仙花盛开,在徐徐的微风下,湖水泛起涟漪,水仙花微微飘起。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游戏一般,水仙花则仰天闪耀,是非常美丽的景色,令他们二人流连忘返。对于《水仙》这首诗,世人称其是对大自然的景色进

    2014年35期 No.651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茫茫藻海》中女性的悲剧

    卫娜;

    <正>简·里斯出生于1890年,是20世纪中期重要的女作家。1927年,简·里斯在英国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那时她已33岁,已经不是刚来英国时的那个天真少女,时间的刻刀已在她的身心留下了很深的刻痕。天才的凯瑟琳在四年前去世,35年的短暂人生虽有婚姻的不幸,但总体显得平静幸福,去世时声誉正隆。相比之下,简·里斯虽然不幸,但她还可以用写作抚慰心灵,因此《四重奏》这部今天被人列为经典的小

    2014年35期 No.651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美国牧歌》对于女性主义运动的反思

    张罗;

    <正>犹太裔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小说《美国牧歌》于1997年出版后广受好评,获1997年普利策奖。作为《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美国牧歌》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为背景,透过利沃夫一家的曲折经历反思了当时美国社会盛行一时的族裔同化论。小说鲜明的移民美国梦主题已经引起评论者的高度重视,目前有多篇论文对此进行了专题分析。提摩西·L·帕里什认为,小说中的家庭叙事可以视作整个

    2014年35期 No.651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魔幻色彩下的印度:读拉什迪的《午夜之子》

    张学敏;

    <正>《午夜之子》的作者是拉什迪,他是一位传奇作家,这部小说算是其写作生涯的开篇之作,刚刚出版就获得了当年的度布克奖。这部小说面世以后,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使得拉什迪一跃成当时世界上一流的作家,与马尔克斯、昆德拉和格拉斯等齐名。"午夜之子"是一个虚构的词。据小说讲述,印度是在1947年8月15日午夜宣布独立的,当时在新德里就任的第一任总理是尼赫鲁,在印度刚宣布独立之时,整个印度有1001个婴儿出生,可是当时的婴儿

    2014年35期 No.651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观点_风格与特色

  • 解析《简·爱》背后所隐藏的主题与内涵

    吴丹凤;

    <正>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创作于1874年,是一部批判现实的名作,在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小说对当时英国底层妇女的女权维护意识进行了集中展现,摆脱了男权主义的控制,在精神上鼓舞了一大批读者,在热情上感染了后世作品。一、《简·爱》的背景分析夏洛蒂创作《简·爱》时正是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发展的时候,引发的民主社会思想和科学进步思想对当时的人们有着很大的触动。在英国,很多的

    2014年35期 No.651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文学艺术魅力

    邹婷;

    <正>《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反蓄奴制的小说,可是与以往的反蓄奴制小说又有所不同,因为这部小说不单单在讲述黑奴的悲惨命运与痛苦挣扎,更深刻地反映出了母性的伟大。小说主要阐述了19世纪美国人民的信仰,作者通过对这一信仰的阐述表达了"奴隶制度对家庭造成的破坏"的主题思想,目的是为了重新唤醒这种伟大的母性,从而团结一致,共同反对奴隶制度,建立美好家园。一、情感揭露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是以情感人的,作者塑造了

    2014年35期 No.651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从《小说神髓》分析近代写实主义的文学理念

    黄丽;

    <正>日本近代文学的生成并没有像西方近代文学那样,以浪漫主义文学作为开端,而是以写实主义文学的诞生,迎来了文学的近代曙光。在阶级矛盾的背景下,明治政府加紧镇压自由民权运动。同时又确立了绝对主义天皇制,进一步压抑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对民主、自由的渴求,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开始排除对现实的主观的空想,而产生忠于现实的现实主义的态度。当时西欧写实主义的发展达到了顶点,日本的写实主义文学思潮正是在这种不安

    2014年35期 No.651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梅勒《裸者与死者》文化语境的魅力分析

    赵玲;

    <正>从开始上大学到现在,诺曼·梅勒就已经发表了30余部文学作品,虽然在60年坚持不懈的创作生涯中梅勒的小说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但是,在他25岁时所创作的《裸者与死者》却是梅勒的代表作。[1]这种现象不仅令人费解,而且也使梅勒自己啼笑皆非。在《自我广告》中,梅勒就指出自己为小说的成功而忧伤,主要原因是在他还未真正是男子汉时,就已被誉为"美国著名作家"的称号,以至于《裸者与死

    2014年35期 No.651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爱与恨的冲突:《呼啸山庄》的人物关系

    陈建华;

    <正>一、善与恶的冲突——惊心动魄(一)希斯克里夫与辛德雷之间的冲突在《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被描述为一位魔鬼,他的心里阴暗,人格扭曲,他憎恨所有人,甚至包括整个世界,他用肮脏的、下流的手段毁了两个家庭,用上一代的仇恨惩罚了下一代无辜的人。但在笔者的眼中,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他那无法摆脱的爱和他疯狂的报复计划都与他所成长的环境分不开,辛德雷对他的鄙视与非人的对待以及他所遭受的

    2014年35期 No.651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人物特点分析

    刘长秀;

    <正>马克·吐温对海伦·凯勒做过高度的评价,他说过,在19世纪,世界上存在两个奇人,其中之一便是海伦·凯勒。她创作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即使读过很多遍,但作者顽强的心每次都能触动我们。在美国,没有人不知道海伦·凯勒,她在幼年的时候受到重病的侵袭,险些丧命,命虽保住,但她却只能生活在黑暗和无声的世界中。遭受如此命运的凯勒并没有抱怨上天的不公,也没有自感堕落,而是勇敢地站起来与命运进行抗争。在生活中,

    2014年35期 No.651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莎翁《皆大欢喜》中的狂欢化语言叙事策略

    郭美玲;

    <正>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剧作家、诗人和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的戏剧作品,喜剧《皆大欢喜》是他早期的作品之一。从作品的形式入手,莎翁在作品中将正反两派的激烈冲突表现得非常充分,而且作品还体现了一定的和谐平等的思想。作品中有戏仿式的争论、不拘礼节的交谈以及直言不讳的劝说。这些叙事让作品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的严肃文风,体现出鲜明的狂欢化色彩;就作品的内涵而言,文艺复兴时期,作者及人们对生活的理想、对自由平等和个性

    2014年35期 No.651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双城记》的人物形象塑造探究

    陈婷婷;

    <正>由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所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双城记》是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评论领域一部值得深刻研究的宏著。1812年狄更斯生于英国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不到15岁就要外出工作,挣钱养家糊口。由于从小没有受过太多正式的学校教育,狄更斯后来的文学成就主要得益于他的文学天赋、后天勤学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亲身体验。也正是基于此,狄更斯在人才济济的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

    2014年35期 No.651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唐璜》中拜伦人格分析

    张蕊;

    <正>《唐璜》是拜伦的艺术精品,拜伦塑造的唐璜成为继浮士德、唐·吉可德与哈姆雷特之后的第四大西方文学史上不朽的人物。《唐璜》故事起源于西欧的传说,其是毫无心肝、无恶不作的放浪贵公子。这样的传说被拜伦加工,丰富与充实。《唐璜》并不是拜伦的自传,但其主人公却是作者笔下为数不多的男性形象,更注入了拜伦自己的思想以及血液,极具其生活印迹,作为拜伦理想化形象的唐璜,与真正的拜伦存在很多相通之处,我们不难从唐璜中看出拜伦真实

    2014年35期 No.651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解读小说《名利场》的语言艺术

    徐蕾;

    <正>《名利场》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的英国,这个时期的英国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拉动,社会经济迅速地扩张,经济的发展刺激英国人的金钱观发生了变化,人的价值观开始变得扭曲,人们对于金钱和名利的追求空前的高涨,该作品的主人公利蓓加就是因为这样成为悲惨人物,在名利和荣誉的诱惑下,她慢慢开始堕落,最终成为社会的牺牲品。再加上父母早亡,使她的命运更加悲苦。万幸的是,利蓓加具有美丽的容貌和不错的智慧,在经历了因贫穷带来的不

    2014年35期 No.651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哈姆雷特》悲剧主题解读及译本研究

    高至华;

    <正>《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之一,代表了莎翁一生中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主人公哈姆雷特在性格上的复杂性是人们经常谈论与研究的话题,他在剧中有着多疑、犹豫等性格,而这也是他最终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一、哈姆雷特悲剧的必然性分析曾经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之所以哈姆雷特复仇出现了悲剧结局,是因为他的抑郁情绪让他通向了死亡之路。例如英国著名学者H.查尔顿在为《哈姆雷特》写下前言的时候,就有"在故事中,哈姆雷特的抑郁

    2014年35期 No.651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奥赛罗》主题内涵与译本文化补偿策略研究

    李君;

    <正>一、《奥赛罗》悲剧主题分析想要深入研究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本质,就必须要结合作者的实际情况与创作背景。在创作完成《哈姆雷特》之后,1604年莎士比亚立即开始了《奥赛罗》的创作旅程。主人公奥赛罗是意大利威尼斯城中的将军,是一个非洲黑人,女主人公苔丝狄蒙娜是同城贵族家的女儿,拥有美丽的容貌与善良的性格,她深爱着奥赛罗的开朗性格,并且瞒着父亲与他结婚。作为奥赛罗的老部下,伊阿古外表看似忠厚老实,实

    2014年35期 No.651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李尔王》翻译中的叙事风格

    谭宏伟;

    <正>《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在这部作品当中,莎士比亚同样创造了众多经典语句,揭示了许多人类社会的真理和生存之道。这也是这部戏剧能够被人们一直推崇和接纳至今的主要原因。在这部作品当中,作者使用了复调的叙事手法,有效地改变了原作当中平淡的叙事结构,提高了戏剧的表现力,给人以跌宕起伏之感。在翻译戏剧的过程中,为了使译本能够更好地契合原作内容和原文的创作条件,需要结合戏剧中所使用的语言和戏剧的创作背景,以

    2014年35期 No.651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视界_外国文学研究

  • 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纯洁观

    夏菲;

    <正>著名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一生刻画了无数的女性形象,《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德伯·苔丝最具代表性。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打工。在辛苦的工作中她遇到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花花公子亚雷,这个人物的出现打破了原本属于苔丝的平静生活,让她未婚先孕。苔丝没有受到传统思想的桎梏,她勇敢地面对和承担了所有的不幸。作为她勇敢精神的回报,上天为她安排了一次人生的真爱——克莱。新婚当夜,苔丝怀着对爱情和婚

    2014年35期 No.651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从女性批评视角分析《宠儿》的母性弑婴主题

    钟瑜宁;

    <正>20世纪的黑人作家对于美国的文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黑人文学构成了美国文学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美国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众多作品中,对文坛影响最大的是《宠儿》。《宠儿》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它的社会价值,更展现了美国当时奴隶制下浓烈而畸变的母爱。一、弑婴的根源(一)塞丝关于母亲的创伤记忆在塞丝得知自己以及孩子将要被奴隶主带回"甜

    2014年35期 No.651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理智与情感》中的人物解读

    秦永生;

    <正>简·奥斯汀出生于英国,是最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在其创作生涯中出版了很多著名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并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此外,从作品的欣赏价值还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创作风格,尤其是作品的整体思路,它关系到作品的成败。《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处女作,并且是从女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部小说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同,从而为她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文中对于人物的描写所采用的

    2014年35期 No.651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女性视角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马江涛;王晓丹;

    <正>英国工业革命在19世纪得到了飞速发展,民族文化也受到科技和民主思想进步的影响。此时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女作家活跃在英国文坛上,她们创作的作品都站在独特的女性角度进行描写,也成功地塑造出诸多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而夏洛蒂·勃朗特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出生的家庭地位低下,父亲是一位贫穷的牧师,自幼母亲便离世,并且在她8岁的时候和姐妹们被父亲送到一所慈善学院,在学校的悲惨生活成为她创作的动力,继而创作

    2014年35期 No.651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评小说《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

    黄蓓;

    <正>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成名之作是《乱世佳人》。小说讲述的是南方小姐斯佳丽的爱情故事,记录了美国南方最后的辉煌以及美国的南北战争对南方所造成的重创。1936年该书一问世就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勇敢而又坚强的数名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战争期间勇敢地与敌人进行斗争,在逆境当中顽强地生活,战争结束之后她们通过勤劳以及坚定经营自己的家庭。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爱恨分明,她坚强、勇敢、执

    2014年35期 No.651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安娜贝尔·李》:爱情、死亡与唯美意境

    王李云;

    <正>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19世纪上半叶一位创作理念与文风都独树一帜的著名作家。许多读者是通过其充满恐怖、怪诞与神秘色彩的哥特式小说认识和了解爱伦·坡的。《厄舍屋的倒塌》《红死魔的面具》以及《黑猫》等,一直是评论界所热议和备受读者青睐的经典佳作。这些小说都曾经被多次改编为各种艺术形式,经久而不衰。在浪漫主义文学盛行的这个年代,读者却从爱伦·坡的这些作品中看不到诗意的生活、浪漫的爱

    2014年35期 No.651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美国人性

    张敏轩;

    <正>饱受忧患挫折的埃德加用诗人的想象力使哥特式恐怖小说的诡秘插上翅膀,也让恐怖氛围更添穿透力,诗人以其丰富的心灵演绎着离奇情结中错乱的精神,让小说恐怖直击人心,而这一成功都得益于作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环境塑造能力。一、《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语言特色《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结构紧凑,篇幅较小。全文仅包含2500个单词,但文中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值得推敲,都渲染出文章的恐怖效果,可以说每一

    2014年35期 No.651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存在主义视阈下梅尔维尔小说《白鲸》解读

    陶古斯;

    <正>一、引言在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涌现出了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学家,其中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1891)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虽然他在过世多年才引起世人的关注,但依然与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并称为19世纪美国最具开创意义的两大作家。梅尔维尔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名门望族,自小家境殷实,但是后来12岁时因父

    2014年35期 No.651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谈雨果《巴黎圣母院》中人性的悲哀

    刘楠;

    <正>《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第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情节波动曲折,紧张生动,使用离奇和对比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的法国有关爱恨情仇的故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法国首都巴黎。"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爱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舞姿优美,歌声动人,长得更是美丽迷人。爱斯梅拉达的出现使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深深地陷入迷恋,他燃起内心

    2014年35期 No.651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中伦理悲剧的本质探讨

    罗海鹏;

    <正>1998年,菲利普·罗斯凭借他的著名小说《美国牧歌》获得普利策文学奖殊荣,这部创作并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刻画的是20世纪初以来半个多世纪的美国社会,越战时期的美国社会是这部小说刻画的重点。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几乎每十年就会有一个大的文化变迁,首先是爵士时代,然后到全美经济大萧条,二战中美国争得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头衔,但是二战后垮掉的一代让美国变成了一个充满荒淫和颓废

    2014年35期 No.651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谈果戈理小说《涅瓦大街》

    刘昌利;

    <正>H.B.果戈理(1809—1852)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俄国"散文之父"。其中短篇小说作品《涅瓦大街》主要以19世纪上半期俄国的社会生活为题材,向人们展现了受资本化思想影响下各阶层人们的"灰色人生"。该部小说的情节发展主要围绕着三个男性形象来展开——中尉皮罗戈夫、画家皮斯卡廖夫和德国工匠席勒。其中画家皮斯卡廖夫对"艺术文本化"的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幻想最终破灭

    2014年35期 No.651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生态女权主义视角下《啊,拓荒者!》解读

    熊文光;

    <正>一、引言在20世纪美国第二次文学繁荣过程中,诞生了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个作家群体,而在这个群体中,薇拉·凯瑟(Willa Cather,1873—1947)是一个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出生于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的薇拉·凯瑟自幼跟随父母移居到西部遍布广袤草原的内布拉斯加州。在大草原的生活

    2014年35期 No.651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天堂与地狱的婚姻》中的矛盾思想与差异对立

    欧阳玲利;

    <正>布莱克的作品主题广泛多样,思想观点独特新颖,表达方式风格多变,既有复杂深奥、含糊难辨的,也有简单明了的。其作品的这些特点与古典主义截然相反,将古典主义对文学创作的束缚彻底打破了,由此而掀起了反古典主义的文学运动,深刻地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布莱克在生前并没有得到他人的重视,但其诗作对后来整整一个世纪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些评论家将他与华兹华斯、艾略特等共同称之为英

    2014年35期 No.651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乌托邦思想及文化价值探索

    董君;苗凤波;

    <正>丹尼尔·笛福是18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创作的《鲁滨孙漂流记》取材于英国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荒岛历险故事,被人们称作"英语中最早最广泛流行的小说",在全世界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随着近几年多元化的文学理论开始出现,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研究内容也逐渐增加,许多研究者认为这部作品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反映出欧洲的乌托邦思想,并且在小说主题背后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价

    2014年35期 No.651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从《大街》的主人公看妇女选举权运动

    丁慧;

    <正>作为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路易斯在1920年出版了他的成名作《大街》。《大街》问世后一鸣惊人,好评如潮,连续再版28次,成了"20世纪美国出版史上最轰动的事件"。路易斯创作《大街》的时候正是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的高潮阶段,于《大街》出版的同一年美国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怎能对大规模的妇女运动无动于衷呢。当路易斯最初构想《大

    2014年35期 No.651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浅析《伊豆的舞女》中的遗憾人生

    徐洪杰;

    <正>《伊豆的舞女》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1926年发表在日本新感觉派的机关刊物"文艺时代"上。关于川端康成的研究,在日本的文学界是最为瞩目的研究课题之一。提到川端康成,就不可能不提到《伊豆的舞女》。《伊豆的舞女》这部作品在发表之初就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一、川端康成以及其作《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的小说家,新

    2014年35期 No.651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回声制造者》中的生态关爱研究

    范小莉;

    <正>一、鲍尔斯作品的生态伦理价值许多哲学家都曾经或正在尝试思考生态和经济的辩证关系,指出如果经济的发展仅仅关注它的绝对价值和效益,而选择性忽略它的生态价值和伦理价值,经济的发展必将走上异化的道路,进而导致人性的异化和自然生态的异化。经济的发展必须以认得生态意识为前提,例如雷毅(1999)曾经指出:只有当一个人具有了深层生态意识,他才会自觉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放弃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尽可能地选择有

    2014年35期 No.651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视觉_影视文学论丛

  • 日本侦探类动漫的推理特点分析

    吴繁;

    <正>五六十年代的日本正是推理文学盛行的时候。在推理文学渐热、新人作家辈出影响着日本文坛的时候,日本的动漫推理文学也逐渐开始流行。根据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马华[1]统计的从1967年至2008年日本主要的侦探动漫有《鲁邦三世》《城市猎人》《名侦探福尔摩斯》《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名侦探柯南》《傀儡师左近》《推理之绊》《侦探学园Q》《死亡笔记》等,创作风格总括为悬疑、科幻、惊险动作、灾难、爱情;

    2014年35期 No.651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电影音画“情意合一”的美学效果解读

    郎月铃;

    <正>音乐对现代电影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艺术语言形式。虽然在电影艺术出现的早期,技术上无法实现专业的电影配乐。并且,没有音乐的参与,观众一样也可以通过电影画面了解电影创作者所要阐释的具体内容。但随着现代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已经成为影片传情达意的必要手段之一。音乐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气息,也拓宽了电影的审美领域,延长了电影的审美效应。美国艺术理论家苏珊·朗格认为,任何一件艺术品的成分都是与其整体形象密切相关的。这些成分的

    2014年35期 No.651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门第》:被梦击中的现实

    苏扬;

    <正>相信有很多人看过《门第》,并不同程度地被这部剧所吸引。《门第》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门第"的故事:何罗两家是往来多年的生死之交。若干年前,何父为救战友老罗溺水身亡,撇下孤儿寡母无人照管。如今何妈妈靠卖馒头辛苦拉扯两个儿子秋生和春生长大。与之相对,老罗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却念念不忘当年救命之恩,始终恪守与老何的约定:将自己的女儿小贝嫁给春生。小贝的哥哥胜利一方面看不起何家,一方面有感于自己失败的婚姻情况,极力反对何

    2014年35期 No.651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怦然心动》中梧桐树的象征意义

    白淑霞;

    <正>美国著名导演罗伯·莱纳在2007年执导了电影《遗愿清单》,影片传达了他对人生尽头的终极思考;三年后,他转换角度,导演了电影《怦然心动》(Flipped),该片根据美国著名儿童作家文德林·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小说改编,描述了青春期男孩女孩之间一见钟情、怦然心动而又互相抗拒的有趣故事,表达了他对人自我成长的思考。影片以女孩朱莉和男孩布莱斯两人的内心独白来

    2014年35期 No.651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唐山大地震》中的电影音乐管窥

    曹洋;

    <正>唐山在1976年的7月28日发生了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给唐山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至今唐山人民回忆起当时的地震还是心有余悸,虽然时间过去30多年了,但是地震给人们留下的回忆却是永远的。著名导演冯小刚在2010年根据这个题材拍摄了《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为了增加电影的效果,导演特意聘请王黎光作为音乐主创,使电影的音乐效果更佳,从而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一、《唐山大地震》影片主要内容分析

    2014年35期 No.651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浅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音乐

    李斐;

    <正>一、《海上钢琴师》评析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背景音乐着力由爵士钢琴乐打造完成,将影片主人公1900传奇的人生完全展现了出来,并通过对不同风格音乐乐曲的运用来烘托影片的钢琴音乐造诣,使得整部影片形成欢乐而又忧郁的氛围,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整部电影紧紧围绕故事展开的场所"弗吉尼亚号"、唱片、钢琴、小号手马科斯·托尼以及故事的主人公——钢琴师1900五条主要线索展开叙述。其中,小号手马科斯·托尼是

    2014年35期 No.651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立场_古代文学纵横

  • 试论《战国策》中的寓言艺术

    李伟;丁秀霞;

    <正>《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思想与政治主张的一本国别体史书。它涵盖了那一时期的生活、政治主张、外交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其大量地使用了寓言故事,使其内容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强烈的政治色彩,充分展现了寓言的力量与特色。一、故事内容:浅显、有趣、情节性强寓言故事的魅力就在于其以简短的故事讲述了深刻的道理,先秦时期的寓言也不例外。但在大多数的子书中,寓言故事往往只是用来阐述本流派的一种学

    2014年35期 No.651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解读古典诗歌《问刘十九》的魅力

    白志文;

    <正>白居易创作的《问刘十九》全是五言绝句,内容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主要意思是,最新酿造出来的酒上面还隐现绿色的波纹,红色泥的炉子闪现出橙色的火花。而在屋外,夜色已经降临,一场暴风雪就要到来,瞬间寒意大增。在这寒冷的夜晚,你是否要来共饮。这首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了风雪来临前傍晚的事情,他想邀请朋友共饮。在这首诗中并没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但处处散发着温馨的格调和灿烂的色调,读完让人倍感

    2014年35期 No.651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论李贺诗歌中“红色”的运用

    龚俊杰;

    <正>一在唐诗璀璨的星空中曾划过一颗耀眼的流星,那就是"诗鬼"李贺。李贺就像一个神奇的画匠,做着"人类灵魂在这个星球上所能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用眼睛去看世界"。在他的眼中看到的是色彩及色彩的关系。他用手中神奇的画笔涂抹出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成为中唐时期独树一帜的奇葩。翻开李贺的诗集,我们犹如走进一个浓郁缤纷、五彩斑斓、奇幻瑰丽的世界。李贺是一个用色高手,在他的诗歌中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颜色,铺彩镂金,奇丽无比,令人叹为观止,如"细绿、寒绿、新翠、

    2014年35期 No.651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张玉娘诗词中的爱情与爱国刍议

    骆新泉;

    <正>张玉娘(1250—1276),字若琼,浙江松阳人,宋仕族女,有殊姿,敏慧绝伦,妇红多伎,能诗文,自号一贞居士。据浙江松阳县志载:玉娘及笄,父母许字中表沈佺,但后来沈氏家道中落,父悔婚。她与沈佺的爱情矢志不渝,咸淳七年(1271),22岁的沈佺去京师赴试高中榜眼,然不幸染病不起,不久病卒。玉娘哀婉不已,竟至"帐底暗流清血"。父母欲另择佳婿,玉娘不允。景炎二年(1277)元宵夜,玉娘梦

    2014年35期 No.651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浅谈晚清小说《孽海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戚良华;

    <正>一、晚清谴责小说《孽海花》产生的背景(一)谴责小说作为晚清小说的一个流派,谴责小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指出时政的弊端、发掘其间隐藏着的社会丑恶现象等都是谴责小说的特点和写作目的。谴责小说由来已久,只是起初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发展态势,其真正繁盛的时间是在1900年以后。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孽海花》经作者的反复续写,于1904~1928年间完成。其可以说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巅峰之作。《孽海

    2014年35期 No.651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的比较研究

    吕冬阳;

    <正>一、引言日本与中国一海之隔,在各方面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文学方面更是如此。早在隋唐时期,日本就多次派遣使者来我国学习,我国的诗歌和小说都对日本文学影响深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文学比较就成为了众多学者所热衷的研究内容,而《源氏物语》这一日本名著更是成了研究的热门。《源氏物语》在日本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国民文学,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它成书于公

    2014年35期 No.651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