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前沿 观点与争鸣

  • 韩国女性文学的身份认同与女权主义创作

    金晶;

    <正>一、女性身份认同的本质与确立过程身份认同在社会的发展演变中形成,是经历妥协和调节的嬗变的过程。身份认同是与社会相关、具有历史性的概念,形成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身份认同(identity)与自我(self)的意义类似,是文化批评和文学批评的核心概念。米歇尔·福柯运用自我的谱系学从政治和个人伦理的层面意图确立与生活态度相关的"实践哲学"。福柯的自我谱系学以认为身份认同是不固定的,它可以破碎为多样的主体地位为依据,

    2015年02期 No.654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解读霍桑笔下之“罪”

    侯霞;

    <正>一、引言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活跃于19世纪上中叶的美国文坛之上,创作了许多闻名世界的长短篇小说。幼年丧父的霍桑在母亲的抚养和亲戚的资助下生活,并完成了在博多因学院的学习。1824年,霍桑初涉短篇小说创作,但均不甚成功,随后霍桑进入海关任职,期间创作了短篇小说《重讲一遍的故事》,获得了许多欧洲文学家或文艺批评者的好评,但在美国国内却并未引起过多的关注。直到霍桑在19

    2015年02期 No.654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霍桑短篇小说中的恶徒形象解读

    吴利;

    <正>一、引言纳撒尼尔·霍桑于1804年出生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凭借深入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笔触获得了北美乃至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和文艺评论者的赞誉。提到霍桑,首先想到的代表作品便是《红字》,总的来说,国内对于霍桑长篇小说的研究也更为丰富,事实上,霍桑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自1824年大学毕业后,霍桑就开始尝试创作短篇小说,但并不成功;

    2015年02期 No.654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探析欧·亨利短篇小说首尾的叙事策略

    侯丽枚;

    <正>一、引言美国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欧·亨利被赞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大师"[1],独特的"欧·亨利笔法"对现当代美国短篇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短篇小说凭借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掌声。1862年,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斯波罗镇,其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欧·亨利是他开始文学创作后的笔名。童年的欧·亨利生活在一个富裕而幸福的家庭之中,然而父母的早逝使

    2015年02期 No.654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剖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当中的命运观

    王瑾丽;

    <正>威廉·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时代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感召,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的悲剧作品。莎士比亚的悲剧戏剧作品在其文学创作的作品类型当中显然是最优秀的,特别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奥赛罗》四部悲剧巨作,由于对于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并且闪烁着哲理的光辉,所以被合称为"四大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从人文主义的角度重新对个人命运进行思考,这种具备高度人文主义关怀的悲剧创作,对于人类在发展过程当

    2015年02期 No.654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浅议尤金·奥尼尔对莎士比亚悲剧的接受

    杨雪;

    <正>"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3)在现代戏剧的创作上具有杰出贡献。他一生共创作了45部作品,题材涉猎广泛,艺术手段多样,深刻地展现了20世纪美国的社会生活,其主要作品有《天边外》(Beyond the Horizon,1918)、《琼斯皇帝》(The Emperor Jones,1920)、《毛猿》

    2015年02期 No.654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论J.K.罗琳对查尔斯·狄更斯的接受

    宏杰;

    <正>J.K.罗琳(J.K.Rowling,1965—),英国著名作家。自1997年起,她的七部"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作品畅销全球,在全世界的儿童和成年读者中引发了热烈的反响,掀起了一股魔幻狂潮。但是,从文学性来看,不能因为《哈利·波特》给罗琳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而将其视作格调不高的通俗文学。从它的接受群体而言,也不能将其视作简单的儿童文学作品。她虽然在幻想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魔法世界,

    2015年02期 No.654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浅议伊迪斯·华顿作品的怀旧情结

    苏冰;

    <正>伊迪斯·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出生在纽约的名门望族琼斯家,独特的成长背景和从小就接受的良好教育给她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条件。华顿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纽约称为"老纽约",她成年后频频出入的富人圈也成了她最熟悉的人群。她力图探寻富人圈中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借此真实地反映那个一去不返的历史时代。华顿以"老纽约"的

    2015年02期 No.654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水上勉作品中的悲怜情怀探微

    张蓉蓉;

    <正>水上勉其文学上的要素非常复杂,而流露出的悲怜情怀却是其文学作品里面核心的一点。水上勉早年远离了自己的故乡然后流浪,在若狭的自然环境当中感受着时间和空间的交叠,从而感受到一种悲从中来的主观感受。对于水上勉而言,其关注的仍然是人性里面的怨恨哀婉感情,内心当中的迷惘和阴云也没有消散过。因此,水上勉的作品是混合了日本民族当中特有的悲伤以及其个人特有的迷茫和悲伤,以细微的震颤作为其主要的文学创作基调。

    2015年02期 No.654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解读珍妮特·温特森笔下的同性之恋

    葛东峰;

    <正>一、珍妮特·温特森其人其作英国20世纪著名女性作家珍妮特·温特森于1959年出生在曼彻斯特,自幼成长于基督教家庭的珍妮特·温特森在养母养育中成长,为了将珍妮特培养成传教士,养母要求她自幼阅读《圣经》。[1]虽然珍妮特对成为传教士毫无兴趣,但却因此培养了其热爱阅读的习惯,无论是小时候对《亚瑟王之死》的钟爱,还是成年后在图书馆中博览群书,都为珍妮特·温特森书写亚文化群体之心声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2015年02期 No.654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评说 作家与作品

  • 论新时期以来乡土散文的审美意蕴

    张文婧;曹凌霞;

    <正>一、浓郁的"乡土情":诗意与忧思并存向往乡土眷恋故里是乡土文学作家的共同特点。一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离不开他少年时期所认识的和感受到的一切,这种感受会植根于心灵的最深处,进而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对于生长于农村的乡土作家来说,乡村的美在于安稳祥和的生活格调、悠然纯美的乡村景色、老实勤恳的乡里乡亲、独特甚至有些封闭排外的人文特色等,这一切构成了他们对世界最初的认知。这段不可或缺的乡土经验在他们的

    2015年02期 No.654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跨文化视角下莫言的《酒国》

    熊琴;

    <正>莫言的长篇讽刺小说《酒国》自出版以来,评论界众说纷纭,有论者认为作者卖弄技巧,亦有人认为其意蕴深厚,将各流派风格融为一体。由于莫言在创作中不断地求新求变,既向传统与民间汲取养分,又向西方文艺取法,使得《酒国》成为莫言最为难以索解的作品之一。实际上,透过表面的混乱,剥去写作的形式与技法,可以感受到这部小说在字里行间所充斥着的泣血的张力。对此,杨小滨曾经指出:"《酒国》首先是对社会文化颓废性的自我反思,这里,莫

    2015年02期 No.654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以《白鹿原》为例探析文学作品中的西安本土文化

    李慧;

    <正>一、引言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区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表现出地域性。(童庆炳,2004)。文学作品不仅讲述故事,而且映射它所产生地域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小说以独特方式承载并传承着文化,反映出特定区域的文化元素。二、文献概述西安文化是三秦文化的中心。对西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研究集中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文学作品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文

    2015年02期 No.654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解读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的悲情美感

    赵倩;

    <正>一、引言毕淑敏是我国国家一级作家,曾经荣获多项文学奖项。曾经作为医生的经历,让毕淑敏对于文字有了新的认识。从客观、准确的文字记录,到后来的文字应用,也成为毕淑敏的写作风格。在其经典之作《离太阳最近的树》中,这种风格得以体现,以生命关怀为主题,进行了对现实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阐述。通过一种悲情美感的方式,将红柳这种生命力极其顽强,但是在人类面前被挖掘的一种对生命自然的探析。这种悲情因素来自于对生命的思考。本文将通过对毕淑

    2015年02期 No.654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鲁迅与海明威小说中酒客的饮酒意境对比研究

    许静;

    <正>一、引言鲁迅小说的许多篇目,都多处含有酒店、饮酒、醉酒的内容。正如杨义所说:"《呐喊》和《彷徨》中有1/3作品写到茶馆、酒店。"[1]酒,成为鲁迅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鲁迅笔下的酒是描写对象,是时代象征,既继承了早期小说如《世说新语》等对酒及酒文化作用的重视,又发展了酒文化对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把饮酒视作一种社会行为而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其人物的饮酒行为体现的性格特征、精神追求与

    2015年02期 No.654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女性观

    郑青;

    <正>一、引言简·奥斯汀生活在18世纪的英国,那个时期英国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男性掌控着绝对的经济权、社交权。女性的地位卑微,在社会中只是男性生活的一个点缀,是男性的附属品。当时女性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婚姻和爱情了,女性希望通过婚姻改善自身所处的环境,而自身的女权意识并为复苏。奥斯汀以现实为基础,刻画出一群有血有肉的小说人物,不论是男、是女,他们都不是绝对完美的,也不是完全的"邪恶"的代表,他们就像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他们

    2015年02期 No.654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解读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自我救赎

    赵倩;

    <正>一、《挪威的森林》的自我救赎起点:青年的迷茫《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是村上春树的经典作品,而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表现出的独特的意识形态也在文学评论界受到重视。村上春树有着非常出色的文笔,同时他所创作的《挪威的森林》也关注到更多当代青少年所关注的一些问题,挖掘出当代青少年在内心深处的彷徨,可以说是对青少年意识的心灵描摹。《挪威的森林》并不是纯粹的言情小说,因为《挪威的森林》里面所分析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是

    2015年02期 No.654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伍慧明《骨》中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

    周霓忻;

    <正>伍慧明创作的《骨》是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女性主义文本,对于伍慧明而言,她所在的美国社会和她的华裔身份依然存在一定的距离,美国是个移民社会,但是美国始终还是以白种人为主导的社会,所以,伍慧明深切感受到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互相交叠下美国人社会价值观的共性。所以伍慧明所创作的《骨》主要也是从华裔女性的角度对美国社会的传统社会价值观进行解构,以美国华裔移民后代女儿这种特殊的身份切入,对美国社会以及人性进行观察。因此,

    2015年02期 No.654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由《船迅》看安妮·普鲁区域小说中的人文情怀

    许卓艺;

    <正>安妮·普鲁(1935—)是美国当代小说家,其小说语言奇诡,人物鲜明生动,而情节又充满张力,往往是电影热衷改编的对象。其作品先后被搬上了大荧幕,如《船讯》《断背山》等。国内读者对普鲁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断背山》的热映。其实,普鲁的作品文学造诣很高,当代文学的不少重要奖项都被其揽入囊中。如长篇小说《船讯》(The Shipping News,1993)是作家继《心灵之歌及其他》和

    2015年02期 No.654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重写神话:《王福脱险记》的童话色彩

    吕沙东;

    <正>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1903—1987)是第一个"绿袍加身"的女性"不朽者",法兰西学士院成立350年来第一位女性院士。尤瑟纳尔过早失去母亲、从小跟着父亲长大,深受父亲喜欢阅读的影响,热爱博览众书和喜欢漫游漂泊的生活方式,养成一种视野开阔、宽容博雅的学者气质。她喜欢和父亲高声朗读喜欢的作品。在经典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下,培养丰富想象力与文学感悟力。她自

    2015年02期 No.654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论萧伯纳《心碎之家》中悲喜交加的内在情愫

    符梨;

    <正>一、引言《心碎之家》描写的是一群精神空虚、道德败坏、享乐至上的寄生虫们的生活,他们逃避现实,愿意活在梦见之中。他们精神麻木,生活无所事事,即没有精神寄托,又没有奋斗的理想,是一群被现实社会压抑的失去自我的"心碎之人"。在他们的生活、情感中充满了虚伪、妒忌、荒谬等,致使集合在这个舞台上的人,人人心碎,人人又可悲、可笑,像一个小丑一样装模作样,令人深感《心碎之家》内在情愫的悲喜交加。

    2015年02期 No.65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观点 风格与特色

  • 由《黑猫》看爱伦·坡的统一效果论

    刘海瑛;

    <正>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不仅以小说、诗歌创作的建树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上独树一帜,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坡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他曾经著有《写作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1846)、《诗歌原理》(poetic principle,1850),以及《评霍桑的

    2015年02期 No.65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论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孤独及根源

    吴北萍;

    <正>作为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其一生之中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其中《太阳照常升起》是他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该部小说在1926年面世,它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创作背景,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年轻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作者在小说中深入描写了这一群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美国年轻人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他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受到了战争的严重伤害,因此对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质疑,进而失去了生

    2015年02期 No.654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从叙述视角的技巧解读《所罗门之歌》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肖达娜;

    <正>托尼·莫里森,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充满诗意的语言以及成熟的叙述技巧征服了众多的读者,被誉为"黑人文学的叙事丰碑"[1]。《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是作者技巧臻于成熟的代表作,该作品自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叙事学、神话原型、女权主义、生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角度对小说的人物、主题和叙事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

    2015年02期 No.65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颜色符码及其意象内涵解读

    王昕;

    <正>一、引言美国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作为一战后"迷惘的一代"和"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他的小说始终关注人性对于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幻灭和大萧条时期美国上流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风貌。《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他最为成功的作品,在世界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中位居第二,堪称伟

    2015年02期 No.65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哈代《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性格探析

    王会凡;

    <正>一、引言二元对立作为结构主义中的一个重要分析方法,是指将一部文学作品理解分割成为多个对立又普遍联系的二元对立面,再把分成的对立面有机结合,形成整体。该分析方法凭借其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分析方法在众多的文学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影响到整个文学领域。因此,很多文学创作者习惯在自己的作品当中使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方法。作为19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和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为英国小说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

    2015年02期 No.65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特色

    徐兴岭;

    <正>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文学依靠语言表情达意,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形成审美意蕴。优秀小说的诞生更是离不开精妙的语言的支撑。《德伯家的苔丝》作为19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哈代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以其震撼人心的悲剧性、精妙的语言艺术自问世就备受世人关注,至今仍在世界文学中享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文本出发,具体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色。一、哈代与《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和20两个世纪的著名

    2015年02期 No.65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剖析《红色英勇勋章》中弗莱明的心理特征

    孔莎;

    <正>美国文学作品之中从不缺乏对英雄主义的赞颂以及英雄形象的塑造,《红色英勇勋章》则另辟蹊径,用另一种视角来刻画南北战争与普通民众的关系,以及对人的价值观的影响。《红色英勇勋章》的作者是在美国文坛如流星般短暂划过却留下珍贵作品的斯蒂芬·克莱恩,在他的创作历程中,中篇小说《红色英勇勋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品中的主人公亨利·弗莱明不顾母亲反对,一心参军,在未来的一系

    2015年02期 No.654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解析《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对顽童形象的完美塑造

    张志友;

    <正>一、引言《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在作品中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汤姆·索亚的传奇经历,这些传奇经历是作品的主线,在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垄断工业化时期,对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的儿童汤姆·索亚和他的伙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来描述天真淳朴的儿童心灵,同时反衬出印第安人乔之流的凶恶,反映了垄断工业化社会对人们心灵的束缚和人们追求自由、冒险、理想的心灵愿望的矛盾冲突。马克·吐温在作品中通过叙述故事情节、

    2015年02期 No.654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剖析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人文主义内涵

    赵宁;

    <正>与薄伽丘的《十日谈》类似,《坎特伯雷故事集》同样是一部用不同的故事串联起来的小说作品。但它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它"如同一部赞美春天的绝唱",在教会统治与黑暗世俗的压迫下,作者用它的诗句在现实与希望之中寻找出路。乔叟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的先驱,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已经有所体现。文中涉及民族、政治、宗教以及女权问题,而他表达的方式又是委婉含蓄且尊重现实的,如此的处理方式让情节跌宕起伏、富有趣味,人文主义所包含的人权、

    2015年02期 No.65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略谈《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叙事空间

    孔海龙;

    <正>一、引言乔伊斯小说中的叙事空间具有既具体又抽象、既清晰又朦胧的矛盾性。一些评论家们关注乔伊斯都柏林城市的空间呈现方式,关注这些细节在文本中的文体、美学效果。还有一部分评论家强调都柏林空间的建构性与互动性以及不确定性与多变性,关注乔伊斯小说作品中空间的文本建构、空间在读者脑海中的重构、空间的变形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互动。依照上述观点,本文旨在就上述两个方面予以阐释。二、乔伊斯小说中的殖民空间

    2015年02期 No.65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纯真年代》中的时代感解读

    李哲;

    <正>一、引言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伊迪丝·华顿被称为"心理写实主义作家"和"社会风俗小说家"[1],她在小说创作中对人物内心的展现极为细致,通过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折射社会生活现实;同时,伊迪丝之所以被称为"社会风俗小说家",主要是因为她对于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热切关注,这种关注大都局限在美国上流社会之中,通过书写新旧贵族势力的交锋和上流社会结构的重组使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叙述社

    2015年02期 No.65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解读《阿罗史密斯》中的抗争主题

    魏春燕;

    <正>一、引言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也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在刘易斯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许多长短篇小说,自大学毕业后刘易斯开始创作短篇小说,但大都未引起业界的关注,直到20世纪20年代,刘易斯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大街》开始,他才开始获得文艺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在《大街》出版后的几年间,刘易斯又先后创作了《巴比特》和《阿罗史密斯》两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2015年02期 No.65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论辛克莱·刘易斯《巴比特》中巴比特的形象与心理矛盾

    王红霞;

    <正>《巴比特》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辛克莱·刘易斯的顶峰之作,同时也是国际文学史上的伟大成就之一,以美国的经济文化繁荣时期为背景,刻画"巴比特"这样一个典型的商人形象,来讽刺美国中产阶级存在的势利、虚伪、虚荣和愚昧,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辛克莱·刘易斯在文学创作方面一直以幽默、栩栩如生和不断的创新风格著称,擅长以现实主义手法进行描写

    2015年02期 No.654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视界 外国文学研究

  • 解析霍桑《红字》中海斯特的反抗

    赵春红;

    <正>作品《红字》中细腻到位的心理描写和完美的艺术表达形式,让这部作品拥有了坚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吸引力。《红字》中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北美殖民地这一时期,当时的社会处于残酷的教权统治下,主要叙述了一个发生在英格兰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内容是当时一位妇女因为饱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缚,犯了通奸罪而被公之于众,因为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加尔文教派严明禁止,这也有效地揭露了当时在政教联合统治的殖民地社会体制下存在的黑暗状况。作为这种社

    2015年02期 No.65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解读《无名的裘德》中淑的双重人性剖析

    任晓龙;

    <正>小说《无名的裘德》当中塑造了一个经典的女性形象淑·布莱德赫。淑的形象是哈代匠心独运的结果,具有多重倾向。淑虽然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觉醒,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淑其实也有非常厚重的男权主义思想。淑虽然有新的女性意识,对爱情以及个人自由有自己的向往,并且对于人格独立有自己的追求,可是淑依然无法摆脱时代对其的桎梏,淑在人性上所表现出的双重性,便是维多利亚时代封建思想对其的影响。淑所在的时代虽然已经开始了资本主义的社会

    2015年02期 No.65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还乡》中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悲剧命运

    邵迪;

    <正>《还乡》塑造的女主人公游苔莎的形象,有人喜欢、有人怜悯、有人厌恶,因此对于她悲剧的命运,有人同情、有人感慨、有人认为是必然的。《还乡》男主人公姚伯给人留下的印象很丰富,他是一个有梦想的青年,并没有在城市的纸醉金迷中迷失,一心想要还乡,对荒原充满了挚爱,但却试图改变乡村生活的模式,这是这个有为青年与环境的最大冲突。他还充满了大男子主义,为自己喜欢的女人安排她们的生活,他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对于母亲、妻子的思想、

    2015年02期 No.654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论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煎熬和斗争

    周云霞;

    <正>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主要文学代表,其一生具有十分丰富的人生经历,其中银行职员、军人、邮政所长、童子军教练等身份,都是福克纳在成为著名小说家之前的积淀,这些经历和多样化的社会角色也给福克纳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对社会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从而能够在作品中体现得更加真实。威廉·福克纳在文学的道路上受到伍德·安德森的帮助和支持,并在他的指导下,正式进行小说的创作,直到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士兵的报酬》,

    2015年02期 No.654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解读《傻瓜国外旅行记》中的丑陋欧洲

    金晓莉;

    <正>一、引言马克·吐温(Mark Twain)出生于1835年,系19世纪美国最为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被赞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马克·吐温原名塞姆·朗赫恩·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其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的笔名,也是他发表作品时最经常使用的名字。1852年,马克·吐温发表其第一部作品《拓殖者

    2015年02期 No.654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新视野下浅谈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读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

    马瑞;

    <正>一、来源于生活的取材契诃夫小说的取材都是源于生活,他选择普通的"小人物",截取日常生活平凡琐碎的小事,塑造出生动、完整的故事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他善于透过不被人关注的现象去揭露社会弊病,从细节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主题。小说中位卑职微的"小公务员"自是普通市民的一种,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当时社会背景下他平常定是为自己日夜操劳四处奔忙,对上阿谀奉承的本事十分纯熟,还会眼观六路、耳听八

    2015年02期 No.654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雾都孤儿》中的道德理想与救赎

    唐琛;

    <正>一、《雾都孤儿》中的道德理想《雾都孤儿》的小主人公奥利弗有一段神奇的经历。在不同的环境变换中,主人公奥利弗始终坚持着自己善良、真诚、正直的美好品德。第一,奥利弗生长在贫民院,接触的人物也较为复杂,例如狠毒、虚伪的麦恩太太;粗鲁、暴力的诺亚、苏尔伯雷太太等;邪恶、贪婪的费金、塞克斯等。这些复杂的、痛苦的经历并没有对他善良、纯真的本性造成影响,直到费金将要因自己的罪恶遭受惩罚时,他还对这个伤害过

    2015年02期 No.654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解读理查德·赖特《土生子》中黑人的抗争与困惑

    汪钰;

    <正>理查德·赖特作为一位美国作家,非常重视美国在后殖民时代所呈现出的种种冲突,美国虽然在南北内战当中完成了废除奴隶主庄园制度的关键举措,但是殖民时期的思想依然严重地残留在这些后殖民时代的美国人内心深处。这种后殖民主义的思想残余不仅仅深刻地表现在白种人的群体中,也表现在黑种人群体里。因此,在赖特所创作的小说《土生子》当中,比格·托马斯作为一个黑种人,他也有着自己对命运的抗争,但依然无法逃离这种非常沉重而压抑的困惑。

    2015年02期 No.654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剖析安妮·勃朗特《女房客》中亨廷顿的罪恶之源

    阮姝;

    <正>《女房客》这部小说是安妮·勃朗特创作的一部重要的作品。在这一部小说当中,安妮塑造了一个温顺的女子形象海伦·亨廷顿,她因为年轻鲁莽的决定而嫁给了一个堕落的男子阿瑟·亨廷顿。亨廷顿先生在《女房客》中始终承担着一个反面角色的形象,他给自己的妻子带来了非常沉重的痛苦,而海伦也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亨廷顿的罪恶充分表现出人性恶的一面,其罪恶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亨廷顿的行为一方面是自身的劣根性使然,另一方面

    2015年02期 No.65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解析梭罗《瓦尔登湖》中的自然主义

    伍靖;

    <正>亨利·大卫·梭罗在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史发挥了重要的开拓作用,在其重要的作品《瓦尔登湖》中表现出自然保护主义的思想,主张人类和自然互相之间的和谐共处。梭罗的《瓦尔登湖》对当时正处在急剧现代化的美国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也就是对自然的反思,现代化发展无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然而梭罗运用细腻的笔触完成《瓦尔登湖》的目的也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梭罗在《瓦尔登湖》表现出一种与自然结合的孤单以及宁静,充分表

    2015年02期 No.65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解读《皮袜子故事集》中自然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唐菁;

    <正>《皮袜子故事集》这部作品是美国作家詹姆斯·菲尼莫尔·库柏的作品,这部作品实际上是由多个不同的小故事组成的小说系列,包括了《大草原》以及《最后的莫西干人》等几部短的小说故事。库柏通过《皮袜子故事集》对美国当时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主要是当时的美国出现了一定的生态危机苗头,因此,库柏是从自然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着手进行分析,重点是对自以为是的人类给

    2015年02期 No.654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安娜·克里斯蒂》女主人公命运解读

    周慧霞;

    <正>《安娜·克里斯蒂》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早期海洋剧之一。该剧以船长克里斯女儿安娜的堕落和新生为主线,讲述了世代以航海为生的克里斯一家几代人的不幸遭遇。常年在海上漂泊和家里男人们大多死在海上使克里斯无比厌恶大海。为使女儿远离大海,不再重蹈祖辈覆辙,就把她寄养在陆地上的亲戚家。安娜的陆地生活却非常悲惨,后来为了生计无奈地沦为娼妓,最后到海船上投奔父亲克里斯。海似乎具有超常的净化力,最终使她得到了真

    2015年02期 No.654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解析《两个军师》中真田幸村的英雄形象

    王盟;

    <正>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根据大坂之战的历史创作的小说《两个军师》主要是对大坂战役里面两个著名的军师真田幸村和后藤基次进行讲述,意图对真田幸村和后藤基次两个军师进行对比,并探索日本战国英雄在谋略、性格等方面存在的特点。大坂之战也是德川家康彻底消灭丰臣家势力、完成统一日本的最终决战,所以在这场战役当中,德川家和丰臣家的军师谋士、猛将等都受到了各国大名的关注。真田幸村是日本在战国诸侯割据时代末期的名将,出于对德川家的仇恨、

    2015年02期 No.654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解读吉川英治《宫本武藏》中的善恶观念

    王霞;

    <正>对于宫本武藏这个人物,因为传说武艺高强、精于武术的哲理,在日本历史传统上都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而在吉川英治所创作的《宫本武藏》中,对宫本武藏这个人物又再次进行了塑造。吉川英治观察了当时日本社会上普遍出现的柔弱状况,因此,通过创作《宫本武藏》,对日本民族当中的柔弱现象进行批判,以宫本武藏这个武者的坚强形象对民族性格起到重塑的作用。而在《宫本武藏》当中,吉川英治也探究了善良和罪恶两个方面的观念,特别是对二者所形成的

    2015年02期 No.654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视觉 影视文学论丛

  • 浅议华人导演的影视色彩语言

    李旭龙;

    <正>色彩在审美中具有象征和表意的作用,画家康定斯基曾经指出:"一般来说,色彩直接影响到心灵。色彩宛如键盘,眼睛好比音锤,心灵好像绷着许多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有意识地接触各个琴键,在心灵之中激起震动。"[1]电影是一门综合了视觉与听觉的艺术,自告别黑白胶片时代之后,色彩在电影中先是起着客观表现事物的功能,随着艺术实践在光影世界的不断发展,色彩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除了写实以外,色彩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有意义的语言。

    2015年02期 No.654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浅论周星驰电影中音乐元素的现实价值

    王怡辰;

    <正>周星驰一直都是国内喜剧电影的代言人。周星驰电影更是一种具有审美意义的喜剧类型。电影的审美意义在于把原本具有粗俗浅薄含义的"无厘头"改造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表达手段,然后运用"陌生化"的艺术手段并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以喜剧的形式表达着悲剧性的内涵。周星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品评周星驰先生的电影,音乐的品评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周星驰先生掌握电影主动权之后,音乐在其中就越来越出彩。品评周星驰的电影配

    2015年02期 No.654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魅惑的末日电影:透过末日电影的原型及元素看其魅力

    严俊;张礼贵;

    <正>末日电影是指以世界末日为主题的电影。它描绘各种原因导致的世界末日,反映世界末日来临时人们的举动和心理状态。对这些电影进行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电影对于人类灭亡的原型的再现及其虽然模式化却不落俗套的情节、人物、场景等因素,正是这类电影长盛不衰、魅惑无限的原因。一、末日电影的原型末日电影的原型可以溯源到人类集体无意识中对于灭亡的恐惧。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潜意识包括"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个部分,以

    2015年02期 No.654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中日文学经典影视改编比较谈——以浙版和日本富士版《西游记》改编为例

    白云霞;沈琛;

    <正>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影响延续至今。它不但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一部文学经典,而且早早地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在《西游记》的传播当中,电视剧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起到了关键作用。《西游记》的电视剧改编史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经典的传播。对待同一部文学名著,中国和日本的电视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笔者仅选取浙版《西游记》和日本富士版《西游记》

    2015年02期 No.654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电影《凝望上帝》

    刘沥;

    <正>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文坛巨匠,她为美国黑人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她的长篇小说《凝望上帝》颇具影响力,堪称经典。1995年由达内尔·马登导演,奥斯卡影后哈利·贝瑞主演的电影《凝望上帝》重现了这部动人心弦的巨作之魅力,再次掀起了学习和研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热潮。这部影片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让观众对活泼美丽、热情洋溢、勇敢追求幸福的黑人女性——女主角珍妮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影

    2015年02期 No.654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独特美工场景渲染下的悲剧结局:评电影《春光乍泄》

    何礼华;

    <正>《春光乍泄》这一部电影从上映至今一直都有较多的争议,电影导演王家卫采用非常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电影美工场景让何宝荣和黎耀辉这样一对同性恋恋人最后走向分道扬镳的悲剧性结局。实际上,黎耀辉的离开对于何宝荣自然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对于黎耀辉而言,何尝不伤心呢?王家卫特殊的视角需要依靠特殊的美工场景才能够更好地塑造,在拍摄手法上大胆地采用抖动、黑白、单色调等,让《春光乍泄》中何宝荣和黎耀辉两个人互相之间的感情悲剧,更进一

    2015年02期 No.654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透过《熊出没》的成功看国产动画

    廖璇;陈昭;

    <正>104集动画电视剧《熊出没》是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全三维动作喜剧动画片,作品用幽默夸张的视听语言讲述了熊兄弟与光头强之间的护林战事,善良每每战胜邪恶,影片不仅刻画了两组个性鲜明的卡通形象,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们传递了严禁乱砍滥伐、爱护生态的和谐之态。这部寓教于乐的动画片在国产动画片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给国产动画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影片多次斩获国内外大奖,正是中国动画"走出去"的一个缩

    2015年02期 No.654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宏观叙事与微观切入”在纪实摄影中的运用

    袁徐庆;

    <正>一、引言中国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现状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急速变化,在这样日新月异的大时代变迁中,摄影以其特有的客观记录功能成为承载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手段。但在当代纪实摄影中,时常出现摄影者的拍摄观念与手法过于陈旧、描述语言过于主观、描述主体过于空洞……导致纪实类摄影作品缺乏客观性和感染力,观众很难产生情感共鸣与代人感。二、宏观叙事中的思维定式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命过程,这一过程凝聚成了我们的国家记忆。随着时间的

    2015年02期 No.654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立场 古代文学纵横

  • 浅论白居易、苏轼对袁宗道的影响

    刘云霞;邢满;

    <正>晚明文人仰慕白居易、苏轼,尤以公安派文人袁宗道为甚,"万历之季海内皆诋訾王、李,以乐天、子瞻为宗"(《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一)。由于倾慕白居易和苏轼,袁宗道取号白苏居士,斋曰"白苏"。袁宗道推崇白居易、苏轼,可能受时代风气、文人习气之影响,但相似的经历遭遇加深宗道对白、苏的倾慕与学习。袁宗道的家庭生活非常不幸,一生遭受了数次丧亲之痛。16岁时,生母去世;24岁时,第一任妻子离

    2015年02期 No.654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论《诗经》卫诗的排序原则

    杨洁;

    <正>《诗经》卫诗分为《邶风》《鄘风》《卫风》三部分,三风并非按照篇数排序,也不是按照诗歌产生的时间和地域排序,而是根据音乐曲调及受周礼影响的差异进行排序的。一、卫诗的分编排序原则春秋时期《诗经》卫诗已经被分为了三部分,按照顺序为《邶风》《鄘风》和《卫风》,且时人将它们同归于卫诗。邶、鄘、卫三风之分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乐工演奏了邶、鄘、卫三风,季札进行了品

    2015年02期 No.654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浅析元曲《窦娥冤》的语言美

    周璇;

    <正>元杂剧《窦娥冤》作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以一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融合的方式,通过朴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百态,寄托了作者关汉卿充沛鲜明的文人情感,以一种本色而深刻的方式,极富性格地展现出作者所处的当时社会其黑暗无状,同时也歌颂了主人公窦娥内心的善良和对待不公命运的反抗精神。该剧一楔四折,通篇不过五个回目,其中前三折是全剧中所有矛盾冲突的高潮,描写的是主人公惨遭

    2015年02期 No.654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论《张居正》的文体缺漏

    谢丽娟;

    <正>熊召政有意识地选择了章回体。笔者认为,《张居正》的章回体形式与内容表达之间产生了不和谐。章回体导致了内容表达的缺漏,具体表现在回目、叙事、人物塑造三个方面。一、回目的缺漏"回目之工拙,于全书之价值,与读者之感情,最有关系。"[1]回目是出彩的着力点,因此务求精工。偶句回目为主是章回小说的重要特征,对仗工稳考验作家的创作功力。"好的回目往往能够提纲挈领地概括每一章回的基本内容,形象地突出人物性格的神采,体

    2015年02期 No.654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客家山歌产生的背景以及与《诗经》的传承关系

    张丽;

    <正>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歌,大多流传在客家聚集的地方,内容多与客家日常生活和山地景物有关,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既秉承中原诗风精神,又融合南方习俗风物,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刚健清新,手法灵活多样,是中国诗歌百花园中的奇葩。一、客家山歌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地理因素在客家聚居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中国民歌像百花,一缕花香飘客家。山歌悠扬千年久,雅韵吟颂飞满霞。"[1]这首歌不仅道出了客家山歌的亮丽多彩,

    2015年02期 No.654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