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前沿_观点与争鸣

  • 莫言小说中的“残人”形象研究

    杨茜;

    <正>一、引言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在国内便饱受赞誉,凭借天马行空又不乏现实主义特色的小说创作,莫言已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标志性作家。与出道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许多作家一样,莫言的幼年生活伴随着贫困和疾苦,在目睹了一幕幕人间悲剧后,莫言在他的文学世界中构建了"高密东北乡",通过书写自己熟知的人和事来展现对于生命的关照。[1]一生勤于笔

    2015年15期 No.667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王蒙文学创作体现的当代政治文化

    张爱萍;

    <正>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并成长起来的作家,王蒙的作品始终笼罩着宏大历史叙事的影子。与其他作家如毕飞宇、苏童、莫言等不同的是,王蒙具有较为强烈的政治情结。王蒙曾这样说:"既然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政治,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具有革命的信念和革命的影响。那么,脱离政治,就是脱离了生活,或者是脱离了生活的激流,远离了国家、民族的命运亦即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1]19。在他的作品中,政治与文学始终纠缠在一起,具有较为复杂的内在关系。可以说,

    2015年15期 No.667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汪曾祺的乡土世界

    贾春玉;

    <正>作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的汪曾祺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西南联大的学习让他与诸多学界前辈有了较为直接的接触,其文学创作更是得到了沈从文的悉心指导,以至沈从文向人推荐道:"他写得比我好"。但汪曾祺又绝对是中国文学的另类,他是唯一一位可以被归入到京派作家,但创作的主要作品发表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家。在汪曾祺的身上既有中国现代文学的痕迹,也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他是一位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承继

    2015年15期 No.667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海明威小说中“硬汉”形象的人格魅力

    卜小伟;

    <正>美国作家海明威以传奇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享誉世界文坛,他开创的小说创作风格以及他笔下刻画的人物形象无一不是作者本人人生经历的缩影,却也掺入了特定历史背景下作家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以小说《老人与海》中塑造的老人桑迪亚哥,《太阳照常升起》中描绘的杰克·巴恩斯,再到《丧钟为谁而鸣》里血性的罗伯特·乔丹为代表的"硬汉"形象,最能展现海明威小说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是迷惘的一代美国人最真实的写照,也是悲剧英雄从沉沦现

    2015年15期 No.667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后现代语境视野下托尼·莫里森小说

    赵翔;

    <正>后现代主义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以全新的叙事手法和叙事视角为读者营造截然不同的审美空间。这一特征的出现是与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文化架构不能充分展现复杂的心灵世界和丰富的情感时,他们开始尝试着运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建构自己所理解的世界。一、模糊的主题与削平的深度深度的削平是后现代语境中小说写作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它重要表现为"消除现象与本质的辩证法,

    2015年15期 No.667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叙事学视野下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创作

    郭新华;

    <正>加拿大籍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继2009年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之后,终于在2013年赢得了瑞典皇家文学院的青睐,成为又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不同于以长篇小说著称的其他作家,在艾丽丝·门罗的创作生涯中,她始终坚守在短篇小说领域中。在她创作完成的众多作品中,读者不仅能以较为直观的方式感受到作者对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描述。"门罗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个性温和、内敛,故事冲突大多波澜不惊,阅后却给人留下悠长的余香和回味。被认为是当

    2015年15期 No.667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雷蒙德·卡佛语言的极简主义风格

    孙天南;

    <正>美国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诗人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1939—1988)被誉为"新小说"的创始者。1967年,卡佛以《请你安静些,好吗》这部被选入当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的作品而在文学界崭露头角,此后写作便伴随着他的一生,从未间断。短篇小说集如《愤怒的季节》《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大教堂》,诗集如《冬季失眠症》《海青色》《通往瀑布的新路》等著作集中代表了卡佛

    2015年15期 No.667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杰克·伦敦小说的生态意识解读

    王丽珍;

    <正>杰克·伦敦曾被视为最受欢迎的作家,而被众多的读者记住,也创造了世界文学史的一个奇迹。他将自己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置放于严酷的自然环境之中,通过描写他们挖掘自身的潜力,进而走向人生的成功巅峰。尽管这种成功并非世俗意义层面的功成名就,更多的是小说主人公完成自我超越的过程,仍旧为他和他的作品在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赢得一席之地。他对人的自身潜力的关注是与杰克·伦敦本人所处的特殊时代有关系的,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成为

    2015年15期 No.667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评说_作家与作品

  • 论张恨水《春明外史》中杨杏园的人格矛盾

    宋敬敬;

    <正>小说《春明外史》是张恨水所创作的第一部长篇文学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付梓,在社会之中有非常大的反响。在这部小说当中,张恨水塑造了一个艺术形象——杨杏园,通过小说之中报馆记者杨杏园在感情上的迂回曲折,从而展现出人性共有的人格矛盾。张恨水创作这部小说,主要是将杨杏园放置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当中去思考,特别以杨杏园的人格矛盾,对时代当中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都进行了深刻地呈现。杨杏园是一个传统的儒生形象,他有着儒

    2015年15期 No.667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毕飞宇小说苦难叙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肖呈生;李明;

    <正>文学对"底层"的关注,对"苦难"的描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尤其中国当代文学更是如此。文革结束后,出现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思潮等大批作品都有对"苦难"的文学书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效应,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价值观。但是这些在描写当时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远去,便失去了对当下社会的轰动效应,尤其是在当下青少年的阅读中所占比例不大。如何在当代文学中,选择合适的作品,在学生的阅读中既能

    2015年15期 No.667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从叶梅《五月飞蛾》看民族文学的发展

    金华;

    <正>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不仅有着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也孕育了争妍斗奇的民族大家庭。土家族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从廪君率领巴人开疆扩土到历代土司的统治,土家先民们始终扎根在武陵山广阔、神秘的群山中。进入到20世纪以来,随着土家人与大山之外世界的接触日趋频繁,如何继承土家先民的文化传统、如何展现土家人在新时代的心灵历程就成为了摆在土家族作家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力于此,试图以叶梅创作

    2015年15期 No.667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每个生命都自有逻辑——解读《深夜小狗神秘事件》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张志伟;

    <正>《深夜小狗神秘事件》是一部针对英国儿童及成年人市场同时推出的跨界文学作品,作者为英国作家马克·哈登(Mark Haddon),2003年由兰登书屋(Random House,Inc.)出版,2004年底销量超过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荣登英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作品先后获得30多项文学大奖并陆续被译成各种文字在全球出版,销量超过2000万册。本书进入中

    2015年15期 No.667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论鬼子和欧·亨利小说中的绝望反抗与人性美——以《上午打瞌睡的女孩》和《并非特写》为例

    张丽娟;

    <正>鬼子原名廖润柏,是中国当代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实力派作家。1999年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的小说《上午打瞌睡的女孩》堪称鬼子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向读者呈现了现实社会的残酷和无情,作者试图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让世人了解到亲情的缺席乃至丧失将会给人的成长产生何等的伤害。阅读鬼子的小说很容易让读者联想起欧·亨利的小说,同样是小人物在艰难的环境中求生,同样是人性的思考,不同时代的作家为读者描绘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在

    2015年15期 No.667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由《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女性文学文化生态

    赵琳娅;

    <正>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著名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被称为20世纪现实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先锋。她的代表作有《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奥兰多》《第二性》《达洛维夫人》等。伍尔芙善于写意识流小说,她总是试图用这种写作方式去揭示藏在人心底的潜意识,这种意识流的写作方式在她和乔伊斯以及普鲁斯特的广泛应用下逐渐走向了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作家都开始尝试运用这种写

    2015年15期 No.667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穿越生与死的界线——论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彭远;

    <正>《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1987年问世。这本书的影响很大,是村上春树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是一部青年爱情小说,故事情节生动,行文流畅,扣人心弦,同时又充满了浓郁的伤感之情。故事主要是在渡边、直子和绿子等人之间展开的,主要讲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这几个青年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孤独的内心世界。目前学术界有关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文学的角度就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创作特色和人物

    2015年15期 No.667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解析戈尔丁的《蝇王》中拉尔夫的人性异化

    王归立;

    <正>寓言类小说《蝇王》是英国著名的小说作家威廉·戈尔丁所创作的经典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戈尔丁讲述了一个寓言般的故事,在未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当中,因为核战争,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子从英国的本土往南边疏散,但是半路因为被导弹击落,这些孩子全部流落在孤岛上。在这样的孤岛上,这些孩子一开始还保留着文明社会的点滴痕迹,他们组成了基本的管理组织,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矩等。但是生活在孤岛上,这些孩子很快就陷入了绝望当中,整个

    2015年15期 No.667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所罗门之歌》的身份认同解读

    赵濛;

    <正>作为一部意义丰富、可解读性技巧的作品,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可谓是当代美国文学中争议性极强的小说。这部作品的选材仍旧采用了莫里森一贯所聚焦的非裔美国人,所不同的是作者没有去刻意表现社会压迫、种族歧视等传统主题,而以本人多年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讲述了发生在非裔美国思维中、精神上和生活里的诸多困惑。一、非裔族群成长道路中的选择作为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始终坚守在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上。她同时还

    2015年15期 No.667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自然之女”的悲剧人生

    许海兰;

    <正>一、引言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跨世纪的伟大作家,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8部诗集、长篇史诗剧《列王》以及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他的写作背景多围绕以多塞特郡为中心的"威塞克斯"地区,地方色彩浓重,引人入胜。但长期以来大家的阅读和评论兴趣主要集中在其"性格与环境"系列长篇小说上,短篇小说则颇受冷落。实际上,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大多与长篇同步,陆续发表于英国报

    2015年15期 No.667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观点_风格与特色

  • 浅析海明威小说《雨中的猫》的叙事艺术

    袁卫民;

    <正>海明威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其在小说创造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并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至今仍是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其中,《雨中的猫》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叙事艺术,展现了小说作品的风格魅力。如今,英语文体小说创造中对海明威语言风格的模仿比比皆是,似乎已经很难再有突破。此时,海明威的叙事艺术就成为学者们新的关注对象。

    2015年15期 No.667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奇特化手法

    王英英;

    <正>在美国文学史上,有多位著名作家凭借其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文学艺术造诣赢得了文学史上的一席之地。其中,凭借《了不起的盖茨比》而闻名世界的菲茨杰拉德更是美国最为杰出的小说创作家之一,其所构造的小说艺术美几乎达到完美,将现实与梦幻、传统与现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因而该部作品经常会让读者产生常读常新的感觉。通过对于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作家十分巧妙地运用了"奇特化"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为场

    2015年15期 No.667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浅谈凯瑟琳·安·波特语言的陌生化艺术

    刘竞秀;

    <正>凯瑟琳·安·波特1890年5月15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迈阿密海滩附近的印第安河市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家庭里。作为短篇小说作家,波特的名气虽然无法跟杰克·伦敦、马克·吐温、欧·亨利三剑客相比,但其作品带有波特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独具风格的语言陌生化艺术。波特小说的主人翁大多有着悲惨的生活状况,不管是《他》中的智障男孩,还是《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韦瑟罗尔奶奶,波特都将

    2015年15期 No.66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象征意义在《旁边的花园》中的价值

    陈珊;胡萍;

    <正>智利作家何塞·多诺索生于1924年,卒于1996年,他的长篇小说《旁边的花园》是对当时统治阶级对于人们的压迫和影响,这篇小说在写作上运用了大量的艺术手法,对于文章的艺术气息的勾勒有一定的形象化作用,给读者的阅读增加了几分艺术美感,这也是让后期的读者流连忘返的原因所在。"花园"的艺术感在哪里?"花园"的鸟语花香在哪里?"花园"的存在又在哪里?在旁边,在什么样的旁边,在梦幻

    2015年15期 No.667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的特色探析

    张婷;

    <正>《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描写了几个青年人的爱情故事,对特定现实社会背景下的年轻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详细的刻画,也写出了年轻人的心声。本文对《挪威的森林》进行总体的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这部作品的了解。一、《挪威的森林》简介《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1987年创作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讲述了主角渡边与精神不太正常的直子、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两个女孩之间交缠不清的爱情,在与两人的纠缠中,作者也实现了自我

    2015年15期 No.667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略论文学语言的节奏美

    吕智胜;

    <正>一、节奏的含义和特征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在自然界中或者人文艺术界中因变化而导致的丰富进化都可以在相应的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方面进行多维空间内的多阶段变化调整,而这一变化我们通常简称为节奏。节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经过反复观察和研究总结出来的艺术结晶。比歇尔曾经明确地指出,在节奏的主要表现形式上,是绝不能任由诗人进行随便构想等的,

    2015年15期 No.66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浅析《生死边缘的沉思录》的后现代特色

    王秋云;

    <正>约翰·多恩(又译但恩、邓恩、堂恩,John Donne,1572—1631)是17世纪初英国玄学诗派的创始人和当时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生死边缘的沉思录》(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诞生于1623年,当时的伦敦不幸发生了大瘟疫,多恩也感染了这种非常凶猛的疾病,几乎丢了性命。就在病榻之上,多恩凭借其坚贞的信仰完成了这部具有丰富

    2015年15期 No.66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小说《哈利·波特》中蕴涵的时代特点及文化渊源

    宋新克;

    <正>《哈利·波特》是一部集众多文学传统的巨作,其中融合了圣经文学、神话传说、魔幻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从多个角度以及多个层次出发对社会生活进行了展示。正是由于这部作品对于传统文学的精髓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发挥,从而使得这部作品在世界文坛上奠定了重要的地位。在当今文学阅读已经逐渐被各种电子娱乐方式所取代的年代,这部小说依旧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成为人们争相阅读的作品,甚至有的学者还认为这个系列作品拯救了当代文学。单纯地

    2015年15期 No.667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带阁楼的房子》中两姐妹形象的刻画与描述赏析

    孙新法;

    <正>在小说《带阁楼的房子》中,契诃夫一共塑造了四个不同的女性形象,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姐姐莉达和妹妹任尼雅。通过对这两姐妹形象刻画与描述的分析,通过比较二人迥异的性格等,可以更好地了解契诃夫的创作特色,体会到他鲜明的妇女观点。一、姐姐莉达——独立自主的知识女性形象(一)姐姐名字的深层含义小说中,姐姐的名字为莉达,即"莉季娅",而"莉季娅"其实是小亚细亚一个地区的名称。用这个地区名称做名字,暗示着取该名的人大多畏惧去做一

    2015年15期 No.667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论小说《我是克隆人》中细节背后的言外之意

    王微;

    <正>一、人性的关怀:不仅仅是科幻1996年,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不仅是自然科学领域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伦理与道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这似乎意味着能克隆人类的日子已经并不遥远了。因此,人们不禁要问:假如有一天,我们都能自由地选择用"克隆自己"的方式繁衍下一代,那么上下两代人之间的关系究竟该如何定位呢?如果我们都能凭借基因技术,按照自己的愿望设计后代的生命"蓝图",那是否是一种权利的

    2015年15期 No.66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浅析小说《夜色温柔》的叙事技巧及翻译策略

    徐虹;王清华;

    <正>《夜色温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著名代表作品,在20世纪的美国文学界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夜色温柔》主要以美国"爵士乐时代"为社会背景,讽刺与批评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菲茨杰拉德的这部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美国文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从小说的语言技巧运用和叙事视角分析都体现出了传统小说的创新和进步。《夜色温柔》最大的风格特点在与其以叙事视角的转换实现故事情节的变换,这种创新的小说记叙形式有效拉近了读者与小说核心人物的

    2015年15期 No.66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视界_外国文学研究

  • 简·奥斯汀小说《劝导》中男性形象的解读

    黄峥峥;

    <正>简·奥斯汀所处的时代为英国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劝导》是作者晚年的最后一部作品。此时,法国启蒙运动也波及英国,英国妇女们重新开始审视自身价值。一些作家逐渐摆脱理性主义的羁绊,开始在作品中展露普通民众发自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思想开始从理性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作为身处社会变革时期观察力敏锐的女作家,简·奥斯汀晚年的人生观和创作思想也受到了影响。小说《劝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诞生的,

    2015年15期 No.667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成长书写

    龚童文;

    <正>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2010)的著名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1)经过50年的洗礼,依然深受当代年轻读者的喜欢。这本书虽然完全以5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可它所涉及的内容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读者都很容易在这部小说里看到年轻的自己,或者觉得自己的青少年本该如此度过。虽然整部小说脏

    2015年15期 No.667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解读奥威尔《动物庄园》里对人性的讽刺

    王雪;

    <正>乔治·奥威尔这位作家主要是创作讽喻类小说,其创作的小说在20世纪的文学界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其创作的小说作品对于人性和政治等都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奥威尔从小就在英国的殖民地印度长大,所以在年纪非常小的时候就亲眼目睹了殖民统治者对于殖民地人民的残酷镇压。奥威尔通过创作一系列的政治小说,反对帝国主义专制的统治和控制,也对前苏联等政治体制进行了极为猛烈的抨击。在奥威尔为数不多的作品当中,《动物庄园》这部作

    2015年15期 No.667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解析克鲁亚克《在路上》中萨尔的自我探寻和逃避

    杨君岐;李冰;

    <正>克鲁亚克作为美国颓废文学的开山鼻祖,以《在路上》一文开启了美国五六十年代的以自我放逐为核心的文学浪潮。小说当中的主人公萨尔作为一个出身中产阶级社会的青年人,在漫无目的的旅行当中自我放逐,探寻自己的人生意义。这种行为的背后包含着非常深邃的时代背景和心理动机。而这一文学作品能够获得广泛的好评,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这种逃避和叛逆的精神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精神共鸣。一、《在路上》中"逃避"是"探寻"的实质

    2015年15期 No.66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经典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式解读

    孙倩;王丽君;

    <正>一部小说的社会政治意义是由它产生时的意识形态决定的,当后殖民理论兴起后,文学界的批评家们开始意识到在大英帝国主义鼎盛时期对这部小说解读时明显的种族偏见,所以他们抛弃了传统的从浪漫主义、冒险精神以及美学的角度赏析这部小说,开始用后殖民的理论解读这部经典小说,然后他们有了新的发现:小说中史蒂文森所提倡的冒险精神也正是殖民主义者提倡的。下面本文就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金银岛》。[1]一、《金银岛》的作者及内容简介

    2015年15期 No.66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项链》的解读

    宋元源;

    <正>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项链》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品,由于从小就十分喜欢读书,因此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功底,但他曾经参军,在军队中的艰苦生活以及所遭遇的事情使得他对于自己的祖国更加热爱,有了更加强烈的爱国热情。战争结束之后,他重新开始文学创作。《羊脂球》使得莫泊桑一举成名,成为法国文坛上的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在十年时间内,他一共创作了300多部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比

    2015年15期 No.66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套中人》中别里科夫形象解读

    杨公建;

    <正>《套中人》是作家契诃夫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在其作品中关于对俄国社会民众的鼓励以及内心情感的表达均相当中肯和准确,同时这篇小说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出,在当时社会主体下关于个人社会主体建构以及自我身份封闭性是知识分子所注重的问题。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套中人》则是关于当时社会主义建构以及知识分子身份封闭性,这些在当时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在作品中采用各种讽刺手段对当时俄国社会发展中存在

    2015年15期 No.66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剖析奥斯本《路德》中路德的反抗精神

    刘俊杰;

    <正>在20世纪60年代上演的《路德》是英国戏剧家约翰·奥斯本的重要作品。当时约翰·奥斯本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剧作家,在上演《路德》的五年前,就曾经用《愤怒的回顾》这一部戏剧引起了英国文艺界、戏剧界的重视,约翰·奥斯本也从这一部戏剧开始引领了当时英国戏剧的再次发展,并且其戏剧对社会的各种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但是《愤怒的回顾》这部戏剧实际上是在传统的英国戏剧的框架之中进行

    2015年15期 No.66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剖析《少年迈尔斯的海》中迈尔斯的成长

    王云云;

    <正>吉姆·林奇作为美国当代的一个作家,曾经获得多个国家的新闻奖项,《少年迈尔斯的海》这部小说是林奇的第一部作品,重点探讨了迈尔斯在海洋当中的生存以及成长的过程。林奇用非常奇特的魔幻方式塑造出迈尔斯非常离奇以及荒诞的个人经历,并且对人类普遍的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进行思考。林奇笔下的《少年迈尔斯的海》是一段青春不断成长的过程,在小说当中,迈尔斯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但是在奇特的际遇之中不断成长,最后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2015年15期 No.66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论哈尼夫·库雷西《郊区佛爷》里克里姆的身份冲突

    杨坤;侯晓丹;

    <正>哈尼夫·库雷西是英国的当代作家,但是由于有巴基斯坦的血统,所以在创作小说方面的视角和普通的英国作家有所不同。库雷西所创作的《郊区佛爷》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作品,在这部小说当中,库雷西重点塑造了一个小说人物形象,即克里姆。克里姆实际上也是整部小说的讲述者,他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自己在伦敦的生活,小说里面,克里姆离开自己成长的伦敦郊区,转到伦敦市区里面,最后去美国的纽约寻找自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当中,克里姆和作者库

    2015年15期 No.66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剖析杜穆里埃《瞬间》中埃利斯夫人的人格障碍

    吴燕;

    <正>达芙妮·杜穆里埃是20世纪英国的一位女作家,其所创作的作品往往并没有局限在一定的文学体裁之内,而是根据自己创作上的需要,将自己的作品结合传统的罗曼史、家族史、哥特小说等风格,并且加入了科幻、神秘等元素,从而展现出非常特别的叙事视角。在杜穆里埃所创作的短篇小说《瞬间》中也同样带有这种元素,不过在这部短篇小说之中,杜穆里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女性角色埃利斯夫人,这个女性角色在小说里面表现出非常突出的人格障碍,而这种人

    2015年15期 No.667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浅析川端康成译本《雪国》的翻译特色

    童蕾;

    <正>一、《雪国》原作和译本(一)《雪国》原作《雪国》是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同时也是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1935年至1947年,在这12年间,川端康成陆续在几个刊物上对《雪国》的内容进行刊登,所以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在1968年,《雪国》又成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所以就更加为人们所

    2015年15期 No.66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视觉_影视文学论丛

  • 王家卫电影中色彩的运用与审美

    冯戈;

    <正>王家卫是香港影视界极具个人特色的创作者,也是极具个人魅力的电影制作者。在王家卫的电影中,很多元素都极具个人风格,特别是色彩元素,其不仅和电影人物的情感联系密切,而且还极具戏剧性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电影中,色彩富含着浓郁的情绪化与情感化特色,再加上独特的表意手法,使王家卫的电影独树一帜。因此,电影中光怪陆离的色彩已然成为王氏电影中的一个极富特色化的印记。一、文化意境的营造在王家卫的电影中,各种斑驳的影像与光怪陆离

    2015年15期 No.66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动画电影色彩的虚与实

    梁世磊;

    <正>随着技术的进步,动画电影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成为电影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离不开其美术设计。动画电影的美术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内涵主要指在一部动画影片中对其中的人物形象、场景设计、服饰安排、颜色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设计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一切可视可感的动画创作的全过程。色彩设计是动画电影美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动画电影的色彩设计和运用相对于真人影片来说,有着更加宽广的艺术发挥空间。

    2015年15期 No.667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体育电影的人文关怀

    张寒慧;

    <正>体育电影从属于广义体育文学框架下的一个分支,它主要以体育运动为题材以从事体育事业的人物,如运动员、教练等为主人公,以表现运动员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为主题,是体育文学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体育电影是电影题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受到观众的喜爱,如《百万美元宝贝》《一球成名》《洛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等都是体育电影史上不可不谈的经典之作。体育电影以其情节的生动、曲折,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

    2015年15期 No.66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美术色彩转换对人物转变的映衬——评电影《中国合伙人》

    杨帆;

    <正>一、引言美术色彩极为丰富,通过美术色彩的转换不但能够烘托主体,以更加抽象、感性的美术语言描绘电影的主题,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使人通过色彩联想等获得精神层面的享受,同时,可与电影的各种元素相融合,打造更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的作品。《中国合伙人》以三个年轻人的创业为主线,讲述了三个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屌丝男如何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充满了中国式奋斗色彩。影片折射出一种不屈不挠的中国精神和中国

    2015年15期 No.667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论《罪恶之城》的色彩创意表现

    王明圆;

    <正>电影采用蒙太奇的手段对所运动着的画面进行串接,为广大受众带来了深刻的视觉、听觉感官艺术,该特点成为其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键,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匹及的。电影成功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视听的有效融合,并创造出了无限地可能性,因而在当代社会,电影可谓一门新型艺术。对于电影而言,好的概念无疑是该部影片能否顺利发展下去的灵魂与精髓,电影创意概念由于影片的风格不同而不尽相同,其可以利用多元化、丰富的手段来实现,

    2015年15期 No.667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背景美术色彩反差对人物性格的烘托——评电影《重返20岁》

    曹世峰;

    <正>一、引言美术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这种运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语言,还可以对影片中人物性格进行烘托与塑造。在电影中,背景美术色彩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以《重返20岁》为例,分析背景美术色彩反差对人物性格的烘托。二、电影美术色彩的烘托效果简述众所周知,美术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早期的电影艺术由于技术的瓶颈,只是单一的黑白色彩。这种黑白电影虽然也有很多名作,但是

    2015年15期 No.667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对电影《钢琴师》音乐艺术的解读

    张伟;

    <正>《钢琴师》由世界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执导,通过对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进行展示,反映了波兰犹太人在二战时期遭受迫害的情景。在这部电影作品中,音乐艺术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创作特色,音乐不仅推动了故事情景的发展,也营造另一种十分感人的氛围,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还深化了电影的主题。本文对电影《钢琴师》中的音乐艺术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

    2015年15期 No.667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钢琴艺术在电影《一曲难忘》中的应用研究

    王相如;

    <正>音乐是一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对电影的主题进行刻画,还能对电影的情节进行展示,也能对电影中的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展现。通过为整部电影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气氛,使得视觉效果可以得到深化,画面的感染力有所增强。这部电影中的钢琴艺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讲述的是肖邦的生平故事,肖邦在钢琴音乐方面的造诣极高,因此在这部讲述他的生平故事的影片中,钢琴艺术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一、《一曲难忘》简介

    2015年15期 No.667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电影《见龙卸甲》中音乐对赵云英雄形象的烘托

    陈超;

    <正>在影片《见龙卸甲》中,大量地运用了鼓、琵琶、笛子、二胡等民族乐器,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柔情的曲目。全片分三个阶段对赵云的形象进行了刻画,先是他从军、夜袭敌营、勇杀先锋几个片段,影片通过《见龙卸甲》《细说罗平安》《诸葛亮》几个音乐作为影片背景,烘托赵云的英雄形象;接着是赵云单骑救主、被封五虎将等场景,影片通过《单骑救主》、《北伐进行曲》等乐曲烘托影片人物形象;最后是暮年英雄请战沙场、决战凤鸣山等场景,影片通过《一

    2015年15期 No.667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电影《黑天鹅》中的舞蹈价值分析

    陈娜;

    <正>一、电影《黑天鹅》简介这部由美国著名导演达伦·阿伦拍摄,并且由著名演员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以舞蹈为题材的电影《黑天鹅》,凭借着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精美的舞蹈、恰到好处的灯光获得了数个大奖。这部电影紧紧围绕天鹅舞向人们展现了主人公的性格、感情的变化,向人们展示了芭蕾舞舞者妮娜的心灵成长轨迹。影片向人们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纽约剧团想要重新向人们表演舞蹈剧《天鹅湖》,但是现任的芭蕾舞领舞贝

    2015年15期 No.667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解析电影《叶问》当中的忠恕武学思想

    白云庆;

    <正>《叶问》这部电影是由叶伟信执导的,讲述的是中国武术之乡佛山,一代武术宗师叶问早期的人生经历。在《叶问》这部电影当中,重点塑造了武学宗师叶问的武艺以及为人。习武之人之所以练习武术,有些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有些是为了扬名立万,但是影片之中的叶问却不是为了上述的目的,他只是喜欢武术,钟情于咏春拳,在爆发日本侵略战争之前,家境殷实的叶问一直不愿意开门收徒,与武术同好切磋武艺,也总是闭门比试,点到为止,可见其有着传统中

    2015年15期 No.667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电影《一代宗师》对中华武学派别的精彩展现

    梁媛媛;

    <正>电影《一代宗师》为大家展示了民国时期天下武林中芸芸众生的武学故事,对中华武学的各个派别进行了精彩的展现。电影《一代宗师》通过叶问与宫家的纠纷,讲述了宫家的八卦掌和形意拳。影片还通过一线天给观众展现了八极拳的特点以及老一辈的武学大家。一、电影《一代宗师》的武学背景分析在电影《一代宗师》中,主要人物是咏春拳的叶问。叶问的家庭环境非常好,从小就学习咏春拳。八卦掌的宗师宫羽田的年龄大了,想要从会长的职位上

    2015年15期 No.667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解读电影《座头市》中的剑客武术哲学

    张孟雁;

    <正>《座头市》这部电影重新演绎了日本传统历史当中的民间英雄座头市,通过艺术改造和加工,让座头市这个传统的日本盲侠形象具备更为深厚的剑客武术哲学。《座头市》电影故事取材自日本小说家子母泽宽的作品,对于盲侠座头市以及服部源之助等剑客的精湛武艺以及背后的武术哲学进行更为全面的呈现。身怀绝技的座头市放浪形骸,不愿意成为武士的家臣,而沦为一个普通的流浪盲人按摩座头;服部源之助则为了养活自己的妻子,不得不成为他人的刀俎。不同

    2015年15期 No.667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立场_古代文学纵横

  • 论盛唐边塞诗“以汉喻唐”的缘由

    秦敏;

    <正>唐朝是诗歌的朝代,边塞诗又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唐诗中,"汉"一词用了2944次,这些"汉"字中,多是"唐"的代称。在唐诗中,还大量存在直呼唐朝为汉,借汉事、汉时国名、汉时官名、汉地名、汉人名、汉人著作典等以指代唐人唐事的现象,即唐诗的"以汉喻唐"现象,这一现象在边塞诗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笔者将盛唐418首边塞诗从《全唐诗》中的辑录出来,经统计,其中277首边塞诗存在"以汉

    2015年15期 No.667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秦观与苏轼记人散文写作艺术的比较

    田泳锦;

    <正>"苏门四学士"中,秦观与苏轼来往最为密切,宋吕本中《童蒙诗训》说秦少游"终身从东坡步骤次第"~([1]58),近代林纾亦言:"实则学东坡之似者,无若少游。"~([2]1789)足见苏轼对秦观的文学创作之巨大影响。苏轼天才狂放,其散文创作体裁多样,数量庞大,此选定记人散文为文本范畴,对秦观和苏轼散文的写作艺术进行比较。本文所论"记人散文"主要以文章内容及文学性为评定标准,不局限于古代文体的分类。

    2015年15期 No.667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从郭璞诗看东晋尚美之风

    李元;

    <正>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指出的那样:"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1]93)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必然与世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风影响着文人精神世界的构建,从而影响到文人的作品。一个时期的世风既会投射在此时的文学作品上,而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与载体,亦将影响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并又反作用于后世之文学。因此这二者之间的相互观照,相互考察就显得尤为重要。东晋一朝,上承曹魏西晋余韵,下启宋齐梁陈,其世风深可玩味。

    2015年15期 No.667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意境”的再认识

    耿明松;

    <正>不少学者把文艺作品中的"意境"解释为情景交融,即艺术家主观情感与客观环境或客观景物融为一体,李泽厚先生还以此类比西方美学中的"移情"。我们认为,这一观点解释了"意境"的主要含义,但漏掉了其他一些重要内容。一、关于"意"的认识"意"最早出于《易经·系辞传》:"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尽意,即指借助于形象充分传达圣人之意念,包括对宇宙万物、社会人情等各方面

    2015年15期 No.667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水思想与水意象探析

    杨发军;蒋涛;

    <正>长江,黄河之水孕育和滋养了神州大地,同时也浸润了悠悠中华文化。追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可见,水给中华文明以层层浸润,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节节延伸的一脉流水。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作品中处处都有水的味道。一、在著作中,各家以水为载体各论其"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很多同时又是哲学作品,从哲学角度也值得研究。道家作品《老子》《道德经》《逍遥游》《天道》等以"水"喻"道";《荀子》和《管

    2015年15期 No.667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论“文以载道”“舞动其容”在小说中的体现

    樊强强;覃庆贵;

    <正>"文以载道""舞动其容",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学和舞蹈一直以来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小说中时常渗透着"舞"的精神。正如尼采指出的那样:"有一些作家,将不可能的事情像可能的事那样进行描绘,谈论起灵性和天才来,犹如是自身的一种心境和爱好,由此所产生的情感自由而奔放,宛如人以足尖站立,会不由自主的地要翩翩起舞。"[1]可见小说与舞有着同一性,尤其是各自都讲究节奏、韵律,小说中能体现"舞"的地方,往往就是小说中最生动、

    2015年15期 No.667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从《阳关三叠》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程迎接;

    <正>我国的文艺歌曲中有一部分歌曲是源自于对古典诗词的改编,直接引用原词或在原词基础上加以变化和补充,以达到古诗词创作与音乐艺术创作完美结合的目的,使得歌曲创作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在我国的音乐史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今天,仍然比较流行、有着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阳关三叠》,其内容与形式、音乐的有机构成与极具特色的"三叠"艺术创作手法,对于分析和借鉴我国的音乐与文学创作的结合,实现我国民歌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

    2015年15期 No.667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王裙连环画作品